智能工廠 第四百二十二章 戰爭國策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四百二十二章戰爭國策

廈門海軍基地,陳炯明正在新型的導彈巡洋艦曬裝現場參觀著緊鑼密鼓曬裝的導彈巡洋艦。

「進度如何?」站在已經基本焊接組裝完畢的船身上,陳炯明饒有興趣的問著身邊的楊學藝。

「進度很快,預計比預定的工期要縮短三個月!這主要是因為我們有著大量的高級、中級技工,再加上組裝工廠還有很多大型起吊設備進行輔助。」雷澤明熱情地介紹著,他現在是福建的海軍總備參謀。

「等這幾艘輕型導彈巡洋艦下水,再配合上現在的輕型航母,我們才算剛剛組建了一支海軍。」陳炯明有些感慨地說著,要不是從古文會內部得到了查閱資料的權力,他還真想不到華聯的海上軍事力量,已經到了如今這種程度。

「不必過于憂慮,尊貴的元首閣下,即使是剛剛才算有了海軍,憑我們現在的實力,亦足以讓所有試圖侵犯我們的強盜飲恨海上。」南方集團軍的海軍艦隊司令許江文很自信地向著陳炯明做出保證。

「知道你底氣足得很,剛剛試驗過的兩種武器讓你信心大增。」陳炯明也難得開懷一次,在言語上揶揄著許江文。

「嘿嘿……」許江文偷笑著縮到一邊去。

「元首閣下,防空導彈這中武器有些太浪費了點吧。就目前的這些帆布木頭機,用這些防空導彈是不是太奢侈?」

空軍司令連雲濤指著艦身上那幾個巨大的筒箱,由于海軍裝備在海洋上的腐蝕性要遠遠大于陸地面,因此海軍版的「追風」防空導彈被改進成筒箱式儲藏,以降低海洋氣候對武器的腐蝕和破壞。

「浪費?我不覺得,你們知道對于國家而言,除了資源之外有一種東西更為寶貴是什麼嗎?」陳炯明反問起了身邊的其他人。

只見這些人相互看看,很干脆地搖頭承認不知道。

「人才!」陳炯明用最嚴肅的語氣告誡著這些軍中高級將官︰「國家可以容忍在戰爭中消耗一定數量的物資,錢這種東西,總是賺不完的。但駕駛員的寶貴生命,卻比武器更加重要。對于我們是如此,對于列強國家,又何嘗不是?」

「防空導彈的破壞威力你們都看過內部地戰報了吧,三枚導彈均在有效殺傷範圍內將飛行員給射殺。這種大威力大殺傷性是在導彈設計時便確定了地,知道對面海洋的那個強國有多少空軍嗎?」陳炯明手指著東方的那一頭問到。

「目前在役的飛行員三千多人。」連雲濤回答著陳炯明的問題。

「那他的民間飛行俱樂部有多少飛行員知道嗎?」陳炯明繼續詢問著新的問題。

「這個……」先是遲疑了一下,連雲濤在細想一番之後才答道︰「據半年前傳回來地情報,符合戰斗機等軍用飛機飛行技術的約有八千人以上。」

「八千預備飛行員,三千現役飛行員,加起來就有一萬名飛行員以上!大家要看到,如果一旦開戰,由于他們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體系完善、實施時間早,他們將可編數萬名飛行員!而反觀我們呢?」

陳炯明的話語讓所有人感到心中一震,這不就是南沙軍校內部經常所說的戰爭潛力以及的人才培養鏈條。而這個鏈條相比世界列強還是很脆弱的,一旦在戰爭中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損失太大,即使贏得戰爭也將在未來埋下隱患。

缺乏足夠的科技人才會給國家在未來科技大展的時代中缺少核心地競爭力。

「所以我們要盡量的保存我們己培養出來的人才,而更要想盡辦法去遏制對方的優秀人才。一架飛機從原料到制作成零件再到組裝成品需要多長時間?一個月足夠了。但是培養一個優秀的飛行員需要多長時間?沒有三年五百小時的飛行時間就是一個連噴灑農藥都做不好的初哥!」

「這還不包括前期培養地十年基礎教育!現在的飛行員,不是小學文化看得懂幾個字就能駕駛飛機飛上天的。這需要綜合的文化素質和高深的高等數學和物理還有更多的專業知識,才有可能操縱翱翔在藍天之空導彈的秘密試驗對象是戰斗機。」

「有沒有想過如果是轟炸機這些大型飛機,沒有著足夠的威力,輕型導彈在這些空中巨無霸面前就是給他們撓癢癢。」

在華聯之中,每一任國家元首都必然先是古文會的核心成員,而陳炯明現在自然也是如此。他從內部的軍事解密資料中清楚的知道,美國不久之後那種名叫b-25這些大型轟炸機頑強的生命力。

這些飛機由于設計時便考慮到安全性,很多飛機在實戰時即使是被打的渾身上下傷痕累累,但是憑借著堅固的機身仍能飛回空軍基地就證明這些飛機優異的性能和良好的抗擊打性。

因此,陳炯明才在這里強調防空導彈的重要性,海軍因為經費緊張,一直打著縮減某些「不必要支出」的小主意,這一點本就不是小秘密。可陳炯明作為國家元首,卻不能容忍這種趨勢,他必須用自身的態度來告誡這些軍隊將領,國家在這些事情上的立場。

「再有,雲濤,我們在海上艦隊空戰中,如果一支艦隊中射超過十枚防空導彈你來解釋下會產生什麼樣的戰果和後果。」陳炯明將站在人群最後面的許江文給揪了出來。

「這個……」許江文有些猶豫。

「不用猶豫,都是高層核心人物,不用擔心泄密。」陳炯明出言打消了許江文的顧慮。

「經過我們的演練分析,如果敵軍的飛機機群飛抵至我們艦隊的上空,一次機群的數量將超過上百架。對于我們一支僅有三十幾架各性飛機的輕型航母艦隊來說,這種數量可以用數量來彌補質量的不足,從而導致至少有一半的飛機對我們艦隊動攻擊。」

仔細思考了一番,許江文說出了前幾次訓練所總結出來的經驗。

「一半機群的飛機!」眾人听到這個數字後紛紛倒吸一口冷氣。

「是的!如果有著超過五十架以上的飛機,我們艦隊肯定是要遭受到損失。而如果有了超過十枚防空導彈的升空打擊,雖然並不能將來犯敵機全部擊落,但是卻可以大大減輕艦只所受到的空中壓力。」

「更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機群地前期編隊飛行中,飛機的間隔距離就是這麼一百米左右。如果在機群中射爆炸殺傷半徑達到百米距離的防空導彈,殺傷打擊效果是事半功倍!」許江文用著手勢來比劃著未來戰爭中地畫面。

「都明白了吧!這種導彈不僅是戰術地需要,而且是具有很大決定性的戰略人才損傷需求的設計理念,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分散火力降低火力殺傷性打傷所有的飛機讓他們晃悠悠地飛回去,倒不如集中火力重點打死數架飛機的所有飛行乘員!」

「飛機可以迅速的再造出來,而飛機乘員我看列強要多久才能培養出來!」陳炯明適時地補充著許江文的發言。

在座之人都並不知道,在原本的歷史上,日本和德國戰敗地很大原因也是優秀戰士的損失。很多優秀戰士損失後由于沒有足夠的人才頂上,雖然坦克飛機大炮軍艦是造出來了。但是沒有足夠的人員上崗操控著武器,這些武器的作戰效能還揮不出一半。

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們理解國家在這方面個的戰略意圖,本身陳炯明就是一個非常重視中**民生命價值的人。要不然當年他也不會在面對孫逸仙的迫害之時,連連忍讓,以至于屢屢被人誤解。

「大家再意我們耗費了多少心血!!」陳炯明用手指敲打著導彈巡洋艦上的六管動防空火炮。

「六管動火炮很容易制造,無外乎就是幾個電機和一堆齒輪還有往復零件組成的東西。看起來很容易,但就是手動操控的機動火炮所遇到地技術問題都可以讓不少軍事科研工作者抓狂。」

拿起幾個還未組裝上去的齒輪,陳炯明向著眾人說著︰「你們看看,這幾個齒輪有什麼不同?其實沒什麼不同,就是有著相同的輪齒和同樣的外型。但是你們知道嗎。這些齒輪都是經過特別精密加工過的齒輪,相互之間的咬合時地縫隙不超過人體頭地一半,零點零四毫米!」

「在場的各位都乘坐過坦克和飛機,知道這兩種裝備為什麼噪音這麼大嗎?一是動機做功時產生地爆音,另一個是齒輪機件相互撞擊所產生的噪音。一個優秀的齒輪組,相互之間咬合時由于加工精度不大,齒輪之間的咬合可以形容為撞擊式的咬合。」

「而各個齒輪在咬合施力時由于縫隙過大,相互咬合時就是兩個鐵齒撞擊在一起產生巨大的聲響和產生不必要的撞擊磨損。這些經過特使加工後的齒輪可以做到相互之間絲毫間扣的咬合,間距距離越小,撞擊磨損越小,這就提高了使用壽的精度。」

陳炯明自從成為華聯的元首以來,就非常重視科技的發展。因為從本質上來說,他只是這個政治主體的經營著,真正的所有者是產經聯!

產經聯就是華聯產業經營聯合協會,一家橫跨所有工商業領域的巨大組織,以科學技術的研發為核心,以收集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宗旨,產經聯在事實上,掌握著這個新興的國家,以及下面統治著的三億國民。

作為這樣一個國家的元首,陳炯明可以不精通技術,但他必須親自去了解,否則將很可能在政策的制定與頒布實施過程中,帶來許多誤解和麻煩。

不僅是陳炯明,就連技術官僚出身的陳永善博士,也在一旁講解者這些關于海軍新式防空系統的資料。

「從雷達探測到的目標數據到傳輸指令的過程是一個邏輯判斷的過程,但是將這個邏輯判斷的過程轉換成物理操縱過程又是另外的一門學問。一台動防空火炮需要多少伺服電機?橫向、縱向的操控電機齒輪就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這些電機在運轉過程中帶動的齒輪咬合如果各個都是間隙過大,那麼這門動火炮在運行中就會產生不必要的震動,射擊精度就將大打折扣。這些高精度加工齒輪需要什麼?需要大量的高級技工操縱著機器生產加工出這樣高精度的零件!不要以為這麼簡單的齒輪就可以隨意的制造,任何零件的過度擺動積累都會造成機件的誤差和不可彌補的損失。」

「而這些零件。沒有十年以上工齡的高級技工根本加工不出這樣高精度的零件。」陳永善舉著幾個齒輪向身邊的眾人告誡著。

精密加工技術,在工業時代之後,是比產能更為重要的因素。

一個國家地工業底子不僅僅是生產出那些傻大笨粗地鋼鐵疙瘩,同時也是在考驗一個國家的高精度零件和微型零件的生產工藝。

就拿華聯現在秘密生產的火箭衛星來說,一個合格的真空密封螺釘可以節省一個絕緣密封橡膠墊片。可不要小瞧這個橡膠墊片,如果在衛星中真的使用上這個橡膠墊片,那麼將會產生巨大安全威脅隱患。

這是因為在太空中,每一百多分鐘繞地球一次,對太陽面時衛星溫度高達二百多度,在陰暗面時溫度可以低至四十度。

這樣快速的高溫低溫冷熱交替會使橡膠不到三天的時間就會報廢,如果這個密封件里面有空氣的話,其後果會非常嚴重。

其實還有一些技術資料陳永善沒有所出來,產經聯內部的兵工廠也想生產出更輕、更小巧地導彈。但是以目前的技術還做不到,雖然華聯的精密工業能大批量的生產出合格精細零件,可華聯的電子設備還無法做到批量生產集成電路和微型電子原件。

因此華聯現在生產出來的導彈體積巨大,可大也有大的好處︰既然體積大就增強它地威力殺傷力,不僅要打列強的飛機,還要殺死里面的飛行員!

讓敵對國家損失更為寶貴的戰斗人員!

而等今後華聯的精密電子工業體系確實成長起來後,導彈的體積便可以縮小,很可能連肩抗式導彈也會成為現實!

如果將來著這樣的武器,那中國稱霸世界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在二十多年前,德國人的次品零件都能比華聯生產出來的標準零件更好用。這就是時間做產生的差距,而現在華聯的加工技術已經趕上了德國人,但這種追趕還需要下一代人的努力才能超越。

精密工業不同于重工業,精密工業更注重高級技工的培養。好在華聯經過這麼幾十年的培養,有著大量的高級技工作為根基。這些高級技工能加工生產出大批的精密零件機件供華聯的軍民使用,使得中國可以很輕易的生產出各種符合要求的機械產品。

同時大量的高精密機件的生產也降低了損耗延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兩個齒輪之間超過一個毫米所產出的撞擊式咬合磨損是0.2毫米精度的一百倍。

這就是為什麼以前各國都喜歡用德國人的東西,因為德國的產品加工精細,一支上世紀初生產的德國步槍如果保養得當,甚至到現在也可以繼續使用。

這就是德國人一直值得其他國家學習的地方。

結束了參觀,陳炯明緩緩地走下即將要完工的導彈巡洋艦,他回頭看了一眼龐大的艦只。在車邊上,陳炯明再次叮囑著幾位重要成員。

「我們現在和蘇軍的交戰,但是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要參與打一場世界性規模的大戰爭。大家的步伐要加快了!江文,這艘導彈巡洋艦上的防空導彈和動防空密集陣機炮都已經經歷過實戰的檢驗,而艦對艦導彈你們也要加緊時間進行試驗。我看不用等它下水了,先拿同型號的岸基反艦導彈做試驗,找兩艘廢船直接做真實檢驗!」

「明白。我這就在海南島一帶著手準備。」許江文連忙應和著,這是軍國大事,他不敢絲毫懈怠。

「很好!我需要你們隨時準備,為了配合德國人的步伐,我們暫時不能大張旗鼓的攻擊這里。不過有一個明燈已經做好準備了,通過各種情報顯示,日本將會在近期動太平洋戰爭。隨後日本就會入侵東南亞。」

「而德國對蘇俄的戰爭也已經開始了,德國在上一年的聖誕節過後便發動了對蘇俄的戰爭。雖然在我們看來德國的戰爭還是準備不足,但是對于已經開動的德國戰車來說,停下來的損失更大!因此即使是深淵,德國也必須開足馬力向前沖過去,更何況沖過去後還有一線生機!」

世界大戰的大幕已經拉開,而在舞台上的各個演也將粉墨登場!

希特勒曾經這樣鼓舞著德國的軍民︰「我們也許會毀滅,但當我們毀滅時將會把整個世界捆在一起,一同跳入火坑。」

華聯或許沒有這種決死的瘋狂,但如果這個世界上並沒有中國人所需要的正義,那麼即便被毀滅,也是理所應當的。

對于現在的中國來說,戰爭就是國策,刻不容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