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二百零一章 西關事件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真要看歷史,初中高中課本純粹狗屎,李劍農的書倒還值得一看。(.更新我們速度第一)本文來自'瘋狂看小說網'對于這個人,鐘泱也很欣賞,不過目前還難以拉攏,只能靜待後事。

觀之此人生平,真可謂才華橫溢,計智高絕。

李劍農,又名劍龍,號德生。1880年6月10日生于湖南邵陽西鄉灘頭。稍長到邵陽縣設書院就學,1904年人湖南中路師範史地科學習,最厲害的履歷在後面。

他于1906年加入同盟會,四年後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1911年回國參加辛玄**,曾撰寫《武漢**始末記》,是為編寫歷史著作之始。到了1912年7月,他又赴英,進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旁听並作自由研究。

直到1916年夏才最終回國,從1919年8月開始,受聘擔任漢口明德大學教授。在這期間曾為湖南軍閥趙恆惕起草省憲,並任省務院長兼教育司長。不過據說李劍農和趙恆惕的關系不太好,因為政見上的分歧比較大,矛盾早就人盡皆知。

雖然這人也有著同盟會出身的背景,可實際上和孫逸仙的**黨沒啥關系。同盟會里和孫逸仙有聯系的人很多,可持反對意見的人更多。至于後世歷史里把孫逸仙說成了同盟會的大元老,這點就讓人很費解了。

宋教仁、黃興這些人和孫逸仙可不是什麼上下屬關系,即使是,也是孫逸仙當下屬。不過這種政治美化工程,歷來都有,也不唯**黨在玩,這里面沒什麼好驚奇的。

最讓鐘泱和陳澤他們關注的,依舊是商團與大元帥府的矛盾,雖然在表面上,據說最近雙方都有所緩和。可這里面的事情,並非如此簡單,這就涉及到了孫逸仙當前的政治和軍事訴求,以及商團的經濟利益訴求。

從大局上來說,一九二三,二四年間,北有曹錕、吳佩孚,南有孫文,皆為和平障礙,也是聯省自治運動的最低潮。一九二三年二月,孫中山賄買滇桂軍,回粵重組大元帥府;十月,曹錕賄選大總統,于是武力統一中國。

至此「南征」和「北伐」的論調,又再喧囂全國,釀成孫段張三角聯盟與曹吳相對抗的局面。一九二四年九月,蘇浙戰爭爆發,全國又再陷于大混戰的危局。面對著這樣的局面,孫逸仙認為北伐的時機已經成熟,力主全力開展**黨的統一大業。

英雄建功立業多矣,誰又在意百姓的死活呢?政治組織之間斗爭,通常都會用武力來解決,因為敗者無人權。凡事參與到了政治舞台的爭斗,失敗的結果,能死的舒服點就已經很不錯了。正因為這種情況,各大「雄主」都無所不用其極,還有史書為之著書立傳。

一個人的生死成敗,總凌駕于天下蒼生,這種局面在中國,歷來沒有很好地劃分清楚。

孫逸仙跑到韶關督戰,在還未評定兩廣的形勢下,力主實行北伐戰略。這種不顧後方和退路的做法,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其中反對的最為激烈的,不是別人,正是姜瑞元,這個黃埔軍校的校長。

陸軍軍官學校里的每一個人,都是他的嫡系武裝,廣州更是**黨當前的根基所在,這種時候去北伐,勝了還好說,可一旦失敗,**黨就要失去老巢,徹底丟掉這幾年來苦心經營的基業。

商團中的上層,包括陳廉伯在內,各個摩拳擦掌,準備迎回陳炯明,也讓姜瑞元和胡漢民他們十分擔憂。在內部統治基礎並不牢靠的情形下,進行北伐是很不明智的行為。楊希閔和劉震寰,也不願離開廣東這個富庶的膏腴之地,進軍湖南。

在這個時後,**黨中央和**政府內部對處置商團態度並不一致。孫逸仙于9月13日赴韶關督師北伐後,又對廣州商團采取容忍態度。9月15日陳廉伯、陳恭受通電表示擁護孫大元帥和廣州**政府後,孫于19日令省長公署取消對兩陳的通緝令,發還其家產。後孫又令範石生、李福林等在商團繳足北伐經費、改組立案後,可辦理發還一部分「扣械」。

加上**黨內部因為整軍北伐的事情而處于混亂,陳廉伯便錯誤判斷了形勢,以為**黨的統治已到盡頭,這又開始上串下跳,組織商民罷市,對大元帥府施加壓力。

以至于商團頭目為索還團械準備發動第二次全省罷市之前,各地商團代表在佛山商團團長陳恭受的召集下,在佛山召開秘密會議,議決發動省城及各屬商人罷市,以作‘消極的抗拒‘。8月22日,佛山開始罷市,25日,廣州及附近縣鎮全面罷市。

這次罷市不同以往個別行業的罷市,此前所帶來的只是局部的影響。而各地商人聯合罷市,其影響是廣泛的。僅經濟方面而言,商人停止向政府納稅,無疑立即切斷政府的財政收入。

當時,廣東政府在財政上毫無庫存,每日巨額的開支仰仗于實時的稅收。如果稅收中斷,無疑馬上動搖大元帥府的統治,這正是最令人擔心的。在大罷市發生前,廣州市公安局長吳鐵城已經宣稱,不怕與商團開仗,只怕商人罷市。因為一旦發生罷市,就會稅收斷絕、金融停滯、軍心搖動,東江陳炯明軍會乘機反攻。

大罷市發生後,截取廣州、佛山一帶大部分稅收的滇軍大為緊張。其將領反對孫中山以武力強迫商人開市的主張,稱‘滇軍餉源,全在省城,若令省中商場受軍隊踐踏,即不啻自斷其餉源‘。

罷市次日,滇軍將領範石生、廖行超立即界入調停。29日,在範、廖的主持下,與商團訂立含有陳廉伯悔過、宣誓效忠政府、當局7天內發還槍械、商團向政府報效50萬元﹔商團改組後歸省長節制、商店復業後軍隊回防及商團聯防改組等6頂內容的協議。同日,孫對這一調解協議基本表示認可。協議簽定後,商人陸續復市。

幾天後,江浙戰爭爆發,盧永祥揭開了反直戰爭的序幕。孫認為這是他實踐反直三角聯盟、在北京實行‘中央**‘、推翻北洋軍閥的極好機會,于是決定立即出師北伐。9月4日,孫中山召開會議作出決定,湘、贛、豫軍全部參加北伐,滇、桂、粵軍抽調一部隨行。

但是,對于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大元帥府並沒有強有力的財政支持,更妄論政府自身正處于極度財政困難中。而佔據富庶之地、截收財源的滇、桂軍等,根本無意離開他們賴以斂財的地方開赴前線。盡管困難重重,孫中山還是義無反顧,堅持出師北伐。20日,孫在廣州主持北伐誓師典禮後出發韶關,大本營遷往韶關,廣州設留守府,胡漢民任留守大元帥。

按照8月29日簽訂的6項協議,政府應在7天內發還所扣槍械。時限過後,承諾並無兌現。于是,商團又開始鼓噪罷市。實際上,商團的槍械未能如時發還,與當時正在緊鑼密鼓、而又缺餉缺械的北伐有關。

9月12日,胡漢民在給範石生的函中稱,‘政府北伐,固我粵人所當盡力者,則商人如何設法,為政府籌措二三百萬之入款‘,‘令我北伐軍費有著,師行無滯‘。六天之後,在大元帥府召開的北伐軍事會議上,各軍總司令提出為了籌集北伐經費,要求政府在與商團訂立的還械6條件中,額外附加要商團代籌北伐經費300萬元的內容。

事實上,本來就不願開赴北伐前線的滇桂等軍將領,現在借口餉械缺乏,更有了拒絕執行命令的‘充足‘理由。

此後10余天,商團仍然為還械協議中增加索款一項與政府爭持不下,直到雙方矛盾再次激化。10月4日,廣東商團以尚未領回被扣槍械為由,聯絡廣州及100余個縣鎮在佛山開會,決定發動笫二次罷市,並再次前往廣州向政府表示抗議。

9日,孫令發還部分槍械給商團,但商團以所發還的非原槍械且堅持全數發還為由,于同日發動全省罷市。商團指責政府早已將他們所購槍械分給各軍,雖然只是商團單方面的指責,但在當時北伐緊急、餉械皆缺的情況下,商團從國外購進的性能較先進的武器被挪作北伐亦不足為奇。孫去了韶關後,在給姜瑞元的函件中,也曾提到要他設法將扣留商團的子彈運往韶關。

孫仍諭大本營秘書處致函商團,曉諭政府發還團械辦法及誠意,10月9日又令胡漢民、李福林等依李所擬辦法發還團械。當晚李福林奉孫命令到黃埔軍校運回槍支4000多桿、子彈12萬多發,于次日中午在廣州西濠口處交還商團代表收領。

孫逸仙正為北伐的事情和黨內黨外的諸人爭吵,哪有時間去理會陳廉伯這種小?那些槍支彈藥,也都一律發還,省的這些人繼續鬧騰。可是歷史卻在這里開了一個小玩笑,以至于變成了完全不同的局面。

雙十節,這個為了慶賀辛亥**而特設的重大節假日,一群紅門指使下的狂熱門徒,與前來拿回武器裝備的商團爆發了沖突。這件事,被赤化了的**黨稱作「雙十節大屠殺」,最有趣的地方在于沒有明確具體事例,僅僅是孫逸仙一人之論斷。

這種民間的沖突,並非是什麼人處心積慮,和一般的聚眾斗毆也相差不多,說是大屠殺就實在有些過了。而且這里面紅門的影子也很深,這麼巧的一群「反資本主義積極分子」路過,並且一言不合與拿著槍械的商團武裝大打出手。

這的確讓人非常費解,而鐘泱從地宮那里得來的消息,這里面似乎有著馬子任此人的身影。教唆民眾實行恐怖主義暴力活動,以激化**黨和商團的矛盾為根本目標。

其實在‘扣械事件‘發生後兩個月里,孫一直未下武力解決事件的決心,甚至打算藉北伐離開廣東這個‘不生不死‘的是非之地。促使他最後決心武力解決商團,與來自蘇俄政府的財政援助有很大關系。

早在1923年初孫與蘇俄政府簽訂《孫文越飛宣言》時,對方已承諾要給孫中山的**提供財政支持。但直到一年多後的1924年10月7日,也就是廣東商團正在發動第二次大罷市時,由蘇聯軍艦裝載的第一船武器彈藥才抵達廣州黃埔。這批武器對孫尤如雪中送炭,既給他帶來了驚喜,同時也鼓舞了他的斗志。

在此之前,孫對蘇俄政府代表的意見並非每事言听計從。當時在廣州的蘇俄政府代表、孫的政治顧問鮑羅廷從一開始就不贊成孫中山放棄廣東、倉促北伐的決策,極力主張鎮壓商團,鞏固廣東**根據地。

孫的軍事總顧問、蘇俄將軍加侖也堅決反對這一‘孤注一擲‘的軍事冒險,堅持‘除非有鞏固的後方,也即是廣東以及各鄰省出現有利于北伐的形勢,北伐才能成功‘。但當時孫逸仙並沒有接受他們的意見,堅持出師北伐。

現在情況不同了。蘇聯第一批武器援助到來後,以後還將陸續有來,孫必須重視鮑羅廷、加侖等人的意見。10月9日,孫在給姜瑞元的函中,提出為了對付商人罷市後的局面,要成立‘**委員會‘,這一嶄新的名詞顯然由蘇俄引進。孫鎮壓商團的決心一定,鮑羅廷即為他擬定了詳細的鎮壓商團的計劃。

10月12日,由孫自任會長的‘**委員會‘成立,鮑羅廷為顧問,領導解決商團問題。13日,廣州宣布戒嚴。14日,省長胡漢民下令解散商團,鮑羅廷、姜瑞元、廖仲愷、譚平山等指揮黃埔學生軍、警衛軍、工團軍、農團軍等同時出動,鎮壓商團,捉拿骨干分子,收繳商團槍械。

至20日,廣州、佛山、東莞、順德、江門、清遠等地商團陸續被繳械、遣散,以‘扣械事件‘引發的‘商團事變‘最後終于以武力平定收場。在鎮壓商團過程中,不法軍人、地痞和土匪乘機在廣州商業最繁華的地區︰西關一帶大肆燒殺搶掠,其結果是悲劇性的。

整個事情的經過,周華也向鐘泱遞交了一份經過整理的報告,詳細的敘述了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十月九日,新任代理廣州市長李福林取得商團同意,經孫核準,發還扣械,商團納款二十萬,又允許政府抽一次特別捐,其數目相當于廣州全市一個月的房屋租金。孫于是日下午電令姜瑞元將扣械移交李福林。

但同時又另密電姜率全部學生軍離開黃埔,運扣械到韶關,參加北伐。次日,孫再電姜,作同樣的要求。姜覆電不同意放棄廣州,主張死守黃埔,並勸請孫回廣州平亂。

十日下午,商團派隊收械,當裝運至剩下四箱時,忽有工團軍一千五百至二千人,企圖沖過商團防線,為商團擊敗,事後雙方均以挑釁相責。按工團軍為廖仲愷所組織,以與商團對抗。而廖仲愷這老實過頭的傻蛋,明顯是被紅門的馬子任等親俄分子給利用了。

商團收械後,發覺不但不足原數,槍械僅有四千支,而原數為九千支;子彈二十余萬發,原數二百余萬發,而且全是舊械,不是哈佛號運來的新械。

因此十分氣憤,發動罷市如故。

十一日,孫仿效蘇俄辦法,組織「**委員會」,自任會長,特派許崇智,廖仲愷,汪兆銘,姜瑞元,譚平山等六人為委員,以弭平商團事變。十二日,吳鐵城之警衛軍全部回省。十三日,五千軍隊由東江前線亦調返廣州。

十四日,孫命胡漢民為代理**委員會會長,廖仲愷為秘書,姜瑞元為軍事委員長,與蘇俄政府代表鮑羅廷共同籌劃鎮壓商團事宜。根據日後在美國發表的鮑氏本人所作的報告,是日會議中,即決定以全力圍攻西關,一鼓撲滅商團。

各小隊伍如工團軍,甲車隊等統歸姜瑞元指揮。又以汪精衛為政治部長,吉少山,廖仲愷,譚平山等三人副之,以籌劃**委員會及各軍隊的行動。

商團方面,陳廉伯等領導者誤以滇軍的範石生、廖行超等人與福軍的李福林對自己的行動表示同情,又恃各縣鄉民團為後盾,及外國領事團的同情,天真的以為孫不致采取過激手段,故集中西關,戒嚴自衛,拒絕復市。

可到了十四日下午,許軍,福軍與警衛軍開始在回瀾橋,西門,太平門一帶向商團進擊,兩方相持均四五小時後,吳鐵城遂開炮轟擊西關。

十五日晨,商團退守西關內圍,以街閘為護,與政府軍互相射擊。十一時左右,政府軍唆使理發工人,以三百箱煤油,放火焚城。西關房屋,密切相連,材料又多用木材,一時火勢蔓延,無法控制。下午二時左右,商團遂停止其抵抗。到了晚上,大部份西關已在火焰之中。

根據地宮提交的報告,**政府軍佔據屋頂,向逃出街上的人,不分商團難民,亂行射擊。一大群難民,逃往太平馬路,被政府軍迫退回火區,卒至焚斃。

大火到十七日晨,才自行燒盡。先搶劫,後焚燒的地點,統計大小街道三十余條,商戶約二千余家,損失五千萬以上;搶劫地點,統計大小街道六十余條,商戶一千余家,損失不可估計。其慘酷情形,和清兵入關亦不遑多讓。

計十五日之一天,大焚劫後,商民之希望孫政府停止焚殺,殆與滿清兵入粵時,自第一甫殺至第十九甫止,市民叩頭謝恩,請勿再殺,同一情形。而暴兵于十六日仍大焚大掠如故,廣三碼頭之放火焚毀,萬目共睹,皆知為福軍放火。

十六日下午,長堤一帶又搶劫如故。至十七日,本為**政府征服商民之第三日,而**政府仍未宣布解嚴。福軍把守太平路禁止行人,張民達所部大焚大掠後,又在惠愛西路捕殺人多名,被殺者有穿便服,如普通商人者,不問何故,捉到就殺,商民生命危險如此。

西關屠城之後,孫在粵很難站住腳了。五天後的十月二十三日,北京發生政變,馮玉祥倒戈,促成吳佩孚之下台,與段祺瑞回京組閣。二十四日,馮即電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

北馮南孫,皆蘇俄政府企圖操縱中國的安排。當年孫,馮行動一致,絕不是偶然的事,。孫中山遂于十一月十三日啟程取道日本北上,這次離開,卻是再也沒回廣東。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