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三百一十四章 中原大戰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三百一十四章中原大戰

1929年的年末,中國的西北部,有一條叫做建安村的小地方,可就是這個毫不起眼之處,卻即將會成為點燃中原戰火的導火索。

一九二九年十二月,馮煥章召鹿鐘麟由天津秘密到自己被軟禁的所在建安村,對鹿面授機宜,令其回陝代理總司令職務。此時的馮煥章已經被閻錫山軟禁于此,有著專人看守難以月兌身。

鹿仲麟到了西安,立即按照馮的指示提出了「擁護中央,開發西北」的口號,並密派代表赴南京約見何應欽。鹿對來自黨中央的代表說︰「姜瑞元是我們的敵人,但閻錫山卻是我們歷史上的仇人,敵可化為友,仇則不共戴天。」

就這樣,鹿仲麟派他的代表與何應欽見面時,將這樣的意思明白無誤地表達給了何應欽,並且希望對方將這個消息轉達給政府的委員長姜瑞元。

這其實也是馮煥章的計策,從歷史來看,這人沒有絲毫人品可言。但論政治眼光,卻是讓人贊嘆不已,而且此人是極其虔誠的基督徒,素來在西方世界都有良好的政治聲譽,這也是他能在民國這個亂世縱橫馳騁的最大資本之一。

何應欽為了拉攏西北軍以消滅割據數省的閻錫山,也對鹿仲麟表示好感,希望他不要再上閻的當,並說︰「只要西北軍一經表明打閻的態度,馬上可以獲得中央的接濟。」鹿既與南京拉上關系,便開始計劃與韓復 、石友三聯合起來攻打山西。

在鹿看來,晉軍力量不大,而且是長于守而短于攻,在進攻山西時,只要不攻堅城,僅以少數兵力予以監視,以主力直取太原,勝算是滿有把握的。

說起馮煥章的部隊,在這個時代還是很有一手,可稱勁旅。馮煥章此人自幼生長于軍旅中,深知在城市招募游民成軍,很難練成勁旅。故他的部隊從不在城市招兵,而是利用當時中國農村破產,剩余勞力無處就業的機會,派其部下深入冀、魯、豫偏僻的農村招收貧農子弟入伍當兵。

新兵入伍後,馮煥章還會根據他自幼當兵總結出來的經驗,施以極嚴格的軍事訓練和基督教精神教育。故第十六混成旅,很快以紀律嚴明、作戰英勇馳名于這個時代的中事舞台。

而馮也以第十六混成旅為起家老本,每經一次戰爭就擴大一次編制。直、皖之戰在湖北繳吳光新的械,擴編為第十一師;第一次直奉戰時在河南解決趙倜,又將部隊擴編成為一個師另三個混成旅。到第二次直奉戰前,馮的兵力已壯大為可和吳佩孚第三師為骨干的直軍相匹敵的一支部隊了。

到了1924年的時候,馮果斷投靠蘇俄,憑著和孫逸仙南北勾連,發動了北京政變,創建了一個龐大的國民軍軍事集團。以馮的國民一軍兵為主力,國民一軍經過政變,獲得京畿、察哈爾、綏遠、甘肅等地盤,部隊擴大為六個師另八個旅,約計九萬余人。

雖然因為政治上的原因,這次政變最終還是慘淡收場,不過馮煥章的國民軍,戰力卻絲毫不減,成為一支頗具戰斗力的雄師勁旅。

由于馮的基本部隊即有五個旅,雖然收編了部分直系地方部隊,但均能加以改造消化,保持其十六混成旅的作風。故兩年後,馮和張作霖反目,吳佩孚和張作霖組成聯軍進攻馮玉祥。

而馮軍仍能據守南口苦斗五個月,成功的地支持了軍的北伐進軍,替黨牽制了整個北方。在那次戰斗中,其部隊堅韌善戰的精神風貌,蜚聲中外。

北伐功成,馮軍便由潼關東進,此時吳佩孚已兵潰下野,大批奉軍擁入河南。為策應馮軍東進,武漢政府曾派唐生智、張發奎兩個方面軍越過武勝關與奉軍主力張學良、韓麟春的三、四方面軍決戰于西平、上蔡之間。

結果是奉軍損失慘重,渡黃河北逃。唐、張兩軍攻克開封、鄭州,而馮軍亦擊破豫西張治公鎮嵩軍的抵抗。6月1日與唐生智軍會師鄭州,當時武漢政府為了對抗姜瑞元的南京政府,曾希望獲得馮玉祥的支持。

為此便將唐、張兩軍力戰奪取的河南地盤,讓給了馮煥章。但馮于6月16日在徐州與姜瑞元、白崇禧等會晤後,被財大氣粗的姜以每月軍餉二百五十萬元收買,甚至與對方換譜結為異姓弟兄,馮遂倒向南京政府方面,從而加速了兩湖的紅門覆滅和武漢政府的垮台。

與其說是姜瑞元的政治手腕高妙,倒不如說馮煥章此人唯利是圖,心中毫無恩義的概念。本來天下征伐,梟雄四起,講道義肯定是要撲街受死的。

但若像馮煥章這樣反復無常,也是斷無成功的可能。政治家不是不能說謊,但想要憑著謊言和欺騙獲得大勢,這簡直是笑話。

有怎樣的主君,就有怎樣的臣子。主君心無恩義,反復無常,底下的文臣武將,難道就能忠義無雙?

治國不以正道,偏要靠著投機,這格局和器量,位面太過不堪了。原本積累的政治資本,就在這左搖右晃之下,化為了泡影。

徐州會議後,馮煥章即配合姜瑞元、閻錫山、白崇禧積極賣力地對張作霖、張宗昌奉、魯軍隊作戰,在魯西、豫北、冀南戰場打了不少硬仗。

自1928年6月張作霖被人炸死,張學良遂易幟歸姜,黨很快就取得了表面上的統一。而馮煥章及其西北軍亦撈到不少實惠,馮本人到了南京任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

其部下孫連仲、劉郁芬、門致中、宋哲元、韓復 、孫良誠等亦分任青海、甘肅、寧夏、陝西、河南、山東等省主席。以北洋軍第十六混成旅為基礎擴大起來的西北軍,這時達到了三十余萬人,可謂雄壯。

但是黨軍北伐成功不久,馮煥章的心思又變了,他立即選擇和姜瑞元決裂。1929年,馮又打起「護黨救國」旗幟,與姜瑞元的部隊在中原互相對視,這也和底盤的分配不均有關。

經過了簡單的商討,參與中原大戰的幾方人馬,總算是齊聚一堂,進行了分贓。在這樣的情形下,整個長江以北的中國,又被人為的劃分成了尖銳對立的兩股政治軍事力量。

因為不滿姜瑞元的利益分配方案,中國黨內北伐後失勢的黨左派領導人汪兆銘聯合右傾西山會議派和親黨軍人閻錫山、馮煥章、白崇禧、張發奎等發起奪權挑戰姜瑞元中央政府及黨中央會議的內戰。

為了能夠達成最深入的合作,這些人還組成了討姜聯軍,並且有著完善的組織系統和作戰方略是。

閻錫山親自擔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馮煥章和白崇禧分別都為副總司令,以劉驥為總參謀長。

還停留在江西的白崇禧一系桂軍為第一方面軍,由白崇禧親自率領統率,出兵湖南,進趨武漢。因為沿途可以依靠長江作為補給運輸線,對于大軍的行進非常重要。

而西北軍則肩負第二方面軍的使命,由瘋長換統率,擔任河南省境內隴海、平漢兩路作戰任務,分向徐州、武漢進攻。

晉軍為第三方面軍,由閻錫山統率,擔任山東省境內津浦、膠濟兩路作戰任務,與第二方面軍會攻徐州,然後沿津浦線南進,直搗南京。

石友三為第四方面軍,以主力進攻濟寧、兗州,以一部協同第三方面軍會攻濟南。而並未出席的本次會議的東北軍,其實也在所有人的考慮範圍之為,為了安撫那頭還在休息的猛虎,反姜聯盟內定張漢卿為陸海空軍副總司令,並擬定面軍,積極爭取共同討姜。

不僅如此,因為上一次的反姜聯盟被輕易瓦解,為了最大限度的聚集全國其他勢力的力量,會議還內定四川的劉文輝為第六方面軍,湖南的何鍵為第七方面軍,華聯的李萬盛為第八方面軍。

為了鼓勵非直屬部隊的將領,任命石友三為山東省主席,萬選才為河南省主席,孫殿英為安徽省主席。在這以後,又加派樊鐘秀為第九方面軍總司令。

如此這般,可謂聚集起了百萬大軍,雖然內部各有分歧,可論起實力,的確是銳不可當。這是黨內部各派系矛盾的總爆發,也是彼此對國內霸權的爭奪。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實際上,參與中原大戰的各方都是平級的。

正因為如此,想要建立起一個統一的政權,就必須以戰爭的方式來篩選。但實際上,除了馮、閻、白三人,其余方面軍都只是前來打醬油的,並不真正參與。

三月下旬,馮煥章在潼關組成了陸海空軍副總司令部,以張維璽部為第一部,由陝南出荊紫關,經內鄉、魯山進出平漢線。

以孫良誠部為第二路,龐炳勛部為第三路,由隴海路進出鄭州。以宋哲元部為第四路,孫連仲部為第五路,分別由陝西、甘肅、寧夏、青海陸續向河南進發。

以萬選才部為第六路,沿隴海線向開封、歸德前進。還將各部騎兵集中編為騎兵集團軍,由鄭大章指揮進出豫東、皖北,配合步兵作戰。劉郁芬為後方總司令,負責陝、甘、寧、青一切後方事宜。

這時,西北軍的兵力共有二十六萬余人,馮決計全部動員開赴前線,以便聯合各方力量,對姜瑞元集團進行一次破釜沉舟的決戰。

四月一日,馮煥章在潼關就陸海空軍副總司令職,而他的好基友閻錫山同日在太原就總司令職。西北軍由鹿鐘麟出任前敵總司令,進駐鄭州部署前方軍事,隨令各路大軍陸續東下。

先是河南省主席韓復 看到馮煥章發動討姜,河南勢將首當其沖。他這倒霉孩子,既不願也不敢對西北軍作戰,又不願附馮打姜,加在兩個巨人之間,心情尷尬。

不得已之下,便乃向姜瑞元請求率部開往山東境內抵御晉軍,這也是表示自己的無奈︰這地盤咱不要了,你們愛怎麼打怎麼打吧,我區別的地方打醬油總可以吧

姜瑞元大筆一揮,批準了對方的請求,而韓復 即于三月下旬率部東撤。東撤時,他的騎兵師張德順部乘機回到西北軍,而西北軍也是毫不客氣,得以兵不血刃的順利佔領了洛陽、鄭州等重要城市。

萬選才部乘勢東進,旋即佔領開封、歸德,萬即接任河南主席。

四月中旬,馮軍第一、二、三各路分別進至平漢路以西之淅川、內鄉、葉縣一帶及隴海路西段之洛陽、鄭州一帶。

晉軍孫楚、楊效歐、關福安各部及大部炮兵,由徐永昌、楊愛源指揮經鄭州轉往豫東蘭封一帶。

駐驥南、豫東和皖北的石友三、劉春榮、萬選才、劉茂恩和孫殿英等部均歸其指揮。在津浦線方面的晉軍,由傅作義、張蔭梧分任指揮,進出德州、濟南。

十路大軍,以泰山壓頂的陣勢,兵鋒直逼南京政府。而作為當前政府的首腦,姜瑞元也是迅速作出了反應。

寬敞的會議室里,將星齊聚一堂,這些在北伐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勛臣猛將,各個都是面色凝重。以局勢來分析,直接武力對抗,勝算渺茫。上一年奉軍就是敗在這種局面之下,現在輪到了軍自己,還真是諷刺。

姜瑞元的腦袋已經完全禿頂,閃亮的光頭非常醒目,不過卻是將原本寬厚俊雅的面容,襯托得更加寶相莊嚴。這人修佛久矣,還是有著不俗的氣度,加上就在上位,自然養成了不怒自威的氣勢。

「敬之,你說說現在的情況。」姜瑞元的臉色如常,在座的其余人也看不出他的心情是好是壞。這種恩威難測的感覺,也是讓人變得更加謹慎,不敢有絲毫的逾越和忤逆。

「領命」站起身來,穿著樸素的中山裝,何應欽的面容倒也寬厚仁和,但這並不妨礙所有人對其的敬畏,他可是在黨內僅次于姜瑞元的第二號實權人物。

接著就是宣讀文書中的內容,細數九大方面軍的聯盟,以及西北軍的咄咄逼人態勢。面對如此危局,政府的生死存亡,懸于一線。

而終將也是按耐不住心思,紛紛議論起來,整個會議室也因此而變得嘈雜慌亂。一些人開始動搖,一些人開始張望,而激奮者和死忠者同樣有之。就在這個小小的會議廳,如今正是上演著人生百態。

對于下屬的這些不同心態,姜瑞元也是看在眼里,不過此時卻不宜大動肝火︰「安靜安靜如此吵吵鬧鬧,成何體統?暢卿,你來說說看。」

既然已經被點了名,楊永泰也不好繼續沉默,拱了拱手,這才立起身來︰「委座,其實來敵看似洶洶,我軍難以匹敵,但本質上來說,真正與我軍對陣的無非就是馮煥章、閻錫山還有白崇禧三人。」

九大方面軍,一下子就被他去掉了六支,這樣的輕描淡寫,的確有著頂級謀士的風範。也正因這一番鎮定的話語,使得原本還有些驚慌失措的人,也漸漸安下心來,靜靜地听著楊永泰接下來的話。

「閩省蔣光鼐,素與中央親厚,可為我軍南部的屏障。湘、贛二省與華聯比鄰,互相牽制。故而白崇禧此人,也是虛張聲勢,根本不敢傾盡主力,來攻伐于我軍。閻錫山鼠目寸光,他的目的始終只是怕我們秋後算賬,此戰亦必定不會使出幾分力氣,最多裝裝樣子。」

淡然的神色,一一指點著內中細節,讓眾人豁然開朗。實情的確也是如此,中央政府所需要面對的,其實只是馮煥章的全部主力,而閻錫山與白崇禧,多是助威的性質居多。

如果這樣,倒還可堪一戰,這一通分析,頓時瓦解了緊張的局勢所造成的恐慌和畏懼,讓姜瑞元重新成為了眾人的主心骨。只要有著希望,又有幾人願意背棄主上,改換門庭呢?

踩著領導上位不是不可以,不過那是地方小官的生存進取之道。到了真正的軍國大政層次,這種陰謀詭計和過橋抽板,始終是弊大于利,實不足取。

對于楊永泰的才華,姜瑞元一直都非常欣賞,並且也不太在意這人的人品。倒不是說楊永泰這人狡詐陰狠,而是他的履歷並不太好,前半生都在黨的對立面,甚至給已故黨魁孫逸仙造成過很多麻煩。

就憑這點,黨內許多高層的人,就對此頗有怨言,這其中也有眼紅妒忌的緣故。

「事態就是如此,下面我來宣布此戰的布置,諸將听令」聲如洪鐘,姜瑞元的怒吼,也鼓舞了在座武官的士氣,主君有膽魄,武將自然是敢戰

既然大戰的基調已經決定,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戰局任務的分配,中原大戰的序幕正式拉開。一百萬的中隊,前赴後繼地投入到這場決定國內霸權的戰爭之中,勝利者,將成為中原地區的者。

並且可以以此作為基石,獲得統一全國的大勢

第三百一十四章中原大戰

第三百一十四章中原大戰,到網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