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四百一十二章 油料後勤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四百一十二章油料後勤

轟炸作戰成功的大好消息一經傳回國內,各主要大城市的中國居民紛紛歡聲雷動,自抗戰爆發以來,壓在國人心頭上的巨石,總算是被搬開了。

華聯接二連三在對日作戰的三個戰場上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先是陸軍,接著空軍與海軍也都紛紛建立功勛。這次轟炸更是證明了中國擁有可以直接打擊日本本土的戰略執行能力,敵人的後方已經不再安全。

被焚毀的東京,更是抱了當日南京的血海深仇,讓國人好好吐氣揚眉了一把。

不過在華聯的大後方廣州,對于未來的科技戰略方向選擇,產經聯內部卻是爆發了不小的爭論。

現在產經聯的幾位高層決策人正忙著討論集成電路和二極管之爭,這個事情雖然看似很小,在軍方和政府看來根本無法與國家局勢相提並論。但對于陳澤和劉浩然這些財閥掌舵人而言,這可是關系到今後中國在電子領域能否保持霸主地位的絕對大事。

這戰略研究可不是一件小事,一個國家將自己未發展方向的定位錯誤,那可是要承受十年至是數十年的惡果,這種事在原本的時空中可是有著鮮明的例子。

英國人在二戰之後看到了德國v2箭的威力,當然這v2箭基本上都是打到大不列顛的領土上。一肚子的血淚都是英國人品嘗的苦果,因此英國在二戰後放緩了空軍的研腳步,轉而研究導彈。

但是直到二十一世紀,英國人也沒有研究出什麼絕對領先級別的導彈。在這幾十年中英國的空軍設計生產領域除了一個鷂式垂直升降飛機外真沒什麼拿的出手的作品,英國在二戰時期所創建的空領域就這麼活生生的自我太監的給廢掉了。

而美國人和蘇俄人則是看到了未來空戰中仍舊在長時間需要進行空中機動絞殺,導彈的研究則是逐次漸進的進行研究發展,這使的兩個國家的戰斗機在全球滿天飛。

在電子領域里,由于蘇俄的電子工程領域基礎薄弱,因此蘇俄的黨政高層領導在了解集成電路的理論後,將整個國家的電子研究方向定位為攻堅集成電路。但是幾十年的時間下來,蘇俄的電子工業在世界的電子工業中就是傻大笨粗的代名詞。

而日本不同,在原本時空的二戰之後,日本在電子領域中選擇了二極管小型電阻電容的研發。這種研究方向的不同使的日本在那個時空中逐漸成為精密電子科技的領軍者,可謂得成正果。

這一正一反的鮮明對比案例,可是代表著一個國家某種產業甚至是國家工業的未來。在研究科技的道路上,過程有多坎坷不要緊,在決一個大項目的同時會帶動起整個工業鏈條的進步。

而如果方向錯誤了那可就是南轅北轍,吃力不討好,嚴重一點的,更是會葬送整個國家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氣運。

現在華聯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大的政治勢力,控制的地域佔了整個中國南方幾乎所有的精華區域,經濟人口優勢極其明顯。而中原一帶,也在不斷驅逐著日本的中國派遣軍,收復失地,北伐的腳步有條不紊。

這是由自身強大的工業實力所決定的,從工業上。中國南方的幾個省份在產經聯的統合下,並且因為自身就是開發得最早的地區,現在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快速發展階段。

中國三分之二的各種工業都集中在這里了,現在已然成為了中國工業發展的核心及發展中心。第二階段的工業重心是依托于長江的幾座大型都市,類似于武漢、南京這些地方,都是重工業發展的下一階段核心地帶。

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發展,這里的工業水平已經小幅度的超過了收復前的工業發展程度。就象是火車一樣,只要開始開動進行加速。

這樣的建設和發展速度就會慢慢提速越快的,華中工業區會是華聯在中國開設的第二個大型工業基的。當然,要想達到目前南方數個省份的規模,就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努力。

有著這兩大工業發展集中地,其它省份的工業進展相對于這兩個龍頭大哥來說就顯得過于薄弱了。只是江南江浙一帶紡織業要值注意關注,歷史上這里本身就是中國織業的重心,更是輕工業高速發展的貿易區。

產經聯沒有理由不將的發展規模更加擴大一點,只是不管中國有多在建設中的工業區,有多少城市正開發著基礎建設進行工業發展,中國和美英法德這些國家相比仍舊顯的根基不牢。

其中一個方面是人均生產總值,另一個因素就是參差不齊的發展程度。

不管華聯在南方數省這里取得了怎樣矚目的成就,即使在現有的工業生產規模上憑空擴大十倍,所帶來的生產量和銷售量也不足以和歐美列強抗衡。

這些成就,只要一平均到中國國人那萬萬的人口基數上,個人的平均國民生產總值仍不到這些列強們平均值的一半,這就是差距!

而且即使是現在東南的一些大型重點企業單位的工業水平已經能小批量的生產出噴氣式飛機這些高精尖端考驗中國高技術含量的武器裝備,但是仍舊還有著很多小型工廠用著落後而又耗能巨大的技術生產落後的粗鋼鐵胚。

在經濟上,中國的經濟結比較復雜和特殊,民生政治權力類似于西方的歐美等國,經濟政策卻是類似于德國和蘇俄等集權國家。嚴格的配給制度還沒取消,市場準入機制也是壓制著民間商人的崛起。

簡單一點來說,權力的限定在市場資源的分配領域,比貨幣更有決定性。

這就是使得經濟和工業發展的、帶來了不同區域之間的不平衡性,經濟發展也同樣有著的域性的巨大差異。

雖然江浙一帶的經濟發展速度在經過恢復期後,預計明年在增長同比百分比上甚至要比兩廣地區要大上不少。

但是那里的經濟多為軟經濟生產銷售的多為織品,在銷路自然屬于國內常缺需品。因此銷售額度自然容易保證,但是作為利潤收入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附加值則是兩廣一帶的各種精密儀器工廠技高一籌,這些高檔工業制品所帶來的的高利潤附值,江浙的輕工業生產者們只能望其項背。

例如那種能印鮮色畫片的銅版紙,這個目前只有中國粵省的幾家化工廠能生產。從國外低價購買來原料後加生產出來,一噸的原材料所生產出來的成品可以以原料價格五十倍以的價格賣回去。

這就是科技領先後所帶來的產品附加值,中國在幾十年前還吃著這個悶虧,將鐵礦煤礦低價的賣給國外,然後用著原料價的上百倍的價格買回原料加工生產出來的槍炮。

現在情況則是反過來了,雖然經濟危機還在持續,不過華聯的一些高科技制品是列強諸國所必須的物資,別無二家,他們只能咬著牙齒向中國采購。

但是即使是有著這那樣高利潤,中國的生產經濟建設進度和強度仍舊不容樂觀。中國這麼大片的土的上,還有著大量未能解決溫飽的民眾。

而軍事上,不提過去那數次對日戰爭全面勝利的戰績,單是此次燒東京的軍事行動,就讓西方列強諸國在感到震驚的同時,也開始考慮對華策略是否正確。

德國元首希特勒雖然對中國攻擊他早就看不慣的日本盟友在公開場合下表示了一些不滿和遺憾,但在私底下他對中國朋友有著這樣強大的軍事實力表示非常的羨慕。如果是中德聯手,相信比現在德意日三國軸心聯盟要強大上數倍。

對于美國人來說現在的宣傳主論調已經被《華盛頓郵報》這些右翼主流媒體的**宣傳引導了國內的民眾思維。

同時美國國內由于開始加快國內經濟向軍事裝備上傾斜,美國民眾已經意識到又一次的戰爭即將爆發。現在美國各個軍火財閥們正擴招工人,軍隊征召士兵。

雖然氣氛讓人有些緊張,但是似乎大家都有事做,都有錢賺。好像這戰爭是一件不錯的事情。還沒經歷過真正的慘烈戰爭,這片養尊處優的土地上,北美的民眾整備戰爭帶來的擴大內需政策所迷惑。

英法兩國的心就沒有那麼的復雜,雖然他們絕對不願意看到一個崛起的中國,但他們更不想讓自己的殖民的利益受到損失。與中國的關系不是拉攏和利誘的外交關系,更不是平等對話和惠互利的關系,而是拳頭和槍炮的壓迫性外交關系。

要想獲得列強國家的尊重,那麼就要用拳頭,用槍炮打的他們滿的找牙,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正視中國的崛起,讓對方知道該如何向一個大國表示應有的尊重!

另一方面,趁著空襲作戰的大獲全勝的余威,華軍聚集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這四大主力軍團,兵分兩路,分別以河南和江蘇兩地作為依托,對被日本佔領的山東全境發起了大規模進攻。

戰爭的前線,日本在這里聚集了三十個師團,國內更是派來了大量援軍,以華北派遣軍作為主力,進行頑強防御。

就在這個戰場上,許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正在悄然發生。

「動作快一點,再慢點回到營地連夜宵都沒得吃!!」已經成為少校的空降營營長王俊峰在臨時修建的火車站上呼喝著。雖然他並沒有呼喊著什麼高尚的口號,但是他的話語卻是讓其他人非常有著直觀的後果體驗。

餓肚子的滋味是什麼樣子,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不知道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慢性煎熬。

「營長,為啥不說為了收復中華失地這些大口號呢?就是策應支援東北戰區的兄弟們都不錯啊。」不遠處正在操作自動物資皮帶傳送車的二級士官一邊熟練的將車身上的傳送臂身出去,將傳送臂的兩頭一頭放置在火車車皮上,一頭放置在另外一邊的越野卡車車廂中。

起動傳送臂上的傳送電扭,傳送臂上的皮帶開始滾動,火車車皮中的戰士將一箱箱的彈藥和作戰物資擺放在皮帶上快速的傳送到不遠的卡車上,整個過程既迅速又節省體力。

「喊那些虛的有啥子用,在這當兵的就不用喊太多的口號!」王俊峰有些不悅的說著,只是那連續忙碌操勞多日的他面色有些憔悴。因為人手不夠,暫時沒有作戰行動安排的空降部隊都被安排到後勤部門幫忙。

「這個營長,口硬心軟,」二級士官輕笑一聲,給自己點上一根煙,忙里偷閑的靠在車身上觀察著傳送臂的工作狀態。

簡易的站台上,正從火車車皮七不斷的通過各種手段碼放在越野卡車、裝甲車上,而在不遠處,同樣的車皮卻在卸下長長的木箱,熟悉各種物資的人都知道,那是一百二十二毫米火箭炮。

只是那些箱子雖然在設計之初就已經考慮到戰場復雜特點每箱只裝兩枚可以在緊急時期人力搬運,但是那邊沒有簡單的用著人力搬運,而是用著叉車運送著這些武器彈藥往返著火車車皮和越野卡車之間。

「營長,油罐車都裝滿了,可這火車油罐車還沒有卸完,臨時油庫容積還不夠,你看怎麼辦?」一名後勤小兵的話語打斷了狀態正好的王俊峰。

「你小子傻啊,去問問哪支部隊不缺燃油?去找找油桶,實在不行你就告訴各支部隊的後勤官,告訴他們現在我們還有油,等這邊的戰斗一開打,你就是想找油我們都未必能騰出手來。」王俊峰毫不客氣的斥了一番通報著壞消息的後勤兵。

「哎,我知道了!」後勤兵跳下油罐車向著倉庫跑去,剛才車隊里的油很多都是他加的,不是他經驗不夠豐富,而是誰又能將最具有不可壓縮性的液體給壓縮呢。

他一路跑到另外一列火車邊上,這里正在往火車下卸著各種特種後勤保障車輛,這些車輛和普通車輛相比有些奇怪。但是懂行的人都知道,裝備著這些家伙的部隊才能是真正的一線野戰部隊。

現在的華軍部隊體系中,越來越多的指揮官清楚的意識到,隨著機械化、現代化的武器裝備越來越多的列裝到軍隊中,並不是能象二十年前用著老傳統觀念來評判一支軍隊的戰斗力。

二十年前,在那些不是從南沙高級指揮院校畢業的指揮官中,也就是當時的姜瑞元一系的革命黨高級指揮官接受過美英德等過軍事院校的培。

不過即便是這些指揮官,最多也只是能大體的知道現代機械化武裝所意味的東西和裝備一支機械化部隊所需要的各種輔助裝備,其他各地方軍閥武裝勢力很多指揮官都處于半文盲狀態,汽車都沒有乘坐過的指揮官如何知道何為機械化,何為現代化武裝。

放眼整個中國,也只華聯政府麾下的那些指揮官們在南沙軍事學院中研究模索,在漫長的軍隊建設過程中不斷總結模索出現代機械化部隊發展中一系列的戰術裝備和戰術理論。要知道在二十年前,這個課題即便是放在整個世界都還是處于一種新型的課題。

隨著當時的華聯軍隊機械化建設進程是越來越大,各種輔助裝備的種類越多,越來越多的在原地方軍隊軍官想都無法能想象出來的輔助裝備進入了軍隊中,提高保障著各種車輛、人員的生活和戰斗。

「報告少校同志,我是後勤輻重裝卸連的,你們有沒有車輛需要補充油料,我們還有大半罐油罐需要放空回去。一名戰士跑到特種車輛保障營的營長面前,一個標準的敬禮過後即是回報也是詢問著他的意思。

听到汽油還有富余,這名上校頓時眼楮一亮。

雖說都是個軍隊里的,但是實捅一用油都是有著計刮配給的,後勤參謀部會按著車輛在戰時行進里程、作戰時間等這樣的條件和因素去計算出一個大概的補給量,然後再按著這個補給量運送到指定的補給地。

而這個後勤兵的話里代表著可以讓自己的車輛得到一次意外的油料補給,這可就代表著在自己的特種保障車能有著更多的油料來更多的進行作業。

「柴油,現在汽油機在部隊里裝備越來越少,也就是戰場突擊車和吉普車這些小型車輛用的是並油,」後勤小兵後面咕噥著提醒上校。

「油罐在哪?還有多少油?」少校一拍額頭,沒有斥責好心提醒自己的後勤兵,而是親切的拉著對方就要上自己的車。

「不遠,還有九十多萬升,算下來九十噸左右吧。」

「你等著。」少校拉著自己車身上的扶手,向四周探望一下後扯著嗓子大喊了一聲,喚來自己的跟班。

「營長,我在這呢,什麼事?」不一會,一個滿頭滿臉都是油污的二級士官長跑了過來。

「這名士兵說還有九十噸的柴油沒卸下,給你個任務,你小子把這些柴油全部給摟進我們營里,省的我們到時候去油庫要油時總要看人家臉色,能辦到嗎?」少校死盯著這黑大漢的眼楮說到。

「九十多噸,有點難度,不過給我點時間,我保證能一升不剩的全灌進所有車輛的肚子里。」

半個小時後,第一批被卸下火車的保障車輛營車輛出現在油罐車旁。各種其行怪狀的車輛讓很多不明白的這些車輛用途的轉運戰士們紛紛圍了過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