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現代化 正文 第十二章 煉鋼前奏

作者 ︰ 青峰竹葉

此時醉仙樓已經不是三個月前的醉仙樓了。自從張掌櫃看了文申的裝修後,在文申的建議和幫助下,對醉仙樓全部進行了翻新裝修。醉仙樓的定位也進行了調整。

現在的醉仙樓集餐飲,娛樂,住宿于一體。一樓吃飯,二樓洗浴桑拿,各種棋牌應有具有,三樓住宿。特別是各種風格的侍女讓客人流連忘返。

天玄閣,醉仙樓最好的包間。酒飽飯足的文申等五人,躺在按摩椅上。五個可人的侍女正手法熟練給眾人做足浴。

「哎喲,……舒服……,張掌櫃你可越來越會做生意了。」劉掌櫃揶揄道。

「全是文先生的功勞,我那有這樣本事。」張掌櫃客氣道。

「是啊,幾千人的工廠,管理的井井有條,在下甚是佩服。」李掌櫃道。

「好了,說正事。今天在下去水泥廠走訪了一下。發現幾個問題,第一工人著裝問題,第二工人家屬工作問題,第三就是水泥廠工人管理問題。對于第一和第二個問題,在下打算合起來辦,就是開個織布廠和成衣廠。一來可以解決工人家屬工作問題,二來可以生產統一的工作服。」文申道。

「在下認為可行,蘇杭地區大的織布作坊,同時有上千女工織布。」李掌櫃想了想道。

其他人也都覺得可行。同時眾人決定把此事交給李掌櫃來做。

「對于員工管理,在下建議,員工服生產完畢後,所有員工在工作期間必須穿工服,同時在大門設立門衛,不穿工服的一律不讓進廠。另外,還有一件事情就是,在下打算開辦一個煉鋼廠,不知道各位可有感興趣的。」文申笑眯眯道。

「鐵器,為朝廷專賣。既怕是煉出鋼鐵來,也不好銷售。」張掌櫃道。

文申笑了笑,對林知縣道︰「林知縣,你覺得呢。」

「現在上面對鐵器已經放開了。不知道文先生所說的煉鋼廠,一年那出多少鐵呢。」林知縣道。

「首先,在下要糾正林知縣一個錯誤,在下所說的煉鋼廠,不生產鐵,只生產鋼。兩者不能同日而語。」文申正色道。

「難道是那種百煉鋼?」眾人驚詫道。

「百煉鋼算什麼,在下煉鋼廠所生產的至少是千煉鋼。」文申笑道。

「什麼?千煉鋼,真的假的?」眾人懷疑道。

「是不是真的,到時候各位就知道了。在下打算建的是煉鋼廠,一年能至少生產一萬萬斤鋼。」文申伸出一個手指頭,笑道。

「什麼,一萬萬斤,還是千煉鋼。」眾人極度驚詫道。

「現在大宋全國的鋼鐵產量才不過一萬萬斤,大部分還是生鐵。如果文先生,你真能以沂州一地,生產萬萬斤千煉鋼。那將是舉國震驚。功德無量啊。」林知縣如同打了雞血,極度興奮,此時手舞足蹈道。

「當然,煉鋼廠也不是短時間能建出來的,怎麼著也得半年的時間。」文申給林知縣潑水消火道。

「什麼,半年。我的天呢,半年就能建一個年產萬萬斤千煉鋼的煉鋼廠。……」林知縣徹底的陷入到極度yy之中。

文申看著林知縣,一整無語。也許文申沒有想到萬萬斤鋼對林知縣意味著什麼,對大宋意味著什麼。

一件上好的兵器,就按十斤鋼算。能制造千萬件,重要的時,這僅僅是一年的產量。在古代鋼比銀子還值錢。如果文申真能生產萬萬斤鋼,林知縣不說一飛沖天,連升三級還是有可能的。

「文先生,你看是不是明天,咱們籌備煉鋼廠事宜。文申缺什麼盡管說,本官全力支持文先生。以便能早日建成出鋼,對官家,對社稷,對千千萬萬老百姓都是後好處的。」林知縣盯著文申,小心翼翼道。

「恩,可以,明天就開始煉鋼廠籌備。但煉鋼廠,需要大量的一定知識水平的工人。首先,要招聘大量的工人進行培訓。各位是否有合適人,推薦一下。」文申道。

「文先生,小兒,李德清。現已十六,讀過幾年私塾,雖沒有考中秀才,但對稀奇古怪的東西,甚是感興趣,可能對先生脾氣。讓他跟著文先生,打個下手。先生你看如何。」布店李掌櫃媚笑道。

「恩,明天帶到在下那里,在下看看。再建在煉鋼廠的同時,還會建造煉焦廠,軋鋼廠。」文申道。

「煉焦廠何物?」眾人納悶道。

「煉焦廠,甚是簡單。會燒窯的窯工,一教就會。就是把煤炭煉成焦炭,焦炭很是有用,煉鋼的必需品,其他用處也是很廣泛。軋鋼廠,就是把生產來的鋼錠,進行加工,生產成各種需要之物。」文申解釋道。

「那投入股份怎麼分配呢。」張掌櫃不好意思道。

「林知縣意下如何?」文申把皮球踢給林知縣。

「文先生,這煉焦廠,煉鋼廠和軋鋼廠,投入幾何啊。」林知縣問道。

「先前,至少要投入十萬貫,中期二十萬貫,後期也視情況而定。「文申笑道。

「這麼多!」眾人吸了一口涼氣道。在北宋這個時候,一個好點的家庭一年的收入也就二十多貫,不到三十貫。

「水泥廠三個月就盈利十萬貫,一年可就四十萬貫。林知縣好像你光收行稅,三個月就收了上萬貫。」文申有意無意的說著。

「干了,除了水泥廠盈利的錢,本人再投六萬貫。這次在下可是身無分文了,還要借一些。」張掌櫃狠心道。

「我也拼了,加上水泥廠盈利四萬貫,我也在透六萬貫。」李掌櫃拍著大腿道。

……

最後,三個掌櫃各投十萬貫,文申投六萬貫,林知縣代表官府投二千畝地外加一個鐵礦。股份變成文申六股,其他人每一一股。而且四人還是很高興,想起年產萬萬斤鋼,那得賺多少錢啊,就是一股也是天量啊。而至于銷售問題,在文申的再三保證下,眾人也放下了疑慮。

次日,在家的張掌櫃正在想,向誰借點錢。突然,一個丫鬟從外面跑進來,道︰「老爺,外面糧店的梁老爺來訪。」

「快快有請。」張掌櫃小眼一亮,急道。

沒多久,丫鬟後面跟著一個相當富態的中年人。「梁掌櫃,大駕光臨,有失遠迎。」張掌櫃看見糧店梁掌櫃,拱手道。

「那里,那里」

「不知道,梁掌櫃有何事啊。」

「無事不登三寶殿,听說張兄最近缺錢?」梁掌櫃笑道。

「哦,梁兄,是從何得知啊。」張掌櫃,納悶道。心想︰「昨天的事情,怎麼一大早就被別人知道了。肯定是李掌櫃和劉掌櫃泄出去的。」

「張兄,入水泥廠的股發了財。整個沂州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梁掌櫃揶揄道。

「那里,那里,小財而已。」張掌櫃客氣道。

「小財,呵呵,我倒是想發這個小財,可惜沒機會認識文先生啊。」梁掌櫃一臉無奈道。

「呵呵。」張掌櫃干笑了幾聲。

「听說,文先生又有大的動作啊,可惜啊,晚了一步,股份都分光了。」梁掌櫃痛心疾首道。

「听說,你還差六萬貫,這樣可好。這六萬貫在下出了。在下只要半股,如何。」梁掌櫃又道。

經過一陣討價還價,最終梁掌櫃以七萬貫,買了張掌櫃半股煉鋼廠股份。而同樣的事情,也在劉掌櫃和李掌櫃那里上演。而李掌櫃半股居然賣出了十萬貫,著實讓人瘋狂一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宋朝現代化最新章節 | 宋朝現代化全文閱讀 | 宋朝現代化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