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廠 第三十九章 抵達廣州

作者 ︰ 觀星的乃粉

6月8日,鐘泱他們終于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廣州。

這個時代的廣州,雖然也還算繁華,但是並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鐘泱他們一行四人隨著人潮下了船,終于踏上了這片土地。而最開心的人,就當屬陳澤了,終于可以腳踏實地的他,再也不需要忍受那折磨人的暈船。

鐘泱他們下船的地方,是一個簡陋的碼頭。年久失修的浮橋,甚至一度讓他們以為這東西會馬上壞掉,那些破損腐朽的木質結構實在是讓人一陣心驚肉跳。也不得不佩服其他的乘客,竟然對此熟視無睹,走得那叫一個泰然自若。

小心翼翼的走過那一段長長的浮橋,鐘泱他們總算是真正的踩在了土地上。呼吸者空氣中飄蕩著的草木,感受著這個時空里那污染得還不算很嚴重的空氣質量。

因為剛下過雨,所以土地顯得有些泥濘和潮濕。對于鐘泱這個原本的南方人而言,這不算什麼。但顯然劉進洋和陳澤都無法適應,質量還算不錯的高檔皮鞋很快就沾滿了泥漿,讓他們感到苦悶不已。

廣州本身就是一個港口城市,所以碼頭和市區直接就是一體的。走出了髒亂差齊備無缺的碼頭,他們一行人終于如願地走在了水泥鋪就的寬敞馬路上。路上行人車輛來來往玩,倒也還算熱鬧。

鐘泱仔細地觀察著,這個時空的廣州城,富裕的居民其實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因為在大街上,鐘泱已經連續看見過好多個沒穿鞋就走在滿是泥水的街道上。穿著灰布長衫,上面還還打著不少補丁。大多數人的臉上都面有菜色,這是長期營養不良導致而結果。

在原本的時空,就一直听說這廣東的富裕,但沒想到100年前卻不是那個樣子。廣州是一座很獨特的城市。她本身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始建公元前214年,最早建城時的叫任囂城。公元前九世紀的周代的周夷王八年,「百越」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已有來往,建有「楚庭」,這是廣州最早的名稱。226年,孫權將交州分為交州和廣州,「廣州」由此得名。

古代廣州曾是三朝古都。917年,劉?建立南漢國,定都興王府(廣州)。1680年,南明紹武帝朱聿謫在廣州建都;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廳,特指廣州這座城市。廣州是一個歷史名城,秦漢時期是著名都會,在兩晉南北朝的海外貿易中心由交趾轉移到廣州。中唐以後「海上絲路」代而興起,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和樞紐之一,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並從未關閉過的世界性的貿易大港,直至北宋仍為最大貿易海港,南宋中期以後,泉州港超越廣州港成為第一大港。元代的廣州為僅次于泉州的全國第二大港。宋元時期,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說廣州已經比當時世界著名商貿城市威尼斯大三倍。明朝初期實行海禁,廣州成為向大部分國家唯一開放的通商港口,重新成為全國第一大港,1567年,明朝開放了海禁,廣州專門為外商服務的牙行不斷擴大。

萬歷以後出現買辦商人「十三行」,1757年,宣布廣州為全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史稱「一口通商」,並由指定的廣州十三行壟斷全中國的對外貿易。「一口通商」使當時的廣州得以獨攬全國外貿,國際知名度迅速提高,成為世界第三大城市,次于當時的北京和英國的倫敦,是廣州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1841年5月,廣州城郊三元里發生民眾自發抗擊英國侵略者的斗爭。《南京條約》簽訂,實施「五口通商」,廣州隨即失去了對外貿易的獨特地位,全國外貿中心的地位逐漸喪失。咸豐三年,英國對華貿易已大部分轉向上海,廣州港在外貿上的中心地位被上海港所取代。

香港被割讓給英國後闢為自由港。隨著洋務運動發展,廣州地區開始出現近代工業。嶺南文化得風氣之先,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諸多干擾,成功引入美式教育,創辦新式學校,清政府迫于形勢壓力,于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推廣新式學堂,大批思想進步銳意創新的社會精英以及血氣方剛的年輕新銳隨即月兌穎而出,為後來風起雲涌的革命積蓄了巨大能量。廣州還是中國近代和現代革命的策源地。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黃花崗起義、廣州起義均發生在廣州。

而現在,鐘泱也追隨著中華革命黨的腳步,來到了這座千年古城。漫步在雨後的街頭,鐘泱開始愜意地觀察起現在這個時空的廣州城的每一處景色,映入眾人眼簾的是一棟棟帶著騎樓建築風格的房屋結構。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廣州近代建築的發展經歷了西洋建築的移入、傳統建築的復興以及現代主義建築的傳入等若干階段。

西洋建築在廣州便有了以下類型,如天主教聖心堂,類似于石室一類的宗教建築︰如廣州郵務管理局大樓、粵海關大樓、市府大樓、省財政廳大樓、省總工會大樓一類的公共建築;如西關大屋、竹筒屋以及東山花園洋房、小洋樓一類的住宅民居建築;如中山紀念堂、海員亭一類的紀念性建築;還有如愛群大廈、南方大廈、市銀行大樓、省銀行大樓、新亞大酒店以及遍布廣州各主要商業街道(騎樓商業街)的商業騎樓建築。

其實,商業騎樓建築最早見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後來才流行歐洲,近代才傳至世界各地的。皆因商業建築中的"騎樓"部分是在樓房前半部跨人行道而建築,在馬路邊相互聯接而形成自由步行的長廊,長可達幾百米乃至一兩千米以上。廣州有"五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之說,因而"騎樓"正好適應這種氣候特點,一時風靡整個廣州城,而逐步地形成廣州街景的主格局。」

走在街頭不是為了閑逛,劉進洋正在四處留意,尋找著合適的旅館以便于眾人投宿。畢竟人生地不熟,最好還是先找個地方安頓下來先。也幸好他們不是缺錢的人,可以找稍微好一點的地方住。

鐘泱學歷史的時候不認真看細節,在穿越過來之前更是毫無準備。他還不知道,現在廣東的老大是莫榮新,孫大炮現在已經不當大哥好多年了。

1917年7月-1918年5月,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為維護臨時約法、恢復國會,聯合西南軍閥共同進行了反對北洋軍閥獨裁統治的斗爭。又稱護法戰爭。所謂「護法」指的是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打倒北洋軍閥專政的虛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統。

但很可惜,孫大炮整天忙著吹牛皮,手下沒兵沒糧,靠著一群坑蒙拐騙而來的小軍閥,想聯合起來討段,結果自然是悲劇的。

1917年7月17日,在章太炎陪同下,孫大炮率領兩艘軍艦從上海抵達廣州,正式揭起護法旗幟。此時張勛復闢已經于7月12日被段祺瑞再造共和的討逆軍粉碎,但是段祺瑞表示拒絕恢復舊國會,擬定要重新選舉新國會。孫中山在到達廣州的當日晚,就發表演說,明確提出護法的宗旨是打倒假共和,建設新共和,並呼吁各界奮起為護法而斗爭。通電號召北京舊國會議員南下參加護法到廣州另組新政府。海軍總長程璧光反對段祺瑞蹂躪約法破壞民國,擁護孫大炮的護法主張,宣布月兌離北京政府。從上海率第一艦隊永豐艦等九艘戰艦支持孫中山,于7月22日抵達廣州,壯大了護法的聲勢。徐紹楨應孫大炮之邀由滬至粵共同護法。伍廷芳、王正廷、唐紹儀、孫洪伊等舊國會議員應孫大炮的號召,南下廣州。

護法運動當時也得到了在地方上實質獨立,原護組成的西南軍閥某種程度的支持。段祺瑞的武力統一政策除了對付革命派以外,也直接危及到西南軍閥的地盤,因此他們想借助孫中山的聲望,以對抗段祺瑞的武力統一和擴大自己的實力。廣東、廣西、雲南、貴州與四川相繼再次宣布月兌離北洋政府加入護法運動,大西南連成一片,成為護法中心。

8月25日,南下舊國會議員已達150多人,由于不足法定人數不能召開正式會議,便根據孫中山的提議決定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8月25日,非常國會開幕,決定組織護法軍政府會議通過︰為維護《臨時約法》,在廣州組成中華民政府,設中華民政大元帥一人、元帥三人,行使中華民國行政權。

9月1日,非常國會九十一人投票,以八十四票選出孫大炮為中華民政府大元帥,;之後選出雲南督軍滇系唐繼堯、兩廣巡閱使桂系陸榮廷為元帥;另外,以伍廷芳為外交總長,唐紹儀為財政總長,但他並未上任。程璧光為海軍總長,胡漢民為交通總長。孫大炮于9月10日宣督就職,任李烈鈞為參謀總長,李福林為親軍總司令,許崇智為參軍長,陳炯明為第一軍總司令,護法軍政府成立。宣布段祺瑞等為叛逆,誓師北伐。在孫大炮的號召下,護法戰爭正式開始。

而孫大炮更曾一度任代行非常總統。1919年2月下旬至5月初軍政府與北京政府各派代表在上海舉行南北和平會議,因屢成僵局而破裂。雖然在孫大炮的倡議之下,其他派系的軍閥都紛紛表示要合作討段,單手底下沒有自己軍隊的孫大炮,他的命令永遠只能停在他的大元帥辦公室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智能工廠最新章節 | 智能工廠全文閱讀 | 智能工廠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