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二百九十九章 眺望未來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二百九十九章瞭望未來

產經聯的第一次會議,總算是開完了,這其實是一次重工業展的聯合任務布計劃,分配了各自的領域,然後集中物資人力進行技術攻關,整個計劃將動用華聯目前所有的資源和時間。

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決定,但鐘泱依舊強制著所有人,去完成這個計劃。這種脅迫,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讓商人放棄利潤,去追逐高不可攀的夢想,這是童話故事般的難度。

產經聯的出現,以及政府經濟展計劃的嚴峻調整,使得許多商人開始轉移資金和產業。相比于越來越不自由的華聯,正在努力振興輕工業展的政府,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了。

離開了酒店,鐘泱乘著自己的專車,返回了位于廣州南郊的別墅,在那里,還有一場小型會議要召開。

新修好的馬路,在廣州城內編織著一張大網,這是經濟繁榮的根本所在。但這一切,又能持續多久呢?坐在車廂後排,鐘泱也是幽幽嘆息,時勢維艱,哪里又能兩全其美呢?

這麼多年下來,鐘泱不斷致力于技術開,這才明白工業化道路的困難所在。的確,有著智能工廠,就能夠仿冒別人的產品,並且在價格上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但實際上,這只是中下游產品,尤其是在日常民用工業制品身上才能體現出來的優勢。工業化的展,可不是想當然的一帆風順,也不是一味仿冒產品獲得利潤就能攀爬頂峰。

工業涉及到了各種學問領域,這都需要科研人員去努力研,並且積累經驗。智能工廠能夠原封不動的復制出一條產品生產線,也能夠仿造任何鐘泱所見過的機械加工設備。但這種優勢,並沒有想象中那麼不可匹敵。

對鐘泱觸動最大的事情,是一套德國金屬加工設備的裝配。陳澤出訪英國的時候,從那里購買回來了一套加工汽車引擎所需要使用的設備,也即是德國一戰後被沒收的生產工具。

雖說是舊貨,但其性能並沒有遭到太大的影響,依舊能夠繼續使用。用市場價購買回來之後,陳澤也是安排了技師進行組裝,希望能讓這條生產線派上用場。

但結果卻讓天宇集團非常難堪,那就是車床的加工精度下降了一個等級。這個標準可是在英國那時測試的,後來經過詢問和分析,才明白了是機床裝配的問題。

零件的安裝,其實誤差並不大,但是這麼多的零部件,在完成組裝之後,誤差就很驚人了。在國外,有特地的機床安裝人員,這是數花費近年才積累下來的經驗,而中國的技術工人,缺乏的就是這樣的經驗。

最後還是通過尋求德國技師的協助,才處理了這個難題。他們也將一部分技巧,教授給了中國工人,其實很簡單,就是在零部件安裝時,將誤差有意識地向同一個方向偏轉,這樣就降低了誤差的調整難度。

問題雖然處理了,卻反映出了一個很深刻的現象,那就是華聯的工業改革進程,其實只是在原地踏步。

無論是天宇集團,還是興華社,他們的運營計劃一直在向利潤傾斜。技術的研也多是有著商業效益的領域,很多重工業的技術開,嚴峻依賴鐘泱的支援。

哪怕是有著智能工廠,和一批專業的研究團隊,鐘泱又怎能在浩如煙海的科學技術領域上獨自領航?更何況,陳澤和劉浩然他們的腳步,也沒有緊隨其後。

就連伊忠明,也是關注于商業和民用化學領域更多,開闢的產品也多是這兩個方向。在長期的技術投資項目上,很少重視。

要不是這次機床裝配事件暴露了這個問題的本質,鐘泱還沉醉于那個工業興國的美夢之中。經過了長時間的思考,最終還是作出了這個痛苦的決定,西方列強的展道路,在中國走得通,但卻是死路。

列強已經是工業制品大國,全球的市場日漸趨于飽和,而中國也是個大國。哪怕僅僅是華聯這樣一個橫跨五省的政治勢力,也已經開始影響整個資本市場的運轉了。

簡單來說,那就是工業生產,需要物資流通。而這就導致了一個結果,以華聯目前的工業規模,是買什麼,什麼就貴,賣什麼,什麼就便宜。長此以往,根本就沒有多少利潤可言。

最讓人擔心的是,這種現象越來越明顯。世界大戰,本質就是經濟危機引的國際沖突,在這種時候大量向別國傾銷產品,只會導致怨恨地積累,然後是敵視,最終導致戰爭的迸。

在思考著這些問題的時候,車子也是駛達了目的地,電子程控的大門慢慢而開。車窗外面,還是下著大雨,狂暴的雷聲在天空中滾滾而下,斗大的水珠砸落在地面上,濺起了水花。

府中還有下人,從屋子里面急急忙忙的跑出來,撐著雨傘。鐘泱面色溫和,帶著淡淡的笑意,但眸光之中,還是有著冷漠的光,攝人心魄。

進到屋內,先是換了一身便服,這才走向房方向。這時,穿著淑女裝的張茵茵,迎上前來,朱唇輕啟︰「泱,王先生來了,正在房里等著你。」

問著妻子身上的馨香,鐘泱心情也是愉快了不少︰「嗯,我這就去,今晚我在家吃飯,你安排一下。」張開雙臂抱了一下張茵茵,說著夫妻之間的溫情話語,這才繼續走著,去往房方向。

得知丈夫今晚在家用膳,張茵茵也是歡喜,連忙去吩咐廚房安排一下,她自己也會做菜,當然是親身下廚。

進得房,果然看見一個體態魁梧的漢子,大臉粗腰肢粗壯。咋一看,還以為是一個性格豪邁的軍官,但實際上,卻是一位有著大學學歷的先生。這人正是王仕聰,向來比較低調,但毫無疑問是古文會的核心元老。

兩人本就熟悉,也不客套,鐘泱坐下之後,直奔主題︰「仕聰,事情辦得怎麼樣了?」

「規劃調整方案已經完成,這是初本,你看看還有沒有問題?」王仕聰從公文包里小心翼翼的拿出了一疊厚厚的文件,交到了鐘泱手中。

雪白的封面上,印著《產業運營聯合規劃調整演講》這幾個大字,原來正是這次計劃經濟體制改革的意向。雖說還不是正式確定計劃正本,也想去不遠了,只需鐘泱點頭認可,這份計劃就要敲定了。

「泱,真要依照這個計劃執行嗎?很多人都對這份計劃表示疑慮,而且近來也有不少資金開始撤離,我擔心會引大規模的經濟動蕩。」見鐘泱看著資料,王仕聰也有些擔心,商人的撤資風潮,對華聯的經濟影響還是很大的,必須重視。

一邊大致看著計劃的方略,一邊也是回應著王仕聰的提示︰「仕聰,現在調整雖然困難,但還不至于積重難返。無論現在喪失有多大,這終究是關乎未來的大戰略,有所犧牲也在所不惜。」

「唉,希望你的決定是對的,用三代人的痛苦,去換取無限光明的未來,還是值得付出的代價。」看著鐘泱堅持不懈的決心,王仕聰也安下心來,坐在自己面前的這個男人,總是做別人想象不到的事,並且總是對的。

鐘泱的工業展戰略,非常簡單,同時對社會的體系調整,也是如此。注重效率,而這個效率,和經濟效益無關,而是說在工業技術開上的積累度。

第一步,其實是大型科研基地的建立,古文會以產經聯作為橋梁,控制著整個華聯的政體和工商業界,形成一個籠罩社會的龐大組織。

然後聚集起大部分的學問分子,在技術領域上不計成果的科技研,完全舍棄經濟效益,而是注重技術本身的展。產經聯所轄的企業組織,也是整個龐大研究團隊中的一環,有著自己的任務,並且有著積分制度。

這些計分,關乎到自己能夠獲得多少資源分配額度,並且企業也是自己的,不會出現好吃懶做的現象。

原本只是作為戰時手段的計劃經濟,也保持了下來,改革也不是采取宏觀調控政策,基本以間接行政干涉為主。

通過戰爭,古月軍指揮著兩大基金強行從許多不願配合行動的資本商人手中惡性受夠了許多產業,並配合華聯政府部門通過金融緊急措施、農地改革等,在戰後猛烈的通貨膨脹中用紙幣贖買各種資產。

到了四月份,所有非三大財閥系的主要企業,大部分股份被集會的手中。等到重組結束,華聯的大企業有國家股,個人股,各企業間也相互高比例持股,牽扯不清。

三大集團的運營者結成商業聯合協會,如天宇集團的陳澤,興華社的劉浩然,青竹化工的伊忠明,以及粵海商業協會的段亦天等人。他們以產經聯作為統籌機構,進行情報交換和協調行動,統一及調整集團意志,佔有全部的運營權力。

在這種體制下,根本不能指望個人通過買賣股權或參與股東會議來影響企業的運營活動。

在現實上,是古文會操縱著產經聯,而產經聯有操縱著政府和工商業體系,形成了層層指導的金字塔型。這是一種穩固的權力形態,也非常有利于集中國家的人力物力,去開闢有著長遠戰略意義的技術。

產經聯的誕生,使得擁有大部分工業資產的財閥家族難以誕生,已經有著類似苗頭的陳、劉、伊等家族,也在這次改革浪潮沖擊之下,得到了機會。整個華聯都變成了一個企業,在這樣的體制下,是無法依靠資本積累形成門閥的。

但由于這些原本財閥家族下屬的企業之間分工配合緊密,股權又多半被收歸產經聯,在短時間內,三大企業集團還是在產經聯內部保持了領導地位,華聯的經濟又重新被大企業集團所控制。

與戰前相比,壟斷程度變本加厲,而企業股權又多集中在政府或由企業相互持有,經濟體系距離理想的自由市場經濟越來越遠。

各種銀行也開始相繼出現,分別對應各自的集團,比如天宇銀行,興華銀行還有青竹銀行等。這些大型集團的成立,並非各個組成企業各自的選擇,而是華聯經濟部門在產經聯的指導下統一的規劃所致。

這一系列的變動,估計會在九月份全部完成,並且開始運轉。

產業調整之後,華聯的內部市場,實行商品配給制度。基本消費品只維持在人口基數的兩倍左右,不會大量生產過剩的產品,也不會費盡心思考慮出口創匯的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維持民眾的基本生活需求,然後認為控制市場供應,將物資和人力,全都投入重工業技術開之中。

原本的許多輕工產業,會向政府那里轉移,包括各種生產設備和技術,都回以合適的價格,銷售給正在進行市場經濟改革的金陵政權。

產經聯就是一個大企業集團,本身掌握了華聯的核心資產,還能夠干涉大量集團外企業的活動,進而掌握了整個華聯經濟的脈搏。按照鐘泱所設定好的經濟模型,它們的主要控制方式有兩種︰

第一是利用金融進行投資控制和利用技術優勢進行控制。金融控制是指大企業集團所控制的銀行為外部企業提供資金戰前各個財閥銀行主要給本集團的企業融資,如今各個大集團銀行大約只有20的貸款是提供給下屬企業。

這使大量的中小企業听命于大集團,增強了大集團的控制能力。在不久的將來,個人大股東必然會消失,剩下的股權將主要集中在以金融機關為中心的法人手中。

產經聯左右政府,以統一計劃指導貸款的投向來達到控制華聯所有企業的目的。因為不以經濟效益為目標,銀行大量的呆壞帳簡直是必然,。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政府隨時做好大量購買銀行股份或向銀行大量注入資金的準備,將私有企業現實上國有化。

當然了,這個國,不是指的政府,而是指古文會。

大企業的集團負責人,基本不擁有股份,而是由從業員逐步提拔上來的管理者,所有權和運營權完全分離。真正擁有股份的人,逐步從具體運營過程中月兌離出來,接受統一安排。

技術優勢控制是指以大企業為核心,控制大量的配件工廠、合作工廠等中小企業群。大企業不斷挑選中小企業進行間接控制,通過持股、金融援助、人員派遣等進行運營指導。

特別進行質量管理等技術指導,還把它們編入自己的運營計劃。也即是集團細化各種下級企業或者商業協會,而自己本身則不負責這類產業分工。

當然,鑒于金融資本與工業資本結合之緊密,兩種控制方式並沒有被嚴格區分,例如大集團的下屬銀行采取一種被稱為「系列單邊支配」的獨特投資政策,對新興產業進行統合配套的投資,便于系統地利用外國技術,中小企業只是在表面上才享有運營上的性。

這套體制有三個明顯的特征︰一是整體協調,二是價格控制,三是進出口控制,完全舍棄了自由市場的競爭淘汰機制。除了內部的壟斷或寡頭運營外,華聯還設定了嚴格的對外貿管制,並且打算不斷持續到五十年之後,其中尤其以技術引進為甚。

華聯企業引進技術是需要個別申請,由外資審議會後才能獲得外匯和引進許可的。主要不是為了節約外匯,而是著眼長遠,防止成套技術引進打擊國內的自主研能力,為此產經聯還促成華聯商業部制定了如下的審查基準。

只能推進不能損傷自主技術的展;技術導入不能使即存的產業秩序生混亂;技術導入不能使中小企業陷入困境;技術導入的企業有其它相關技術和資金配套,能夠靈活使用導入的技術。

引進技術,或者說頻使用鐘泱提供的技術,其實不是一件好事。工業技術研,必須要依靠整個社會共同力,才能在無限廣闊的科學領域上,做出愈加廣泛的拓展。僅僅依靠少數人的努力,是完全不夠的。

而且自主研能力和習慣,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從開始研究到得出成果,有著智能工廠的協助,鐘泱的研團隊的確是少走了很多彎路。但也正因為如此,錯過了更多的機會。

在科研工作中,錯誤並非毫無價值,歷史上,許多偉大的明,都是來源于一個小小的錯誤。而且正是因為科研隊伍的龐大基數,才促成了科技領域的繁花似錦。

如果過于重視經濟效益,只去開有市場前景的技術和產品,那麼華聯得到的,將是自己的未來。鐘泱覺得,這不是華夏應該走得道路,中國人應該能夠走得更遠。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