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三百九十八章 靜待時機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三百九十八章靜待時機

夏日的廣州,水汽蒸騰而起,化作巨大的純白色雲霧,遮蔽了高陽。這座古老的商業化大都市,作為海洋貿易的中轉站是足夠,但若要作為一國之都,仍顯不足。

華夏聯邦如今佔盡長江以南的精華地區,無論是經濟、人口、自然資源還是土地面積,都達到了正式建國的標準。

以現在的政治軍事局面來看,越早確立自己中央政權的大義名分,對于華夏聯邦而言越是有利。遷都的首選之地,就是南京,那里是六朝古都,農業可以自給自足,經濟也算發達。

南京擁有四通八達的道路系統,更是南北交通的樞紐,又有長江作為運輸航道,有利于物資的輸入與輸出。

中國大陸的地理中心是鄭州,但現在是海洋時代,中國還有大量的海洋國土,面向廣袤的太平洋。所以,南京,還是處于中心地帶,最適合成為首都,更加使南京的地位顯的重要。

但想要定都南京,必須要解決兩個主要問題,第一是台灣問題必須解決,第二則是華聯必須要擁有實力強大的海防艦隊。

不然只會重復姜瑞元當年的厄運,被艦隊沿江而上,旦夕而失。

南京城外,站在一處坡地上遠遠眺望著滾滾流逝的長江之水,王立文立于江畔,神色悠揚。長江對岸就是安徽聲合肥市,也是梁鴻志那所謂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的首都。

周立孝一身戎裝,腳穿高檔鹿皮軍靴,拿著望遠鏡同樣是在查看工程進度情況。渡江作戰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之中,三日後就可盡起十萬大軍,直達北岸,發起攻勢。

等待了一年,總算是沒有白費功夫,性子火爆的周立孝現在滿臉都是興奮和激動,對戰爭的渴望化作烈火,充塞于他的整個胸腔。

「司令,听說內閣和議會都有意要選南京作為新國的首都?」

「那也是收復華北之後的事情了,現在還只是個意向,沒有真正做出決定。你別看民間傳得沸沸揚揚的,真正的高層不點頭,這事還是沒戲。」王立文對這個問題不以為意,在他看來,建都南京其實不是件吉利的事。

算算歷史上,定都南京的王朝帝國,貌似下場都是淒慘。這里面既有國家本身的氣運問題,也有國力等其他方面的綜合性因素,並不完全是風水層次的原因。

不過這種事情,向來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海軍最近的活動很頻繁啊,看來也是不甘寂寞了,如果能在在年末收復台灣,我看定都南京的這件事還真有點靠譜。」咧著大嘴,周立孝畢竟是一個師長級別的高級將領,哪怕性格再火爆,這點見識還是有的。

「恐怕需要考慮的問題還有很多,蝟集在長沙的革命黨部隊超過了20萬,並且都是姜瑞元的嫡系,更有名將薛岳親自率領。對于我們而言,這簡直是如芒在背,不得不小心應對。」王立文最擔心的還是日軍與蘇俄的政策改變。

別看日俄雙方在諾門坎戰場上大打出手,如果中國內部出現一股強大的軍事力量,必然會遭受這兩個國家的聯合打壓。就世界範圍內而言,最不希望見到一個強盛的中國出現的國家就是近在咫尺的日俄兩國。

一直以來,在對華事務上,這兩個國家也相當有默契。

尤其是華聯一向的排日與排俄情緒,更是引起了日俄雙方的警惕。這次要不是關東軍違抗命令私自挑起戰爭,在丟失長江以南的佔領區之後,日本高層是有意與蘇俄進行合作的。

畢竟他們誰也不希望中國被華聯快速統一。

當然,這種國家層次的戰略構想,王立文不會與周立孝商議。作為第五軍團其中一個師級裝甲部隊的指揮官,周立孝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考慮戰術層面上的事情。

指著不遠處剛剛鋪設好不到半年時間的一級公路,王立文心情很好,笑著對周立孝說道︰「你看,有了這條高速公路,從杭州到這里只要五個小時!更可沿江而下,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都在我軍裝甲部隊的控制範圍以內。」

說到這里,王立文對戰局的估計是樂觀的,大量野戰機場和空軍指揮基地的建設完成,華軍可以在任何一個城市于24小時內集合超過三十萬以上的部隊,並且投送足以發動戰役規模的軍事物資。

這就意味著無論敵軍以任何一個地方做為突破口,都無法攻擊到華軍的軟肋,如果是硬踫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華軍卻是無懼。

「听說日本的華中派遣軍已經撤到華北一帶,難道他們要放棄安徽和江蘇兩省?」在周立孝心底,還是想要與日軍的主力部隊決戰,當初第五軍團就是利用日軍妄圖速戰速決的心態,在杭州進行了一次大型會戰。

憑著裝甲部隊的大量使用,師級的編制通常都集中了數量超過七百的坦克和各類型裝甲車輛。這是一個鋼鐵凝聚而成的巨拳,狠狠地擊碎了日軍的傲氣與驕狂,他們在這里損失慘重。

王立文也知道周立孝的心思,不過不得不朝他潑了冷水︰「恐怕日本人現在也學乖了,不會再與我們在開闊地展開戰役規模的決戰。他們現在想要做的就是拖延時間,等待戰爭出現轉機。」

嘴里雖然這麼說著,其實王立文對于雙方的勝負,在心中卻是早有定數。

日本是小國,資源匱乏,工業產能嚴重不足,想要鯨吞中國,就必須速戰速決。這是「小國」征伐「大國」的根本戰略,因為他耗不起。

但若要速勝,就必須在軍力上擁有絕對優勢,能夠以不斷的勝利來達到最終的目的。可很不幸的是華聯異軍突起,使得日本快速滅亡中國的戰略完全破碎。

其實就算沒有華聯,單單是想要戰勝革命軍,就不是想象中那麼容易。在英美等國的不斷介入之下,日本這樣的「小國」根本無法承受得起長時間的消耗。

「听說第三軍團換裝了最新的編號m777的輕型榴彈炮,我們部隊里的老家伙啥時候才能換啊?」與其說是詢問,不如說是抱怨,周立孝是個貪心的家伙,認為武器更新換代這樣的好事怎麼也要算上他才好。

「行啊,回頭我就和後勤部商量著,你喜歡這種牽引式的野戰榴彈炮,把你的裝甲加強型暴熊坦克全部換掉好了。」看著周立孝躲閃的目光,王立文也是調侃著,他知道這件事肯定是第五軍團內機械化步兵師出的主意。

「別啊別啊,司令,我一裝甲師的師長,要這玩意做啥?這不是我輸了人家一頓酒,在您耳邊吹吹氣嘛,您就別逗我了。」周立孝也是光棍,直接說出了事情的原委。

「你們啊,就是不知足,總想著把天下的好事都給佔盡了。我們整天吃肉,就見不得別人喝湯啊?第三軍團的兄弟日子本來就不好過,現在不過是優先配裝m777超輕型榴彈炮,你就跑到我這里來埋汰,這像話嘛?」

王立文也不留情面,狠狠地數落著周立孝,更是考慮到要壓下軍中盛行的這種風氣。第五軍團是華聯重點培養的主力部隊,但現在出現的這種心態,已經接近貪婪,是時候要糾正一下了。

m777聯合輕型榴彈炮,是華聯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的軍工器械局聯合開發的一個火炮項目。

華聯的海軍陸戰隊為榴彈炮的研究、發展、試驗與鑒定提供經費並牽頭生產,而陸軍為數字式火控系統和其它自動化改進設備的研究、發展、試驗與鑒定提供經費。產經聯的幾大軍火聚頭也紛紛參與其中,出錢出力。

m777輕型155毫米口徑榴彈炮將取代原本的老式榴彈炮,用作陸軍輕型部隊的全般支援武器系統。海軍陸戰隊將把該炮用于直接支援武器,代替目前所有的火炮系統。

這一款編號為m777的火炮采用了新的設計以減輕質量,而不降低現有系統的射程、穩定性、精度或使用壽命。

減輕質量的方法包括降低火線高,下架與搖架組件的主要零部件采用高強度鈦合金。m777式火炮身管是華聯m33式火炮身管的衍生型,彈道性能類似于m33式身管,射程與現有的制式榴彈炮相當。

m777質量輕、體積小、輪廓低,具有更高的戰略部署能力、戰術機動性和生存能力。自動底火裝填裝置、輔助裝彈機、數字式火控系統以及其它自動化改進設備提高了生存能力、殺傷力和作戰可靠性,而且將為輕型炮兵提供半自主能力。

這種能力目前僅自行榴彈炮才有!

m777榴彈炮系統具有快速戰略部署能力,能夠滿足華聯陸軍大範圍應急機動作戰的需要。其戰術機動能力較好,特別是其可用直升機吊運進行快速戰術機動,極其適合諸如空降師、空中突擊師等輕型部隊使用。

而且生產技術相對比較成熟,研制裝備的風險小,符合華聯陸軍部隊快速部署的作戰需要。m777輕型155毫米口徑榴彈炮由天宇集團下屬的軍工企業「利刃」系統公司制造。

于今年五月份開始交付給華聯海軍陸戰隊和華聯陸軍,此項工作將一直持續到1942年。m777榴彈炮將取代正在海軍陸戰隊和陸軍服役的老式m33榴彈炮。m777榴彈炮比m33榴彈炮輕很多,可輸送性與機動性得到增強,在彈藥性能與射程方面,仍可保持與m33一致。

此外,公司正在開發相應的自行火炮系統要求統一使用m777式輕型155毫米加農榴彈炮系統,其能力應等于或高于旅級戰斗部隊的m777式155毫米輕型炮,並能發射目前已裝備使用和正研制的所有華聯制式155毫米彈藥及發射裝藥。

此外,該系統應能達到30千米的射程,3分鐘內的最大射速應不少于3發/分。

華聯海軍陸戰隊和華聯陸軍旅級作戰單位以及輕型師使用m777輕型155毫米口徑榴彈炮進行火力支援。在這家制造廠預計將生產700多門榴彈炮,組裝完成後,將在交付華聯國防部前在桂北大營附近進行試射。

m777榴彈炮將取代目前正在海軍陸戰隊和陸軍服役的老式m33榴彈炮。m777榴彈炮比m33榴彈炮輕很多,可運輸性與機動性得到增強,但同時在彈藥性能與射程方面,仍保持與m33一致。

通常由8名士兵操作,但也可減為5人。

新型榴彈炮的最大特點是重量輕,它要比各國陸軍現役的牽引口徑榴彈炮輕一大半,但是威力依然不減,射擊初速為827米/秒。

如發射無助力普通炮彈,最大射程可達24.7公里;使用火箭助推炮彈最大射程超過30公里。火炮密集射擊時射速為每分鐘5發,連續射擊時每分鐘2發。

m777的標準火控系統是光學瞄準設備,但是也可配備數字火控系統。xm777全重3745公斤,還不到「十字軍」自行榴彈炮的十分之一,因而可以方便地用直升機、運輸機和艦艇等工具運輸。

在地面機動時,只需一輛2.5噸的卡車即可拖動,「行軍」與「戰斗」兩種形態的轉換,只需要不到三分鐘的時間。

這種火炮一旦列裝,配合上專用的運輸飛機,其機動能力甚至超過了現有的自走榴彈炮。能夠在許多裝甲部隊無法到達的險要山地布置,給敵人以出奇不意的打擊,而這種攻勢,又往往隱含著致命的威脅。

也難怪華軍幾大軍團,都對m777虎視眈眈,實在是一款不可多得的戰爭利器,讓人垂涎。

而且m77自帶數字式火控系統,能夠進行自主定位與瞄準、車上射擊諸元計算、數字與話音通信,通過其本身自帶的電源來提供能量。這代表著華軍數字化建軍的開始,也是主宰未來戰爭的利器!

??????

李宗仁在倉庫里得以看到他期盼已久的m777榴彈炮,心情非常舒暢,可是身旁的幾位軍官卻暗生不滿︰「司令,這m777新是夠新,不過始終還是一款榴彈炮。新型的自走榴彈炮大多都配給第五軍團,給我們的都是牽引式榴彈炮,這也未免太欺負人了。」

這人是李宗仁的下屬,出身南沙軍校的正規科班,算得上是深受李宗仁信任的嫡系。雖然拿到了新型火炮,可這人還是悶悶不樂,希望能獲得更多的自走榴彈炮。

黃紹竑在一旁勸解︰「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說到底我們是步兵師,自走火炮優先配發給裝甲部隊這是慣例,抱怨也沒用。況且第一代的重型運輸直升機的生產線已經準備妥當,很快我們就能擁有這種不輸于裝甲部隊的交通工具。」

m777加裝了不少精密電子設備作為輔助系統,但始終還是一款傳統火炮。傳統火炮通常是牽引式的,在有公路條件的情況下,移動力卻是比自走火炮更好。而且牽引式火炮了維護也要簡單容易很多,成本也比自行式要便宜很多。

而自行式火炮的優點是自身機動性好,可以在發射炮彈後迅速移位,躲避炮火反擊。而且自身一般有一定裝甲防護能力。但是造價就要貴很多了,產量也低,所以目前只在裝甲集團軍內配備。

主要是步兵的第三軍團,在有掩體保護,或者戰略上處于安全位置的時候,就沒有必要使用昂貴的自行式火炮了。牽引式火炮就可以滿足要求,自行式火炮通常是用于非常容易遭受炮火反擊,以及隨部隊快速機動推進的時候。

不同的戰略定位與戰術需求,是武器配備的主要依憑,就算中下層軍官對此有多大的抱怨也好,國防部還是有自己的考量。而身為軍團指揮官的李宗仁,也是能夠體諒大本營的難處,不會胡亂使性子,發脾氣。

隨著諾門坎戰役日益激烈,華軍的夏季攻勢展開,第三軍團也將作為此戰的右翼,朝著武漢方向展開攻勢。

而程文力的第二軍團也將前移,接替南昌防務,從旁應對來自長沙方向的威脅。薛岳的二十萬大軍囤積于此,且作戰意圖不明,是一個很大的威脅與變數,不可不防。

7月3日上午7時,第一批蘇軍轟炸機和殲擊機對日軍進行了轟炸和掃射。

同時,蘇蒙軍的大炮猛烈轟擊日軍集群。這兩股火力立即阻止日軍行進,日軍無法開展火力,只顧匆忙地在沙地上挖掘個人掩體。

兩小時後,蘇軍第11坦克旅的150輛坦克向龜縮在沙丘掩體的日軍開火。此次關東軍損兵3000人,大約少將以下40名軍官陣亡!

7月11日,關東軍司令部命令停止攻勢,進行戰線整頓,決定向諾門罕前線調兵。從旅順要塞調野戰重炮第3旅團,從內地調來**野戰重炮聯隊,從奉天、北安、齊齊哈爾等地調來反坦克速射炮中隊,給23師團補充武器和兵員,增加飛機和車輛。

關東軍司令部從戰爭一開始,就指示石井部隊擬定在諾門罕地區的細菌戰計劃。石井細菌部隊碇長少佐帶領22名敢死隊員,在哈拉哈河乘2只膠皮筏順水將22.5公斤傷寒、霍亂、鼠疫、鼻疽等細菌撒入河水中,向蘇蒙軍進行細菌戰。

竟有1340名日軍染上傷寒病、赤痢病和霍病,731部隊軍醫和敢死隊員,被細菌傳染而亡命的達40多人。

關東軍的主力還沒有全部投入,所以王立文和李宗仁都在等待時機,一旦日本將目光全都放在諾門坎戰役上面,華軍就將全面出動,出兵北伐!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