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三百八十五章 將相相和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三百八十五章將相相和

1938年8月19日這一天,柳州至賓陽的公路上,四輛輕型裝甲車在兩卡車衛兵的護衛下,飛快地奔馳著。桂北大營的指揮官莫劍豪正身披蟒紋軍大衣,坐在第三輛裝甲車上,右手托著下頗,閉目沉思……

他是莫榮新的嫡長孫,又頗有才干,在參謀部中積累了資歷和功勛,很順利的就當上了桂北大營的指揮官,獲得了獨立領軍的資格,握有兵權。

今年上半年,憑著白崇禧的指揮和**軍的奮力搏殺,身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政權取得了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捷。

可是不久之後,日本在華北集中大軍圍攻徐州。第五戰區立足不住,白崇禧只好率大軍向西突圍。不到數月,鄭州、武漢相繼淪陷,姜瑞元的**政府被迫遷往山城重慶,以作陪都。

現在**黨依托大西南的復雜山地優勢,以居高臨下的姿態節節抵抗,還在掌握之中的土地只有四川與雲南全境,以及貴州的一半。

莫劍豪領兵五萬余人,共三個滿編的山地步兵師,就是為了坐鎮桂北,以防**黨。這種事情,還是早做準備的好,要不然就像當年孫逸仙搞陳炯明那樣。以**黨歷來的行事作風和人品格調,這種無恥下作之事,他們是絕對做得出來的。

就算姜瑞元夠克制,但未必就能控制住手底下的兵痞子,這些人血性是有的,但軍紀確實一塌糊涂。

隨著戰爭的繼續,**黨失去了華北全境,山西和陝西也都成了閻錫山和紅門苟延殘喘之地。整個中華大地,唯有華聯還在處于蒸蒸日上的事態,兵出華中,收復國都,將日本的華中派遣軍逼退到了長江以北。

並且湖南、江西兩省也已經對華聯政府表示了投誠,內政與軍隊接收的工作甚至在一個月以前就已經大張旗鼓的開始了。

「司令,我們現在的主要工作是保證公路交通的通暢無阻,今日的主要任務是巡查沿途的崗哨。」副官坐在莫劍豪的身旁,將今日的行程安排一一道來。

自從失去了南京和上海,**政府的對外物資輸入就完全斷絕,西南雖可保得一時之安,卻被群山環抱,物資輸入困難。

以至于現在不得不與華聯開展合作,租用港口和渠道,將從英美運抵的物資源源不斷的充實到的府庫之中,以維持戰爭帶來的無止境消耗。

桂北大營的工作就是防範和維持這兩大重心,其中維持交通運輸的暢通,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

而在廣州大本營本部,激烈的爭論也在繼續,華聯內部分成了主站與主和兩大派系。

目前華聯已經將戰線推進到了南京,並且控制了長江以南的所有地區,但合肥仍在日軍手中,兩軍隔江對峙,暫時處于僵局。

主戰派是以李宗仁為首的軍方大員,他們掌握軍隊,並且急需建立功勛,故而一力主戰。主戰派認為應該趁如今這個上風的有利局面,全軍出擊,收復華北,將日軍趕出關外,並且還想著要順便光復台灣。

主和派是陳炯明為首的內閣政客,主要的考量因素是戰爭對經濟和民生的巨大破壞,以及因物資的積聚消耗而導致的政府財政困難,認為應該暫時停止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維持均勢,以積蓄實力再做圖謀。

整個華中戰役,華軍的物資消耗非常驚人,幾乎將華聯五年來囤積的戰略物資消耗了大半。尤其是杭州會戰,裝甲集團軍的強勢出擊,在表面光鮮的外表下,隱藏著華聯內部工業產能無法跟上節奏的隱患。

飛機的轟炸同樣是燒錢機器,高爆炸彈、航空燃油,這些都是極度依賴工業產能的物資。一筆又一筆的開支,讓內閣和財政大臣傷透了腦筋,所以才強烈要求前線展緩軍事行動,以便于讓社會恢復元氣。

此次戰役結束後,後勤單位一共向前線運輸了超過十萬噸的各種物資,包括了從子彈、槍械、炮彈、糧食、水泥等一切前方人員所需要的各種物資。

共運送轉運超過二十七萬人次的各種人員,有效及時地支持了作戰的部署和調整。

共緊急修建、修復初級公路六百多公里,鐵路四十余公里,臨時鋼架橋梁四十多座,負責後勤道路建設保障的幾個工程兵團和幾個道路橋梁建設單位得到了大本營指揮部的嘉獎。

戰爭並非是單純的依靠激情和口號,也不是號召士兵前赴後繼的送死,而是必須要精打細算,認認真真的考慮物資上的消耗和供應。

而在華聯軍方的總指揮部,更多、更深層次的問題也擺在軍政高層的面前。

前段的戰役雖然打的是非常的痛快,但是大規模、高強度的戰斗卻已經使得華聯苦心儲備的各種物資大量消耗。

很多物資,例如各種彈藥的消耗已經消耗掉華聯儲備的三分之一,而油料更是消耗掉儲備的一半。大量的消耗使得華軍現在缺乏再進攻的能力,因此暫時的修整和再次的儲備也擺在了華聯高層的議事。

「不急,這種事情是急不來的。」陳炯明一口回絕了降低質量追求數量的做法,這也是在表明立場反對軍方繼續擴大戰爭。

「可是如果還是按照現在的產能,我們時候才能裝備起足夠的軍隊?而且前線的物資供應也沒法達成,一旦面對敵人反撲,這是很危險的」程文力顯得有些焦急。

「你認為現在發下足夠的武器裝備就能使這些新部隊立即擁有著足夠的戰斗力?」陳炯明反問著稱謂呢里,他的反問讓對方後面的話咽了。

作為一線軍官,程文力清楚地要組建一支裝備著先進武器的部隊需要多長的。現在前線不單只武器彈藥吃緊,人員補充同樣是大問題。控制的領地越來越多,需要的軍隊和行政人員,都在劇增。

「你們這些當兵的希望盡快地擁有著更多的軍隊這種心情我可以理解,你們想打鬼子統一中國的心情不僅是我,你看看在坐的其他工業、商業、科技部的負責人,哪個不同樣也是期盼著盡快驅逐倭寇復我山河,只是我們現在還沒有這麼大的實力。後勤儲備的你們軍事主管也都看到了,這一次戰役我們消耗掉了多少的資源,沒有了足夠的物資資源,你們還真想和鬼子們玩竹槍練對挑啊」

頓了頓,陳炯明手指輕敲著桌面繼續說道產能的問題其實在幾年前我們就注意到並開始著手準備了,現在在廣西、湖南兩省都正在建設著超大型的兵工廠和彈藥廠,這些工廠的規模之大是你們這些軍事成員所不能想象的」

「它們將全力地生產出汽車、坦克、機、大炮、各種彈藥還有更先進的武器裝備。只是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超大型工廠更是沒有超過十年的建設是不可能完成的。不過給你們透個底,只要這幾個大型工廠和周邊相應建設在兩年後完成第一期的建設投產,即使就是把我們現在所有的兵工廠及彈藥廠全部的產能加在一起也不到第一期地初產產能的五分之一,五年後二期建設完成投產出的產能將是現在的十倍以上」

這不算是空頭支票,內閣的難處在座的軍事高層都很體諒,彼此都是有過多年良好合作的經歷,至少沒有罵出「漢奸」「賣國賊」之類的氣話。

听到陳炯明所畫出來的巨大餡餅,幾名軍事主官都有意動,按照他們的估算,只要這些工廠地建設投產順利,他們將裝備起超過一百萬以上的主力正規部隊。

「這個,我先補充一下,有些數據和進度已經變了,元首那邊的數據進度已經有些不準確了。」已經是工業部大臣徐文龍站了起來。

「以攀枝花重鋼廠為中心建設的各種超大型工廠將會是我們目前建設工作中的重點,前期地勘探經過從1934年起的重點拉網式的勘探已經基本結束了,初步勘探出攀枝花礦區不僅擁有著可開發地水電裝機容量為700萬千瓦時的水利發電資源,釩鈦磁鐵礦保有儲量94億噸。」

「其中︰伴生鈦保有儲量4.2億噸,現在居世界第一;伴生釩保有儲量1038萬噸,鈷保有儲量7.46億噸。此外還有鉻、鎵、鈧、鎳、銅、鉛、鋅、錳、鉑等多種稀貴金屬。非金屬礦產中,煤炭保有儲量7.08億噸,晶質石墨保有儲量1540萬噸,苴卻硯保有儲量2098萬噸,溶劑石灰岩保有儲量2.95億噸。冶金白雲岩保有儲量3.63億噸,水泥砂岩保有儲量1194萬噸,耐火粘土保有儲量1032萬噸。 藻土保有儲量1650萬噸,花崗石保有儲量8375萬立方米,大理石保有儲量5399萬立方米。」

「從1935年底開始的交通公路、鐵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現在已經基本完成,同時進行的礦藏開發、前期冶煉鋼廠建設、機械廠的建設也已初步建設出雛形,再過一年,,甚至是七個月的。第一期建設將竣工投產。」

「哦?這麼快?」在座的軍政大員們都有些興奮和激動。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必須和**黨共享其中的工業成果。嚴格來說,**政府才是投資方,我們則是負責技術提供和經營管理的一方,並且佔有整個重工業區一半的股權。」

華聯與**黨無論有多少不愉快,早在四年前,就已經商定了將四川建設成為中國的後方工業基地。雖然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增強了**軍的實力,但華聯也從中獲得了不小的收益與回報。

「再過段與德國人談判協定中的第一批黃金和文物就要到了,必須安排好交接事宜,這事不能出任何差。」

「元首,我這些對我們意義非凡,但是我對交換1100馬力的發動機技術有些不明白。按照德國的工業實力,現在要吃下這麼高尖技術的也是很困難的。」徐文龍有些不解地詢問到。

「問的好,技術上的我在這里和大家說一下,科研部門不僅要將我們的高尖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同時也需要注意一些高尖技術的優先研究及技術儲備工作。」

「我們現在經過二十年的建設,現在華聯缺乏的已經不再是科技技術的問題了,二十年前我們甚至連單車都造不出。但現在我們能生產的出象電視、計算機、復合裝甲坦克等考驗工業整體綜合實力的產品,但是我們現在缺乏的是產能。也就是戰爭潛力中的工業產能、更簡單點的說法就是數量。」

緩口氣,陳炯明點起了的煙斗,在煙霧中繼續說起大家通過這一次的戰役注意到了我們地產能不足的問題,這也是我們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大家可以看看美國、德國、蘇聯、英國、法國這些老牌強國,如果不計算上我們生產出來的各種武器的先進性。僅僅用數量上來計算,我們這幾年所生產出來的槍支、大炮、坦克、裝甲車、飛機、輪船、潛艇等等武器裝備算在一起,我們幾年的產量不如這些國家一年的產量。」

陳炯明在接手華聯之前,就下過許多的苦功,更是從基層做起,才一步步升任到了現在元首的位置。他對華聯經濟事務和工業發展的認知都非常深刻,並且更能夠把握住其中的關鍵所在。

「做個比方,我們拿這一次空對海作戰的戰果來看,一個多月的,空軍部隊共擊沉八十多艘各類船只,當然如果解除限制令地話這個數量將翻幾倍,但是即使是我們每個月都有這樣的戰績,一年下來也不過就將近一千艘,即使真翻個三倍滿打滿算到三千艘。」

說到這里,還停頓了一下,然後才繼續望著眾人的雙眼可美國一年的船只產量就可以達到五千艘以上人家生產的速度大于消耗的速度我們打?」

「有人說我這怕那怕,這不足那不足,到底是我不怕,是我充足地?可卻沒有看到,我們以東南一隅的整體工業實力能和老牌強國的整體工業實力相比嗎?」無錯不跳字。

「要說我們西南現在卻乏地就是整體工業的產能。但要說充足的就是我們對技術上的優先儲備」

陳炯明把熄火了的煙斗放下,拿出一個1︰74大小的暴熊i式坦克模型出來放在桌面上產能不足的情況我們早以注意到並開始著手落實,但是這需要。一個超大型的工業區需要地不僅僅是建設的,還需要龐大的生產工人去操作機器設備才能生產。但是技術上,我們需要遙遙領先于世界的最前端。就象這種坦克,暴熊i式中型主戰坦克。」

陳炯明說完,主持華聯軍事後勤任務的軍需總長陳永善也佔了出來,他是軍隊內部的技術官僚,同樣也是國防重工業部門的核心人物。在技術領域上,他的話語最有說服力。

「我們現在這種坦克的產量也不高,到目前為止也就僅僅裝備了兩個軍,每年僅能生產一萬五千輛,因為這種坦克所包含地各項科技技術太尖端了。但是我們就是要用著這些成熟的科技產物來拉動我們整體的工業產能。」

「像暴熊坦克這類軍工產品,它地最高科技結晶就在于它的核心發動機和高硬度的外殼及炮台的復合裝甲。復合裝甲現在僅僅能在柳州、東莞、南沙的鋼鐵廠能生產出來。這大大地限制了我們的產量,這個問題必須要等待攀枝花工廠的建立投產後才能解決。而另一項代表著工業綜合實力的,發動機則可以等待著生產技術的全面鋪開獲得到足夠的產量。」

陳永善在會議桌前來回走動,侃侃而談,將華聯內部的軍工生產問題一五一十的與在座的軍方高層解釋清楚,以免出現文武不和。這也是本次會議的宗旨,軍政兩方需要達成共識,選擇最有利于華聯的發展方向。

「德國人看中這種1100馬力的發動機並不傻,雖然他們現在竭盡所能也生產不出多少來,但是他們可以借助著吃透生產中的一些技術來帶動整體技術的提高。發動機的零件很多,每一種零件的新工藝、新技術的吃透都能給其他產品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發動機曲軸中的合金軸承瓦,吃透這個技術就可以減少發動機的摩擦,在提高輸出功率的同時降低油耗,還可以延長發動機大修上千小時。

同樣的,將這種技術放到其他發動機上例如航空發動機,汽車車輛發動機上也可以做到同樣的效果。掌握一個技術上的創新工藝可以帶動起其他相關產品的同步提高。

德國工業部門正了這一點,才會繼續加深與華聯的合作。尤其是像1100馬力這種發動機,它上面可不僅僅只是有著這一個新技術,還包含著上百項新技術。

說完了這些事情,軍方高層也明白了內閣的考量,同意了展緩軍事行動的意見。尤其是如今正在前線領兵作戰的第三軍團長李宗仁,他深明大義,願意服從元首陳炯明的安排。

王立文在華中戰役里立下大功,而李宗仁是後續接手,如今只是撈了口湯喝。不過還是懂得分寸,有大將風度,不會為了急于立功而不顧內閣的感受。

真是天佑華聯,能在如此紛亂的局面下,依舊有著將相相和的內部情勢。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