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功法 什么是瑜伽

作者 : 米花在线书库

什么是瑜伽

(1)导论

瑜伽,又作瑜珈;原为梵文,yga之中文音译,本意是合一、连接、结合;即中国人所说的天人合一。古时东西方文化都有大我(天、宇宙万物之母)与小我(人、真我、小宇宙)要合一的概念。这是通过修行而达至的境界。故瑜伽一词指的是梵我合一的境界,是身、心、灵三者的升华,而非什么动作。这境界是无数求道者所渴-望,通往解月兑之门。所谓明心见性,人在宁静中容易领悟真我与实相,静坐冥想固然是重要课题:唐玄奘法师所译的《瑜伽师地论》,指的正是瑜伽师(修行者)禅定时渐次发展的境界(地)。我们只要翻查稍为大本的辞书,都会找到瑜伽一词的本意,实与今人所听闻的相去甚远。瑜伽哲学及其实践方法,对佛教、耆那教和印度教都影响深远。

(2)字源浅译

瑜伽(yga)一词,本出自梵文“yuj”,原是指用轭连起,〔轭又作軶,即辕前以扼牛马之颈者(辞海)〕即服牛驾马之意。而后来引申为接连、连系、结合、归一、化一、同一、统一之意,有和谐、等同的含意。有趣的是,英文‘yke’一词,正也是轭,其拉丁文字源也是连合、结合之意。

古代印度重要经典,如奥义书、吠陀经等一再提及瑜伽,指的都是个体的灵(小我atan)与宇宙大灵(大我ahatan)的和合归一,即中国人所说万化归一,天人合一的状态。这与佛教和印度教所指的三摩地(三昧)、觉醒、觉者、解月兑、涅盘一脉相承。例如在印度教重要典藉《薄伽梵歌(bhagavadgita,简称geeta)之中,天神克里希纳(krishna黑天)一再向阿周那讲解何谓瑜伽。

到公元前二世纪,帕坦加利(patanjali钵颠阇梨)总结各门瑜伽修行功夫而着《瑜伽经》(ygasutra)[注1],因而有著名的瑜伽八支行法,即8个修持方面:(1)禁制(持戒)、(2)劝制(精进)(3)坐法(4)调息(呼吸)(5)制感。(6)执持(专注)(7)禅定(入静)(8)三摩地。

在印度修行传统之中,这小我被喻为宇宙大我的能量反映(也就是基督教所称人是照上帝的形相而造的),所以两者是有方法重新合而为一的。这个反映(能量)是以3圈半的形式卷曲,沉睡在人体脊柱最底部的三角骨(sarubne荐骨)之中。在合适的条件之下,这个潜藏而沉睡的能量,便会被唤醒而上升,直至穿越头顶(顶轮),令人得到觉醒与开悟,即是所谓self-realizatin(自觉──自性真我的觉醒)。身、心、灵的状态得到升进。瑜伽就是这个状态。

另一有趣的现象出现在现代医学名词:saru(荐骨或[骨氐]骨)的古希腊文原意是神圣(sared);而相对于顶轮,即头盖骨的脑囟位置,英文是fntanelle其拉丁文原意竟是喷泉(funtain)。这与印度古代诗人、圣者哲贤所记述的完全吻合。再者,三脉七轮的位置和花瓣数目,都与现代解剖学相符。这是否意味着古人向内寻索,则不同文化都有相同的理解?直到机械唯物论突起,内在修行参悟的传统才被淹没呢?

(3)中文里的瑜伽

瑜伽一词,在佛典中曾取其意译,旧译作相应,似乎是自从玄奘开始才通用音译瑜伽。自此这词在义意方面开始蜕变、复杂化、思维化,甚至与原意月兑轨。藏传佛教尤甚。打开中文佛学或宗教词书自一目了然。

到底应作瑜伽还是瑜珈呢?辞海只取伽。手头上的其它工具书,也只取伽。伽字多用于翻译词汇(如伽蓝),无独立意义。而珈则指妇人首饰。二者国音稍别,粤音相同。计算机打字,仓颉输入法之中瑜字的联想字库有伽与珈可选,以伽为首。

到近代,很多人用珈,成了时尚,很可能是取其与瑜字同部首,外形统一,易于记忆;更可能是发音的取向:珈的国音现在译得较准确。但是否因元清两朝外族入主中土,汉语正音受干扰,北音南移之故?还是原文也经历了语音上的演变?那是语言学的课题。

有关瑜伽修行中所唤醒的那个沉睡的能量,位于脊柱底部荐骨里的“kundalini”,音译作昆达里尼。印度文化初传至中国时,因其梵文本意为卷曲(kunda),而且上升时是以蛇绕棒(如双龙绕柱)冒起的形相,故曾被译作灵蛇。亦有音译军荼利等。道教有称之为灵能。密派方术(tantri)修练时发觉有火焚身,故译为拙火,实为严重误解,只因其方法错误(用男女**或邪术)令神圣的(saru)三角骨里的大我的反映受玷辱而惩罚所引起的后果。真正的修行不但令人安享宁静的乐土,亦感清凉宜人的舒泰。可以说,这类方术令整个瑜伽体系蒙污。在印度,这类东西已被拼弃,只是有些人为私利而向西方人推销。

为免误会,现把kundalini译作灵量,取其灵圣的力量之意。

(4)瑜伽流派

从瑜伽一词的本意着眼,就可看出瑜伽修行的最终目标是跳出俗世框框,达到万化归一,觉醒开悟。

二千多年前流传至今,一向被奉为圭臬的《瑜伽经》向我们启示,瑜伽是身心灵的全方位修行,要用不同方法全面地配合来达成解月兑的。前人领悟到,很多功课有助修行,例如适当的饮食、戒律、行善(kara)、调理脊骨的运动(调身)、注意呼吸(调息),甚至诵念经文(antra)、向上天虔敬(bhakti)、增加知识(jnana)、唤醒灵量(kundalini)等等都大有裨益。不过,若帕坦加利在天有灵,见到后人把这些修行功夫分崩离析地柝开,各自成派,而且死板板的教条主义,一定摇头叹息。

他一再强调禅定(dyana),入静的重要。却很少在调身方面落墨。

很明显,即使用软骨功来调理脊柱,从而调理不同的能量中心(三脉七轮),也应经过诊断和处方,一个动作只对应一个问题。可惜今人不单把这种运动型瑜伽(正名为hathayga哈达/诃陀瑜伽,亦称日月瑜伽)视为瑜伽一切,还不经诊断(也不懂诊断!)便一蓝子练习所有体位(asana式子),实已偏离正轨。有如一口气把药柜里的药一个接一个吞下肚。还有什么减肥瑜伽,美容瑜伽等标题出现,可谓离题万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古人把忠于瑜伽八支行法,方式全面而地位崇高的一派称为rajayga(王瑜伽),意即有如王者般地位崇高的瑜伽。(博伽梵歌被称之为王学(rajavidya))。可惜这名词近代被某组织占用注册。是否名副其实,不便评论,但显然我们不要太天真,只消问他们几条问题自会不说自明。

(5)瑜伽的宗教观

瑜伽哲学与实践方式,在在讲求天与人的合一。天是什么?印度人称宇宙大我为梵、大梵、梵天(bhraa)、甚至有湿婆(shiva)之类的名号,还会把宇宙无所不在的大能称为parahaitanya、ritabhara-pragna之类的名称一大堆。有时这大能又以不同形相受人膜拜、顶礼。中国人则含蓄而简单地称之为天(或如老子说无以名之,姑且称之曰道)。至于何谓天一合一之中的人,亦非三言两语道尽,可以涉及很多深层哲理。从这个角度讲,瑜伽修行探索天与人的关系与真谛,而且三脉七轮又代表了人与天的不同面貌和素质,有这样一套完备的宇宙观,显然可以称得上是宗教。不过,那是一种内在的宗教,或称之为正法(dhara达磨);与一般外在的、有形相的,教条化、有组织的(institutinalized)的宗教迥异。那是古已有之、个人化的、向内在真我的探索与修持而已。

(6)结语:现代的冲击、亘古的宝库

今天要了解印度文化的精粹,不得不研究瑜伽,瑜伽哲学不但影响了历代印度人的生活方式与思维,也对佛教、耆那教,甚至锡克教,波斯祆教都影响深远。

不过,可以这样说,现代化的巨轮,假科学之名而来,加上印度经历了英国殖民统治一个世纪,很多古老传统智能,如养生、医药等,都受到无可弥补的侵害。瑜伽知识也不例外。

加上现代社会的简约主义,物质挂帅,快餐文化推动下,令深层而内在的东西根本无市场,就更快被淹没,或遭过份简化(ver-siplify),以致歪曲。举例说,西方人要了解瑜伽,大都只会练习折手屈腿的哈达瑜伽,部份原因是因为要把印度养生方法介绍到以基督教义为主体的西方世界,就不得不回避天人合一、有神秘色彩,或会引发宗教观点争辩的部分。加上在现代西方医学的唯物论阴霾之下,只讲机能肉身,做一下伸展运动,就免却很多麻烦;另一方面,现代人乐于,也惯于见到spetaular(壮观)的影象,软骨**就大有市场呢,〔除了以上最后一点外,中医在现今世代的命运也差不多,玄学部分也经历过一翻现代化的洗刷和冲击。〕

至于昆达里尼是个母性能量(滋养各能量中心),且反映了上天母性位格的观点,在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会父权式的家长管治模式下,根本难有生存空间,什么万物之母,adishakti(太初之母)[注2],西方人跟本模不着头胪。谁人谈论,随时有被打成异端邪说之虞。

要知道,kundalini这个词,除了包含kunda(卷曲)的意思外,字尾(suffix)的lini已揭示了她的母性身份。

所谓明心见性,古人正是在深层入静之中参悟真我和这小宇宙与大宇宙合一的个中玄机的。讲求的是亲身体验,而不是什么科学辩证或理据。但有关的古代文献,竟与今日的科学发现不谋而合。

可以说,瑜伽冥想是上天赐给人类的无价珍宝。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瑜伽功法最新章节 | 瑜伽功法全文阅读 | 瑜伽功法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