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四百一十三章 北進戰略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四百一十三章北進戰略

為了繼續推行北進戰略,從日本人手中收復中國北方失地,華聯最高議會通過了國防部關于擴軍的議案,並且撥付相關資金,授予軍方有限制的戰時特權。

華聯成立之初,各行政部門劃分繁瑣,並且相互之間權力分散,各自為政。如今陳炯明當上元首,加上國家處于戰爭時期,有感于這些混亂的局面必然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已經著手開始體制整合。

這種整合頗有大刀闊斧的氣,將原本地方與中央混亂的權力劃分重新界定,最為重要的就是設立三大最高權力機構,將新華夏聯邦的政治體制確立為立法、行政與司法三權分立的格局。

最高議會掌握立法權、內閣掌握行政權,聯邦法院和各級地方法院共同管理司法權。

行政主體是內閣,以及其領導的國務院和其余下屬部門機構。涉及國家穩定的核心因素,軍事權力則被統一收歸于國防部,在戰爭時期由元首節制,和平時期便**出去。

正是因為這一系列的政治軍事權力整合,陳炯明才得以進一步加強了對軍隊的掌控,以及北進大戰略的實施。

內閣會議上,幾大部長與軍事主官吵翻了天,新軍的的征召與編練,部隊的武器和給養,這些都必須佔用民政部門的資源,叫他們如何肯答應?

陳炯明倒是眼觀鼻、鼻觀心,一動不動,坐在首座上看著底下的人吵吵鬧鬧。第一天當上元首的時候,他還對會議的方式與節奏大感不適,此時早已了然于心。反正吵歸吵,到最後還是要解決問題的。

不僅是內閣會議,就連最高議會也是這個樣子,議員大多都是吵架高手,一旦開會,各個都是衣冠禽獸。

國防部才剛剛取代原本的三軍大本營司令部,成為華聯最高一級軍事單位,李少杰擔任第一任國防部長,卸去了第一軍團長的職務。四十多歲的他,臉大腰圓,四肢初裝,面目上的殺氣讓他看起來十分猙獰,張著大嘴與財政部部長程德勝爭執。

程德勝原本是農信社的主要負責人,因績效出色,現在被內閣特聘為財政部長,長官華夏聯邦的財政收支大權。

「李將軍,最高議會允諾的財政款項的確是那麼多,但財政部不可能一次性全部發放,必須分批支付。」陳德勝目光淡然,話語聲也是平平無奇,不過這種鎮定的姿態卻是在氣勢上壓倒了李少杰。

無論他怎麼張牙舞爪,總是說不過這個木訥的文官,這樣他非常郁悶。

「守財奴!前線部隊的換裝、征召新兵的花費、立功將士的獎金,這些都是要錢的!你不給我報銷,我找誰要去?」李少杰還是不肯松口,扯著嗓子死纏爛打,今天要是拿不到錢,他就不打算出這個門。

工業部也在為軍隊的需求大增而感到為難,因為工業要發展,軍隊要打仗,但財政額度就這麼多,至于怎麼分配,就看誰更不要臉了。

雖然斯文掃地,但此時不爭,未來一年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會哭的孩子才有女乃吃,這個道理最實在。

嘻嘻鬧鬧之後,各部部長都將最高議會允諾的蛋糕瓜分完畢,這才滿意的點點頭。整了整衣冠,寧靜祥和的氣氛再次圍繞著內閣會議室。

眾人也開始變得有說有笑,哪有剛才臉紅鼻子粗的狠樣?

主持完會議,陳炯明便離開了內閣總部大樓,他的身後跟著一位年輕俊逸的少年郎,正是他的兒子陳定炎,幾年才17歲,生得眉清目秀,有一股昂揚的正氣,像極了他的父親。

陳定炎並無官職,而是作為陳炯明的機要秘書,協助其處理一些文案工作,這也是陳炯明為了培養他自己的兒子進入政壇而坐的準備。

「父親,這內閣會議好是奇怪,一開始大家吵吵嚷嚷,沒有一點官員的左派。」見四下無人,陳定炎才鼓起勇氣說著今天在會議上的見聞,他是第一次參加這種會議。

「定炎,你覺得他們該是什麼樣子?」對于自己這個聰明好學而又性情謙遜的兒子,陳炯明向來都是滿意的,此時听了這話,倒也沒有呵斥,而是寬聲笑了一笑。

「至少該端莊肅穆吧,以他們剛才的姿態,也未免太??????」覺得這個形容詞很不好,陳定炎怕父親怪責,支支吾吾的不敢說出口。

「你想說的是未免太市井之徒了吧。」陳炯明沒太在意,他爽朗的笑了幾聲,與兒子坐上了他自己的轎車。

在車子里,陳定炎還是不解︰「父親,確實是過于粗俗了,作為一個國家最重要的行政會議,怎麼可以如此爭吵謾罵呢?」在他的憧憬里,內閣議會本來應該是神聖而高尚的儀式,但今日一見,卻大失所望。

「你覺得該一大堆人安安靜靜坐著,領導在台上講話,台下各級官員各抒己見,如此文武和樂才對是吧。」陳炯明看著自己兒子的雙眼,認真的說著。

「至少應該是這樣。」陳定炎連忙應和,這確是他心中所想。

「這是不同的,知道我們與革命黨和紅門這些人治獨裁主義勢力的區別在哪嗎?」收斂起了笑容,陳炯明此時的神態極其嚴肅,目光也帶著父親的威嚴。

「不知道。」陳定炎對此確實不解,並且也好奇其中的因由。

「說得簡單一點,的最高議會也好,內閣會議也罷,都是關起門來爭吵。因為所謂政治,就是‘權’、‘利’二字,不爭則兩者皆無。但這個‘爭’,卻是有限度的,別看會議上那幾個部門負責人快要打起來的樣子,其實他們的私交都很不錯。」

「那為何??????」

「每一年,國家的資源總是有限的,至于如何分配,就是其中的重心了。他們要不把自己的重要性大聲說出來,又怎麼會獲得別人的重視?最為關鍵的是,所有的分歧和爭執,都必須在會議桌上解決,出了那道門,就不得再耍任何手段,否則就是破壞規矩。」

听到這里,陳定炎總算是明白了其中的關竅,他恍然大悟︰「難怪他們每個人都是如此心急,不過這樣也好,將矛盾限定在會議桌上,這就是事前商定,總比事後使絆子要強。」

陳炯明見兒子領悟到了這里面的道理,也是非常高興︰「沒錯,這麼做固然不好看,但是非常實在。你看革命黨的會議,倒是漂漂亮亮,可那對于百姓而言,有何意義?」

革命黨與蘇俄紅門是同樣性質的政治體制,雖然獨裁者看似掌握大局,高座雲端,對下面呼來喝去。然而實際上,這其中的派系斗爭,非常激烈,最直接的結果就是定期爆發黨內清洗運動。

權力的沒一次交割,都是血淋淋的斗爭結果。

並且嚴重制約了國家經濟發展,革命黨將發展重心集中于上海、浙江和江蘇這三個地方,就是因為姜瑞元的根子在這里。長沙孤城一座,時刻面臨華聯的軍事威脅,當然第一個不考慮。

山西是閻錫山地盤,不考慮。安徽和江西是白崇禧控制的地區,同樣不考慮。這麼做的結果是災難性的,日本侵華之後,革命黨中央軍失去了最為核心的經濟工業區域,損失空前巨大。

其實不止是革命黨政府,後世的紅門帝國,同樣也有類似的問題。

國家每年都將大量資金投入到深不見底的西北地區,工業發展凌亂渙散,就是因為黨內派系傾軋,將資源集中投入到任何一人的地盤,其他**都激烈反對。

至于說全面開發,資源和財政都無法支撐,結果就是除了能夠搞獨裁的開國太祖,後來的繼任者都成績寥寥。

不能集中國家的力量去先行發展關鍵性的工業項目,就是最大的敗筆,並且這是死結,體制不變,這個難題就一日無解。

華聯內部也有黨派之爭,但議會卻是調和矛盾的主要地方,其模式在于聯合經營的這種理念。

無論如何爭執,國家都必須凝聚起足夠的資源,去投資開發至關重要的重工業區。而有沖突的政治派系之間,爭斗的方向主要轉為爭奪其中的利潤份額,而不是爭奪固定的地盤。

這樣做的好處有兩點︰第一點是政治派系無法扎根地方,就是無根浮萍,難以干涉政治的良性機制;第二點是各派系之間,不會為了先經營自己的老巢而僵持不下,導致國家的工業建設機會受阻。

在最開始的時候,古文會就特別重視了這個問題,將許多帶有的確特性的政治勢力不斷剝離他們的所在地。至于不服從的人,早就被淘汰出局,現在的政治派系都是以理念為核心,而不是地域。

很多時候,國家的治理並非困難,而是掌握資源和權力的各大勢力之間,是否能有一種能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利益分配方案。

聯合投資,爭奪利潤,總比先行劃分地盤,爭奪投資更為合理。

而長江的另外一邊,在軍事戰略問題上也有著爭執。

中國北方,山東戰區前沿司令部,王立文正與李宗仁商議著關于戰略戰術上的問題。現在華軍在這里聚集了四大主力軍團,配合大量僕從軍,士兵總數超過了八十萬!

這是一股可以摧毀一切的軍事力量,是這片時空之中整個地球上最強大的地面部隊。

四大軍團現在暫時聯合在了一起,組建成為華夏聯邦第一集團軍,按照內閣和國防部的命令,李宗仁擔任這支新軍的最高指揮官,掌握節制其余軍團長的權力。

因為中國的北方長期面臨來自日本和蘇俄的軍事威脅,以任何一支軍團獨自的戰力,都是無法有效應對的,所以才會組成第一集團軍。

四大軍團長里頭,以李宗仁的性格最受大家認可,其才能更是出眾,對于他出任集團軍指揮官,所有的異見聲音都很快消失得無影無蹤。

「德鄰,內閣這是怎麼回事?放著長沙不打,讓我們齊聚山東,就不怕被人抄了後路?」王立文有些憤憤不平,他的提案剛剛被內閣和國防部駁回,顯然是不太高興。

「元首大人也有政治上的考量,我們不要太急躁了,更何況,不是新組建了八個師派往南昌進行戰略壓制了嘛,就憑薛岳手上那點實力,根本不足為慮。」李宗仁對于大局的判斷,非常在行,並且他也能很好地領會內閣與議會的戰略意圖。

這也是他能夠擔任第一集團軍指揮官很重要的一個原因,畢竟論資歷,他是五大軍團長中最淺的,僅比剛剛組建的另外三個軍團要好一些。

「四大軍團齊聚山東,恐怕不止是攻打濟南那麼簡單吧。這里總過才十萬偽軍,連給我們提鞋都不配。我現在最擔心的是蘇俄與日本的反應,要是這兩方人馬勾結在一起,我們也很被動。一旦戰局出現膠著,後方的威脅就凸顯出來了。」

對于王立文的這種想法,李宗仁也有想過,但是眼前最重要的事情,還是先將日本逐出關外。他思索了一會兒,才說道︰「這一方面,國防部和內閣都是考慮過的,你我就別瞎操心了。不將日本趕出中國,北伐都不會停止,而目前並不適合兩線作戰,攻略長沙的計劃還必須緩一緩。」

王立文也明白,姜瑞元是英美扶植的在華代言人,要是明擺著動他,外交上就很被動了。現在正是華聯與澳大利亞簽署礦業開采合作的關鍵時候,不能出任何紕漏。

另外一點,後勤因素也是主要原因。

就這個問題,李宗仁知道的情況更加詳細,他想王立文解釋著︰「後勤部門的報告你看了沒有?我們從上海派飛機轟炸日本本土,消耗了大量的資源,而如果轟炸機能從山東起飛的話,消耗將下降到原來的六分之一,但是戰果卻至少是兩倍!」

山東與日本距離非常之近,要不然日本在第一次歐戰結束之後,便費盡心思要佔領這里,建立軍事緩沖區。

而華聯要爭奪這個地區,除了想要獲得這里的工業設施和人口資源,也是為了建立起一個大型的空軍指揮部,對日本本土展開連續不斷的轟炸,以破壞他們的工業生產,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

張莊,這是個有著三千多人口的大村,因靠近鄭州與渮澤的公路而繁榮起來。可這個原本熱鬧的村落在一群穿著黃皮軍服,戴著有兩個屁簾子黃帽的兵進駐後便毀了。

由于張莊上下出了百多位秀才、進士,甚至還有榜眼,自古以來張莊的書卷氣息就要比其它村子濃上不少,落到現在仍然有著幾位宗族子弟在縣里甚至是市里做官。

而且由于上下打點得當,日軍雖對其有過興趣,但是考慮到長遠的利益和張莊在此一帶巨大的影響力便只得作罷。

這大東亞共榮圈的建立也不能一味地靠著槍炮去建立,分化利用當地投靠日本的漢奸力量和適度地樹立所謂的「正面」典型的榜樣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方式,如果把榜樣都給辦了那豈不是自打嘴?

因此張莊自從日軍入侵以來也一直安然無事,鬼子不管在其它地方禍害的再利害,張莊里仍然會響起「人之初,性本善……」的讀書聲。

張莊面對這群士兵只是仍然用著以前的方法拒絕著日軍的進駐,最初帶領這些兵的日軍軍基于對「榜樣」村的忌憚也同意在村外不遠的小屯莊駐扎。很快,村民們便感覺到了這些同樣穿著黃皮衣服,同樣操著听不懂的鳥語的士兵與以前的鬼子兵有所不同。

要說以前的鬼子兵,雖然殺人凶狠但是只要是命令一下達,至少會立即服從命令徹底執行,行、走、坐、立都有著濃濃的職業軍人氣息。

可這些穿著同樣服裝說著同樣听不懂的鳥語兵,怎麼看都是那麼的猥瑣,雖然在日本軍官面前同樣是「嗨依!」「嗨依!」的聲音,可是卻總缺乏著這麼一股子窮酸勁,顯示出極大的怯懦性。

很快,在有心人的打听下,村民們知道了這些兵地來歷。原來這些兵不是正統的日本士兵,而是在朝鮮征召的高麗二鬼子兵。

張莊的特殊性使得村里的人走在街道上向盤查的鬼子和偽軍亮出良民證便會得到相應的禮貌和優待,這極大地滿足了張莊人自古以來就高人一等的虛榮心,雖然這種虛榮心僅僅只是建立在虛無的自豪心上,而不是建立在先進的槍炮和戰艦武力基礎上。

但這種沒有武力支撐的虛榮心,在面對帶著極度陰暗心理的棒子軍面前,便成為了對方傾瀉陰暗心理的宣泄缺口。

「仁」和「禮」,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只是這種優良傳統卻一直被周邊的肖小之輩所利用又善用著。而在這些肖小中,又以朝鮮這個延伸出大陸架的半島上生活地民眾所最為善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