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一百七十九章 物質與精神(二更)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隨著機械構裝體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展,采礦機器人的應用領域會越來越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會越來越顯著。本文來自'瘋狂看小說網'智能機械取代人類成為體力勞動的主力,這件事新時代的開端,輝煌文明的起點。

作為古文會的主導者,鐘泱對此有著極深的認識。

作為把人類從繁重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的最關鍵步驟之一,機械構裝體的大規模運用可謂意義深遠。這將是人類大規模開拓精神文明的起始,也是鐘泱一直以來目光聚焦之所在。

所謂的機械構裝體,也可以認為其是機器人。

于此方人類世界中,早在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爾?查培克便在其劇本羅薩姆的萬能機器人中最早使用機器人一詞,劇中機器人「Robot」這個詞的本意是苦力,即劇作家筆下的一個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機器,是一種人造的勞力。

這是人類最早的對工業機器人之設想。

工業時代,讓人類走上了技術開拓的道路,科學成為了生產力的最重要因素。而機器人,也必將在這種巨大的生產力模式變革之中應運而生。雖然人類還並不具備這樣的技術能力,但總有幻想者為科學鋪平未來的道路。

科幻,也即是先科學後幻想的一種理念。不得不承認,西方世界從達芬奇開始,便已經有了這方面的精神述求。也造就了未來數百年的西方文明體系——重視技術甚于重視思想。

這種事情,說成時代的進步就顯然有些過頭了,只能說是一種理念抉擇。在思想和物質這兩個方向上,西方首先就握住了物質,在技術的積澱上比其他文明更快上了一步。

而作為另一種文明的代表——東方哲學體系依然側重于玄學,也即西方所稱之為精神和信仰領域的知識體系。

物質與精神,並無誰對誰錯的說法,僅僅代表著雙方在文明的進化步驟上,各自不同的手段。以效率而言,早期的物質領域開拓必然能在生產力的發展方面大有作為。思想必以生產力為基礎,這點毫無疑問。

宇宙的本源也在于此,思想和物質共生,互為依托。

很難想象,一個絕大部分人連飯都吃不飽的社會體系內,能有多少人能夠去升華自己的精神?古代的東方就是一個絕好的例子,儒道釋三教都在文化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但其中的得道者卻寥寥無幾。

這固然和修行者的心態資質有關,但也和社會的生產力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就簡單來說,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農業人口,在一種不工作就要餓死的狀態下,能有多少人願意去修佛求道?

至于讀書明理,更只能是少數人的特權,難以推廣。沒有知識,便難以理解真理和深奧的玄學,這點是肯定的。古往今來,不吃飯的聖人,一個也沒有。

即便有著不少的偶然和天才,但偶然就是偶然,在茫茫眾生之中,沒有借鑒的意義。人總要先生存,才能思考如何更好地生活,這一點毫無疑問。

自古三餐不繼,生活沒有著落而依舊能出人頭地,修成正果的能人,不說沒有。但認真的思索一下,這種人才有多少?十個還是一百個?亦或者成千上萬個?

與龐大的人口基數想比,不過滄海一粟罷了。中國古代,在隋朝大業年間,也即楊廣統治時期才開展科舉,並不是沒有道理。生產力低下的年代里,也只有豪門世族才有資源供養一大批不事生產,而專門讀書求學的群體。

也只有隋朝的農業技術進步,糧食供給比以前更為充足,科舉才有了發展的土壤。

寒門士子,既要為生活而奔波,又要去專研學問,成才的固然也有,單比例如何?翻看史書,幾千年里面,真正出身農民而留下名字的文化人,有幾個?而出身良好,有足夠資源接受優質教育的文化人,又有多少?

兩者一番比較,自然就有著結論,不要把勵志故事當做真理啊。

況且寒門,也不是一群一無所有的赤貧農民階級。本質上來說,寒門也是貴族的預備役,作為準世家而存在,生活說不上奢侈,但也基本和貧寒無關。

對于宗教的大規模發展,生產力也起著巨大的影響。如果要發展一神教,也就是伊斯蘭那種無敵腦殘的狂熱排外性野蠻文化,到不怎麼需要生產力。因為只有窮得一無所有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不怕死。

對于道佛這兩種注重心靈修煉的精神理念,生產力就很關鍵了。

沒成佛之前,總得吃東西?不吃就要餓死,還修個屁啊。更不去說,大乘佛教那群豬頭,還整天得幫佛祖塑金身,這也要錢啊道家的修行者也差不多,沒成仙之前,照樣要吃喝拉撒。飛天遁地的常常看到,親自去種田的還真沒幾個。

這生產力上不去,幾個人里面才能供養得起一個修行者?眾生貧苦,又有幾人能夠放棄家人的生計,去尋那虛無飄渺的正果?

是故黃金時代來臨之前,想要大規模的開拓精神世界非常之不現實。這也是為何,在當今這個時代,西方文明得以大舉攻略世界的主要原因。在現階段來說,物質文明的發展顯然比精神文明更為重要。

人類一日不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心靈就始終有著枷鎖,桎梏著我們的信念。即使偶爾有成功之人,但也始終是少數。

鐘泱更在意的,是如何在這種物質文明的沖擊之下,保留住精神文明的火種。相比于物質世界的膚淺,精神文明才是人類的歸宿,或者說是一切生命的歸宿。

生而有命,靈乃根本。

對于人類而言,最重要的始終是我們自身的精神世界,這也是我們區別于死物的根本。鐘泱從瑟那里得知,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生命意識體,這也更堅定了他的信念。

精神文明理念還沒有到可以大放光華時候,正是需要韜光養晦,以待後事。古文會的基本理念,也在于此。當前最迫切的工作,唯有生產力的進步,機械化大生產是其中的關鍵。智能工廠的存在,為鐘泱開拓這樣一條道路提供了極大地支持。

鐘泱和徐永生離開了會客室,來到實驗室的內部,而鐘泱也在更衣室內換上專用的防塵服。這是規矩,實驗室內部每日都要進行無塵化處理,進入到里面的人,也全都要更換專門的服裝。

「會長,你看,這是我們剛造好的樣品。」指著一大群品類各異的機械構裝體,原本還有些靦腆的徐永生,此時卻仿若一位慈父,帶著自豪和關愛,看著面前的這一幫「子女」。

「嗯,具體功能怎麼樣?」

「正在進行性能測試,每個小組負責一台,詳細的統計各項數據,以作為參考。」這個工作已經展開了三個多月,徐永生自然清楚得很,每一處細節,都能娓娓道來。

「那就好,接下來的計劃可就全看你們的成果如何了。」背負雙手,站在高台上,透過玻璃眺望這下面的情形。

環形的走廊,內環是一道透明的玻璃牆面,圍著一塊荒地。里面是一個密閉的環境,底部有著泥土。原來,這已經到了實驗室的底層,而一些實驗用的機械構裝體,也都停放在里面。不少外形敦實的運輸用機械構裝體,還在工作著。

其實機械構裝體的具體設計,遠不止此前所提到的那幾種類型。還有許多各式各樣的設計款式,其中光是運輸用的構裝體,就多達五種。有輪式越野車造型的,有履帶式坑道運輸造型的,更有像螃蟹一樣用機械關節在復雜地上奔跑跳躍造型的。

即使同一個造型種類,也會因為具體的地形地貌因素差異而對細節進行改動。這第一批泛用型的采礦機械構裝體,還僅僅處于起始階段。後期的實踐工作中,依舊會對它們進行詳盡的改造。

這里面所涉及的專業知識以及所需要付出的時間精力,都不是單靠鐘泱一人完成的。徐永生以及第四研究所的全體工作人員,都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這才是科技文明的精髓,這才是工業化道路的基石。

以一個人的精力和智慧,豈能完成整體科技樹的確立?

有這種想法的人,不是狂妄,就是無知。

對于把智能工廠有限度的和別人分享,鐘泱一點也不覺得後悔。只有那些既小氣而又愚蠢的人,才會認為和別人分享會威脅到自己的利益。沒有這些專業人士的幫助,想要高效利用起「元蛟」的功能,鐘泱要花費多少時間?

而且成功與否都還得兩說,那才是真正的傻帽。

之所以迫切的需要一群開礦能手,完全在于鐘泱接下來的重要計劃。

他打算利用亞空間作為中轉站,以能量通道為網路,鋪設一個巨大的資源運轉渠道。架設能量通道需要權限值,人員進出則需要消耗標準能量,所大範圍的鋪設現在還不可能。但作為核心據點的設立卻可以,也值得。

在幾個重要的地方設立一個這樣的據點,鐘泱就能快速的在這其中進行移動,而輻射區域內,以陸戰士兵為主的強大武裝力量,也可以切實的為分散在各地的重要機構提供必要之保護。

在關鍵時刻,或許還能成為制勝的王牌

澳大利亞有大量還未被開采的礦山,此前鐘泱就曾經想過獨自一人跑到澳洲,然後以建設用機械僕役的強大功能,在那邊也建幾處秘密基地。

但是問題也不少,花費大量權限值建立秘密基地,如果沒有收益的話,那就是浪費了。現在的鐘泱,資源到是可以不太在意,權限值卻只能摳著手指頭花。

如今有了采礦用機械構裝體,這成本的投入似乎有著巨大的效益。海量的礦石開采,不單只意味著大量的資源收入,更意味著天宇集團在戰略發展上,不再受制于人,這一點很關鍵。

更多到,地址

智能工廠第一百七十九章物質與精神(二更)(卷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