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第二十七章

作者 : 张振鹏

1.发音要注意清晰

孩子都是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的,而“妈妈腔”发音要清晰,字正腔圆,孩子才容易模仿。♀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所以父母与孩子交流时,不管是说普通话还是说地方方言或者是说外国语言,都应该尽量做到清晰、明确。

2.语速要注意缓慢

说“妈妈腔”时,语速一定是比较较慢的,这样孩子的大脑才容易接收到你的信息。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大脑的潜力是无穷的,尽管如此,但与成人相比,他们大脑的“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系统终归要慢一些。所以,千万不要期望你的孩子能够像你的先生一样,能够完全理解你连珠炮似的“高速语言”。所以,与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注意放慢语速,这样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孩子模仿起来也就更加容易。

3.要注意适度重复

父母在说话时,一定要考虑到孩子“输入信息”系统不发达,所以,在说“妈妈腔”时,就要注意有耐心地重复。就像故事2中的那位妈妈一样,开始时,只对孩子说“这是花”,那么这3个字在孩子的大脑中是留不下什么印象的,因为它对孩子大脑的刺激是非常弱的。但后来那位妈妈改了一种说话方式,这种说话方式就是“妈妈腔”,从而在孩子的大脑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而且从孩子的反应——凑到花前去嗅——就能看出,孩子听懂了妈妈的话。可见,适度地重复,孩子才能真正把话听到耳朵里去。

4.语句要注意简短

在跟孩子说话时,一定要注意,句子要简短些。太长的句子是说给成人听的,对于孩子来说,他还不具备区分中心语、状语、定语的能力,更不会理解不同的介词、连词给句子带来的内涵的变化。所以,要想让孩子理解你说的话的意思,就要注意把句子说得简短些。

比如,如果说:“把床上那个漂亮的花格衬衣给妈妈拿过来!”对孩子来说,这句话太长,太复杂,他根本就抓不住句子的中心意思,所以听不明白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还是这样的话,父母可以把它拆成几个简单的句子表述出来:“床上的衣服,给妈妈拿来!”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5.内容要注意具体

孩子在3岁之前,一般是不会具备抽象思维能力的。所以,在与孩子说话时,尽量避免那些看不到模不着的抽象词汇。比如,父母可以跟孩子说:“衣服真漂亮!”“花儿真好看!”因为衣服、花儿就摆在孩子的面前,所以他就能体会到“漂亮”、“好看”的大概意思。但是如果要问1岁左右的孩子:“衣服漂亮吗?”“花儿好看吗?”孩子肯定是答不上来的。所以,父母要知道,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在与孩子沟通时,尽量使用具体形象的语言,避免抽象语言。

6.“妈妈腔”不是妈妈的专利

父母不要被“妈妈腔”这3个字误解,以为“妈妈腔”只是妈妈的专利,其实,谁都可以说“妈妈腔”,爸爸可以说,爷爷女乃女乃也可以说,只要掌握了“妈妈腔”的语言特点就可以了。现在,甚至有专家说,教孩子和成人学外语,“妈妈腔”也是非常有效的。可见,“妈妈强”对于提高听觉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7.不要把儿语当“妈妈腔”

父母要注意一点,不要把“妈妈腔”与儿语等同起来。比如,很多父母喜欢用儿语跟孩子说话,把“是的”说成“细的”,把“老师”说成“老西”,等等。如果父母用这样的语言跟孩子说话,孩子很容就会养成不良的说话习惯,以后改起来也比较困难。

但“妈妈腔”就不一样了,它是把复杂的话说得简单、亲切,容易让孩子理解与接受,并能引起孩子的倾听兴趣,从而促进孩子的听觉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这种“妈妈腔”就不会让孩子养成不良的说话习惯,只会促进孩子整体智力的提高。

8.孩子6岁以后,不要再用“妈妈腔”

使用“妈妈腔”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一般来说,当孩子6岁以后,他的听觉敏感期和语言敏感期都过了,这时,他已经基本掌握了语言工具,而且理解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父母就不需要再用“妈妈腔”了。

7.口:孩子用口来实现味觉、触觉认知(0—2.5岁)

——满足孩子,给他啃的东西,认同“孩子用口去认识世界”

所有的孩子一生下来到2岁左右时,都是在用口来认识这个世界。刚出生的孩子的敏感期完全在口腔,也就是说,他的口腔是最敏感的。新生儿的所有精力好像都在吃上,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是他能拿的到的,只要是能放到嘴里的,他都一概往嘴里放。即使是放不到嘴里去的,他也要用嘴巴去啃一啃,比如,他会吃洗脸的毛巾,还会吃梳头发的梳子……其实,这个期间就是孩子的口腔敏感期,他会通过口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并构建自己的大脑与心理世界。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一位妈妈这样讲述道:

我家宝宝15个月大,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我每天都带宝宝到楼下的草地上去玩。可是,我发现我的宝宝非常喜欢用手指头抠土,去捡他能捡起来的东西,而且捡起来就把那些脏东西放进嘴里了。我告诉过宝宝几次,给他说,不要捡脏东西,更不能把脏东西放到嘴里去。可宝宝的年龄毕竟还小,好像也听不太懂。每当这时,我就强行把他拉走,结果,他就哭。我真不知道是让孩子去捡、去吃,还是为了健康考虑,阻止他的这些行为呢?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最新章节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文阅读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