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的海洋 卷三 東海起狂濤 第九章 新冷戰

作者 ︰ 閃爍

法案獲得通過的第二天.傅秀波應泰國國王盤請.對泰國進行正式國豐訪問並且順道訪問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與柬埔寨然後前往新加坡,參加「東盟與中國首腦峰會,.。

這輪走馬燈似的外事活動不禁讓人想到,年初在東海發生的事情口

在幾乎所有人眼里傅秀波積極訪問東盟七國不是為了參加首腦峰會而是為了穩住這些國家以便騰出手來收拾蠢蠢欲動的日本。

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與日本的東海爭端已經上升到了軍事對峙的地步。

雖然在日本海上警備廳的巡邏艦撞沉了中國渣船之後中國當局沒有聲張,畢竟誰都知道那艘漁船是干什麼的,但是並不意味著中國當局會忍氣吞聲隨後中**隊在丹山群島海域進行的陸海空聯合演習就是最強烈的反應。用日本新聞媒體的話來說,中國正在努力尋求用軍事手段解決東海爭端的機會。

真的如此嗎?

從表面上看日本新聞媒體說得沒錯。

中國剛剛打贏第二次朝鮮戰爭擊敗了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軍,在二零一七年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能夠研制、生產與裝備第四代重型制空戰斗機的國家每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大型航母也在二零一八年下水棲裝、預計在二零二一年正式服役至于中國陸軍,更是用勝利鞏固了「世界第一」的寶座。

如果不是在二零一八年宣布裁軍,裁減掉在第二次朝鮮戰爭期間動員的軍人恐怕中國的軍事影響力已經超過了美國。

如日中天的軍事實力,讓任何人都相信,中國有發動戰爭的動機。

問題是這些表象能夠說明中**隊已經很強大了嗎?

不可否認,在地面戰場上中**隊確實很強大可是在海洋與空中,中**隊絕對沒有展現出來的那麼強大。

二零一七年隨著F粥正式量產,美國空軍進入一個嶄新時期。

在第二次朝鮮戰爭結束後的四年內美國的軍事技術進步同樣不可忽視。

陸軍方面,美國不但重新啟動了「科曼奇,.項目,決定從二零二五年開始,用新一代武裝直升機全面替換a「眺還啟動了ux計劃,即研制一種全新的地面主戰平台從二零二七年開始,全面替代…幾、MI09與M270而配套的「未來陸軍地面裝甲平台」項目將取代M2與M3系列戰車。

空軍方面,除了對F-22A進行全面改進研制更先進的F-22B與F-22C之外,還決定把F-22機群的規模擴大到四百九十八架取代全部F-15C。輕型戰斗機方面美國空軍把F-35A的采購量提高到二千二百架,計劃在二零三三年之前取代所有F與A-10。作為主要打擊力量項目在二零一七年正式啟動,分兩個階段進行首先在二零二三年之前研制一種作戰半徑三千五百公里、載彈量十四噸的中型轟炸機然後在二零三二年之前研制一種作戰半徑七千五百公里、載彈量二十四噸的重型轟炸機,且均要求有隱身能力與超音速巡航能力。

海軍方面動作更大。在二零一五年初也就是還沒有簽署停戰協議的時候美國海軍就提出將航母戰斗群的規模擴大到十四支,在不削減大西洋艦隊的情況下把太平洋艦隊的航母戰斗群擴大到九支,確保在任何時候,都能在熱點地區投入兩支三航母戰斗群。「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的建造速度提高到每年動工三艘並且著手研制下一代攻擊核潛艇,計劃J在二零二三年動工建造。下馬的DDG1000、即「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與CG-X計劃死灰復燃而且計劃分別在二零二零年毒二零二七年動工建造而之前搞得如火如荼的「瀕海戰斗艦」因為不適合大規模戰爭被美國海軍砍掉了換成了FF-X計劃即「未來遠洋護衛艦」。航空兵方面除了加快采購F-35C之外,美國海軍放棄了F-35C的「空戰性能提升」計劃,而是提出了F-X計劃即發展一種與F舊類似的艦載重型制空戰斗機從二零二七年開始取代不合格的F/A18F。

陸戰隊方面取代「黃蜂」級兩棲突擊件的LHA-6項目開始加速采購F-35B的工作也在二零一七年全面開始還參與了陸軍主導的項目,並且計劃在二零二三年之前動工建造新一代多用途登陸艦。

在這些數量繁多、規模龐大的軍事項目之外美軍還對現有裝備進行了全面改進。

改進的重點只有一個︰適應未來的全面電磁戰。

這些軍事項目,讓每一個美國人、以及其他國家關注這些事情的人意識到,美國又回到

了冷戰時代.而且這次遇到的是一個更加強大、更加難以戰勝,也更加具有持續競爭力的對手。

雖然從現實來看,美國不可能按計劃完成全部軍事項目。因為這意味著從二零一七年開始,美國的國防預算將以每年百分之十五的速度增長,而且起始點是二零一四年的一萬三千億美元。

別說持續二十年,哪怕只持續十年美國聯邦政府都會破產。但是美國大肆擴充軍備,在很大的程度上抵消掉了中國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取得的勝利,維護了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表面繁榮。

與美國相比,中國擴充軍備只能用「溫柔」來形容。

更重要的是中國擴充軍備,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收到成效。

海軍不說不管是護衛艦、驅逐艦、航母,還是攻擊核潛艇.建造周期都很長.而且都需要足夠的時間才能形成戰斗力,在短短幾年之內最好根本不可能對日本構成威脅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具備遠洋作戰能力。

即便是宴軍也需要足夠的時間。

雖然小出在二零一七年正式投產但是最初兩年的產量不會超過四十八架,而且主要提供給種子部隊,用來培刮飛行員。要想形成作戰能力,而且達到規模化至少也要等到二零二一年之後。

與之相比,日本空軍的實力增速反而快得多。

早在二零一五年,美國就與日本簽署了出售F2凹的合同,不但直接賣掉了四十八架戰斗機還轉讓了生產線與生產許可證。從二零一八年初開始,日本三菱重工飛機制造廠就以每月四架的速度向空中自衛隊交付F-22J並且對已經采購的F-22A進行升級到東海爭端激化的時候,日本已經有近百架F-22A與F-22J了,而同期中國空軍的J-20還不到四十架。

即便在海軍方面,日本也有較為明顯的優勢。

到二零一九年初,日本擁有三十六艘大型驅逐艦而中國海軍僅有二十四艘,日本擁有先進常規潛艇十八艘,而中國海軍只有八艘(不包括攻擊核潛艇)此外日本還擁有一百二十架反潛巡邏機,而中國海軍的反潛巡邏機完全可以忽略。最重要的是,二零一七年,第一艘采用歐州技術的中型航母在三菱重工的造船廠鋪設了龍骨計劃在二零二一年下水,在二零二四年之前服役。此外.日本還計劃在二零一九年年底與二零一零年底,再動工建造兩艘同級別的中型航母。

客觀的講日本的擴軍行動都超過了中國。

以二零一九年中期的情況,中**隊很難在東海佔到便宜。

一定要說什麼的話只能說,中國不再懼怕軍事沖突。

如果一定有必要,中國不會回避用軍事手段解決爭端。

只是這個態度表明決定是否爆發軍事沖突的不是中國而是日本,即只要日本願意就爭端問題進行談判,中國會非常積極,而日本不願意通過談判解決爭端問題,中國也不會示弱。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中國在東海資源勘探與開采上,絕對不會裹足不前。

五月五日「東盟與中國首腦峰會」結束,傅秀波帶著還算較為圓滿的外交成果回到了北京。

與日本相比,東盟國家就沒有這麼強的底氣了。

在與中國有領海與領土爭端的五個東盟國家中只有菲律賓仗著與美國有同盟關系在南海問題上咄咄逼人,不肯就共同開發正義區域的資源做出讓步其他四個國家均在原則上同意與中國進行協商。

雖然只是協商但是足以穩住這些國家。

傅秀波的意圖很明顯就是在中國需要集中精力與日本解決東海爭端的時候,不希望後院起火匕

這個意圖,在他回到北京後就立即表現了出來。

五月七日.傅秀波在元首府宴請了盛世平等十多位資產雄厚的民營企業家正式提出東海資源勘探與開采問題。

雖然傅秀波明確提出前期勘探與開采集中在非爭議海域進行避免引發沖突但是誰都知道,東海的近海油氣資源早就被國營企業墨斷了,民營企業要想分一羹只能在鄰近爭議海域的地方下手而日本早就提出受東海盆地地質構造影響,中國在鄰近爭議海域所進行的資源開采侵犯了日本的利益。

事實上中國國營企業沒有「走出去」就是受這個因素影響。

現在傅秀波假民營企業之手深入爭議海域進行資源勘探與開采,擺明了就是在給日本施壓。

具本會在壓力下讓步嗎?

如果不會東海的問題就不僅僅是爭端那麼簡單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燃燒的海洋最新章節 | 燃燒的海洋全文閱讀 | 燃燒的海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