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三百六十五章 復仇!復仇!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當南京大屠殺的慘劇傳回廣州,整個華聯都沸騰了南京是敵對勢力**政府的金陵帝都,但生活在那里的卻是自己的骨肉同胞

「復仇復仇」

憤怒的人群高舉標語,在街道上游行,人流匯集在一起,宛然如海洋一般,涌動不熄。這是洶涌澎湃的民心士氣,仇恨的種子在每一個華夏聯邦的公民心中生根發芽,盛開著血一樣艷麗的花朵。

廣州沙頭角,日本領事館已經被華軍圍了起來,怒不可遏的群眾揚起拳頭,面臉通紅的擁擠在這個小小的領事館。如果不是有大量軍警在這里進行護衛,失控的民意必然會撕裂領事館內的每一個生物。

一輛高級轎車駛抵了領事館門前,不少精銳的士兵將轎車團團圍住,下來的正是王立文。看著周圍幾近失控的事態,他面容肅穆。

「女士們先生們」嘹亮的聲音自王立文的口中發出,他用威嚴的眼眸掃過在場的所有人,用毋庸置疑的語氣繼續說著︰「你們都是華夏聯邦的公民現在國家危亡,看著你們如此奮勇,身為軍人的我,也很自豪」

聲音帶著磁性,仿佛具有不可思議的魔力,漸漸的,嘈雜的聲音緩緩平息,每一個人都在關注著王立文的一舉一動。老人、小孩、年輕的男女,無論平日里掛著何等的身份職稱,他們現在都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國公民。

「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我懇請你們保持克制,恢復理性真正的敵人,不在那棟房子里,而是在海岸的東方」王立文先是指了指日本領事館的方向,進而又朝著東面遙遙相望。

低沉而清晰的話語聲,帶著十足的中氣,其中平穩有序的韻律,更是讓人們心情既有鼓舞,又恢復了冷靜。

人群之中走出一個頭綁白布的青年人,穿著南華大學的校服,看得出他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充滿稚氣的臉上,隱隱浮現出決然與剛毅的神色︰「我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中國人,但我很想知道,尊敬的軍團長閣下,軍方將如何決策?」

只是淡淡地看了一眼這人,王立文就知道對方是游行隊伍中的組織者,一個很有魄力的年輕人。並且所提的問題也並不尖銳,更不涉及軍事秘密。

王立文不假思索的回答︰「宣戰我今日而來,就是為了遞交戰書,我們華聯,正式對日本宣戰」

洪亮的聲音在人群之中傳播開來,彷如冷水倒入沸騰的滾油之中,不一會兒,翻涌的歡呼聲自發而起,聚集于此的數萬民眾,龍吟之聲沖破雲霄

「宣戰宣戰」

「復仇復仇」

望著激蕩的民意,王立文反而愈發靜謐,國家若要強大,血液必然灼熱。但國勢若要長久,頭腦必須冷靜,這樣澎湃的巨力,如果無法合理掌握,同樣會成為墮落于深淵的推動力。

他高舉雙臂,猛然下壓,示意民眾安靜。望著再次平復的喧鬧,王立文肅穆莊嚴︰「請讓使館內的日本外交人員安全離開,他們必須帶著今日的恐懼,回到日本,去宣示我們蒼龍的怒意」

憑借著一番演講,王立文掌握住了局勢,使館內的日本外交官員也是陸陸續續出來,在數千名士兵的保衛與監視下,戰戰兢兢,許多人臉上都是倉惶與不安。

站在他們面前的可是超過三萬憤怒的中國民眾,一旦發生意外,他們必然會被憤怒的人流撕成碎片。

不一會兒,軍車載著士兵前來清場,民眾的心情被暫時安撫了下來。同時趕來的,還有元首陳炯明的車隊,嚴密的護衛將高檔的天駁牌小轎車圍得水泄不通。

在三萬多人的見證下,陳炯明親手遞上了戰書,上面簽署了華聯內部幾乎所有高級官員的名字。這是一張沉甸甸的書頁,哪怕僅僅是用薄薄的信封裝著一頁紙,但沒有人敢懷疑他所代表的力量。

四千八百萬人的信念凝聚成一根銳利的針,狠狠地刺在了面前這位日本外交官的心里,他的苦悶與畏懼可想而知。

??????

1937年12月中旬,姜瑞元和他的妻子宋美齡已經抵達了重慶,這里將是未來的戰時國都。數十萬最精銳的部隊,日以繼夜的征戰前線,就是為了拱衛這里的安全。

可是看著山河淪喪,血流成河,日月都為之失色。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國家,已經全部毀于一旦。中國從來沒有哪個政治勢力被趕到西南一隅之後還能東山再起的,未來還有沒有希望,躊躇滿志的姜瑞元心中無底。

「委座委座」行營的書房門外,戴笠跌跌撞撞的一路小跑,沖了進來。寒冬臘月,他的臉上卻滿是汗水︰「這是南方傳來的消息還請委座過目。」

戴笠一向冷靜,並且為自己處理機要事務,為何此時竟如此急切失措?姜瑞元心中疑惑,也忘了斥責,而是翻看手中的報紙,漸漸地神色也是轉變。

憤怒、不甘、無奈,情緒幾經流轉,面色數變,他望向了戴笠︰「此事當真?」這話其實也是白問,手里拿著數天前的報紙,消息哪里還能有假。

看著戴笠垂首低眉,默不作聲地站著,姜瑞元滿清怒火也是無法宣泄。手中的報紙更是被他拽的發皺,響起嘶唦的聲音。

這是一份由華聯政府御用報社天下日報出版的報紙,上面明明白白地記錄著三天前華聯正式對日宣戰的消息。

可是看到這一切,姜瑞元卻是一點也高興不起來,早先時間不抗日,現在才起兵,這可就不是單純的抵抗侵略了。華軍的目的在于收復失地至于被收復之後的失地歸屬何方,是根本不用去考慮的

明知道華軍的計策戰略,姜瑞元卻是毫無辦法,這惶惶陽謀,如何能破解?**軍的主力已經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並且有著抗日的大義名分,自己也無法阻止華聯向北推進。

眼睜睜地看著手中的地盤被人一點一點的蠶食,姜瑞元此時的心情可謂是五味交雜,懊惱和郁憤爬滿了日漸消瘦的臉龐,面色忽明忽暗,不知在做著如何的打算。

一切都發生得太早了,**政府還未做好全面抗戰的準備,經濟才剛剛起步,國防工業更是落後日本許多。內政方面同樣是矛盾重重,派系傾軋接連不斷,原本還可以隱瞞,卻不想西安事變最終是暴露了中國的虛弱。

如果這場戰爭能拖到四年之後,局面將大大不同,四年後是美國對日宣戰,並且英美等協約國都是取消了綏靖政策,開始全面對同盟國發動攻勢。

雖然姜瑞元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可是這種國際局勢還是能夠看得出來。

戴笠在姜瑞元的吩咐下離開了書房,而那道孤獨寂寥的身影,此時正呆呆地眺望遠方。夕陽西下,將深厚的影子拉的深長。

??????

華軍大本營司令部,內部燈火通明,八邊形的超大建築群里,各分區都是不同程度的加強了警衛力量。防空火力錯落有致,對日宣戰之後,華聯已經宣告全體公民,社會轉入戰時主義體制。

一隊隊巡邏的士兵手持突擊步槍和沖鋒槍,各種電子眼不停轉動,二十四小時監測總部大樓的內外情況,確保所有與會者的安全。

乘坐著裝甲車,五大軍團長全部來齊,進入司令部的核心會議室商討戰略布局的相關事宜,人人都是形色匆忙。

會議室此時聚滿了人,五大軍團的高級軍官都已經到場,還有來自內閣的幾位大臣,居中而坐的正是新任華聯元首陳炯明,兩撇醒目的大胡子引人矚目。

「諸位,想必事態的嚴重性你們也都知道了,我在此不再贅述。對日宣戰不是倉促之間的決定,我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盡忠國事。」這個坐上了元首高位的男人,此時正散發著如山厚重的氣勢。

這是一頭雄獅,正在他自己的領地里巡視著。

「下面就請參謀部先匯報一下當前的戰局,以及我軍未來的應對計劃。」見陳炯明做完簡短的發言,王立文也吩咐道,身上穿著做工精細的大將軍服,繡著古代各種主司戰爭的瑞獸圖案,代表了華夏正統。

參謀長莫劍豪站起身來,先是向著在做的諸位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這才開始自己的工作報告︰「日本侵華戰爭的路線主要是分為兩個方面,陸軍戰略和海軍戰略,眾所周知,日本的陸軍與海軍多有不和,所以采取分頭並進的戰術也很正常。」

他是莫榮新的嫡孫,如今正是三十多歲的年紀,在南沙軍校完成了學業之後,就一直在華軍參謀總部任職,憑著真才實學坐上了如今參謀長的職位。

十數位聯邦的高官,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著這個高瘦凌厲的軍官侃侃而談。字句之間,沉穩有力,節奏明快。目光凝視,閃爍著睿智而傲然的火光,顯示這莫劍豪本人的自信與心志。

「按照我們搜集回來的資料,參謀總部判斷日本陸軍的戰略是先由關東軍主力部隊出南朝鮮,以絕對優勢兵力和精良裝備佔領東北三省並控制,建立本土以外的第三個軍事補給,和囤兵點。並積極拉攏親日的軍閥,達到以華制華。再由東三省向華東,華北先進行一線式的推進。同時佔領並控制台灣,牽制**黨的海軍艦隊,並形成包圍。」

「然後是日本海軍路戰隊則由上海登陸,從中心穿插,把中國分成兩塊,讓中**隊首尾不能互相接應,先殲滅上海以北的**黨主力軍隊,而後沿途推下,殲滅上海以南的軍隊。 滬會戰**黨軍隊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卻牽制了日軍近35萬的兵力,一定程度上阻撓了日本迅速滅亡中國的野心。」

「以上是參謀總部得出的結論,匯報完畢」啪的一聲跺腳立正,莫劍豪再次敬了一個軍禮,然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他坐在會議室的外圍靠牆的座位上,以他的資歷身份,還沒有資格列席主桌。

「好了,大家都有什麼看法,現在可以說說了。」

在陳炯明的主持下,會議討論正式開始,而各軍團的指揮官紛紛端正坐姿,目光齊刷刷的聚攏在了陳炯明的身上。

「元首大人,來自贛、湘、浙三省的**軍守衛部隊,都一力阻止我軍北上的步伐。其中唯有閩省可直通江浙,並且當地部隊軍心渙散,沿著海岸線,我軍兵鋒可以直抵上海」第一個說話的就是李少杰,他是軍方內部主戰派的核心人物,主張**。

季效良也不甘其後︰「必須注意的是按照**黨最新公布的防御計劃,第五戰區的部隊由白崇禧親自率領,已經集結了超過六十萬的主力部隊已經大量軍事物資,恐怕是想和日本華北方面軍和華中派遣軍在徐州地區進行主力會戰。」

這話語之間的意思,眾人都是听了出來,似乎打算要南北呼應,同時對日本進行戰略決戰。日本是客軍,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發動雙線作戰,這是極為不利的。換而言之,對華軍和**軍而言,這是極為有利的。

王立文問著︰「**軍打算什麼時候動手?」

「大概在一月下旬,時間上對我們來說並不倉促,不過如果想要趕上,就必須現在做出決定。」

大家都認為季效良所言不虛,現在已經是十二月下旬,離著徐州會戰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如果真的要一南一北同時發動進攻,就必須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部隊開撥和物資輸送都需要時間。

還好華聯早在半年以前就已經完成了大致上的戰爭準備,為接下來的進攻布置節約了大量寶貴的時間。

「那好,我現在宣布命令,當前既定的軍事目標是打擊還停留在上海的日本海軍極其附屬的海軍陸戰隊。至于具體的軍事任務安排,就有軍方本部自行決定,我不干涉。」

陳炯明下達了命令,各部指揮官盡皆應和,內閣只是負責後勤保障和政治外交上的事務,而軍事上的決策卻是軍方自行做主,職責分工都非常明確,彼此不得越權。

1937年12月28日,第一軍團下屬十個陸軍師,總共十七萬六千余人,在李少杰的統帥下朝著南昌方向進發,作為作戰的主力,趕赴前線。

南昌只是中轉站,第一軍團只會在那里進行短時間的停留,然後就是轉向上饒,朝著杭州方向推進。

同時出發的還有王立文的第五軍團,下轄五個重型裝甲師以及三個機械化師,總數十三萬六千余人。備受矚目的是軍中配備的新式暴熊主戰坦克,這種設計思路極其超前的陸軍重型武器裝備,將給日軍以極大的震撼。

海路方面則是許江文的聯合艦隊,一共四十余艘主力艦只,沿著海岸線北上,將在日本最為得意的海軍作戰領域,給敵人以沉重打擊。

這對于擁有著導彈驅逐艦和中型航空母艦的華聯海軍聯合艦隊而言,並不是太過困難的任務。大量的導彈巡洋艦,也會在這個新時代的黑夜之中,放出絢爛的焰火。

大軍開調,各種各樣的命令下達,參謀部可是忙得一塌糊涂。軍隊領取所需的裝備,整頓後勤物資,簽署命令文件,這些都是總部所必須負責處理妥當的工作。

坐在自己的專車里,王立文望著身後離自己越來越遠的城市,目光堅毅。平坦的土地上,總數高達七百九十八輛的坦克群就集合在自己的身邊。

宛然鋼鐵一般的海浪,連接成了浩浩蕩蕩的一片,隨著地形的起伏而涌動,滾滾向前。

而這樣的規模的坦克部隊,整個第五軍團還有五支各式各樣的後勤保障車輛以及空中火力支援,這是無人能擋的鋼鐵洪流,足以碾碎任何的敵人

此時的王立文,正擔心著遠在千里之外的自願軍。日本在華北地區的攻勢已經進入尾聲。關東軍主力攻佔了北京與天津,正在朝著石家莊前進,自願軍並沒有選擇與日軍主力正面對抗,而是退往了邯鄲方向,準備進入河南地區。

這不是怯戰,而是保存實力,為華聯的後續大部隊跟進而做好準備。同時也是策應徐州方向的**軍第五戰區部隊,如果真有需要,自願軍也必須不計工本,固守河南。

隨著華軍的三軍齊動,海陸並進,日軍方面也迅速作出了應對,首先是加強了華東地區的軍事力量,國內的後援部隊也已經登上運輸艦,隨時可以趕赴中國參戰。

在海軍戰艦方面日本海軍是除了英美外世界第三強,無論是噸位還是艦艇數量、遠洋作戰能力都非常強悍,戰力不俗。

不過結局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海軍比起陸軍還要殘酷,想要依靠士氣、經驗和戰術來挑戰擁有先進科技的敵人,只能是好萊塢式的美好意。

這時的航空母艦技術並不困難,任何一個具備完整工業實力的國家都能進行建造。但大多只是一些區區兩三萬噸的老式航母,在實際作戰能力上並沒有太多優勢。

日本海軍看似強大,位列世界第三,可這只是二戰之前的排位賽,依舊是屬于這個時代的範疇。與華聯的先進海軍技術裝備相比,相差太遠。

日本海軍所造的航母還在使用柴油動力,艦載機更是螺旋槳飛機嗎,艦體內不附帶雷達。不用說去和華聯最新的陣控雷達相比較,二戰時日本連普通雷達都沒有。

而華軍的海軍戰艦已經安裝了最新的電子火控系統,這些都是遠遠超過整個時代的先進技術裝備。

二戰水平的航母,連普通貨船改裝一下都能拉上戰場,技術含量其實並不高。這些只有老舊技術含量的航母之所以能在戰爭中大放異彩,關鍵在于它顛覆了傳統的海戰戰術。

另外,二戰時戰斗機大多連音速還沒有突破,在擁有超時代防空機火炮控制系統的華聯海軍面前就是一盤菜。而華聯最新列裝的噴氣式作戰飛機,無論是海航還是陸航,都沒有哪一款低于兩馬赫,二戰時的防空武器想打中它基本上只能靠運氣。

更別提的就是導彈了,這種掌握在華軍手中的利劍,就是終結亂世的最終武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