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第四十二章

作者 : 张振鹏

1.不要觉得不可思议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这么热衷关注头发、收集头发感到很不可思议。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其实,这没有什么好不可思议的,在很多时候,这都是孩子心智非常纯真的表现,是他们认识世界,让自己心理获得成长的一个必然的过程。所以,父母应该予以理解。

2.善待孩子的这种行为

作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更好地享受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如果孩子有喜欢关注头发、收集头发的爱好,父母一定要保护,要善待。就像故事1中的那位妈妈,即使她不知道这是孩子的敏感期,她也会扯半根给孩子,从而很好地保护了孩子心灵世界,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3.与孩子一起感受头发的神奇

孩子之所以会对头发丝感兴趣,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在于它的柔软。所以,父母可以尝试与孩子一起把玩头发丝,这样就能让孩子惊讶地发现,原来头发丝居然有这么的形状变化。当然,父母可以用一些语言来配合头发丝的形状变化,比如:“看,头发丝变直了,现在又变弯了,现在又变成圆形了,现在是波浪线……”

其实,这就是对孩子收集头发丝的一种积极的回应,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而且可以引导孩子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观察这些形状的变化上。这样,既能防止出现所谓的危险与不卫生的情况,又能拓展孩子的思路,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然如此,父母又何乐而不为呢?

3.小蚂蚁:耐心地蹲在某个角落里仔细观察小蚂蚁(1.5—4岁)

——孩子好像能听懂小蚂蚁的悄悄话,不要打扰孩子,让孩子默默走出这个敏感期

很多父母可能都见到过这样的场景:两三岁的孩子非常喜欢蹲在路边、草地上或某个小角落里观看蚂蚁,而且常常是一动不动地看上半个小时甚至是1个小时。♀他们好像能听到蚂蚁说话呢!不信,如果你去问孩子:“你知道小蚂蚁在干什么吗?”孩子可能会非常兴奋地回答说:“知道,刚才小蚂蚁在说悄悄话,它们说要把食物运到洞里去呢!”这时候,父母最好不要打扰孩子,让他自己用心去观察就好。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几个三四岁的孩子在小区的楼下玩耍,妈妈们在不远处聊天。玩了一会儿,可能是玩累了,几个孩子不约而同地向自己的妈妈要零食去了。

拿到零食,几个孩子又凑到一起吃起来。这时,一个孩子不小心把一个薯片掉到地上了,他也没把它捡起来,反而在上面淘气地跺了几脚,薯片碎了。过了一会儿,出乎几个孩子意料的是,地上的薯片碎屑竟然引来了很多小蚂蚁,它们见到薯片后,可以说是蜂拥而上。看到眼前的情景,几个孩子也不说话了,都专心致志地看起了蚂蚁……

故事2:

3岁的浩浩最近开始变得专注了,以前他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集中精力,一会儿左看看,一会儿又看看,就是不能定下神来。

妈妈发现,浩浩最近好像变了个人似的。这不,刚吃完早饭,浩浩就一个人到自家的小花园里去了。妈妈洗完碗筷后,就来到花园里。她发现儿子正蹲在花园里,正非常认真地看几只蚂蚁爬来爬去的。

浩浩看得非常专注,因为妈妈已经在他身后站了十几分钟了,浩浩愣是没有发现妈妈。而且,妈妈还发现,浩浩不仅是在看蚂蚁,而且还在试图用大拇指和食指去捏蚂蚁,这个过程又持续了大概半个小时。

第二天早上,妈妈又在花园里发现了浩浩,他还是蹲在那里看蚂蚁,捏蚂蚁。在那段日子,浩浩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观察蚂蚁上,热切那个神态,非常专注,心无旁骛一般。妈妈很是奇怪,心想:“浩浩这是哪来的这么多的耐心和专注精神呢?”

敏感期分析

?看到故事1,可能很多父母就比较纳闷:“为什么地上的蚂蚁能这样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呢?”是啊,孩子的很多行为在成人看来都有些奇怪。之所以孩子会对非常小的蚂蚁感兴趣,就是因为他已经进入了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当孩子们观察蚂蚁时,他可以能一动不动地观察一两个小时,而且一点也不会厌倦。因为在这个观察蚂蚁的过程中,他的内心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与满足感。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孩子在1岁半到2岁左右时,会进入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而从故事2中浩浩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到3岁时才突然对观察蚂蚁感兴趣,这是什么原因呢?很可能是因为他这个敏感期被周围的环境给阻碍了,所以他的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就延迟了。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最新章节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文阅读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