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展拳腳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第二百五十六章大展拳腳

與卡薩的踫面,算是意外的驚喜,這個世界如此廣袤,果真有著諸多不可思議的秘密。從鐘泱被「元蛟」傳送到這片時空的那一刻起,他的思想就不曾停留在過去初中歷史課本的教材上。

即便是得知了隱藏于光明背後的那個黑色的真相,也不會讓他更加吃驚了。現在的他,只是覺得很有趣,有著自己秘密的人,可並非只有他一個人。

隨著蜜月期的進行,另外一批來自中國的資本主義商人,也跟隨著鐘泱的腳步,踏上了英國倫敦的這片土地。他們正是華聯的商業代表,來到這里,正是打著擴大商業領域合作的旗號。

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領頭的人,正是目前天宇集團的幕後大老板陳澤。他行程的,就是英國倫敦,因為收到了鐘泱發回去的信息,正式到此開始計劃的具體執行。

與希莉絲的商務合作,僅僅是整個華聯工商業起飛中微不足道的一個環節。不僅僅是英國,在接下來的半年里,陳澤以及他所帶領的商貿團隊,將會轉戰整個西歐,在這里播撒下天宇集團的種子。

陳澤此次去歐洲,除了購買設備,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和正在苦苦掙扎的歐洲企業進行談判,購買它們在冶金、機械制造、武器、航空、車輛等方面的技術專利。

離著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大蕭條,已經為時不遠了。一部分企業,已經開始急速衰落,鐘泱希望中國人能在西方世界的經濟崩潰中,成為早有準備的掠食者。

相關的專利技術以及高端技術人才,都是中國的工商業發展所必需的資源。僅僅有了先進的工業技術設備是遠遠不夠的,沒有相應的先進生產技術和工藝,這些工廠的設備不管怎樣先進,它們在實質上也不能被稱為現代工業。

即便不能現在就挖走一些人,但至少先留下購買的意向,方便日後的合作。在原本的那片時空,完成了統一大業的蘇俄,成為這場盛宴的主要得利者之一。而另外一名捕食者,則是美利堅合眾國。

這些先進的工業生產技術和工藝,完全靠目前華聯自己那相對薄弱的科研技術力量自己模索研發,難度是很大的,至少是在時間上陳澤就等不起。智能工廠也不是萬能的,知識和技術的積累,比想象中要困難許多。

雖然目前憑借著智能工廠的幫助,青竹化工與天宇集團在化學領域和化工技術方面可以說獨步天下,可是對其他工業技術,他只是知道一些名詞和皮毛,具體的技術上,他可是幫不上他的專家們什麼大忙。

除了的英國,陳澤還將計劃在歐洲先後和法、德、意、瑞典、瑞士、波蘭、捷克等國的公司和科研機構進行了接觸,商談購買合金、軋鋼鍛造、精密機床制造、液壓傳動、坦克制造技術和火控系統、火炮、機槍、模鍛液壓機、電子、采礦、發電設備制造、機電式計算機、柴油發動機等等一系列技術專利和生產技術。

這些技術談判幾乎都很順利,一句話,這些西方公司現在都缺錢,它們都急需要資金來維持企業運轉。而且這些公司基本上也都有後手,因為它們多數都有正在研究和開發的後續技術。

不過,購買這些技術也讓陳澤花了大價錢,這上面的花費比購買設備花費的還要多。

可是也有一些公司對它們的專利技術把持的很嚴,說什麼也是不買,因為它們堅信,只要把危機度過去,憑借它們的獨有技術,就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效益。比如德國蔡司公司就是如此。

為此,陳澤也提出過和它們在中國建立合資企業,進行聯合研發和生產,這是早就規劃好了的藍圖。

不過目前效果並不理想,因為此前的低調經營策略,以及貼牌銷售的手段,雖說是降低了列強海關的阻力。可卻也因此而降低了自身在行業領域內的名聲,沒有資歷與同行的認可,想要開展技術合作,無異于痴人說夢。

對于這些不買賬的公司,陳澤也沒有辦法。不過,這並不代表他會就此罷手,他早就和商貿團的成員交代過,明的不行,就只好來暗的,挖幾個技術人才還是可以的。

憑借著銀元攻勢,好幾個大公司的研究副手都被他挖走了,都是工程師級別。當然這是花了大價錢的,不過價錢再怎麼大,也是要比明著賣技術專利要便宜的多。

不過也有一些公司很想和陳澤以及伊忠明的所屬企業合作,甚至是要購買一些天宇集團注冊的專利,這是一些歐美的大的化工公司。比如美國杜邦就是最熱心的一個,這是因為興華的專利技術讓他們極度吃驚。

伊忠明更是親自前去美國一趟,和杜邦公司探討著未來的合作方案。

尼龍、丁苯橡膠、氯丁橡膠、氟利昂等等一系列化工專利,讓它們意識到,這個中國實業集團的巨大科研實力。

最讓杜邦感慨和懊喪的是,氯丁橡膠和尼龍這兩種產品,是公司研究多年,用不了多久便可以自行研發出來了。可現在卻被天宇集團搶先申請了專利。杜邦現在之所以急著要和陳澤合作,不僅是看到了天宇集團的技術實力強大,更看到了尼龍這種人造絲的巨大經濟潛力。

杜邦總裁皮埃爾?塞謬爾?杜邦,就強烈向陳澤表示要購買這些專利,並要求和天宇集團在中國成立聯合實驗室。

可是,在化工領域,伊忠明是不需要和任何人聯合的,至少是在科研方面是如此。現在青竹化工公司的科研水平,因為有著鐘泱的幫助,在化學領域內絕對是全世界最高的。因此,設立聯合實驗室聯合研發新產品那就不必了,完全可以很誠懇地對老外們說一聲「抱歉了」。

無論是興華社還是天宇集團,都只需要和青竹化工合作就能開拓化學領域的產品,杜邦的介入只會讓成為自己的絆腳石。

不過,考慮到現在的中國市場有限,和杜邦聯合更有利于打開歐美市場,迅速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而且,華聯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產品都在國內生產,如果沒有即將到來的抗戰還可以,盡可以讓那些老外像後世從中東運石油一樣,來中國運輸他的先進產品。可一旦戰爭起來,海路被封鎖,所有的產品都會出不去,那可就是守著金山沒飯吃了。

鑒于此,鐘泱還是給在美國的伊忠明去電,同意和杜邦聯合在美國設立合資公司。聯合公司的廠房、設備和運營資金都由杜邦出,青竹化工公司以丁苯橡膠和氯丁橡膠的專利為股本,青竹化工公司佔總股本的51。

51意味著絕對控股權,這就不怕被人反客為主以及惡性收購了。以華聯現在的資本財力,考慮到長遠發展的利益,大規模的融資並不是什麼好事情。

尼龍和以後青竹化工公司的所有專利都授權這個合資公司生產,當然,專利使用費合資公司還是要額外每年正常付給興華化工公司的。相應的,杜邦的專利也同樣如此。

與伊忠明一同前往美國的,還有身為興華社社長的劉浩然。在分蛋糕的事情上,他首先選擇了北美市場,而陳澤則傾向于歐洲。隔著一個大洋,兩個內心充滿了無限野望的男子,又再一次發起了交鋒。

至于伊忠明,他一直都只針對化工領域,反倒是沒有太大的沖突。

四位年輕人,又再一次忙碌起來,即使有著爭斗與沖突,可卻也有著共同的理想。為了華夏的崛起,為了民族的未來,而孜孜不倦地努力著。

踏上了西方世界的土地,他們才深切的感受到中國與世界主要先進國家的巨大差距。這是農業國與工業國的鴻溝,需要花費幾代人的光陰去填補。

但鐘泱整理的一些資料,卻也讓他們鼓舞不已。被資本財閥所操縱著的資本主義西方世界,正在以自我壓榨的方式打倒自己。五年到十年左右一次的經濟危機,不斷桎梏著西方文明的進步。

這正是中華民族奮起直追的大好時機,在鐘泱的指引下,幾個人也是滿懷希望,不停的奔馳在充滿光明的未來之路上。

早在1909年起,美國、法國經濟開始復蘇並很快進入高漲階段,而德國到2年才走向高漲,英國則更晚。

可這種情況,卻也是新一輪經濟危機的前奏,這是資本主義的宿命循環。3年時,新一輪的經濟危機已初露端倪。

在這樣的刺激下,人類第一次以大規模戰爭的模式,來解決經濟上的問題。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國轉入戰時計劃經濟,危機遂告消失。

憑借著戰爭來規避經濟危機,並非沒有代價。正如鐘泱所說得,資本浸透著鮮血,地球始終是少數人的盛宴。

第一次世界大戰,從4年一直打到8年。作為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巨大浩劫,歐洲成為了這次戰爭的主戰場︰英、德、法、俄等帝國主義國家為爭奪霸權互相拼死廝殺,元氣大傷,唯獨美國在戰爭中增強了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

遠在大洋彼岸的廣袤國家,一躍為資本主義世界名列首位的經濟大國,許多歐洲的猶太金融財閥,開始將自己的目光轉向新大陸,這也意味著世界中心的轉移。

一戰結束之後,世界的經濟再次進入繁榮時期,1923年至1926年,1927年至1928年都是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生產的高漲刺激了其信用的膨脹。

但也正因為如此,虛假的泡沫無限膨脹,可生產卻止步不前。實體經濟在金融衍生品面前,對無限渴望金錢的貪婪人類而言,失去了足夠的誘惑力。許多實業經營著,開始不滿足于實體經濟的微薄利潤,將他們的注意力投放在了金融市場。

大量的工廠關閉,皮包公司開始蜂擁而起,與無限繁榮的金融領域不同,癲狂的財富之夢背後,充斥著失業、裁員以及越來越多的破產者。

假的終究是假的,用透支的信用和抵押未來,終究無法構建起所謂的幸福。隨著負債者的激增,以及失業帶來的惡劣影響,銀行離失去信用機制已然不遠。一些有眼光的資本家,早就注意到了這些不正常的狀況。

但是主流媒體的粉飾,政府和財閥的勾結,這種理智的聲音,被淹沒在海量的歌功頌德以及歇斯底里的狂熱氣氛之中。

在這樣的背景下,鐘泱帶領著古文會,開始參與了這場重新瓜分世界的盛宴。只不過,他們的對手還躲在陰影中,並沒有展露身形。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古文會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陰影,隱匿于華聯的背後。

這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收購、合資、重組以及新公司的成立,花費了一行人兩個多月的時間。鐘泱和張茵茵,早就在四月中旬便返回了國內,期間僅僅與陳澤踫了一次面。有著衛星電話,卻也無需頻繁會面,徒惹人懷疑。

在這幾個月的時間里,陳澤在西歐也有了不少新的產業。而劉浩然,更是在北美市場大展拳腳,與唐納德一起開創了一個新的工業帝國,只不過目前還只是起步階段。

除任董事長伊忠明的隸屬于青竹化工公司的伊氏杜邦股份公司外,在美國,華聯還有一家同樣由劉浩然任董事長的劉氏加爾文馬可尼電子股份公司。

這家合資公司的合資條件和杜邦那家幾乎是一樣的,只不過劉浩然拿出去的產品是收音機、電冰箱、空調和還在試驗改進階段的機載無線電通信裝置,而且三方還計劃將于東莞成立了一個聯合實驗室。

這家公司是劉浩然主動提出成立的,兩個合伙人分別是總部位于美國芝加哥的加爾文電子公司和英國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

這兩家公司雖然現在還不是十分著名,可是劉浩然卻在鐘泱的提示下知道,幾十年後,這兩家公司都會是在世界電信行業持牛耳的著名大型跨國公司。

加爾文電子公司,也即是後世著名的全球芯片制造和電子通訊的領導者摩托羅拉。

只不過,這時加爾文公司,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在美國各大財閥的積壓下,戰戰兢兢。

加爾文公司,是1928年也即是今年才由保羅加爾文和兄弟約瑟夫加爾文在芝加哥聯手創立生產收音機的公司。可時遇不濟,在成立之後還不到一年,就趕上了這場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

雖然加爾文公司推出了電池代用器使原本以電池供電的收音機可以在家用標準電力使用,從而讓公司勉強逃過了破產,但是同樣也沒有賺到什麼錢。雖然他們正在研制車載電台,可是研制後的市場前景現在還看不出來。

而興華社下屬電子公司的收音機,一開始就是采用的交流電做電源,特別設計新穎獨特,有自己的專利技術,音質也較他們的產品更好。因為不是使用較貴的的電池供電,很適合普通家庭使用,在市場上的業績肯定會更好。

有了這款收音機,加爾文兄弟認為,公司度過這場即將到來的令人膽寒心悸的經濟危機是沒有問題的。而興華社的機載無線電通信裝置,和他們正在研究的車載電台用處是相通的,在技術上也可以互相彌補,在研制時間上也可以大大提前。

甚至如果軍方能采購的話,不要說度過未來的經濟危機不成問題,甚至還可以大賺一筆,這樣的好事情沒有人會拒絕,所以雙方一拍即合。

英國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這時候已經是一家很有名的大公司,是專門設計制造無線電電子設備的公司,技術實力十分強大,就是他們創立的,它也對天宇集團自主研發的交流收音機和機載無線電通信裝置很感興趣。

有馬可尼助陣,不管是收音機還是車載電台,在技術上都會更加成熟,這一點三方都有足夠的認識。

此外,這兩家公司還都對空調和冰箱這兩件「全新」的商品蘊含的巨大商機有著充分認識,如果這兩款產品能夠推向市場,那麼,即使是在現今危機時期,相信也會大賺特賺,「錢景」不可言狀。

劉浩然和陳澤之所以選擇這兩家公司為合作伙伴,是因為他們都在鐘泱的提示下,很看重這兩家公司的展前景,在無線電通信和雷達技術上,他們都是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的公司,而無線電通信和雷達技術又是華聯所急需的。

即便在這方面,鐘泱也建立起了相關的技術體系,可能夠獲得更多得基礎來夯實自身,並非什麼壞事。

與這兩家公司合作,不僅可以優先得到它們最先進的無線電技術,還可以通過聯合研,培養自己的電子人才。畢竟在無線電通訊領域,西方國家早已研究多年,根基深厚,基礎扎實。

趁著西方經濟整體即將硬著陸的時刻,古文會的核心成員都在這里大展拳腳,準備在盛宴上飽餐一頓,填補內心之中無限膨脹的**之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