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第四十章

作者 : 张振鹏

第四章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1.5—4岁)

一般来说,成年人常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不过,孩子却常常能够捕捉到其中的奥秘。♀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所以,当孩子1岁多的孩子突然有一天对地上的小线头、床头上头发丝、角落里的小蚂蚁、草丛中的小花瓣、桌子上的纸屑,还有路边的小石子、书上的小蜗牛等小事物感兴趣时,就足以表明孩子关注细微事物的敏感期到来了。这个时期,孩子会乐此不疲地观察它们,会把它们收集到一起,当做“宝贝”珍藏起来,等等。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父母不要惊讶,也不要去打断孩子,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这样,孩子才能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

1.小线头:用拇指和食指捏床上、衣服上的小线头,捏起来扔掉或放到嘴里(1.5—4岁)

——不要奇怪,这是孩子细小事物敏感期的表现,不要制止,否则孩子会因心里的某种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受到伤害

在每个年龄段,孩子都会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从周围的环境中感知世界。当孩子在1岁半至4岁这个年龄段,就会表现出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比如,他可能会对床头上或衣服上的某个小线头非常感兴趣,他会把这个小线头用手指捏起来,看一会儿,然后可能就会把它丢掉,或是把它放到嘴里“品尝”一番。对于孩子这样的行为,父母欣赏就好,不要制止。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妈妈抱着不到两岁的女儿在沙发上看电视,可小女儿突然坐不住了,她不说话,只是用手指着一个地方,嘴里还“嗯、嗯”地叫着。

顺着女儿手指的方向,妈妈看了看,什么也没有发现。♀于是,妈妈换了个姿势抱女儿,可以女儿不干,还是用手指着刚才的地方,“嗯、嗯”声比刚才还大呢!

妈妈觉得有点蹊跷,就把眼睛凑近了孩子指的地方。妈妈看了好一会儿,在沙发背上终于发现了一个小的几乎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小线头。妈妈捡起来,女儿眼睛瞪得老大。看来,女儿刚才指的东西就是这个小线头了。

妈妈担心这个小线头让孩子感觉不舒服了,就把它给扔到了旁边的垃圾篓中。没想到的是,女儿竟然不愿意了,她扒开妈妈的手,一看,真的没有了。她居然哇哇地哭了起来。妈妈真不知道女儿这是怎么了,一个小线头也能让女儿这么关注?

故事2

两岁的儿子早上刚起床,他从床上下来后,突然低下头,好像在地上发现了什么好东西一样,就蹲下了。

妈妈想知道儿子为什么蹲下来,就走到儿子的跟前。她发现儿子捡起了地上的一个小线头,拿到眼前端详了一会儿,接着,他就把那个线头放进了嘴里。

这时,妈妈赶紧伸过手来,说:“快吐出来,脏呀!”可儿子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咂模咂模嘴,好像要尝出点味道来一样。妈妈着急了,又很严厉地说:“吐出来,快!”因为声音比较大,音调也不好听,孩子吓着了,哇哇地哭了起来。

敏感期分析

故事中的小女孩显然已经进入了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所以她才能“大老远”地看到沙发背上的那个小线头。对孩子来说,这个小线头就是一个“宝贝”,当这个“宝贝”被妈妈捡起来又扔掉时,孩子自然会伤心了。同样,故事2中的男孩也是处于这个敏感期,他还试图用口来辨别一下味道,但因为妈妈“懂得”比较多,就以为不卫生,就会严厉呵斥孩子,那孩子自然也就体验不到关注细小事物的乐趣了。

一般来说,人们观察一个物体,只会看到它的一部分,很好关注它的全貌。对孩子来说,就更是这样了。他会以自己的情绪和兴趣来观察,因为孩子的视角与成人的不同,他通常会关注那些成人看不见或根本就不在意的不起眼的东西。由此可见,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独特。其实,对于细小事物的关注就是孩子观察力的开始。要知道,孩子看微小的事物是需要专注精神的,也需要耐心,需要聚精会神,也需要时间。这些,甚至会比他所观察的对象本身还要重要。

引导小妙招

1.了解孩子的正常表现

父母应该知道,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关注细小事物的特殊时期,也就是敏感期。在这个时期内,孩子的视野与成人是截然不同的,他会关注细枝末节的东西,往往哪个事物越微小,他就会越关注哪个事物。而且,孩子常常会能捕捉到其中的奥秘。所以,如果孩子对细小的线头或是衣服上的某个小图案产生兴趣时,父母应该明白,这是孩子在关注细小事物敏感期的正常表现,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最新章节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文阅读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