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三百三十七章 中德合作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三百三十七章中德合作

林森出任國家主席,使得姜瑞元完全不必擔心來自政治上的阻力,開了軍事上的全面改革與整編,以應對接下來的危局。()

在淞滬戰場上,**軍與日軍的踫撞,使得姜瑞元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部隊與日軍精銳的巨大差距。他可沒有馬子任的魄力,拿百姓的生命去和日本耗元氣,姜瑞元始終認為戰爭應該是軍人的責任。

所謂全面抗戰,發動群眾支援,這些都是軍人的恥辱。國家應該保衛人民,而不是相反。

改革軍事,整備武器,都是為了增強士兵的作戰能力,以更好的姿態去守衛國家和主權。雖然姜瑞元獲得了不少美國的經濟援助,但在軍事上卻始終還是主要依靠華聯與德國。而由于過去的矛盾和沖突,姜瑞元明顯更加信賴彼此毫無瓜葛的德國人。

雙方的合作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中德雙方已經在軍事領域上有著非常深厚的糾葛。在這一點上,無論是**政府還是華聯,其實都是一樣。

作為歐洲陸軍強國的德國,歷來就是一些在軍事上相對比較落後國家的學習效仿對象,如日本明治維新時所建立的陸軍幾乎就是照搬普魯士陸軍全套軍事思想、建設制度和制式操典。

而中國很早就開始學習德**事,清朝後期所建立的新軍,就有著深深的德**事影響的烙印。

早在1927年,**黨與紅門之間的合作關系全面破裂後,姜瑞元的**政府便迅速驅逐了蘇俄軍事顧問,開始向德國尋求軍事援助。

德國適逢一戰戰敗之後的艱難日子,根據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只能擁有一支十萬人的軍隊,大量職業軍人被迫離開軍隊。這些除了軍事知識以外對于其他領域知識、技術一無所知的軍人,便成為各國爭相聘用的名師。

尤其是軍事領域較為落後的國家,其情況更是如此。

但是,凡爾賽條約有明確規定不允許德國公民在外**隊擔任軍事顧問,而德**方則希望他們去外國擔任軍事顧問。以使這些退役人員能利用在國外軍隊服務的機會,獲取最新發展的軍事知識和技術,使德**隊不至于在軍事學術方面出現斷層。

同時更含有希望這些人員在以後歸國後能繼續在德**隊中服務的深意,所以德**方對這些人員遠赴國外擔任軍事顧問是暗中鼓勵與支持的。

而姜瑞元實際領導著的**政府早在1927年四一二事變之前就開始與德**方接觸,德國原則同意向中國派遣軍事顧問。最初中國提出的顧問名單上是一批如馮?馬肯森、魯登道夫等在一戰中聲名顯赫的人士。

但是德**方認為這些人名頭太響亮,容易被發現,所以婉言拒絕,第一批來華的德**事顧問是馬克斯?鮑爾上校。這人雖然名不見經傳,卻曾在德國總參謀部供職,以其出色的軍事才干深得總參謀長魯登道夫的賞識。

除了馬克斯?鮑爾,還有斯圖茲納中尉和霍姆爾少尉,一共三人,由此揭開了中德軍事合作的蜜月之旅。

在中德軍事合作領域,希特勒見蔣介石政府驅逐蘇俄顧問、與蘇俄交惡、發動四一二事變、圍剿紅門領導的以底層民眾為主的赤軍等行動與其堅決的政治立場非常合拍。

同時中國蘊藏的豐富自然資源和廣闊的工業品市場,也正是德國復興的重要便利條件,特別是如鎢、銻等戰略資源,是德國所缺乏的主要軍事物資。而且作為蘇俄的鄰國,完全可以作為有效的牽制力量和共同反蘇的政治盟友。

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大選中獲勝,出任德國總理。加之他上台之後廢除了凡爾賽條約的種種限制,因此來華德**事顧問的級別與規模逐漸提高,原先帶有遮掩耳目的私人性質而逐漸轉為公開的官方援助。

中德軍事合作因此漸入**,不僅雙方簽署了《五年軍事工業發展計劃》,德國開始幫助中國建立軍事工業,並在中**事工業尚未建成前向中國提供軍事裝備,而且第四任德**事總顧問前德國國防軍總司令漢斯?馮?塞克特上將在協助中國整軍建軍方面,提交《陸軍改革建議書》。

這份建議書非常關鍵,它提出了以有限的物力財力,首先建立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小型核心示範武裝,再分批分期完成全國60個師的整編,他認為中國有這樣60個師的精銳常備軍就足以應付各種狀況了,這就是**軍30年代60個整編師方案的來源。

漢斯?馮?塞克特此人也不簡單,因為這份建議書,他成了歷任德**事總顧問中最受姜瑞元器重,待遇最高、地位最高的。甚至可以以「委員長委托人」的身份,代表姜瑞元向國民黨政府各部門首腦下達指令

不過整軍計劃雖然確定,但畢竟幾乎所有的武器裝備都要從德國運往這里,路途遙遠。**政府本身沒能建立起自己的工業基礎,對于這些事情確實無能為力。

也正因為如此,政變計劃也有輕重緩急,和主次區別。嫡系的核心精銳,自然可以更早的接受整編,能夠分配到更為精良的武器彈藥,但次級主力和邊緣化的部隊,待遇肯定是差了許多,這也是常理。

即便是在接受德國顧問指導與訓練的部隊中,德國顧問的參與程度也有深淺輕重之分,有的師全師上下只有一名德國顧問

在所有部隊中,接受德國顧問指導最多,德式裝備最齊全,訓練最充足的莫過于教導總隊、第36師、第87師和第88師這四支姜瑞元的鐵桿嫡系部隊了。

教導總隊,全稱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顧名思義就是隸屬于中央軍官學校的教導部隊,在**中屬于示範部隊性質。中央軍官學校前身就是名聞遐邇的黃埔軍校,教導總隊最早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曾在大**時期東征和北伐中赫赫有名的黃埔學生軍。

黃埔軍校是姜瑞元走上事業頂峰的開始,所以姜瑞元對黃埔軍校歷來是青睞有加,最先進的裝備、最先進的戰術訓練、最先進的部隊編制往往都是先由中央軍校來進行實驗。而中央軍校也一直秉承建校以來的傳統,維持著一支具有相當戰斗力的團級步兵教導部隊與若干連營級特種兵教導部隊。

1930年5月,中央軍校正式組建了一支編制為兩個旅六個團的教導第2師,這是早期中央軍校教導部隊的鼎盛時期。

這個教導第2師幾乎將中央軍校的所有新銳武器都收入帳下,其所屬特種兵包括兩個炮兵團,也就是中央軍校的兩個教導炮兵團,再加上騎兵連、工兵連、輜重連、學兵營與戰車隊,可以稱得上是虎賁滿堂。

在整個中央軍之中,教導第2師的戰斗力僅次于馮軼裴的教導第1師,而日後在抗戰戰場上威名遠揚的第4師就是在教導第2師的基礎上組建的。

1931年1月在德**事顧問的計劃下,中央軍校正式開始編組教導總隊,最初編制為兩個步兵營以及炮兵連、工兵連、騎兵連、迫擊炮連、特務連和通信連。

官兵主要從原教導第2師炮兵團、特務營、工兵連、騎兵連和軍校警衛部隊中抽調的精兵強將。這個團級教導部隊主要進行德式步兵團的編制試驗以及德式新武器的應用研究,是為了全面開展德式師建設而先行一步的試驗性部隊。

總隊長唐光霽少將,出身于西北軍,畢業于著名的保定軍校。之所以選擇唐光霽,完全是因為他科班畢業,尤擅部隊訓練,而且北伐之後一直在中央軍校任職。

副總隊長朱宗海,曾任教導第2師參謀處處長,原是中央軍校的炮兵教官,他負責主持總隊的參謀業務。所屬兩個步兵營主要用于編制試驗,炮兵連裝備德式75毫米卜福斯山炮,主要模索德式裝備的具體應用,工兵連配備了德式新型工兵器械,騎兵連則鳥槍換炮,改裝摩托車。

1932年3月朱宗海升任總隊長,1932年9月保定軍校6期畢業的高級教官章履和接任總隊長。在此期間教導總隊都只是純示範性的實驗部隊。直到1933年6月桂永清出任總隊長,情況才得以徹底改觀。

教導總隊成為一支野戰部隊,副總隊長周振強和張坤生,都是黃埔軍校第1期,與桂永清是同學。總隊司令部下設參謀處、副官處、經理處。部隊擴編為第1團,下轄步兵三個營,團直屬炮兵連和通信連,團長由周振強兼任。

總隊直轄軍士營、特務連、騎兵連、工兵連、通信軍士連、軍官教育隊、衛生隊、軍樂排和汽車隊。總隊擴編後調防南京孝陵衛,位于鐘山南麓,**政府強令搬遷了六個自然村,圈出一大片土地建成教導總隊的大本營。

第36師、87師和88師是一脈相承的兄弟部隊。在中央軍里,既不是胡宗南第1軍系統,也不是湯恩伯第13軍系統,更不是陳誠的土木系,而是出自于姜瑞元的警衛部隊,標準的嫡系中的嫡系。

1924年黃埔軍校成立後,組建了軍校衛兵隊負責姜瑞元校長的安全警衛與侍從。後來衛兵隊擴編為特務營,北伐戰爭時期又在特務營的基礎上擴編為**軍總司令部警衛團,作為姜瑞元總司令的侍衛扈從部隊。

1927年**政府定都金陵,警衛團再次升格,擴編為首都警備師,所轄部隊多達六個團。就這樣緊隨著姜瑞元的地位攀升,他的警衛部隊也完成了從衛兵隊、特務營、警衛團到警備師的四級躍升。

此後,警衛部隊編制又多有改動。1930年12月,警備師與軍校教導第1師合並為警衛師,教導第一師的師長正是戰功赫赫的馮軼裴,該師更是被公認為中央軍中戰斗力最強的部隊。

至于原警備師所屬第1、2、5團則改編為警衛第2旅,原教導第1師所屬第1、2、3團改編為警衛第1旅,原警備師第3、4團改編為警衛師特務第1、第2團,原警備師所屬第6團被裁撤,人員編入各部。

此時的警衛師,下轄兩個旅六個團,師直屬兩個特務團、一個炮兵團和其他一些特種部隊,總兵力幾乎相當于其他部隊的兩個師師長馮軼裴,副師長俞濟時。

1931年3月,在整軍中,這支編制龐大的警衛師被一分為二,拆分成兩個兩旅四團制的整編師,番號分別為警衛第1師和警衛第2師。

1931年12月,姜瑞元在內外壓力下宣布下野,他的警衛部隊自然也就失去了警衛師的榮耀頭餃,警衛第1師和第2師分別改稱第87師和第88師。

第87師師長張治中,副師長王敬久,參謀長徐培根。前不久的上海保衛戰,該師在淞滬戰場上就是戰功卓絕。

第88師師長俞濟時,副師長李延年,參謀長宣鐵吾。而第36師與上述兩師有著極深厚的淵源,1933年9月,正是在第87師和88師兩個師的補充旅共四個團基礎上,組建了第36師,師長宋希濂,副師長鐘彬,參謀長向賢矩。

由此可見,這三個師的前身都是姜瑞元的警衛部隊,一直是由姜瑞元直接控制,部署在京畿重地,是最受委座器重與信賴的部隊。就如同是古時的禁衛親軍,因此最早接受德式裝備和德式訓練的美事,自然就無可爭議地落到了這三個師的頭上。

這三個師接受德國顧問訓練,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中央軍校教導師時代,首任德**事總顧問馬克斯?鮑爾就對中央軍校的兩個教導師進行過系統的指導性訓練,當教導第1師與警備師合編成警衛師後,德**事顧問也就跟隨教導第1師來到了警衛師。

依照德國顧問的意見,這三個師和教導總隊,都是作為**軍新式整編的示範單位,不應輕易將其調上戰場。

但是在一二八淞滬事變中,這三個師都有參加,並擔負重任。指責姜瑞元消極抗日,還真是可笑之極。將自己的禁衛軍都投入一線戰場了,這還不算積極的話,那麼一直只會窩在背後搞小動作的紅門算什麼呢?

姜瑞元更是因此遭到了德國顧問的強烈不滿,當時的顧問團團長喬治?魏澤爾就此向姜瑞元表示了強烈抗議,並與姜瑞元發生了爭執與沖突,這三個師在德國顧問心目中的地位,從中也可見一斑。

福建北部,南平市,這里是十九路軍的在閩省的根據地所在。蔣光鼐和蔡廷鍇都已經回到這里,打算重整旗鼓,恢復十九路軍的元氣。在周飛火的幫助下,這並非不可能,只是需要花費不少時間。

以三明和莆田為界,整個福建省被人為分割成了兩塊。北面是十九路軍的勢力範圍,而閩南則成為了華聯的統治區域。

「一?二八」淞滬事變的對日抗戰結束後,姜瑞元便以剿滅赤軍的借口將十九路軍調回福建。這不是落井下石,而是讓十九路軍自生自滅,不過其實已經很客氣了,至少沒有像馬子任那樣直接找個借口殺掉。

現在是1933年的年末。在原本的時空里,如果沒有華聯的出現,這個時候的福建會爆發閩變,也被稱作福建事變。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以**黨第十九路軍為主力,在福建福州發動的抗日反姜事件。

不過現在因為華聯的出現,這場動亂卻是不會發生。雖然十九路軍亦如原本的歷史那樣因為保衛上海而損失巨大,並且得不到中央的扶持而心生不滿。

但李濟深如今已是光桿司令,呆在姜瑞元身邊做著幕僚,沒錢沒兵,無法策應十九路軍。而整個粵省也不是蔣光鼐他們的大後方,而是彼此有過戰事的敵對勢力。甚至十九路軍現在只剩下半個福建,根本沒有主動挑釁中央的底氣。

甚至因為害怕被華軍的海軍強襲登陸,蔣光鼐將自己的指揮所安排在了南平,這座遠離海岸線的城市。從這里就可以看出十九路軍始終對華聯抱有戒心,沒有因為周飛火的緣故而有所改觀。

正是如此,蔣光鼐和蔡廷鍇才得以重整旗鼓,如今已經恢復了十九路軍全盛時期的編制,有著三個滿編師的兵力。進取當然不足,自保卻可無虞。

仿效姜瑞元的德械師,周飛火也是依葫蘆畫瓢,將十九路軍的武器裝備提高到了姜瑞元三大近衛師的標準。這其實也是在暗中與中央軍較勁,姜瑞元並不信任華聯,寧願向德國采購軍火這件事,的確是讓產經聯的許多人感到不滿。

如此高調支持十九路軍,也有著給姜瑞元和國府上眼藥的意思︰你不大量買我們的產品,那我就大量賣給其他有需要的人

福建事變雖然沒有發生,但對于十九路軍的恢復編制,中央政府還是感到頭疼。哪怕只是在人數上滿編,實際戰力並沒有恢復,但三個掌握著精良裝備的主力師在臥榻酣睡,實在是讓姜瑞元寢食難安。

第三百三十七章中德合作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