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一百零一章 捷報頻傳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1921年的7月份,中國北方的戰局僵持,南方卻是槍聲不絕。粵桂兩系軍閥之間的大戰,正進行到了如火如荼的階段。

自陳炯明親自前往梧州督師以來,粵軍便一路勢如破竹,各路戰線捷報頻傳。

右翼許崇智部兵出平樂,以窺桂林。因為經受不住政治和軍事上的壓力,7月10日沈鴻英在賀縣通電宣布自治,聲明與陸榮廷斷絕關系,投入到了粵軍的懷中。到了7月14日,許崇智終于攻克平樂,但面對鐵桶一般的桂林,卻是屢攻受挫。一直到了8月中旬,沈鴻英的主力部隊撤出桂林,趕赴湖南投效趙恆惕參加湘鄂之戰,許崇智和李烈鈞所帶領的滇黔軍才總算是進駐了桂林。

在鐘泱拿到的報告里,對于這件事情才算是了解了一個大概。當初沈鴻英是打算投靠陳炯明的,連電報都發出去了。可惜許崇智和李烈鈞早就投到了孫逸仙的手下,又怎麼會讓陳炯明平白得到一個助力。遂不理會沈鴻英的意見,一路猛攻桂林,直到最後,把對方逼往湖南方向逃遁。因為許崇智現在還披著陳系的外衣,故而沈鴻英也誤以為是陳炯明不肯放過自己,只好無奈離去。

相比于右翼的一場爛仗,左翼是陳炯明手下大將葉舉所率,大軍所指,岑溪和容縣旦夕而下,葉舉本人也于7月13日抵達北流。旋與中路會師,合功潯州。根據王立文從前線傳回來的消息,鐘泱可算是對粵軍的動態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比起孫系的人馬,現在的粵軍可謂是兵強馬壯、士氣如虹,陳炯明手下皆是能征善戰的將才。

只可惜,鐘泱從王立文匯報回來的情況中,也看出了陳炯明在軍中的控制力並不強,軍隊幾乎是各部長官的私產。這一點絕對不是小問題,作為一個軍閥,失去了對軍隊的掌控,便注定了敗亡的命運。

鐘泱也不得不暗自惋惜,陳炯明是一個能吏,卻做不好一個首領。反而是孫逸仙這類人,更適合當一個領導者,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好人果然是玩不好政治的。

中路軍因為要硬撼桂軍主力,所以在潯州遭遇了頑強的抵抗。7月12日攻克了藤縣,兩日後才攻克了平南,直到16日,這才算是進駐了潯州。

因為潯州被破,桂軍已無依憑,就連陳炳焜在16日的當天下午,也不得不通電引退把所有的軍事指揮都統統歸到了陸榮廷的小舅子譚浩明手上,自己則忙著落草去了。17日,陳炯明開始移架潯州,旋即粵軍開始猛撲南寧,桂系的統治根基已然搖搖欲墜。

民國十年也即是1921年的7月17日,在廣西省會南寧麻雀巷的「耀武上將軍」府第里,籠罩著一片慌亂驚惶的氣氛。管家們低聲吆喝著,指揮著家丁扛抬著貴重物品,進進出出。門口的那幾輛馬車上,早已經堆滿了各種家當。但還有不少的財物被堆放在院子里,臨時抽調出來的精裝挑夫們正在整理著擔子。丫鬟、小姐、太太們則在房中忙亂的收拾著金銀細軟、梳妝用品。

在這偌大的府第里,雖然下人們慌亂一團,惶然無措,但是府第的主人——老帥陸榮廷卻鎮靜如常。他今年六十三歲,體格魁偉,面孔寬闊,天庭飽滿,下顎圓長,無論是用江湖相士的眼光還是常人的眼光看來,這都是一副難以見到的好相貌。

可惜的是,右下顎有一傷痕,把這副好相給扭歪了一點,歪成一個「毋」字。雖然下顎這點殘缺有損于他的相格,但是,那雙細長有神的眼楮,和線條粗獷的鼻子,又給他增添了幾分慓悍豪放的氣質,使人覺得,似乎他的右下顎必定要有那麼一條傷痕,那臉也必定要扭成這麼一個「毋」字,才算是真正的富有綠林好漢傳奇色彩的陸榮廷。此刻,他身著白竹布汗衫,搖著一把大蒲扇,正在花廳上漫步,不時停下步子,逗一逗籠中的畫眉鳥。

「老帥,搬家之事已準備就緒,何時上路,請你下令。」秘書陸瑞軒來到花廳,向陸老帥請命。

「急什麼?」陸榮廷不慌不忙地搖著大蒲扇,其實他本人倒不是一點都不怕,但是當了這麼多年的老大,他也知道越是這種時候,越要裝出一副淡然的樣子。不然臉上一旦出現驚慌,就容易致使人心浮動,要是因此而引起了某些下人的壞心思,可就不是什麼好事情了。

「老帥,自從游擊司令劉震寰在黎木根倒戈投粵之後,粵軍兵不血刃而佔梧州,陳炳焜和韋榮昌兩位司令的中路軍不戰而潰,大河一帶門戶洞開,粵軍的陸、海軍正沿潯江而上,追擊我軍,不要多久,他們就會抵達南寧。」

還未等陸瑞軒說完,府外便傳來了一陣陸榮廷熟悉的呼喊聲︰「姐夫,不好啦!」陸榮廷扭頭一看,來者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內弟廣西督軍譚浩明。發覺了對方言語中的慌亂,他心里也是猛地一驚,急急問道︰「月波,前線怎麼樣了?」

譚浩明字月波。

「不好,不好!」譚浩明驚慌失措地搖著頭,「劉震寰引著粵軍自大河而上,追擊我軍,桂平鎮守使韋榮昌已率部向粵軍投降,陳炳焜走了,我在茂林橋與粵軍接仗,又敗了!」

其實還有更壞的消息,那就是陳炯明已經親赴潯州第一線,粵軍整裝待發,隨時準備兵臨南寧。只不過這個消息暫時被嚴格封鎖住了,外人仍未獲悉。

譚浩明與陸榮廷的關系極不同尋常。當年陸榮廷逃離武鳴,遠走邊關龍州,無依無靠,又由龍州流浪到水口圩。水口圩離龍州不遠,與越南僅一河之隔。隨後不久,陸榮廷在水口圩認識譚浩明的父親譚泰源,譚家業農兼撐渡船,為小康之家。譚泰源見陸榮廷性格活潑,身體壯實,孔武有力,遂收留令其幫撐渡船,陸榮廷這才有了個落腳之地。之後就是日久生情的戲碼,譚浩明的姐姐看上了陸榮廷,並與其正式結婚,陸、譚遂成郎舅之親。

當陸榮廷發跡,扶遙直上的時候,譚浩明之地位也跟著水漲船高,位至廣西督軍之職,時人常以陸、譚並稱。其實,譚浩明本不學無術的庸碌無能之輩,不過借著與陸榮廷有裙帶關系才得以任要職。今日從前線戰敗歸來,陸榮廷自然不會追究他的責任。譚浩明拜過陸榮廷從房內出來,正值內心坎坷之際。

只見秘書陸瑞軒面帶驚惶之色,匆匆奔來,向陸榮廷報告︰「老帥,沈鴻英在粵北戰敗,退回賀縣,通電宣布自治,聲明與老帥月兌離一切關系,自稱救桂軍總司令……」陸瑞軒急喘喘的,不得不停下來吸一口氣,又接著報告,「另據報,右路軍黃業興部在粵軍圍攻下退出高州,黃業興率部退回廣西後,又突然率軍開向欽、廉方向,似有將部隊開入南路投降粵方的意圖。」陸瑞軒滿頭冷汗,顫抖著將手中的兩封電報呈給陸榮廷。

「我們左、中、右三路大軍,都完啦!」譚浩明哀嘆一聲,用哭一般的聲音說道。

「哼哼!爹娘都給他們生了兩只腳,走東走西由他們去好了!」陸榮廷將電報往地上一扔,隨隨便便地說道。

「姐夫,我們怎麼辦?」譚浩明眼定定地望著陸榮廷,在這里,始終只有這個外貌粗鄙的漢子是眾人的主心骨。

「既然打不過,我們索性就走嘛,留得青山在,還怕沒柴燒?」陸榮廷抬了抬他那有一條傷痕的下巴,仍不在乎地說道,「輸了沒什麼,我們還可以就上山,本就是從山上下來的漢子,只要還有命在,其他的都可以撈回來!」

「瑞軒,你馬上去給我把福祥找來!」陸榮廷對陸瑞軒道。

「是!」

不久,長得黑胖的旅長陸福祥奉命來到,他既是陸榮廷的義子,又是陸氏身邊的一員悍將。陸榮廷命令道︰「福祥,你把存放南寧的軍火全部運回武鳴老家去,將部隊撤到高峰坳一帶布防,要保存實力,必要時可拉上山去,听我的命令隨時準備反攻!」

「是!」陸福祥奉命去了。

「老帥,我們呢?」陸瑞軒心神不定地問道。無論是陸福祥還是陸瑞軒,他們都是陸榮廷的嫡系心月復屬下,別人都可以背叛陸榮廷,唯有他們不得不和他們的老帥綁在一起,背叛對他們來說,是取死之道。

「到龍州去。」陸榮廷說得干脆而輕松,仿佛對于眼前的敗逃混不在意,而是去游覽觀光一般。但陸瑞軒透過那張「毋」字臉,看得出老帥內心是痛苦的。

「走,我們要走得堂堂正正的。」陸榮廷擺出一副豪爽的大丈夫氣派,「你擬個電文,就說為了不使地方糜爛,百姓免遭兵災,我陸某人自願下野,以息干戈,以全桑梓,以救斯民……」陸榮廷雖然從三十七歲才開始學文化,但文字功夫並不粗淺,他作的詩,寫的大字,勝過那些飽讀經書的文案幕僚,平時給部下批閱電文,常有畫龍點楮之妙。

他點了點頭,說道︰「我去安排一下!」

陸瑞軒口頭上答應著,那兩條腿卻站著不動,臉上一副沮喪淒惶之色。他知道此電一發,陸老帥一離開南寧,等待著他們的將是流亡和寓公生活……

「莫那麼想不開嘛,坐江山和賭錢坐莊一樣,今天是我,明天是你,下一次又輪到我來,賭輸的錢是可以再贏回來的!」陸榮廷把兩只衣袖往上一推,象在番攤上下大注一樣,氣派不減當年。

也許是陸老帥這幾句頗具「哲理」的話給陸瑞軒打了氣,壯了膽,他點了點頭,這才去擬老帥的下野電文。

下野通電一發,陸榮廷帶著廣西督軍譚浩明、省長李靜誠等一批文武要員,離開南寧麻雀巷,到凌鐵村碼頭乘船,上邊關龍州去了。

俗話說「兵敗如山倒」,黃業興統率的右路軍,在攻下高州之後,忽聞桂軍中路全線潰敗,恐孤軍深入,後路被斷,急從高州撤回廣西玉林,又聞桂平鎮守使韋榮昌已降粵,黃業興見大勢已去,即自謀出路。

他本是廣東欽州人,所部大多是欽廉子弟,便決定月兌離桂系,將所部開往廣東南路,再圖發展。黃業興統率的這支隊伍,原是桂軍名將林虎的第二軍,因林虎反對向廣東用兵,因而辭職離桂,陸榮廷即以該軍師長黃業興升司令,統率全軍進攻高雷。第二軍雖桂軍勁旅,但在粵軍的追擊之下,又聞各路桂軍皆已戰敗,官兵已無斗志,逃的逃,降的降,士氣瓦解,潰不成軍。他們由廣東逃回廣西,復又奔向廣東,官兵惶惶,皆不知所往。這天,當部隊從玉林逃到北流縣的六靖鎮時,已是黃昏時分。

由于整天胡亂奔跑,官兵疲憊不堪,一時听到宿營的號聲,士兵們那兩條跑得麻木了的腿,一下酥軟下來,象被伐倒了的一片叢林,伏地而倒。大路旁,河溝邊,古樹下,三五成群,橫七豎八,一個個仿佛中了瘟疫一般,除了口中在不住地喘息著外,四肢皆已動彈不得。不過,也有個別體魄特別強健的士兵,趁混亂之機,軍紀蕩然,獨自提著槍,模入百姓早已逃空的鎮子上,尋找食物,順便還可以找些值錢的細軟。

想當初,陸榮廷也是一個比較有良知的軍閥,桂粵兩地在他的打點下,一直也沒有出過什麼大亂子,勉強算得上世泰民安。如果不是因為不明大勢,不知進取,他也不會困守在南寧,被革命黨一口吞掉。細算起來,桂系軍閥還是很有戰斗力的,正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廣西兵的凶悍勇猛在全國都是排得上號的。

只可惜,政治上的錯誤決定以及領導者的能力所限,在發展的早期並沒有完成很好的組織結構架設。單兵素質較高但是組織渙散的桂系軍隊,在經過整體訓練的粵軍面前竟不堪一戰,足見軍隊的建設也是一門大學問。不要以為光把士兵的個人勇猛練上去就足夠了。

7月20日,粵軍攻克了貴縣,次日抵達橫州。那個時候,陸榮廷和譚浩明等人早已經相繼遁入龍州,而南寧各界的社團則推舉出了黃培桂、韋榮昌等人維持秩序,並且派出了代表到潯州向陳炯明求和,表明無意與粵軍敵對。

對于對方的求和,陳炯明是抱有善意的,這一場戰爭原本就不是他所希望見到的,一切不過是迫不得已。就在23日的那一天,通電告知黃、韋二人,表示同意了南寧方面的請求。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陳炯明還下令粵軍暫緩前進,任由桂系收容潰兵。

但是黃培桂與韋榮昌的求和並沒有誠意,實際上這是陸榮廷的緩兵之計。在表面上歡迎粵軍進入南寧,事實上卻對粵軍軍官的要求屢次退卻,不願意繳械。對于對方的這種不合作態度,陳炯明早有所料,並且已經做好了準備。故而他很快的便做出了回應,他雖然好心,但絕不是愚蠢。

在此之前,他早就命親信大將洪兆麟奉令率所部三個團的兵力,與李雲復的一個旅的兵力一起行動,從汕頭開始出發,7月中旬的時候便已經到達了潯州。面對南寧方面的頑固心態,陳炯明為絕後患,不得不下令以洪兆麟為中路指揮,對南寧發起猛烈攻勢。

整支大軍,翁式亮任左翼,鐘景堂負責右翼,陳炯明則是親自坐鎮前線,為後軍接應。在鐘泱所提供的軍火支持下,又有塘尾營這樣的強軍隊伍,連日猛攻,粵軍遂于8月2日進入南寧,定鼎戰局。

而原本還在南寧負隅頑抗的黃培桂等陸榮廷舊部,在粵軍抵達城下之前,早就陸續收攏殘兵,退回了武鳴、龍州、鎮南等處,和譚浩明會和。

當初陸榮廷表示要陳炯明驅逐孫中山出境,兩廣才能棄怨修好開始。6月13日,桂軍分三路攻粵。6月26日,孫中山發布命令,派陳炯明為「援桂軍」總司令,率兵攻桂。

戰爭開始不久,重鎮梧州被粵軍攻陷,隨後,雙方在北流一帶展開激戰,很快,桂軍潰敗瓦解,前敵指揮官劉震寰陣前倒戈;龍州鎮守使韋榮昌在桂平通電附粵;百色鎮守使沈鴻英在賀縣宣布自治,月兌離陸榮廷,舊桂系集團分崩離析。

在南寧廣西督軍署內的參謀甘朗廷、副官黃桂培以及林俊廷等便乘機發動簽名反動陸榮廷,各部下級軍官以及一些中上級軍官都參加了簽名。陸榮廷見形勢已無法扭轉,乃以依南寧紳商各界的請求為由,決定退出南寧。7月16日,陸榮廷通電下野,令龍州鎮守使黃培桂移駐南寧,代理督軍、省長兩職。其部隊一部分交陸福祥率領,退往武鳴,其余大部分撤往龍州。8月5日,韋榮昌迎接粵軍和平開進南寧。陳炯明派黃培桂、韋榮昌主持改編桂軍事宜。

到如今,整個局勢已然明朗。可以說,只要龍州一下,陸榮廷便再無翻身之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