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四百一十章 空襲東京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四百一十章空襲東京

因為各種建設都是需要時間地,特別是人才地培養和科技鏈條地建設,這個因素無法加速的。智能工廠里蘊含的科技和它的強大功能確實能讓中國人地科技水平短時間內得到高速發展,可是人才地培養和文明的積澱都是毫無任何地加速辦法。

可飯總是要一口一口吃,人也是一天一天才能長大,天才更需要花費無數年的教育培養才能造就出來的……

人類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每天學一個生字是緩慢,每天學五個字是正常,每天學十個字是聰明。

沒天能學百個字的就是天才!

但是即使是中國這麼大地人口基數,沒天能學一百個字地又能有幾個?更況且到目前為止,能真正做到基礎教育普及地省份除了早期就歸于華聯統治的省份之外,又能有哪一個省份能做到?

財政、物資、老師,都是對教育普及工作嚴重的制約,因此華聯也不得不在政策上將民眾劃分為數個等級,優先照顧貢獻時間較長,貢獻力度較大的公民。

因此在人力資源培養地載戰略中,華聯高層都已經將人力資源培養放到了三十年地時間長度中去。這個時間長度跨度很大,但也是沒有辦法地事情。

沒有足夠地高級人才,即使真有著逆天的大殺器,也得要有人懂得怎麼用。只有培養出合適地人才之後,這些科技裝備才能揮出最好最大地性能。

德國人到現在還不能將中國轉讓的部分軍事技術吃透,這不是德國人無能,而是一些中高端機械設備無法能達到中國人生產出來的高精機床設備那樣的加工精度,即使能有一定的生產量也無法能滿足批量的使用。

就拿最初轉讓的一千一百馬力柴油機的生產來說,別看柴油機機體外殼是一個普通的鑄鐵件就以為容易生產,但是當德國人拿到圖紙後便被鑄鐵件里面那繁多的孔洞管道給弄得頭暈腦漲。

這些孔洞管道有些是潤滑油路輸送管,有些是冷卻水走水管,這些孔管有些是在鑄造時便一同預留鑄造的,有一些是時後期鑽孔加工出來的。

別看鑄鐵外殼很厚,但是里面已經被繁多的孔洞管道給褸空了管道和管道之間的距離有時候就只有這麼一、兩個毫米的距離,要想達到這樣的加工水平沒有硬打硬功夫那就是在大量生產廢品次品。

在其他零件的加工中,各種軸承、活塞、活塞環、氣門、噴油閥噴油嘴的加工生產也不是一件輕松事。這些零件要達到設計的加工精度對于德國人來說仍舊是一件較為頭疼的工作。

雖然德國人能憑借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態度生產出這樣精度的零件,但這是憑借人力所達到的加工精度,沒有高精度機床的輔助,能合格的產品產量實在

很多的零件產品只能淪為次品湊合著使用,而還有很則淪為了廢品。這樣做的後果就是使得動機輸出功率有所下降,而且加重了使用過程的維修頻率和提高了保養要求。

而中國的工廠的工人們不僅有著同樣嚴謹的工作作風有著高精度機床提高著生產效率和生產速度。

一個高級技工可以操作著高精度加工機床快速的生產出合格的零件產品二的配合下,不僅生產速度能得到保證,同時也將次品率、廢品率降至一個很低的程度,這樣做不僅節約了生產中的成本損耗,同時還降低了在使用過程中的維修費用和保養費用。

德國人要想碾磨出一個密閉性能達到零點零二個毫米要求的氣門需要在工廠里經過四十三道工序才能加工生產出來一道工序都需要消耗不少的加工時間和測量時間。

而中國人可以借助著高精度的加工機床上僅僅使用十三道工序就可以輕松完成樣的時間工序效費比誰都能算的出來哪一邊的生產效率更高,而且如果還要計算成本,你還要算上人工成本,電力消耗成本,機械磨損成本……

現在通過在德國的間諜,美英法都已經拿到了部分華聯輸出武器的圖紙只是這些國家的工程師們在拿到圖紙的時的第一表情就是驚訝,因為他們在看到這些圖紙時都被那高精度的加工要求所震驚們想不到。

這些武器的零件加工要求需要這麼高,別說是美英法三國的工程師了連當時武器科技最為牛逼的德國人都感到頭疼。

好吧,這機械上西方列強們都缺乏著高精度的加工器材你這低學歷、低成本、低要求的「火拳」i型火箭彈和附屬火箭彈。

拿到配方後的西方歐美工程師們同樣在撓頭,這火箭動機的加工要求就是擺在他們面前的第一道坎,能耐高溫耐高壓的材料不是那麼容易生產出來的,這要對特種金屬生產要求很高。

各國還沒有將這些特種金屬材料生產普及化,這邊中國人就已經普及批量生產了,如果說中國盜取這些材料冶煉過程中的機密也有那麼一絲的相似,因為各種工藝和流程實在是太象了,但是人家明顯在普及生產上已經走在了自己的前面。

到底是我們偷中國人的科技,還是中國人偷我們的科技?

再下來的火箭射藥也西方工程師們感到不可思議,經過拆卸分解對中國產原品進行研究,他們現中國原產的火箭射藥能讓火箭飛的更遠打的更準的秘密就在于火箭射藥細密勻實,在燃燒過程中燃燒均勻,輸出推力平穩而又恆定。

可就是這個密勻實的要求讓西方生產工廠里的工程師們抓狂,他們搜尋幾個國家的化學工廠現在現有的技術的支持下,僅僅只有這麼一、兩個工廠能達到生產這麼細密射藥的要求,而且還是需要大量時間進行特制的,這特制品和中國的普及品一相比,誰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面著越來越多針對中國的報告,英法兩國高層就不用說了,他們已經打定了重新當強盜的本色,準備趁著中國重新崛起前再次扼殺這個新生的國度。

而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則隨著姜瑞元在美國國內的不斷游說以及各種演講中開始加速傾向于戰爭的惡化。

相比英法兩國在中國所安插的那一點點的間諜,曾經是中國實際統治者的姜瑞元,在中國政界出身的姜瑞元則有著眾多的情報來源網。

在陳炯明當選為華聯元首之後,他已經繼姜瑞元之後成為整個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哪怕還沒有任何一個列強國家承認這個剛剛建立的新政府,他們還在支持原本的革命黨,支持親善英美的姜瑞元

陳炯明收編了大量姜瑞元原先的部隊和工業、教育、醫療等各個領域人才,這些人因為出身問題在政治上有著搖擺不定的立場。作為革命黨安插在這些部門中的間諜暗探,在華軍對日本取得勝利之後便開始揮出作用。

雖然這些革命黨間諜弄不到核心的關鍵機密,但是外圍的一些保密度不是很高的行政政策、工業進展、軍事實力都要比外國間諜能詳實不少。

但作為政客,他很自然的將華聯取得的科技和經濟成就自動忽略掉,而是大肆的攻擊在陳炯明的治理下,中國正向著一個獨裁、黑暗的國度沉淪而去。作為一個富有民主意識的中國政治家,他無法眼看著中國人民在陳炯明錯誤的帶領下走上一條毀滅之路。

姜瑞元還有一個重磅炸彈則是在陳炯明入主中國權利寶殿之後,在收編原中央政府以及各方勢力的政治人員任命時,明顯的排斥著原革命黨的領導機構乘員。

很多職位基本上要不就是陳澤的民業黨黨員,要麼就是劉浩然的民信黨黨員。對于革命黨和紅門這些有著太多不光彩歷史的政治人物,華聯是抱著明顯打壓的心態。

正是因為原革命黨黨員很少能進入到華聯的執政體系中去,姜瑞元抓住這條攻擊著華聯的一些政治思想的錯誤性,將華聯的政治思想在美國人心中妖魔化。

革命黨和紅門內部,未必就沒有好人,但華聯不想嘗試,也沒必要嘗試。政治立場決定了一切,是不是自己人,在一開始就已經很明確了,在這一點上,不容許有含糊和遲疑。

先不說華聯在外交上面臨的困境,國防部的核心作戰指揮中心里,在空軍高層的秘密決策下,一份釜底抽薪的戰爭謀略從原先的概念進入到準備落實的日程劃表中。

各部門看到這長項繁多而又數量要求巨大的計劃表後沒任何的怨言,紛紛保證按時按量按甚至是超量的的完成這項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

什麼任務這麼讓人無怨言的拼死拼活的賣力?

是由國家元首陳炯明親自批復的一個作戰行動——轟炸東京!

在原本時空的二戰歷史上,第一次炸東京是原中國中央軍轟炸機第十四大隊隊長徐煥升,當年徐煥升帶領著另外一架機在日本長崎和福岡兩座城市上空夜襲投擲大量的抗日傳單不僅振奮了國民的抗日情緒,同時也大大打擊了日軍囂張的氣焰。

而今天,于鐘泱的幫助下,中國空軍已經從缺人少機甚至是沒油沒彈的窘困局面下變成了有人有機、有有彈的強大制空權國家。

只是這種強大的制空權還需要敵軍慘敗後的才能得到真正的認可。無論自己吹噓得有多厲害,不如敵人口中所宣揚出來的可怕更有效。

在杭州的蕭山,這里剛被開闢出來的機場已經是被一架又一架降落的飛機所佔據著機場的每一寸土地。眾多的各型飛機在夕陽的余輝下裝注滿機身的油料,在藥倉填滿一枚枚的特制炸彈。

就在剛剛開完的作戰會議上,很多戰斗機飛行員都有些羨慕轟炸機和攻機飛行員,攻擊日本本土,目標還是東京!

這樣的好事看來是輪不到他們戰斗機飛行員了這些戰斗機只能他們提供護作戰,最多打下些日本的小零鳥下來解解饞。

因為這次的攻擊任務戰半徑距離超過一千公里,因此所有護航的戰斗機只能將自己一點二噸的外掛架上攜帶上副油箱,以增強在天空中的續航能力和滯空護航時間。

飛場上布滿了準備參與這次戰斗的各型飛機的勤人員正忙碌的從直通機場的鐵路車皮上轉運著大量的燃燒彈,將這些燃燒彈裝入眾多的飛機當中。

這些燃燒彈不是普通的凝固汽油彈,凝固汽油彈雖然在戰場上有著非常合適的燃燒能力和阻斷能力,粘乎乎的蘸在身上很難撲滅。

如果駕駛員飛|技術過硬他可以用一枚燃彈放出一條長上百米寬將近十米的火牆出來。面對這的火牆,作為場阻斷後續進攻的部隊有時候比炮擊還有效果。

但是這一次使用的燒彈幾乎全都不是凝固汽油彈,因為凝固汽油彈太過浪費寶貴的汽油。由于日本的住房建築幾乎都是木制構為主,只要能引燃一片建築就呼啦的可以點起一大片。

所以這縱火攻擊的彈種是青竹化工下屬的東莞大型炸彈生產廠生產出來的特種雲爆燃燒彈。這雲爆彈減少了在爆炸中所需要消耗掉大量的氧氣,轉而在爆炸中心產生劇烈高溫引燃周邊可燃物,這種特殊的燃燒彈是專門為日本這種特殊國家所研制生產的。

長期以來,日軍國府經常告訴民眾︰「天皇之國。有神靈庇護」。

自古以來日本這個國家還真沒有經歷過異族入的歷史,元明兩次對日的攻擊都被台的襲擊下傷亡慘重。

因此「神」這個特殊的名詞成為了日本在特殊時期的一種精神口號。日本市民對轟炸這個概念簡直就是淡薄的不能再淡薄,軍國政府為了提高國民的防空意識經常拉響防空警報躲避紅站。

但是實際收效微乎其微,日本民眾根本對那些防空警報充耳不聞,各個工廠的生產也未受到什麼影響。工人們加班加點的制造出各種武器彈藥和軍需品,源源不斷的送往前線。

一些軍國主義狂熱分子至對著防空警報發聲器撒尿,沒有任何顧忌的在街頭飲酒作樂,仰頭著防空警報笑和肆無忌憚的辱罵。

不過在這個時空,中國終于可以對這個並不友善的鄰居,展開大規模的軍事報復。用遠程戰略轟炸機來從空中突襲日本,打擊他們的士氣,破壞他們的後方工業生產能力。看著日本人哭喪的嘴臉,這將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傍晚,當夕陽還未山前,機場里的第一架轟炸機加注滿油飛離機場,大量飛機隨後在機塔台的指引下開始陸續起飛。

此次轟炸東京的參戰飛機多達近千架,其中新型的噴氣式轟炸機一百七十多架。這種在機翼上裝有四個大馬力噴氣式發動機的遠程轟炸機可以輕易的攜帶十五噸的炸彈進行超過四千公里的往返作戰。

雖然今次由于作戰半徑縮短,載彈量受到了嚴格限制。不過這種轟炸機在研發之時就是為能攜帶投擲核彈所研發的重型轟炸機,飛機骨架皮實堅固,飛行高度達到一萬四千八百米。

這個高度讓二戰中的螺旋槳戰斗機們甚至連望機興嘆的資格都沒有。

由于日軍將自己孱弱的防空火力,日本本土缺乏防空能力,而且由于日軍的戰斗機缺乏雷達護航,幾乎無夜間飛行能力。這使得華軍的護航的戰斗機對自己本次出擊能否有著戰果表示了一定的悲哀。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始,中國空軍的飛行員們一直處于一種寂寞無敵的狀態,由于飛機能永遠走在世界各國空軍飛機研前列,空軍戰斗機性能一直能優于世界各國。

在臨日本本州島前,兩百多架飛機參加到第一波的攻擊機群中來這些噴氣式飛機由于巡航速度要比螺旋槳式飛機的時速要快上一些。因此它們比自己要晚些從另外的機場起飛,嚴謹的航線速度差的計算下,這些飛機準時如約的進入到了機群編隊中。

兩百多架噴氣式飛機中有三分之二的飛機是新型的攻擊機,直板而又厚實的機翼下懸掛著大大小小總量達到六噸的載彈量這個載彈量不比機群中那些有些老舊的轟炸機差多少。

進入到日本本土後,新組成的機群數量超過了上千架巨大的機群編隊使天空中傳來是聾子都能听到的沉重轟鳴。但是機群經過的速度很快而且進入本州島上空的城市,日本那可憐的防空體系根本不能做到及時的信傳輸和有效的偵察與攔截。

機群進入到東京上空時由于時差的緣故這里的時間正好是晚上的九點零四分,日本的商業區正燈火通明的閃爍著夜光提示著機群轟炸的目標區。

雖然日本防空力量立即緊急斷停了各個區域的電力,各種大功率探照燈開始向天空中照射配合著的面高炮火力進行對空射擊。但是這樣做並不能阻擋機群飛行員和投彈員露出那有些猙獰的殘忍微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