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第四十四章

作者 : 张振鹏

故事2:

吃饭了,妈妈把2岁的小飞抱到椅子上,在他的面前放了一个小碗,里面盛了一些菜。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小飞的自理能力比较强,现在他已经开始尝试自己吃饭了。

小飞吃着吃着,突然停了下来,眼睛只盯着那个小碗。原来,他发现碗底有几颗小豆子,这下他可来精神了。他把一只小手伸进碗中,开始去捏那几个小豆子。好不容易捏到一个,刚想拿出来,可突然又掉回碗里了。小飞又捏,又费了不少劲,他才捏上来。他把那个小豆子拿到眼前,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然后就直接放进了嘴里。接着,他就呵呵呵地笑了起来,然后继续伸手去捏下一个……

敏感期分析

我们都知道,一粒种子要长成参天大树,可能要十几年的时间;而一颗鱼卵要长成百斤的大鱼,可能也需要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对于孩子来说,从一个婴儿到心智能够变得成熟,也需要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从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对这个世界进行不停的探索了。对于一个人来说,他对世界的探索不是从宇宙开始的,也不是从地球开始的,而是从儿童时期对微观世界的了解与认识开始的。孩子在1岁左右时,就会学习如何利用扣与手来认识周围的细小的具体的事物了。也就是说,孩子在4岁之前,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把身边的细小事物当成认识世界的突破口。当然,捡小豆子就是孩子通过细小事物认识世界的一个典型表现。

其实,孩子在0到6岁这个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一种十分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在某一个阶段,孩子突然会对微观的东西,也就是特别细小的东西非常敏感,比如1岁半到2岁左右就属于这样的一个时期,他会对小豆子、头发丝、小线头等比较感兴趣。这个时期,孩子会用两个手指头来捏起它们。当孩子再稍微大一点时,他的动作就会发生改变,也就是说,他的这种动作和敏感度就已经过去了。

不可否认,万事万物的发展都要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当然,孩子的认知过程也是如此,对于孩子来说,宏观的世界很遥远,成长和学习需要从小到大,由浅入深。所以,孩子想要了解宏观的世界,就一定会先从微观的世界入手。因为孩子们顺应了这个规律,所以就会对细小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引导小妙招

1.欣赏孩子的表现

对于孩子在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内的表现,父母一定不要武断地呵斥孩子,阻止孩子,要欣赏孩子的表现。比如,孩子捏起一粒小豆子时,他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会高高地把小豆子举起来,向大人炫耀。这时,父母就应该去用语言和表情以及动作来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赞赏,去分享孩子的快乐。

父母应该知道,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对于孩子的认知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父母欣赏孩子的表现,就是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就是让孩子健康成长。也就是说,父母如果不以任何理由阻碍孩子的自然成长,那么孩子的认知状态和心智状态就会非常良好;如果父母能再进一步给孩子一个更大的探索空间,那么孩子会非常顺利、圆满地度过这个敏感期。

2.不要希望孩子认识太多事物

在了解了孩子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后,有的父母可能会这样说:“既然孩子对细小的事物这么感兴趣,那我们干脆就直接把大大小小的事物都放在孩子的面前,让他随时都有机会去观察,顺便还能够引导孩子认识更多的细小事物呢!”

表面看来,父母的这种说法好像有一定的道理,但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并不科学。如果父母把电池、钢笔、小豆子这3种物品同时放在孩子的面前,孩子一定会把关注点落在小豆子上。如果父母这时在用嘴巴来教孩子说:“这是电池,这是钢笔……”孩子很可能是不感兴趣的。父母要知道,孩子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地去探索这种事物。

3.与孩子玩“分豆子”游戏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玩“分豆子”的游戏,从而让孩子更好地感知小豆子,加深他对小豆子的敏感。父母可以先准备一些红豆,绿豆,一个盘子,一只红碗,一只绿碗。然后,父母把红豆和绿豆都放在盘子里,旁边摆上红碗和绿碗。接着,父母捏起一颗红豆放在红碗里,再捏起一颗绿豆放在绿碗里,让孩子学着做就好。

5.小花瓣:兴奋地捡地上凋落的小花瓣、树叶(1.5—4岁)

——小花瓣照样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最新章节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文阅读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