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九十三章 塘尾營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品書網.vodtw李少杰當初是最早投靠鐘泱的軍官,有著多年服役的經驗,加之能夠識字,所以成為了村聯隊的隊長。而在那之後,更是憑借著資歷和才能當上了鎮聯隊的大隊長,手底下掌握著兩千人的武裝力量。

但是此次組建塘尾營,他並非最高指揮官,而僅僅是坐上了第二把手的位置。塘尾營是以營排為編制,沒有設連級單位,主要是考慮到了實戰的需要。采取了三三制的隊伍編制,最小的單位為小隊,一般為5人,三個小隊一個班,三個班一個排,然後是營級的建制。

一個連至少也有135人,但是因為塘尾營的武器裝備都機器精良,配備著大量的通用機槍和沖鋒槍,步槍也是改良版雙彈夾的恩菲爾德步槍,取消了彈夾阻斷器的設置,使得即使只有一個排,火力也足夠凶猛,沒有必要采取連級的臃腫隊列。

粵軍還是和這個時代大多數的中隊一樣,因為缺乏武器給養而不得不采取較大的人員編制,打算用人命去填補物資上的差距。這本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誰願意去做這樣的事。鐘泱下屬的統戰部門也考慮到了復雜地形帶來的影響,廣西山區地貌較多,太大規模的軍隊建制並沒有意義。在現有的條件下,反而是營排結構比較符合實際需要,甚至于班級火力更為適宜。但出于謹慎考慮,才建議作戰部門采取以排為基本戰斗單位,不過也授予了塘尾營的指揮官王立文以臨機決斷權。實戰中要采取怎樣的戰術搭配,由一線軍官決定,統戰部不得輕易干涉。

王立文是畢業于天津武備學堂的高材生,曾在德國6軍軍官學校留學過兩年,回國後投身于革命事業之中。兩年前的他原本還是一個跟隨在孫中山左右的低級軍官,懷著救國的夢想和「國父」一起來到了廣州。但後來生的一些列事情,讓他對軍政府的革命黨孫系人馬大失所望,恰好當時鐘泱對他伸出了橄欖枝,一番交流之後王立文便轉投其麾下,擔任玄鐵保安公司的高級教官。

到了現在,更是做到了塘尾營最高指揮官的位置。他是一個純粹的軍人,英俊白皙的臉龐,看起來有些玩世不恭。但在內心之中,卻懷著救國的夢想。只可惜軍政府的嘴臉實在是讓他失望,為了北伐,孫中山可以招募河匪、強盜、山賊,為了籌集糧餉,軍政府可以包娼庇賭,開設煙館。心灰意冷之下,這才肯屈就在了鐘泱旗下。塘尾營的某個帳篷里,王立文正在接見某個後勤部門的負責人。

「王營長你好,我是技術部的主管曹振海,請多多關照。」又是一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鐘泱的組織體系里基本上都是一些新鮮的血液,雖然顯得過于年輕浮躁,但卻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曹連長,你好。」禮貌的和曹振海互相握了握手,這才招呼著對方坐下。雖然曹振海是來自研部門的主管級技術員,但在軍中,王立文還是選擇了稱呼對方的軍職。

而後,王立文便又接著開始了正式的交流︰「曹連長,這次會長交待的事情想必你也很清楚了,希望我們能夠精誠合作,完成這些任務。」無論平時王立文在同事和親友眼中是多麼隨和與幽默的一個人,在軍營里他都是一個嚴謹的軍人,即使是著裝也一絲不苟。

「是的,我明白,這也是我們技術部門參與到這次行動中的主要目的。」作為收集武器實戰數據以及鍛煉士兵能力的目的,這兩人都是組織里的高層,自然是明白的。整個塘尾營的編制主要分為兩個體系,一個是作戰單位,另一個是後勤單位。作戰目標是試驗武器性能和增加士兵的實戰經驗,總得要求是全軍為上,破軍次之。也即是說,不必要的傷亡必須要避免,人命是最重要的。

作戰單位共有12個排,54o人,其余的18o人則是隨軍的後勤系統,其中包含了作戰以外的所有工作事項。雖然沒有連級單位,但是設有連長,分別是季效良、李少杰、程文力、曹振海,營長是王立文。考慮到了一定時期內隊伍都不會大規模的擴建,故而沒有設立副職。

隊伍里的排長以及班長,多由玄鐵保安公司的成員出任。因為許多的高性能武器也只有他們有使用經驗,出于保密性的要求,鎮聯隊有許多武器配備在此次參戰之前都沒有列裝過。比如說通用機槍、軍用摩托車、鋼盔和防彈背心,接觸到沖鋒槍的鎮衛隊隊員也很少。為了要熟悉和掌握新武器的性能,塘尾營還需要一個磨合期。

「新武器的配備來得太晚,我怕士兵們沒有時間去熟悉。」作為營長,王立文對這件事情表現出了一些擔憂。曹振海︰「我也知道,但這是命令,對于新開出來的武器裝備,保密性還是必要的。如果不是為了實戰檢驗,也不會這麼倉促的拿出來。」

對于曹振海的解釋,王立文也是認可的,只不過作為軍官,他先要考慮的是軍隊的戰斗力問題。而曹振海是總部那邊派來的技術員,考慮問題的立場卻是組織的利益。不過兩人都還算是帶著善意進行的交流,所以並有沒出現不和諧的爭吵。

「這次運送來的武器清單之中,有幾樣連我都還沒有接觸過,可以在這里給我介紹一下具體的性能參數嗎?嗯,主要是包括擲彈筒和槍榴彈這兩樣。還有,通用機槍的具體性能我之前也沒有具體了解過,僅僅是在兵工廠里看到過試射。」

雖然之前在軍工廠里使用通用機槍試射的時候王立文也在場,但是畢竟此前他也僅僅是接觸過重機槍,輕機槍都只是听說過。至于通用機槍的具體參數和理論概念他都還不是非常了解。作為實地作戰的一線指揮官,王立文認為他自己必須先就要清楚的了解所有武器的性能參數,才好對作戰任務進行合理安排。「如果僅僅是靠說的話,我想效果並不明顯,讓我們去靶場試驗一下,就可以讓你看看具體的威力和效果了。」

對于自己提供的武器裝備,曹振海可是充滿了自信。作為組織駐廣州兵工廠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他對所有的武器性能都了如指掌。雖然他僅僅是一名技術人員而不是士兵,但不能否認他對武器本身的熟悉。

領著王立文來到了位于大營西側的一個人工挖掘的靶場,曹振海帶著微笑在一旁親自為王立文介紹著這幾樣武器裝備的具體效能,並且還熱情的招呼對方進行試射。

當最後一顆彈殼從槍膛里帶著余溫彈跳出來後,還握著槍托的王立文以及站在射擊台後面李少杰等所有人都被這種機槍的實際威力給驚呆了。

高達13oo每分鐘的射,不到十秒便將一條彈鏈給打光,這樣的射,射出去的子彈就是一道灼熱的金屬洪流,絕對能劃出一道敵人無法逾越的天塹!

而再看前面的靶子,立著的木靶全部給打得粉碎,而放置在旁邊的沙包、磚牆、木樁等試驗用物均被穿透的遍體鱗傷,如果是人體,早就被打成了蜂窩。「好槍!好槍!有了這種機槍,一個排的火力完全就足夠壓制桂軍兩個精銳的主力連!」說話的是李少杰,作為村聯隊的第一人,他曾帶隊和土匪火拼過,不過當初的他任務是很艱巨的,帶領著一幫才剛訓練的新兵蛋子和一群積年老匪大戰,雖然沒輸,但是贏得很難看。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新兵操作重機槍的技巧不熟練所致。

「就是!如果早些年就換裝備了這種機槍,我看誰還敢招惹咱們。甭管沖上來一個營還是一個團,只要有幾挺這樣的機槍,我都可以不用步兵炮的支援就將他們全部放倒。」農鵬明也是兩眼放光地看著這挺機槍。當年還是一個小傳令兵的他,現在已經是排長了。並且還在玄鐵保安公司里任職,成了王立文手下的親信。

「振海,給我們講講這種機槍的特性。」季效良強拉著在一旁一直呵呵笑的曹振海衣服說道。他們兩個是老相識了,關系很不錯。

「這槍是上兩個月才研出來並且定型的,到現在一共生產了49挺,其中一些挺拿去做砂石、浸水、磨損等破壞性試驗了,這次營隊一共列裝了36挺。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兩挺是經過改進後生產出來的,全槍含腳架11公斤,口徑7.92毫米,使用我們現在98制式步槍7.92x57mm槍彈,既可用26o的彈鏈供彈,又可換裝75彈鼓供彈,子彈初755米每秒,每分鐘射1ooo∼14oo,采用槍管短後坐方式進行自動復進,全槍長12oo毫米,槍管長533毫米,有效射程8oo米。實驗室把這種機槍命名為「洪流」通用機槍。」

「通用機槍是什麼意思?不是只有重機槍和輕機槍的叫法嗎?」作為這個時代的一個普通軍官,雖然成績優秀,但王立文的理論概念還只是停留在了舊時代的藩籬之中。

而對于這件事,曹振海卻是充滿了驕傲和自豪的,因為通用機槍是武器研部在鐘泱的指引下率先研究出來的。唯一借用到德國技師的地方就是金屬配方的研究,改進後的特殊合金解決了散熱和槍管強度等技術難題。並且因為采用了完全的預件沖壓式生產,產能和材料利用率都大為提升。並且在具體的使用細節上,也比整個世界前了不少。

「主要是因為武器研部設計出了專門的三腳架和並列式高射槍架,加上三腳架的機槍就邊手的那挺,加上三腳架後有效射程可以提高到11oo米,同時精度還可以提高不少,但同時槍身整體重量也增加到22公斤。」

「那主要的缺點是什麼?」王立文不單只是想要了解這種武器的優越性能,更必須清楚的掌握住它的缺點,以避免在使用時犯下不必要的錯誤。就在王立文說著這話的時候,只見李少杰帶著興奮的神色撫模著還帶有余溫的槍身。

「小心槍管。燙!」曹振海看到李少杰手向槍管處模時急忙出言警告。但李少杰還是給還帶著高溫余熱的槍管燙了一下。

「頂啊,這槍管燙地也太快了點。」李少杰吹著被燙傷地地方邊吹邊呼呼地說到。

「射增加了,槍管升溫自然也會變快。基本上是持續快射擊完一條26o的彈鏈後就要更換一次槍管。」曹振海在一旁對著眾人解釋著這些細節問題。

「更換槍管?」幾位營里的主官听到需要更換槍管後臉色就有些變了。畢竟在他們的經驗和認知里,更換槍管那簡直就是一件很麻煩的地精細活。無論是之前的水冷式重機槍,還是新配備的輕機槍,更換槍管一點都不容易,在戰場上,這是致命的!

「哈哈,這些事情我們武器研部門都想到了。我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怎麼更換槍管。」看到氣氛有些壓抑。曹振海卻不以為意,他選擇了用實際效果來打消眾人的疑慮,以此來證明武器研部的實力。只見他托起機槍,扳動槍身下方地一根杠桿,然後是向下傾斜著槍身。槍管便自動月兌離跳出槍身主體。在這個過程中並不需要觸踫槍管,便可以輕松地完成整個步驟。拆卸完槍管後曹振海拿起放在身旁地備用槍管,簡簡單單地往上一卡,整個過程不到十秒鐘便完成了。

看到能如此快方便的更換槍管,幾位軍事主官再次露出了貪婪的神色!如此利器,身為軍官的他們誰人不喜?

「生產度怎麼樣?」王立文頭腦依舊保持著冷靜,問出來的問題也很關鍵。畢竟在這個時代決定戰爭勝負的不單只是武器性能,還有產能!

「之前的產能並不理想,主要是零件生產比較復雜,因為零件都是采用機械削切和手工加工,因此產量上不去。只不過到了現在,沖壓機和沖壓技術已經初步成熟,通用機槍的產能提高,完全可以大規模量產。不過目前我們還不打算批量生產這種武器。每個月也就是18挺這樣的生產度。」

「生產度慢了點,能不能加快一點。」「可以,但會長說沒有必要。」

「沒有必要?」幾個軍事主官都有些吃驚,這麼強力的武器裝備,王立文他們自然是希望越多越好。

「對,會長說這是從實際需要上進行考慮的,這種機槍的高射和高效的壓制性是它的優點,同時也是它的缺點,這麼高的射會導致其耗彈量遠遠大于別的機槍,使用26o一條的彈鏈還好,但如果使用75的彈鼓,三四次齊射就會射光子彈,這樣對子彈的消耗是很可怕的一件事。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的隊伍短時間內並不會大規模擴建,大量的通用機槍完全沒有意義。」

「恩,沒錯,即使只是現在的活力配給狀態,我們對後勤的依賴性也增加了不少。我來給大家淺析一下,以前一個機槍班15個人只能裝備兩挺馬克沁式重機槍,每挺機槍平均配彈3ooo,如果是配備這種機槍,一個主射手,一個彈藥手兼副射手,再配一個彈藥手,彈藥手每人備三個彈鏈78o子彈,主射手備兩個彈鼓,這樣只有181o的備彈量,這點彈藥還不夠兩分鐘打的。」雖然王立文只是粗淺的計算了一下,但在座的人哪個不是職業軍人,這樣的情況意味著什麼,他們都很明白。巨額的彈藥消耗,不是誰都可以承受得起的。

「那還是按心的火力排的編制來配備把,剩余的火力班戰士每人攜帶三條彈鏈再配手槍或者是散彈槍對機槍手進行近距離的掩護保護,同時也可以彌補現在近距離火力上的不足。」有了新武器,王立文也對整個營做了一個新的編制方案。

「那我們的三個營屬火力排呢?他們的兵力編制可是比較多的。全部當彈藥手?」李少杰就是這三個排的直屬長官,對于武器的使用情況自然要關心一下。

「我們目前的彈藥供給還沒跟上來,同時這種槍因為射太高耗彈量大,需要射手很好的把握射擊的次數,還要很好把握齊射和點射得切換,這樣對射手的射擊技術要求較高,即使是玄鐵保安公司出身的隊員,也必須要訓練一段時間之後才能勝任。」王立文是在提醒李少杰,武器並不是越強越好,對于不熟悉的武器進行大量列裝,是很危險的一件事。「還有一點,那就是因為射太高,不能象以前那克沁式機槍做大面積長時間的掃射,這樣如果是遇到大範圍的區域性的持續沖鋒,在沒有更多機槍的配置下,還是需要馬克沁式重機槍來維持火力的持續性。」

曹振海是通用機槍的主要研人員之一,對于通用機槍性能的具體性能參數了若指掌,這樣一條一條地分析出自己的看法,旁邊的幾名軍事主官听了之後不住地點頭。並沒有因為對方的技術員身份而產生輕視的想法。

「那好,就先按營長說的來配備,過段時間就要有軍事行動了,行動目標大家也都清楚了,回去仔細商量一下,先把需要優先配備這種機槍的班排報上來。」

[]

品書網.vodtw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