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 第四十二章

作者 : 张振鹏

建议一:向孩子传授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预防艾滋病日”,这天各大新闻媒、电视都会传播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借此机会,父母也要有意识地向孩子传授这方面的知识。

父母要告诉孩子,艾滋病是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疾病,传染性强,死亡率也比较高。一般它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治愈方法,但孩子可以从预防做起,包括:

第一,使用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输液器,到合格的医院就诊,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手术;

第二,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牙签等生活用品;

第三,不到消毒不严格的理发店剪头发、献血等。

当然,这样的预防教育并不一定非要在12月1日进行,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建议二:让孩子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种传播方式,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土壤、人与人之间的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对艾滋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

此外,父母还要告诉孩子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交谈、用餐,共用电话、交通工具等是不会传染上艾滋病的,只要注意卫生,和他们共同生活、学习都是安全的。在孩子对艾滋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后,父母可以带他参加一些抵抗艾滋病的公益活动,进而培养他的爱心。

建议三:告诉孩子要洁身自爱

如今,一些孩子很小接触到了黄色电影,由于好奇,小小年纪就有了性行为,其恶果十分惨重。因此,父母一定要净化孩子的生活环境,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性教育,让他洁身自爱。像一些迪厅、网吧、酒吧类似的地方,父母一定要禁止孩子进入。当发现孩子与异性有异常过分的亲密接触时,父母也要提高警惕。

建议四:一定要让孩子远离毒品

近些年来,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和吸毒人员呈现递增趋势,这二者有一定的必然联系,因为以静脉注射方式滥用毒品后可能会感染上艾滋病。因此,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远离毒品。

金玉良言

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在积极预防、传播艾滋病知识的同时,也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多给艾滋病患者一些关爱。父母首先不应该歧视他们,进而影响孩子的言行,从自身做起,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友善、健康的生活环境,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配合医生的治疗。♀

39.流行疾病:教孩子掌握相关处理方法

2003年,传染性**型性肺炎(sars)在全球各地爆发;2009年,甲型h1n1流感也在全球肆虐。对于孩子来说,手足口病又是多发而常见的传染病。由此可见,父母将流行性疾病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教给孩子,并让其牢记并掌握,对于保证孩子的健康来说,意义重大。

2009年,甲型h1n1成为了全世界人们都关注的焦点。它以传播速度快、人群对其普遍易感,且能造成死亡等特点,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国各地的中小学更是对其无比重视。

某市一所小学在暑假前,给每位学生都发了一份预防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资料,并留了一个暑假作业:要求学生记住并能灵活运用资料上的内容。

而开学第一天,老师们最先检查的就是学生们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同学们增进对预防措施的了解。在课堂上,老师将基本的预防措施也教给了学生们。例如,多喝水,不能和别人共用一个水杯,和别人说话要保持适当距离,等等。在老师的教育下,学生们都慢慢纠正了生活中不注意的小细节。

流行病,是指能在短时间内广泛蔓延的传染病。这种病可以感染众多人口,有些可以只在某特定区域流行,而有一些疾病,则有可能会如sars、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大爆发,给人们带来心理及生理上的威胁。其实,流行性疾病的到来,都是有其原因的。疾病之所以流行,也都是有其特定的传播途径的。所以,倘若对这类疾病表现得过于紧张,就有可能会使身体因为紧张恐慌而抵抗力下降,反而会更容易感染。

因此,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心态,要能正确看待流行性疾病,不盲目轻信社会上的某些谣言,也不盲目进行“防御”。父母安稳的情绪将会感染孩子,使他的内心也平静下来。之后,父母再和孩子一起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预防,即使传染了疾病也要积极地去治疗。这才是应对流行疾病最为准确的处理方法。

培养建议

建议一:帮助孩子做好流行性疾病的日常预防

孩子多会在不注意的时候,就感染上了流行性疾病。因此,父母要提醒孩子尽量做好流行性疾病的日常预防,帮助他防患于未然。

孩子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室外活动以增加自身抵抗力;室内要多通风换气;要勤晒被褥、勤换洗衣服;饭前便后,或者手接触了不放心的物品后,要及时洗手;不挑食,多喝白开水,饮食应清淡,多食瓜果蔬菜,不要生食;衣物增减要适度;保持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澡;在流行病高发时期,要尽量避免到公共场合和人口密集的地区去,减少串门和集会的机会,等等。

建议二:教孩子学会应对和处理呼吸道传染疾病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呼吸道(鼻腔、咽喉部、气管及肺部)侵入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尤其是在冬春两季,由于天气寒冷潮湿,且变化无常,呼吸道传染病就比较容易发生。常见的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甲型h1n1流感也是呼吸道传染疾病。

在这个时候,父母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通过积极的运动、防范,使自己远离呼吸道传染疾病。之后,再教孩子学会应对。

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包括:经常开窗通风,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勤锻炼,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注意天气变幻酌情换衣,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若是已经感染了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感染此类疾病的孩子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防止感染他人。若孩子在家中休养,父母应保持家中空气新鲜,经常开窗换气。

建议三:接触性传染疾病的预防与应对也不可或缺

经由直接碰触而传染的方式称为接触性传染,这类疾病除了直接触碰外,也可以通过共用毛巾、餐具、水杯、衣物等传播。主要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各种肠道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细菌性食物中毒、手足口病、红眼病,以及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最新章节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全文阅读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