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一紙報告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

第二百四十一章一紙報告

其實對南聯有著關注心思的勢力,又豈止**黨一個?全國各地軍閥,都對這個能在孫逸仙眼皮底下成長起來的南方聯合政府,感到好奇。WwW.CaiHongWenXue

當初大元帥府雖說背倚蘇俄,可實際上卻是內憂外患。兩次東征,已然將民心士氣消耗光了,就連孫逸仙自己,也是帶著無盡的遺憾,死于異鄉病榻。而姜瑞元兵鋒鼎盛,銳意北伐,不敢在廣州停留。

這里固然有著李濟深等黨內粵系派別的排擠,但來自南聯的強大威脅,也當是其中一個因素。最讓人驚奇的是,南聯治下的民眾,生活相當優越,不過這件事情,自是被各地軍閥封鎖了消息,或者是如**黨一般,控制媒體喉舌,做詆毀性的宣傳。

而底層的民眾,卻又如何能辨別真假呢?

不過國內的軍閥勢力大佬們,最在意的還並不是南聯到底多麼富有,而在于他們能夠自產軍火的數量。要明白,對于軍事組織而言,自行生產武器裝備和彈藥供給,非常關鍵。目前能夠真正做到這件事的,全中國只有兩個。

南聯和奉軍

至于晉系閻老西,**黨姜瑞元,大多都勉勉強強。至于盤踞在兩湖的李濟深和紅門殘余,工業生產能力仍舊只是停留在手工勞動的層次,機械化生產則毫無根基可言。

奉軍的工業體系,大多依賴日本人的資助,可以說是「中日合資」。而張氏父子對這些產業能有多少控制權,還值得商榷。讓人在意的,反倒是不聲不響的南聯。

從不公開發表自己的政治主張,也不派人參與在北京召開的國會,但其強大的工業實力,卻是誰都能看到的。雖然一級商業區以及軍事管制區的防範嚴密,難以滲透,可這其他的地方,就足夠讓人大吃一驚。

其繁華富庶的程度,幾乎可以媲美上海,而且在秩序管理上,猶有過之廣州和佛山一帶,本就有著經濟底蘊,海貿便利。如今政通人和,秩序平穩,商貿往來更是頻繁,開始有著盛世的氣象。

就這一點,便將國內許多空口白言的政客與軍閥勢力,比了下去。

隨著自身經濟實力的不斷上升,工商業的向外延伸拓展,當然是無法避過列強的目光。不過目前南聯最大的貿易伙伴,是英國,而且諸列強之中,也以英國人對南聯最為熟悉。一些軍工產業的發展,大致上英國人也是知曉的。

其實對于南聯增強自身軍力的行為,當前的英國政府是保持著默許和縱容的態度。原因很簡單,作為一個海洋帝國,南聯大肆發展陸軍的表現,最先威脅的就是蘇俄,這個資本主義國度共同的敵人。

而且南聯官方一向對英法表現出了善意,不會把收回列強在華權益掛在嘴邊,至少現在還沒有。

「首相大人,我這里有重要的情況要向您匯報,是關于帝國在遠東的利益。」手里拿著一紙報告書,喬治?安德魯的臉上,神情帶著焦慮與凝重。

而站在他面前的這位上了年級的政客,正是斯坦利?鮑德溫,藉由自由黨在選舉中迅速落敗,出身保守黨的他,憑借著黨內的壓倒性優勢,取得了下議院的大多數席位,而成功登上了首相的寶座。

高挺的鼻子,加上濃密而短促的眉毛,斯坦利?鮑德溫的面容看起來相當和睦。安德魯卻是政府的文官出身,在處理外交上有著獨到的經驗,一直以來都很受斯坦利?鮑德溫所信任。

見自己的下屬這一副模樣,鮑德溫卻也不惱,調侃著︰「放輕松些,年輕人,慢慢說。」兩人站在僻靜處的樓道內,鮑德溫剛剛主持完議會提案,現在正是準備離開的時候。不過見到安德魯的神色,也只好停下來听听對方的話語。

「敬愛的首相大人,對于擴大貿易往來的提案,我覺得您應該改變主意。請看,這是我派人從南聯收集來的情報,證明了那里有為數不少的德國科學家。根據一些卷宗的記載,這些人大多從事軍工領域,我有理由相信,這些中國人正在和德國人開展軍事合作。」

將手中的報告書遞給了面帶疑惑的鮑德溫,安德魯繼續詳解著目前的情況。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與德國人的合作終究是曝光了一部分。

鮑德溫面無表情地翻看著報告書,里面甚至還有著關于坦克方面的照片資料,這種新式武器,居然也被中國人掌握了

「安德魯,你做得很好,這件事情我會處理的。」看過了報告書,鮑德溫先是褒揚了安德魯一番,便將稿件放入隨身攜帶的公文包之中。不過卻也不曾表態,僅僅是淡淡地回了一句無關痛癢的話。

「首相大人中德兩國開展軍事研究合作,對我們而言絕對是一個威脅,您不能如此縱容」眼見這情況,安德魯也知曉了鮑德溫根本就沒听進去,便再次疾聲高呼︰「那里的軍工廠,已經幾乎達到了歐洲一流的水準無論是對遠東局勢,還是歐洲本土,都將士難以忽視的巨大隱患」

「你閉嘴讓我來告訴你什麼是隱患」安德魯的不依不饒,終是激起了鮑德溫的怒火,作為首相大人,還沒有幾個人敢在他面前大呼叫。

「南聯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國第四大貿易伙伴,往那里銷售出去的貨物,你知道能解決多少就業問題嗎?不擴大貿易額度,我明天就要卷鋪蓋滾蛋」鮑德溫憤怒的盯著安德魯,幾乎就是指著他的鼻尖罵。

在他第二次任首期間,國內發生了1926年英國全國大罷工,期間鮑德溫設法維持全國的基本公共服務,又表明除非工會放棄罷工,否則堅決拒絕進行任何談判。雖然他的政府未有因此垮台,但罷工仍然對全國構成了沉重的破壞。

經濟危機的沖擊,已然開始,過剩的產品堆積如山,瀕臨破產的企業數不勝數。如今南聯的經濟崛起,為英國提供了一個富裕的產品市場。積壓和滯銷的貨物,總算是找到了一個可以出售的地方。

安德魯的話,鮑德溫也當然明白,可壓制德國人,本就是法國人的意思,英國一直奉行著平衡歐洲事務的政策。如今德法失衡,英國對此早就有所不滿,只要德國不大規模發展海軍,就不會觸踫到自己的底線。

而且還不僅如此,自鮑德溫上任後不久,便委托了韋爾勛爵擔任一個委員會的主席,以「評估全國電力供應的問題」。韋爾勛爵在1925年5月14日發表了委員會報告,報告建議英國應設立一個中央電力委員會,屬于政府獨佔性質,而委員會之經費將由英國政府和地方電力企業共同承擔。

鮑德溫接納了韋爾勛爵的建議,並在1926年年尾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如今,正在與天宇集團合作開發相應的電力設備。這個時候鬧翻,簡直是自尋死路哪怕德國人明天就發動戰爭,鮑德溫也必須確保和南聯的友好關系

帶著遺憾與不甘,安德魯不得不在鮑德溫的呵斥中離開了國會大樓。仰望頭頂那昏暗的雲層,帶著嚴冬的冷意,在呼嘯的風聲中收緊了身上的外套。

「終有一日,英國會為你們的貪婪,而付出代價」喃喃細語,很快便被人流車潮的噪聲所淹沒,徒自嘆息。

看著安德魯離去的身影,鮑德溫也陷入了沉思,但時局如此,並非他一個人就能扭轉。其實對于安德魯的意見,他完全贊同,可問題是,英國現在能做什麼?經濟封鎖,損失的只會是自己

美國商人早就在一旁虎視眈眈,要不是憑借著現在良好的合作關系,那里的市場可就沒有英國人什麼事了。而派出軍艦?別開玩笑了,議會絕對不會同意巨額的軍費支出,財閥絕不會願意報銷

坐在首相的位置上,鮑德溫有著更多的顧慮,也有著太多的利益關系需要思量。日不落帝國當年雄霸天下的豪氣,如今已是衰頹。雖然還坐在王座之上,但疲憊的氣息,早已盡露。

許多事情,即便知道了,又能怎麼樣?

同樣的麻煩,也在日本上演著。隨著南聯愈來愈多的戰艦下水,雖說噸位很,各艦的主炮口徑更是笑話,可戰艦畢竟是戰艦。日本海軍已經感受到了從南海那里隱隱傳來的挑戰,那個曾在甲午被踩于腳下的敗者,如今又開始重新站了起來。

與英國高舉和平主義的綏靖政策大行其道不同,日本一直都處于軍人政治的狀態,整個大和民族,時刻都在進行著全民武裝備戰。日本的軍備狀態,也幾乎是滿負荷運轉狀態,經濟的全面軍事化傾斜,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東京,在五百年前,這里還只是一個人口稀少的漁鎮,當時叫作江戶。1457年,一位名叫太田道灌的武將在這里構築了江戶城。此後,這里便成了日本關東地區的商業中心。1603年,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德川幕府,來自日本各地的人集中到這里,江戶城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

自從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天皇便由京都遷居至此,改江戶為東京,這里成為日本國的首都。作為日本全國的政治中心,行政、立法、司法等國家機關都集中在這里。

被人們稱為「官廳街」的「霞關」一帶聚集著國會議事堂、最高裁判所和外務省、通產省、文部省等內閣所屬政府機關。過去的江戶城,現在已成為天皇居住的宮城。

一處園林式宅院之中,亭台樓閣,精致雅趣,假山奇石,錯落有致,頗得自然的妙趣。雖是寒冬臘月,可依舊不顯凋敝,帶著冷冽的芳香,別有一番妙趣。

時下年已六十四歲的田中義貴為政府首相,手中大權在握。但是他的面容上,卻不見欣喜,反而是布滿了憂慮。日本這艘軍事化的「戰艦」,已經被軍部影響得太深了,就連他自己,也是出身軍界。

要不是為了加入「政友會」,意圖為軍隊在政治上爭取更多的權益,他可是有望成為元帥的人。

1925年5月,被人普遍認為會成為元帥的田中義一突然退出現役,準備去政界混。去政界混的意思並不是僅僅想當總理,就田中義一當時的地位,這個總理遲早是他的。

他的目的,主要還是想當政黨黨魁。當時的日本,已經是政黨議會制了,他要犧牲自己的元帥稱號來為軍人換取更大的空間。就這樣1925年田中退出現役,去立憲政友接替高橋是清就任第五任總裁。

而這個「立憲政友會」可不是什麼幫會,那是伊藤博文「親手締造」的政黨。作為日本政界文官集團中的泰山北斗,政友會在政治和經濟兩大領域上的影響力,絕對不容低估。

接手了內閣的工作,成為首相,田中義一也了解到了以往自己曾經忽略過的東西。軍隊的膨脹,已然對整個日本帝國的經濟,帶來了難以消除的負面影響。雖然出身軍界,但不代表田中義一沒有腦子。

看著一份份觸目驚心的財政赤字清單,他才知道現在的日本,到底是怎樣一個爛攤子。雄踞東亞的榮光背後,府庫竟然空虛若此陸軍的軍備,更是列強之中的倒數第比之中國,也好不到哪里去。

姜瑞元十月份的時候就來到過日本,重申兩國的睦鄰友好。其實是為了和「政友會」接洽,探討各自對局勢的分析和應對。政友會屬于日本的溫和派,主張憲政消除軍閥,和軍國主義者是敵對的。

這些人的勢力集團在當初就曾經與孫逸仙關系頗為密切,與同盟會更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姜瑞元去給政友會搖旗吶喊,打的就是想試探日本的主意,作為一個「人王」候選,姜瑞元也不是傻子。

日本軍部的咄咄逼人,他又豈是看不出來?不過形勢比人強,他也無可奈何。

雖說政友會主張的「睦鄰友好」其實也屬心懷鬼胎,看中國處于亂世,這些日本財閥想的就是趁機往中國傾銷日本的產品,以換取資源,對于中國的軍閥混戰盡力不選擇支持任何勢力,避開政治漩渦,專心從中國大撈一把錢。

但無論如何,政友會是反對全面侵華戰略的,日本的消化能力和國際形勢,都是必須的考量範圍。

思考著自己在東方會議上的言語,田中的內心就頗有不安,蒼老的皮膚上皺紋浮現。而情報署遞送過來的資料,更是讓他倍感憂心。

為了擺月兌空前嚴重的金融危機,以行政手段干預金融界,強制加速資本集中過程,使一大批中銀行在金融危機中破產或被吞並,而三井、三菱等五大銀行資本急劇增加,五行資本總額竟一躍達到全國銀行總資本的三分之一。

自嘲的笑了笑︰「如果國民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在加深他們的苦難,或許會發動暴負著雙手,對于庭院內的精制景觀,田中沒有絲毫欣賞的心情。

為了壓制國內因為遭受金融危機而爆發的怨氣,他不得不引導政府和軍方,發動了對華規模軍事行動。而五月底發生在濟南的戰事,也的確轉移了國內民眾的視線,如今全國正營造起一種扭曲的民意。

「想要改變苦困的生活,就要發動對華戰爭」正是這樣的口號,支配著狂熱和生活赤貧的日本民眾。

讓田中苦惱的,卻是三菱財閥送來的一份調查報告。南聯在南方崛起,這本和日本關系不大,可逐漸充斥著激烈競爭的產品市場,目前正在積壓日貨的生存空間。對于財閥而言,這才是不可容忍的事情。

而作為政友會背後的最大贊助商,三菱財閥的意志是絕對不容忽視的存在。面對陳澤和劉浩然他們發動的商戰,尤其是紡織品行業的強勢入侵,日本商界已經不打算采用商業手段回擊了。

「鳩山,這件事情你怎麼看。」田中對著跪坐于身側的鳩山一郎,詢問著。對方是鳩山家族的第二代掌門人,更是政友會的干事長,在黑白兩道都有著巨大的能量,即使是田中,亦不能對之呵斥。

「嗨,大人,據我方情報,南聯的陸軍戰斗力不容忽視,力挫**黨李濟深所部就是例證。但其在海軍上的實力,不足為懼,況且因為英法方面的原因,直接的武力干涉並不合適。」對著現任的首相大人,鳩山一郎也不敢過于無理,態度公瑾的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簽署了四國海軍條約,雖說減輕了經濟上的負擔,可也壓制了自己的海軍實力。用來應對太平洋的局面都已經捉襟見肘,哪里能為了這樣的事,就出動之?海軍一動,那就是巨額的經費支出

「那你的意思是?」

「大人,南聯的戰艦數據,我們也弄到了一些。噸位超過一萬的一艘都沒有,而且其主炮口徑更是笑話,連甲午時代的清廷都不如。」說帶甲午海戰,鳩山一郎更是眉飛色舞,那是日本崛起的榮耀時刻。

「你支持動武?」

「不,大人,恰恰相反。三菱財閥提出這樣的要求,您為何不順水推舟,讓他們支付軍費?」

「他們怎麼可能答應?」

「要的就是他們不答應啊,不如此,兩難的就是大人您了。」

帶著笑意,田中對鳩山的建議十分贊賞。不過眼中閃動著詭異的焰火,軍部和政友會,到底不是一路人啊。對于鳩山一郎這個人,田中也開始有著疑忌。如此離間內閣與三菱財閥,可真是暗藏機鋒啊——

如果不是某章的最後一頁——

如果是某章的最後一頁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