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三百五十二章 公仇私誼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三百五十二章公仇私誼

廣州黃埔港,烈日橫空,水面波濤微微起伏,幾艘遠洋渡輪正停靠在碼頭區里,這幾班船都是開往日本橫濱港的客輪。

華聯和日本的民間來往一直未曾斷絕,互派留學生的事情也時常有之,不過貿易往來倒真的是非常稀少。這不僅僅是因為彼此間的貿易壁壘,更是因為軍事和政治上越來越激烈的沖突。

碼頭內人頭涌涌,不過在工作人員的疏導下,卻是井然有序,雖然因為旅客較多而稍顯嘈雜,卻並不混亂。各個碼頭班次都有自己獨立的候客區,座位分布也是一目了然,處處都顯露著整齊劃一的規範化理念。

門口還有穿著制服的執勤警察,負責維持治安和一些細碎的瑣事,比如為外地游客指引方向之類,工作也並不清閑。

清末至民國年間,隨著現代水上交通運輸工具的增多,廣州內港碼頭遍布前後航道。1934年華聯編繪的「廣州港口圖」標示了政府和民間資本開辦的碼頭和商業港口,僅在白鵝潭就布設了五十多個航標。

在很早以前,廣州港就有外港和內港之分。南朝時佛法東侵時光頭達摩就在廣州登岸的地點西來初地,以及宋時花地河出口處的大通古港,離當時的城區稍遠,也帶有外港的性質。

廣州最重要的外港當屬南海神廟附近的扶胥港,明代以後,泥沙淤積使得港口再度外遷至琶洲黃埔村,始有黃埔港之名。

兩年前,在海參廟上游六千米處興建「黃埔新埠」,即所謂的黃埔港。

黃埔港第十一號碼頭區,兩位俊逸瀟灑的年輕人,正在做著最後的告別,周明宇望著正從浮橋登船的慶吉太郎,心中也有著悲傷之意。

兩人因為所學相近,性格都是溫潤沉穩,故而也算是知己。不過回想起中日兩國劍拔弩張的氣氛,以及國民對日本日漸加深的仇恨,周明宇就是心下嘆息。

他的心中還在回想著臨別時慶吉所說的話語︰「周君,听聞你沒有去參軍,我真的非常高興。或許有一日,兩個國家能重歸于好,但無論如何,我都不想失去你這個朋友。」

「我也是,慶吉君,替我像北島先生問好。」

「我會的」

就在這時,悠揚的汽笛聲驚起,打斷了周明宇的思緒。慶吉太郎站在船舷前,雙臂緊緊握著扶手,目光隱隱可見微光蕩漾。

「終于要離開這里了,始終是度過了四年的光陰,還真是懷念呢。」心中這麼想著,慶吉太郎的的心情也變得憂郁和不舍,不過一想到自己的來意和去意,就難以釋懷。

作為被帝國寄予厚望的間諜,哪怕只是兼職的,對于慶吉太郎而言也不是一份輕松的工作。這不僅僅在于危險性,更在于心靈上所遭受的巨大壓力,他到底只是一個民間人員,愧疚和負罪感勝過了對天皇的忠誠。

越是有學問的人,越不容易被洗腦,更不會輕易的被狂熱的思想所左右。

望著昔日的好友在碼頭岸邊朝著自己招收告別,慶吉的內心也在掙扎︰「別了,周君,希望我們都能在這場戰爭中生存下來。」

私人之間的友誼,在兩個國家的踫撞之中,顯得太過微不足道。

游輪巨大的身影漸行漸遠,最終消失于遠方水天交界之處,只是不知這次的離別是暫別,還是永訣。

??????

在龍騰基金會的總部大樓內,宋子文正與古月軍爭執著什麼,原來是在商議著關于法幣在華聯的推行問題。全中國只有三個地方是法幣所延伸不到的,分別是外蒙古公國、偽滿洲國,還有華夏聯邦。

寬敞舒適的會議室內,一張橢圓形的會議桌非常醒目,厚實的木質地板和暖色調的裝潢景致,讓人心情開懷。

哪怕是炎炎夏日,也有空調在提供涼爽的清風。

不過對于這一切的享受,宋子文所率的外貿代表團卻一點也不沉迷其中。穿著筆挺的西服,帶著厚厚的黑框眼鏡,對于貨幣主導權的問題寸步不讓。

「古主席,我希望你能認真考慮一番我方的建議,華聯雖說是獨立于**政府之外,但畢竟不被國際社會所公開承認。現在納入一體化貨幣體系,與國際接軌,對于貴方也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對于古月軍這個基金會主席,宋子文還是非常客氣,但不是因為古月軍的才能,而是因為他所代表的勢力。

龍騰與中天兩大基金會,掌控著整個華聯內部的貨幣主導權,是華元的主要管理機構。在這一點上,對于法幣在華聯的推行,宋子文相信古月軍的話畢李萬盛有用多了。

「宋部長,這個問題不容討論,貨幣是一國經濟之命脈所在,先不談**政府與華聯之間的歷史問題。就淡淡說經濟上的改革,我方就非常不認同貴方的舉動,金融高于工業,這不是一個好的舉措,我倒是希望貴方能接受我們的經濟規劃建議。」

古月軍同樣也不曾絲毫妥協,華聯目前已經進行了計劃經濟體制改革,取消了自由主義市場經濟的散漫模式,集中人力物力開拓對國家發展而言至關重要的關鍵性技術。

「古主席,你身為一個商人,應該也知道自由經濟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貨幣體制的混亂對于雙方的貿易不是一件好事,我方並非沒有誠意,但還是希望你能提出更有建設性的意見」

眼見談判就要陷入僵局,宋子文也不再有所顧忌,直接開始用貿易利益進行威脅,畢竟目前**政府是華聯的工業產品主要采購方,同時也是各種基礎資源的供應方。

也就是說,中央政府既是產品市場,優勢原材料產地,對于處于生產體系上游的華聯而言,如果能統一內部形勢,還是可以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強硬態度。

不過古月軍也不上當,他知道對方只不過是虛張聲勢,當下也不著急︰「宋部長,這件事完全沒有商量的余地,關于華元在華聯的貨幣主導權這點無可置疑。而對于法幣的購買力,卻還是可以進行商議,不過還是必須通過產經聯與貿易協會,這些事非我可以做主。」

**軍對華聯的主要需求是軍火物資和糧食食品,還有大宗化肥飼料等農業生產資料的采購,全都是剛性需求,不會受市場供求變化的影響。

至于說拿這些東西相要挾,華聯是一點也不畏懼,因為現在是**黨在貿易領域上處于弱勢地位,就算要談條件,也是底氣不足。

雙方過去的主要模式是以華元作為結算標準,中央政府通過向華聯出售各種資源來獲得華元,然後再用這些華元作為資金主體,從華聯內部采購**黨所需要的產品和物資。

這自然就等于是事實上承認了華元在中國的主體地位,不過自1933年之後,這樣的情況就不斷改變。首先是華聯進行計劃經濟體制改革,對外貿易都是產經聯統一規劃,貿易協會只是在產經聯指導之下的一個小部門罷了。

而另一方面,就是**黨中央政權開始重視法幣的金融主導地位,不斷強調法幣的流通性和權威性。

鐘泱也樂得華元暫時在華聯以外的統治區內失去主流貨幣的地位,雖然不能借此對其他地區進行財富掠奪,但同樣也因此而使華聯的內部金融變得更加安全和可控。

財富不僅僅是貨幣,而是對生產力的最終詮釋,是產品總價值的直接體現。工業生產體系比金融更加重要,而計劃經濟體制同樣也比自由經濟體制更有意義。

談判最終都是不歡而散,宋子文這次前來,還是未能達成任何有益的協定。對于華聯的經濟體制,他是越來越迷惑不解了。

按照最初**黨收集的資料來看,無論是陳澤還是劉浩然這些人,都是商人出身。並且華聯的主體結構也是財閥政治,文官政客反而只是政治權力上的附庸。

但正因為如此,宋子文才是暗生疑竇,經過多方面的查探和了解華聯內部商人的地位並不高。而且金融買賣也是限制重重,與西方的自由市場經濟體制大相徑庭。

如果不是因為華聯一直高調反蘇反紅,宋子文幾乎認為華聯是在搞赤化體制了。不過華聯內部的學者、技術人員和文化領域的從業者地位卻非常之高,遠遠高于商人,尤其是從事金融投機的商人,在這里根本沒有任何出路。

一個依靠工業和商貿起家的勢力,居然不是重商主義發展模式,這簡直太出乎常人意料之外了。

帶著這些不解和擔憂,宋子文踏上了歸途,與華聯無法在貨幣體系上達成協議,對于**黨進一步的發展計劃影響非常巨大。

乘坐飛機從廣州返回金陵,也不過一日時間,宋子文這次前往廣州,可謂是一無所獲。以他務實強干的性格,確實是無法接受這種結果,他也是學習經濟出身,對于古月軍的立場也是明白。

畢竟以哪種貨幣體系為主導,這是一件關系生死存亡的大事,在西方世界,為了貨幣主導權而發生的戰爭已經不是稀奇之事。

回到金陵帝都的第二日,剛從四川回到南京的姜瑞元就緊急召見了宋子文,談論關于法幣和華元兌換的問題。

「對方的口氣出乎意料的強硬呢。」

因為旅途勞頓而顯露疲態的姜瑞元,立身于素雅的書房內,嘴里幽幽嘆息。國事維艱,他為此也是無奈,一直以來,他在國內戰場縱橫捭闔,麾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

從各路軍閥中月兌穎而出,成就如今的地位,加入生在古代,這就是真龍天子的命格,天下再無人可擋。

只可惜世事變幻,中國不再是過去的中國,地球被科技緊密的連接在一起,各國的各族的氣運交相勾連,牽一發而動全身。

為了能夠在國內站穩腳跟,姜瑞元付出了許多,包括讓中國成為西方世界的附庸。但這並非是刻意賣國,至少在文化和政治上,**黨保持了一定的自主權,與紅門這種蘇俄忠犬完全不同。

「委座,古月軍怎也不肯松口,其余劉浩然、陳澤之流我都一一征詢過意見,態度竟與古月軍如出一轍。」

「華聯的水也很深啊,這個謎一樣的勢力,讓許多人看不懂呢。」

姜瑞元和宋子文的交談,楊永泰也站在身側,對此事發表著自己的見解︰「委座,按照英美國家的經濟師分析,華聯並無能力與我軍做全面抗衡。更無法與日本抗衡,哪怕在一些技術裝備上有所領先,但綜合實力並經無法拔升。只要我們先解決了日本的問題,華聯可兵不血刃」

「委座,暢卿先生所言確實,但我還是擔心,華聯與其他勢力完全不同。」宋子文是學經濟出身,西方的經濟在金融學上登峰造極,但其根基卻在工業生產能力上。

在工業時代,所有的財富都來源于實體經濟,也即是工業產能。貨幣只是符號和載體,與整個社會的產品總量相對應,無論如何復雜的經濟模型,都必然立足于工業。

華聯擁有強大的工業產能和技術實力,並且內部的高度統一,也使得華軍可以將這種綜合實力凝聚起來,集中使用。

或許在財富總量上無法與**政府相提並論,但兩者的強弱地位卻是截然相反。姜瑞元認為自己需要時間來整備內政和軍事,但他同樣擔心,華聯會不會因此而變得更加強大。

「子文所言,正是我心中煩憂之處。原本還能通過大範圍的貿易交流對華聯緩慢滲透,可如今貿易壁壘高啟,而且因為經濟體制的改革,對外貿易幾乎都是產經聯在經手,想要了解華聯的情況是越來越難了。」

姜瑞元低頭沉思,從戴笠那里得來的情報讓他心下不安,對方太平靜也太深沉了。

擁有自屬完整的工業體系,並且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就如同當前的蘇俄那樣,就算被別國聯合起來實行經濟封鎖,也是無法動搖華聯的根基。

??????

六月天時,雖是夏季,但整個廣州的氣氛卻非常冷肅,到處都是灰蒙蒙的情感色調。華聯治下的各大一線城市,廣州、東莞、佛山、南寧、柳州、桂林、還有廈門與贛州,盡皆一片哀傷潮涌在彌漫。

6月17日,國學宗師章太炎去世,這個博學中國古代文化的賢者,最終還是無法抵擋天命,魂歸于大地山川。

李萬盛身為華聯元首,更是親自對此發表了公開的追悼聲明,官方也舉辦了大型的追悼會儀式,華聯是一個尊崇中華上古道統的準國家級組織,對于文化人的地位也是相當推崇。

生前只是略有薄名,死後卻在華聯擁有如此哀榮,引得全國各地不少研究傳統文化的文人學者對華聯也是側目。

追悼會在天宇國際大酒店的正廳舉行,來訪者絡繹不絕,不少人是因為佩服章太炎的學識人品,但也有不少是因為輿論大勢而前來,以免與主流社會的意識形態月兌節。

靈堂正前方,擺放著厚實的棺木,巨大的遺像擋在前邊,周圍擺放著送來的花圈,宛然海洋一般連綿不絕。

鐘泱在靠近前排的一處角落之中,絲毫不起眼,但對于靈堂內的景象卻是一目了然。因為立志復興華夏古代聖道傳承,他與章太炎也算是知己好友,只可惜故人已去,這是生死無常。

每每想到這點,鐘泱都不禁心緒黯然,生體改造沒有普適性。被改造者的失敗率不低,一旦失敗,下場更是淒慘。

而且按照鐘泱找來的那群道學修士所研究的結果表明,除了鐘泱自己,其他的改造個體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其中壽元大減就是主要的問題,經過優化之後的身體,對于人的魂魄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

這也是鐘泱不敢冒險讓妻子張茵茵接受生體改造的原因,就連陳澤和劉浩然他們,也多是知道這件事,同樣不願意冒險嘗試。

不朽者的道路,並非是一片坦途,其中凶險,也是為人所顧慮。

章太炎之死,讓鐘泱感到惋惜,如此卓絕的一個奇男子,最終還是無法對抗死亡。他的心中更是感慨凡物生命的脆弱,生老病死,諸般無常。

或許在一般人眼中,這是生命必然的過程,但對于有著更高追求的超凡者而言,不朽是新征程的開始。雖然孤單,但未必就會寂寞和悲傷,有一些道路,只有漫長的生命才有資格追尋。

跪坐于草席墊子上,鐘泱怔怔地望著章太炎的遺像微微愣神,靈堂之中人潮滾滾,但卻是出奇的肅穆寧靜。所有的人,都不願意打擾死者安詳的睡姿,也算是對這個國學宗師最後的敬意。

隨後章太炎的家人會將遺體帶回故鄉安葬,這是許多國人的執念,同樣是希望落葉歸根,讓靈魂有著歸宿。

第三百五十二章公仇私誼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