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三 東海起狂濤 第三十章 誰更瘋狂

作者 ︰ 閃爍

雖然沒人把裁軍談判當回事,但是美國的積極表現,讓參與談判的國家騎虎難下。

道理很簡單,在美國表達出誠意之後,如果其他國家置若罔聞,肯定會在政治與外交上遭到指責。

談不談得成是一回事,前來參加談判的國家都不願意在外交上輸分。

搞得不好,被美國借機進行制裁,損失就大了。

如此一來,就必須談論一些實質性的問題,比如由五個核大國與兩個已經得到承認的有核國家進行細節問題談判。

先提出來的,就是海基戰略核力量。

談判還沒開始,陣營就分劃清楚了。美國與英國立場一致,俄羅斯與中國走到一起,法國相對獨立,印度與巴基斯坦則各執一詞。

立場,代表了各方的利益。

五月七日,進行第一次正式談判時,俄羅斯率先提出,五個核大國在戰略核力量上享有同等的權利。

顯然,這讓美國無法接受。

雖然五個核大國的地位早已得到全世界的承認,但是在具體實力上,仍然有著非常明顯的差距。

比如到二零一九年底,美國有十四艘戰略核潛艇、俄羅斯有六艘、英國有四艘、法國有四艘、中國承認的只有兩艘。在潛射彈道導彈方面,美國有三百三十六枚、俄羅斯有九十六枚、英國有六十四枚、法國有八十枚、中國只有三十二枚。在核彈頭方面,美國有二千六百八十八枚、俄羅斯有七百六十八枚、英國有五百一十二枚、法國有四百八十枚、中國只有九十六枚。

如此巨大的差距,顯然不可能獲得同等的權利。

問題是,如果沒有同等的權利,談判肯定無法取得任何成果。

在俄羅斯出面後,中國國防部長也表示,如果談判中出現歧視,中國唯一的選擇就是退出談判。

這下,出現了兩個解決方案。

一是不再按照同等比例削減核彈頭,二是提出明確的海基戰略核力量展規劃。

顯然,中國更加傾向于前者。

萬幸的是,來華盛頓之前,牧浩洋已經做了充足準備。

五月十日,牧浩洋代表中國海軍,提出了為期十年的海基戰略核力量展規劃,以此應對美國提出的削減方案。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 | 燃燒的海洋全文閱讀 | 燃燒的海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