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三百六十四章 南京!南京!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南京,將近二十萬冤魂在痛苦中淒厲地哀嚎著,殘垣敗瓦間,隨地可見中**民的尸首。這場慘烈的大屠殺還是發生了,中日兩國也最終結下了永世不可化解的仇恨,這是屈辱與憤怒的種子。

在未來的兩百年里,主宰著整個亞太區的動蕩與殺戮。

潰敗的軍隊和麻木的亂民,被全部殘忍的殺死,還沒來得及帶走的財富與物資,全都被日軍收繳。

南京保衛戰是一次遭到慘重損失並且非常失敗的戰役,其教訓是深刻的。

首先南京保衛戰在戰略上完全沒有必要,這時中國**軍的大部分將領也反對死守南京。死守南京的計劃是唐生智打出愛國主義旗號的「極左」路線的產物,而與此同時,唐生智此人也是說得出做不到的軟蛋。

保衛南京的目的不是為了打贏戰爭,而僅僅是為了保衛和塑造「愛國者」的面子。更為可怕的是一旦有人提出這樣「極左」的愛國口號,沒有人能夠或願意出來阻止,因為大家都怕承擔賣國或漢殲的罪名。

身為一軍主帥的姜瑞元之所以不肯不戰而放棄南京也是害怕承擔「賣國」的罪名。但以幾十萬人的生命為代價來塑造「愛國」的形象,實在是太過殘酷的交易。

然而令人震驚的還是**黨官僚的**程度

唐生智在公共場合上信誓旦旦的宣布要與南京共存亡,並銷毀一切船只,斷絕了南京軍民的所有退路。

但暗地里卻為他自己準備了逃跑用的船只,並在關鍵的時候帶頭逃跑。對于唐生智的撤退命令,外界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唐生智自己下的撤退命令,另一種說法是姜瑞元向唐生智發出「若不能堅持可以撤退」的命令。但不管怎麼說,唐生智都付有無法逃避的責任。

軍隊司令在下達撤退命令時,一定要說明向哪個方向撤退、以什麼方式撤退、誰先退誰後退、誰來斷後掩護,這是司令官的起碼責任。

絕不能說一聲「撤退」,就扔下軍隊不管自己首先逃跑。如果唐生智能夠少貪生怕死一些,指揮南京的軍隊有組織地撤退,絕不會死那麼多人。抗日戰爭中,象唐生智這樣口頭上最英勇無畏,實際上最貪生怕死的**官僚,絕對不是少數。

這一場悲劇,本不應該發生,但可惜這是宿命的交集,中國和日本,都不約而同的在這件事情上犯下了嚴重的決策錯誤。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後,姜瑞元決定在上海開闢新的戰場,使中日戰爭成為全面持久的戰爭來拖垮日本。

1937年8月11日,姜瑞元將他最精銳的、由德國將軍親自訓練的全德式裝備的三個師︰三十六師、八十七師和八十八師投入上海,主動向在上海租界的日軍進攻,使中日戰爭變成了真正的全面戰爭。

隨後姜瑞元向上海投入了70萬大軍,迫使日本向上海派出了以松井石根大將為司令的20萬人的上海派遣軍來與中**隊抗衡。

上海戰役中日軍的傷亡多達5萬余人,中**隊的傷亡也多達27萬余人。為了打開上海戰線的膠著局面,日軍又派出以柳川平助中將為司令的10萬人的第十軍在杭州灣登陸夾擊中**隊。

1937年11月5日第十軍在杭州灣登陸後,使中**隊面臨背月復受敵的局面而被迫撤退。1937年11月9日,上海失陷。

上海陷落後,距離上海300多公里的首都南京直接處于日軍的威脅之下。上海失陷兩天後的,姜瑞元召集各路將領商討保衛南京的問題。

在該會議上,何應欽、李濟深、白崇禧等大部分將領都主張放棄南京。因為上海和南京之間一路都是平原,無險可守。

而且中國**軍部隊的主力在上海戰役中死傷消耗甚大,戰斗力的恢復需要相當時間。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的對日作戰戰略是持久戰,並不在于爭奪個別城池的得失。姜瑞元的德**事顧問也主張放棄南京,不作「無謂的犧牲」。

可是這時唐生智卻站出來激昂地說︰「南京不僅是我國的首都,而且是國父之陵所在地。如果我們不戰就放棄南京,怎麼對得起國父的在天之靈?如果沒有人願意守衛南京,我願意與南京共存亡。」

唐生智本是湖南軍閥,在過去曾二次參加倒姜運動。到1937年,唐生智在**政府中已僅僅是一個坐冷板凳的名譽官員。這次唐生智出來主動請戰,也是出于一種企圖恢復軍權的功名心。

唐生智這樣激昂的愛國主義發言和決心,使其它將領都失去了反駁的勇氣。姜瑞元當即任命唐生智為南京城防司令,負責南京保衛戰。

從內心來講,姜瑞元也是主張放棄南京的,因為即使日軍佔領南京,在戰略上也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但由于9?18事變以來,姜瑞元一直被貼上不抵抗的「恐日病」標簽,他害怕下令不戰而放棄南京,又會被社會輿論和他的政敵指責為投降和賣國。所以其希望在南京進行一下象征性的短期抵抗,以應付社會輿論。

但唐生智的充滿愛國激情的死守南京建議,在道義上盡佔上風,使姜瑞元最終不得不同意唐生智的死守南京作戰計劃。死守南京的作戰計劃造成了後來南京軍民的重大傷亡,是南京大屠殺的契機。

與**政府不願防守南京的目的一樣,這時的日本政府同樣沒有發動進攻南京的計劃,日本政府和軍部本來準備讓在經歷了3個月艱苦作戰和巨大損失的日軍「凱旋歸國」。

1937年11月7日,日本參謀本部向上海派遣軍的松井司令和第十軍的柳川司令發出的命令是︰「掃蕩上海附近之敵,追擊的戰線為蘇州、嘉興以東」。

可是日軍中的狂熱軍官並不肯就此停戰,「下克上」的現象再次出現。一周之後,第十軍召開了柳川司令臨席的軍團擴大會議,在會上血氣方剛的年輕軍官提出了第十軍單獨進攻和佔領南京的瘋狂計劃。

最後會議達成決議︰「全軍獨斷敢行,全力向南京方向追擊。」有人提出糧草和彈藥的補充如何解決,狂熱的軍官們說︰「糧草不足就現地解決,彈藥不足就打白刃戰。」

陸軍參謀本部的參謀次長多田駿中將,11月20日非常吃驚地接到第十軍已擅自向南京進軍的情報,多田次長當即下令第十軍停止進軍,但沒有任何效果。

兩天之後,多田又接到上海派遣軍松井司令打來的電報︰「為了盡快解決事變,要求軍部批準向南京進軍和佔領南京。」

原來松井率領的上海派遣軍看到柳川率領的第十軍向南京進軍,按捺不住爭功的心情也開始向南京進軍。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就象在運動會上爭奪第一名一樣,開始爭先恐後地向南京進軍。

多田次長等不擴大派本想阻止對南京的進攻,但參謀本部的少壯派軍官也是攻佔南京的積極支持者,在參謀本部的會議上少壯派軍官們高喊︰「南京南京」。最後參謀本部不得不在11月28日批準佔領南京的計劃。

在**軍方面,守衛南京的主力是剛從上海前線撤退下來的姜瑞元的最精銳部隊三十六師、八十七師和八十八師,以及由軍事學院學生組成的人數約為一萬二千余人的教導總隊。

三十六師、八十七師和八十八師在上海戰役中人員損失都已過半,士兵的大多數都是臨時補充的新兵。由于中國**政府沒有預備役的征兵制度,這些新兵都是從農村臨時召集或強行抓來的壯丁。

這些新兵完全沒有受過基礎的軍事訓練,使三個主力師的戰斗力大打折扣,只有教導總隊有較強的戰斗力。

1937年11月20日,**政府宣布遷都重慶。1937年12月1日以後,南京的政府機關已全部撤離南京,姜瑞元夫婦也于12月7日飛離南京。在國民政府撤離前舉行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唐生智司令悲壯地發誓要和南京共存亡。

南京的行政機構撤走後,**政府將南京的行政責任委托給由德國人拉貝為首的十幾個西方人組成的「國際委員會」。「國際委員會」則在南京設立了一個保護一般平民難民的安全區。

12月8日,日軍佔領了南京的所有外圍陣地,形成了對南京的三面包圍,南京守軍的唯一退路只剩下北渡長江一條路。

可是唐生智卻擺出了「背水一戰」的布陣,將長江上的渡船全部銷毀,自己斷絕了南京守軍的退路。唐生智還把三十六師布置在面臨長江渡口的挹江門,下令如果有人試圖向城外逃跑就開槍阻止。

12月9日,松井司令向南京城內空投了「投降勸告書」,要求中**隊在12月10日以前投降,但中**隊沒有理會日軍的「投降勸告書」,于是日軍在12月10日對南京發動了總攻。

南京的城牆高達20米,寬13米,一般的山炮無法擊破。日軍首先向地形上比較容易進攻的光華門發動攻擊,但守衛光華門的是最有戰斗力的教導總隊。戰斗十分慘烈,日軍曾一度佔領光華門,又被教導總隊發動反攻奪回。

堅守中華門和雨花台的八十八師抵抗也十分頑強,到12月12日為止的3天激戰中,日軍傷亡人數多達7200余人,其中戰死者有2600人,負傷為4600人。

雖說**軍傷亡如此慘重,日軍仍沒有能夠突入南京城內。

可是在12月12日傍晚7點,唐生智卻突然向各路守軍發出撤退的命令,自己也背棄了與南京共存亡的誓言,于12月12日傍晚8點,乘坐為他保留的最後一條小汽艇北渡長江逃走。

唐生智的帶頭出逃引起了南京守軍的嘩然,本來大家都準備戰死到最後一個人,可是自己的司令卻在最關鍵時刻首先背信逃走,還有誰願意繼續拼命抵抗?南京守軍一下就發生總崩潰,完全失去了組織,官兵們開始各自設法逃命。

由于南京三面被日軍包圍,唯一可以逃跑之路就是北渡長江。于是大量士兵在無人指揮的情況下蜂擁向挹江門,試圖北渡長江而逃。

但唐生智並沒有解除他對守衛挹江門發出的三十六師的不準任何人出城逃跑的命令,所以三十六師開槍阻止試圖出城逃跑的守軍,于是中**隊雙方發生了交火,最後城內的守軍動用準備進行街巷戰的坦克,擊破挹江門出城,隨後的大量逃兵和試圖逃跑的難民也乘勢沖出城外。

渡江的船只已全部銷毀,很多人就抓一塊木板、一條樹枝試圖游水渡過近2公里寬的長江。但12月份的江水十分寒冷,絕大部分試圖渡江的人全凍死在江中。一些逃兵看見無法渡江,就再次返回城中。

他們扔掉武器,月兌掉軍裝,搶奪老百姓的服裝穿在身上,逃入保護一般平民難民的「安全區」。

12月13日一早,日軍吃驚地發現曾頑強抵抗的中**隊忽然全部退走,日軍輕易沖入南京城內。下午2點左右,日軍的先頭部隊到達挹江門,發現挹江門外有成千上萬的逃兵和難民擠雜在一起試圖渡江,于是日軍向逃兵和難民們開火,造成血染長江的大慘案。

由于南京城內四處都是中國士兵月兌扔的軍裝和武器,日軍認定有大量的中**人化裝成平民潛入「安全區」。由于在上海戰役中日軍多次遭到平民和學生組成的「便衣隊「的襲擊,所以日軍開始對「安全區」進行大搜捕,抓捕「便衣隊」。

一旦抓捕到隱藏在「安全區」內的逃兵就處死,一些無辜的平民也因此被殺。此外,日軍還以缺乏糧食為由,殺害了很多投降的中國士兵。

這種殺戮行為,就如此蔓延開來,最終使得日軍的中下層軍官和士兵全面失控,慘烈的大屠殺還是發生了。

對于日本方面,南京戰役也是一次失敗的戰役。南京戰役是日軍中的軍國主義狂熱分子煽動起來的,雖然佔領了南京,但結果反而使其完全陷入無法自拔的戰爭泥潭,在戰略上是完全失敗的。

同時日軍在南京進行了大規模的燒殺奸搶,使日本人背上了一個難以抹去的歷史污點。在1900年八國聯軍出兵中國時,日軍以軍紀最好、沒有進行燒殺奸搶而得到國際社會的稱贊。

如今卻在這里步入深淵,被整個西方社會的輿論所排斥,各國紛紛加緊了對日經濟封鎖,使得日本在戰爭期間物資補給越來越困難。

但是這些問題,現在的日本也只有少量的政治精英看出了端倪,池田廣耀,身穿墨綠色的軍服,肩膀上的徽章證明他已經是日本陸軍內部的一位大佐,掌管華中地區的軍事情報機關運作。

他的眼神無盡哀傷,望著長江水面上漂浮著的尸體,為了這些死去的中國人。不是因為憐憫和同情,而是因為陸軍本部那些愚蠢的混蛋。

「慶吉,你看看這浩蕩無盡的長江,遍布江面的這十數萬的冤魂,就是皇國崩潰的預兆。」池田廣耀仿佛從這些無聲無息的尸體上看到了數之不盡的惡鬼,漂浮在皇**旗之上,撕咬著,哀鳴著,吞噬著。

「大佐,無論怎麼說,我軍總算是勝利了。」慶吉太郎剛剛返回國內,現在又被派遣來中國執行軍事情報收集任務,以大學畢業生的資歷直屬于池田廣耀,擔任情報副官。

池田廣耀看著慶吉太郎面露苦笑,以及那副左顧右盼的焦急神色,他也是明白,軍隊現在已經失控,剛才那番話如果被狂熱的士兵听見,估計就算是身為大佐的自己,也要被「下克上」。

修長的皮質軍靴踩踏在冰冷的黑色泥地中,池田廣耀眼楮微閉,吐出滿是血腥氣味的空氣︰「勝利?讓我們看看吧,這群瘋狂的蠢貨,會讓帝國墮落入何等的深淵。這一切本不應該發生,可惜一切都太遲了。」

四億麻木不仁的中**民,將會因為這樣的血債而變成悍不畏死的敵人,毫無秩序的屠殺不會壓垮敵人的士氣。日本陸軍的惡行,只會換來中國人毫不猶豫的抵抗,這是東亞共榮計劃失敗的前兆。

面對四億八千人的怒火,帝國沒有任何勝利的希望,池田廣耀為帝國的將來,深深憂慮著。

一片血一樣的晚霞,籠罩在南京的上空,堆積如山的尸骨遺骸,成了一道不可摧毀的牢籠,捆著亞洲的兩個主要國家。

這是刻骨的仇恨,原因已經不重要了,接下來的廝殺,兩個同宗同源的古老民族,將再無一絲一毫回旋的余地。

一百二十萬大軍已經在閩、贛、湘、粵、桂完成了集結,超過兩百萬的預備役士兵業已征召完畢。打著復仇的旗號,華軍不再顧及**軍的反對,進軍北上,與日軍進行正面作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