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三 東海起狂濤 第三十一章 限制軍備條約

作者 ︰ 閃爍

限制海軍軍備的談判進行得非常艱難,說得不客氣一點,如果不是大家都很克制,談判早就演變成斗毆了。(網)

按照李明陽的授意,牧浩洋在談判的第一天就提出,應該根據各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確定海軍規模,而且限制條款要根據經濟展進行調整,而不僅僅針對簽署限制軍備協議時的經濟實力。

原因很簡單︰海軍規模受經濟規模制約,與其他因素的關聯並不明顯。

必須承認,牧浩洋的提議很有道理。與6軍不同,海軍與人口數量幾乎無關,與一個國家的資源也沒有多少關系,能夠維持一支對大規模的艦隊,基本上由國家的經濟實力、特別是工業實力決定。

問題是,美國不可能接受這樣的提議。

原因同樣簡單︰預計到二零三五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就將過美國。如果按照牧浩洋的提議限制海軍軍備,那麼到二零三五年,美國將自動淪落為二號海軍強國,中國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成為海洋霸主。

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海洋霸主會心甘情願的把霸權交給後起之秀。

要知道,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前二十多年,德國就過英國,成為歐洲的第一大經濟體。

按照錢德勒的提議,應該采用限制核武器的方式,限制海軍軍備。

為此,錢德勒甚至答應五個核大國擁有同等的海洋權利,即可以在國際海域進行不受限制的軍事行動。

作為回報,中國與俄羅斯必須接受美國提出的其他條款。

最重要的,就是按比例限制海軍規模。

對中國與俄羅斯來說,這也不是不能接受。原因很簡單,中國與俄羅斯的海軍建設還處于規劃階段,現有實力根本無法與美國相提並論,即便在二十年後,也不可能達到與美國同等的高度。

更重要的是,作為後起之秀,追上領跑者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保守估計,如果中國海軍要在二零四零年之前追上美國海軍,二十年之內的投入將是美國海軍的三倍。

這樣一來,即便中國經濟規模在二零三五年過了美國,軍備負擔也非常沉重。

對後起之秀來說,一段足夠長的和平展時期最為重要。

受此影響,中國與俄羅斯先後接受了錢德勒的提議,只是在海軍規模上,雙方仍然存在明顯分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 | 燃燒的海洋全文閱讀 | 燃燒的海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