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世唐朝 第二十三章 驚人的產量

作者 ︰ 默默而作

上午的陽光很暖和,長安城依舊沒有下雨,一幫二世祖到達王家村的時候是十點左右,當然,這個記時法只有陽林知道,也就是說從長安城騎快馬到王家村要兩個多小時,負責守衛王家村的禁軍統領是在宮里當值過的,名叫葛一,自然認得這些二世祖,沒做任何阻攔就他們放了進去。

王二牛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抱著小神仙留下的神器在全村巡視一周,當然獵槍里面根本就沒有子彈,完全不用擔心走火,他也就只能拿來嚇唬嚇唬王家村周圍的蜜蜂蝴蝶而已,之後他就要開始吆喝村里的人干活,首先是拿出采好的藥草,鋪開晾曬,再就是到玉米地和紅薯地里清理雜草,他認為玉米地和紅薯地里有一顆雜草都是對小神仙的褻瀆,每天澆兩遍水也是必備功課,即使關中大旱,王家村玉米紅薯地里的泥土也是保持著一定的濕潤度。

「王二牛,我回來了。」陽林翻身下馬,王二牛飛也似的沖過來給了他一個熊抱,而眾二世祖已經被王家村的獨特環境吸引了注意力。

「大哥,你說咱大唐的村莊要是全部變成這樣該多好啊!」李泰仔細的看了一下王家村民的標準配置,有些羨慕道。他看的標準配置也就是食物,幾乎每家每戶房梁上都吊著腌制好的肉干,有雞,有魚,還要一些其他的小獸肉。

「是啊!咱們宮里都好多日子不見葷腥了呢!」李承乾同意道,因為他看的,也是肉,早飯還沒吃呢!到王家村有吃的,大家伙當然是留著肚子了。

「二牛啊,玉米桔梗都曬枯了,就是成熟了,現在要組織大家把玉米都摘了,把米粒都剝下來收好,玉米心拿石磨磨成粉,以養豬,紅薯也要挖了,要準備開始在暖棚里種植了,我叫人帶信給村長叫他擴建暖棚的,建的怎麼樣了?」陽林首先看的是玉米地和紅薯地,這玩意現在是大唐的寶貝,這一季收了,在暖棚再種一季,明年開春,至少有以種幾千畝地的種子。

「都建好了,三十畝範圍,在後山,取柴方便,村長還叫人送來了好多的黑石,燒到明年不成問題。」王二牛听說紅薯和玉米要收了,頓時興奮了起來,因為王二拉曾經說過,要是能讓她吃上紅薯玉米,她以考慮提前嫁給他。

「這人啊!就不能當官,一當官就開始學會以權謀私。」陽林笑罵著,心里卻十分爽,三十畝大的暖棚不是王家村人能自己建成的,如果不是陛下幫忙,那就是已經身為匠作監有品級的幾個王家村匠戶和大唐唯一的一個正七品村長王守仁利用手頭的權利督辦的了。

「給我準備些雞蛋,我叫你們在山里放養的那種土雞生的蛋,還有面粉,蔥,蒜什麼的,再不招呼這幫餓死鬼投胎的家伙,我怕他們要在村里開搶了。」陽林看著幾個在每家每戶都要往梁上看一下的小伙伴,無語道。

王二牛領了命令屁顛屁顛的就跑出去了,養豬,養雞養鴨養魚等,都是陽林老早就教給王家村人的本事,藥材賣了錢,村長都會去集市上買些活的雞鴨和小豬崽來養,至于方法,當然是放養,豬崽吃的是山里長的豬菜,每天還能混點村里人做飯產生的餿水,養個十幾頭豬,現在每過倆月都能殺一頭了,一家以分幾斤好肉,大家都攢著過年過節的時候吃,雞鴨更是養了好幾百只,一天就能產不少蛋,也成為了王家村人的營養食品,有時候還外銷。

片刻功夫,大家都來到了陽林的神仙居里,暖棚里的山桃樹和杏樹上結滿了果子,按說應該七月份就成熟了,但是沒有陽林的允許,也沒人敢進去摘了吃,果子都熟透了,軟軟的快要掉到地上了,陽林一聲吆喝,十幾個二世祖就開干了,還別說,山里的野樹結出來的果子十分甘甜,軟軟的桃子,直接揭了上面一層帶毛的皮,一口咬下去,那滋味沒的無法形容了。

程處默和尉遲寶林仗著個子高些,猛往衣領子里面塞沒洗過的桃子,陽林已經以想象的到,回頭這兩貨的身上恐怕要癢死,他也不提醒,讓他們自己。自己轉身向曾經教會了王家村人煮飯的大廚房走去。

陽林在廚房忙活著,暖棚里二世祖們繼續,李泰的腦袋瓜子靈活一些,找了一條長板凳,輕手輕腳的摘著杏樹上香蓬蓬的黃杏,還不忘將它們裝進一個早就準備好的錦布袋子中,想來應該是要帶回宮中討好李二和長孫了。

「大哥,別吃的太多,記得留肚子。」李恪永遠是那麼穩文爾雅,並且多智,因為陽林看都沒往這里看一下就進廚房做飯了。

陽林招呼大家的食物很簡單,野韭菜雞蛋餃子,咸肉包子,切成一瓣瓣流著紅油的咸鴨蛋,這就是大家上午的吃食了,並不豐盛,只是超好吃而已,李泰什麼都往袋子里塞,一邊吃,一邊塞,程處默,尉遲寶林都是往嘴里塞,長孫沖,李懷仁,秦霜等人有家教些,只是自顧自的吃,而李恪,就有了幾分品嘗的架勢了,細嚼慢咽的,要嘗到食物的所有味道才下咽,再有小些的房逸愛,杜構等,都是大孩子怎麼整,他們就是跟屁蟲。

吃完上午飯,陽林打算帶這些二世祖下地去干干活,第一次見到這些作物的二世祖們都是抱著好奇的心態,王二牛已經召集好了村里留守的大人小孩,當然小孩只是負責看大人怎麼干活,在陽林的示範下,大家伙很快就下地將玉米棒子全部掰了下來,事實上也就是一兩畝地的玉米,並且大唐的一畝比後世的一畝還要小的多,一會兒就完事了,然後大家把堆成小山一般的玉米運到了村中央的水泥曬場,陽林開始教大家剝玉米粒,村民和小孩子們認真的將每一粒玉米裝進袋子,因為小神仙說,一粒玉米來年就是一株玉米,來年下半年就是幾百上千株玉米,所以千萬不要弄丟了。

安排了一部分人剝玉米粒,陽林又帶著二世祖們去挖紅薯,紅薯葉也是不錯的青菜,老一些的紅薯藤豬崽也能吃,在陽林的示範下,大家開始動手挖紅薯,不到一畝地的地方,居然挖出來了一大堆,用籮筐裝了幾十籮筐,有這樣的收獲也與大唐現下的環境有關,第一次種紅薯的地,產量一般都特別高,而且還是特別肥的田經過精心打理種出來的,看著這一大堆紅薯,一幫二世祖又想起了在宮里第一次吃紅薯的樣子,頓時感覺吃飽了的肚子沒那麼飽了,還能吃點。

陽林看出來大家的心思,紅薯的產兩極高,只需兩輪種植下來就以大量食用了,倒是以讓勞累了半天的大家先嘗個新鮮。

「大家先把紅薯抬回去,紅薯葉也是好東西,一並帶走,等我計算好了產量,再教你們食用方法。」陽林一聲號召,大家就動了起來,因為他最後說要教大家食用方法,那自然是有的吃了,大家的干勁頓時足了起來。

稱量紅薯的工作結束的時候,玉米也在全村百十口子的齊齊動手下全部剝完,當一個數字報出來的時候,徹底讓王家村的所有村民和一班二世祖們瘋狂了,不到一畝的紅薯,居然產兩出八千三百斤,按照後世的畝產算,這個產量達到了高標示範田的水準,而兩畝玉米地,共產玉米三千八百斤,由于其中能還有些水份沒有曬干,畝產純玉米的產出也超過了一千五百斤,這在後世也算是高標準了,玉米不像紅薯,是完全以作為主食食用的糧食,玉米面在烹調手段並不達的唐朝很能比小麥還受歡迎,這意味著什麼,即便李恪再淡定,面對這樣兩個數據的時候,也興奮的抖,他召過來了值守的禁軍侍衛,命他們飛馬向長安匯報。

「感謝大家這半年來為玉米地和紅薯地做出的貢獻,這些玉米和紅薯,將是大家共同的財富,皇帝陛下也將為為王家村的收獲而顫抖,接下來大家繼續听我號令,將玉米和紅薯全部搬到暖棚,然後把你們你能整出來的食材全部給我整出來,我們今晚要招呼的是皇帝陛下,大唐天子李世民,所以都別藏著掖著了,天黑前我要看到擺滿全村的長桌宴。」

給皇帝陛下做飯,那是最長臉的事情,現下的王家村美食已是名滿長安,沒有別的巧,因為陽林當初在王家村時傳下了醬油,醋的制作方法,外加提純之後晶瑩透亮的顆粒細鹽,王家村村民現在做出來的普通飯食已經直追後世農村家庭的味覺水準,又加上陽林款式新穎的菜式設計,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興奮中的百姓在陽林的吆喝下進山的進山,下地的下地,陽林甚至開放了暖棚給村民讓他們進去摘瓜果,一時間大家忙活的雞飛狗跳。

「殼子,你說你父皇會擺個什麼陣仗來王家村。」

‘殼子’是陽林給李恪起的外號,看著飛馬而去的禁軍侍衛,陽林已經算到了李二一定會親自前來,而他接下來要給李二上的一課,在王家村這個氛圍下正好展開。

「這還用說,肯定是全幅儀仗,帶上母後和一干文武大臣前來呀!」李承乾也處于興奮狀態中,搶先答話道。

「呵呵!只怕父皇會帶上李氏全族加上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員來。」李恪淡淡的笑了一下,臉上露出了十來歲小孩不能有的一種深沉笑容,李恪的才能能被人傳誦千年,果然是多智近妖的人物,陽林有些擔憂的看了一眼李承乾兄弟三人,哭笑著搖了搖頭將王二牛招了過來,皇帝要帶這麼多人過來,自然不能餓著肚子回去,得趕緊殺兩頭肥豬款待他們,順便將暖棚池子里養的泥鰍,後山池塘里養的肥魚也撈一些上來款待這些人。

中秋佳節本來是個休假的日子,朝中一干文武都不用上班,但自從一騎飛馬進來長安城之後,整個大唐朝廷猶如遇到了戰事一般緊張起來,傳旨的太監曉諭在京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員備馬上朝,天子儀仗以最快的速度擺好,三宮六院,李氏全族傾巢而出,車馬成行足有上千人,浩浩蕩蕩的向一個一年前連野狗都懶得進去找吃食的王家村進,不得不說,李恪的政治眼光遠比李承乾和李泰高很多,值此國家遭受大難之際,王家村出了畝產數千斤的作物,完全以當做一場天大的祥瑞來看待,作為帝王,肯定是要做一場巨大的政治秀的,別小看政治秀的威力,它以給老百姓帶來信心,給李氏一族內部不安定的份子帶來震懾,最根本的是,這本來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大唐人吃飯的問題,恐怕從此要徹底的解決了。

咱們的推薦收藏低的實在有點憐啊!嚴重打擊我的寫作情緒,兄弟門幫忙頂一下,我不想把詼諧的氛圍寫的悲傷了,來多點票讓我有個好心情吧!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霸世唐朝最新章節 | 霸世唐朝全文閱讀 | 霸世唐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