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現代化 正文 第十三章 煉焦

作者 ︰ 青峰竹葉

從醉仙樓回來,文申著實睡了一場好覺。次日清晨,書房里,文申一邊用筆記本電腦看著煉鋼的流程和工藝,一邊吃著王秀做的早點。舒緩的音樂,從電腦音箱緩緩流出。而王秀和張柏芝一人一邊靠在書房門框上,看著,听著。從沒有過的安逸,寧靜在三人之間來回飄蕩。

「王秀,前段時間沒回家去看看你爹嘛。」文申百無聊懶的問道。

「回去了。還把你給俺的那包洗衣粉,給俺娘了。俺娘可高興了,說從沒把衣服洗的這麼干淨過。」想起娘興奮樣子,王秀高興道。

張柏芝接茬道︰「可不是,先生你給俺的那塊香皂,回到家就被俺妹妹搶走了。俺爹說,先生能耐真大,還說讓俺嫁給先生你呢。」說完,張柏芝突然不好意思起來,一扭頭跑到自己房間里去了。

王秀看了看文申,然後低著頭,雙手玩弄著衣角,輕聲問道︰「先生,你要娶張姐嘛?」

「這都什麼跟什麼啊。」文申郁悶的想。當然文申不是傻子,一看就知道兩個人的意思,或者她們爹的意思。

「你們都還小,這個以後再說。」文申應付道。

「什麼小啊,跟俺一樣大的,在村里都是兩個孩子他娘了。」王秀說完,感覺好像說錯話了,看了一眼文申,也一扭頭,跑回自己房間了。

文申愣了愣,搖了搖頭,心想︰「難道,自己真該找個老婆了。但為何在宋朝總有一股不真實感。算了,不想這個了。」

下午,李掌櫃帶著一個半大小子,來到文宅。一陣寒暄後,三人坐定。

文申打量了這個毛頭小子李德清。看起來十六七歲的樣子。要是放在現代,也就初中樣子。頭上戴著一個弱冠帽,身穿灰色長袍,腰間系著一個布帶。臉色有點黑,但兩眼在四處亂瞟,顯得很有靈氣。

「李掌櫃,這就是你家兒子李德清吧。」

「正是,德清,過來見過文先生。」

「文先生好。」李德清板板整整的給文申行了一個老師禮。

「好,德清是吧,听過你天天喜歡搞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可否講與我听听。」文申問道。

「回先生,我最近搞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李德清說著,從衣袖里拿出兩個東西。接著,李德清把一個中間有兩個洞的竹片,放在一個類似小叉子樣子的木棍上。正好一個洞一個叉,然後李德清雙手用力一撮木棍。就見竹片「嗖」的一下飛到半空中。

「這不就是自己小時候經常玩的竹蜻蜓嘛。」文申一撇嘴,心想。

「德清,你知道為什麼那個竹片會飛到空中嗎?」文申問道。

「額……恩……,我想……,不知道。」李德清憋了半天,憋出一個不知道。傍邊,李掌櫃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看著自己的兒子。

「知道為什麼蒲扇,一扇就有風嗎?」文申又問道。

「不知道!」李德清這次直接干脆的回答到。

「想知道嗎?」

「想!」

「因為,我們周圍有空氣,空氣雖然看不見,模不著,但它實實在在的存在。就像用力扇扇子會有風,風就是空氣流動造成的。明白了?」文申問道。

「哦,有點明白了。」李德清撓撓了頭,低聲道。

「我們生活在空氣中,就像魚兒生活在水中。我們感覺不到空氣,就像魚兒感覺不到水一樣。

「人活一口氣,這里的氣是不是就是空氣。」李德清道。

「可以這麼說。人之所以呼吸,是因為人需要空氣中的氧氣。」文申道。

「氧氣,又是什麼東西啊。」李德清打破沙鍋問到底。

「額,你看了這本書你就知道了。」文申說完,回到書房,拿起一般小學課本《自然》,回到客廳,丟給了劉德清。

李德清拿到書後,就慢慢的瀏覽起來。隨後便漸漸入迷了,心想︰「原來是這樣子的啊,世界真奇妙。」

李掌櫃看見兒子,入迷了。就問道︰「文先生,你昨天說的煉焦廠,什麼時候進行。」

「明天吧,今天還請李掌櫃,去找幾個窯匠。明天就開始挖窯煉焦。「文申回道。

「好,我這就去安排,小兒就先在文先生這,等看完書,讓他自己回家就好了。」李掌櫃道。

……

李德清自從看了那本《自然》後,就時常來文申這里借書看。說來這李德清還真是聰明,舉一反三,學什麼都快。特別是對化學跟興趣。文申有時間的也會給他講解一番,文申會的也不多,幸虧有百度大神。

……

李掌櫃很快就招三個窯工和十幾個幫工。次日,水泥廠附近的一個山坡上,在三個窯工指揮下,幾十號水泥工人和十幾個幫工很快就挖好一空燒窯。並用水泥和青磚進行加固。

煉焦其實很簡單,就是把煤放在密封空間里,進行加熱,直到成為焦化狀。煉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防止空氣入窯內。

新窯首先進了加熱去濕。接著在文申的指揮下,把煤滿滿的填進窯坑,並用水泥和青磚進行密封。

經過一晚上的燒煉,經過一上午的冷卻。第二天下午,林知縣等眾人早早的來到窯口,想看看文申所說的焦炭何物。

「文先生,你來宣傳開窯吧?」林知縣笑道。

「有林知縣在,在下哪能宣布呢。還是有林知縣來吧。」文申客氣道。

「是啊,還是有林知縣來吧」眾人接道。

林知縣見狀,甚是高興,道︰「那,本官就宣傳。開窯。」

在林知縣的一聲令下,站在窯口的幾個幫工,用大錘把密封窯口的青磚砸開。接著,幫工進入窯內,把焦炭用竹筐提到窯外。

眾人見第一筐焦炭出來,紛紛圍過來。

「這焦炭甚是輕啊。」林知縣拿起一塊焦炭,掂了掂,道。

文申笑而不語,讓幫工拿來一個火盆。隨意拿起幾塊焦炭丟到火盆里。沒多一會,焦炭就在火盆里燃燒起來。

林知縣圍著火盆轉了幾圈。突然,大聲叫道︰「好,好,好!」

接著又道︰「這焦炭,輕,火大,無煙,易燃比起上等木炭還要好上幾分。著實是個好東西。一個小小窯口,就把幾乎無用的煤炭變成上好的焦炭。文先生,本官佩服的很啊。」

「果然好東西,文先生果然大才能。不行,回去我也挖了窯煉焦炭」眾人皆想。

……

外地買水泥的客商,見焦炭有利可圖,回鄉後,紛紛建窯煉焦。其中也部分因為密封沒有做好,導致一窯煤化為一堆炭灰。但大部分還是煉焦成功。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沒多久煉焦在大宋大行其道。使得兗州、徐州一帶出現了幾萬人同時挖煤的壯舉,煤的價格也有所上升,好在挖煤的也增多了,價格倒也沒上漲多少。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宋朝現代化最新章節 | 宋朝現代化全文閱讀 | 宋朝現代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