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权力的崛起 第十四章

作者 : 李银河

妇女运动第一次浪潮的第三个焦点是女性就业问题,尤其是已婚女性的就业问题。♀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在19世纪,一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观念认为,女性有特殊的素质,比如生育和抚养子女就是女人的天性,因此女人的天职就是留在家里生育和抚养儿女。妇女到社会上就业之后,工作利婚姻的矛盾变得突出起来,于是有的女人就用保持独身的方法来解决这个矛盾。但是,这并不能在广大的人群里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当时关于女人尤其是已婚女人要不要就业的争论十分激烈。争论围绕着下列两个问题展开5女人婚后还应不应该工作?女人作母亲之后还应不应该工作?许多希望出来工作的妇女对于必须在工作利家庭中选择一项感到不公平,她们提出,男人可以同时拥有工作和家庭,为什么女人就不可以?这个时期的女权主义主张;为了经济**,所有的妇女都应当在劳动市场上与男人作自由平等的竞争,争取同工同酬。

在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进入尾声时,妇女在选举权、教育和就业方面取得7极大的成就,它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妇女获得选举权;妇女教育广泛开展;妇女就业增加。但是,传统的性别魚色规范并没有改变,因此,妇女运动第一次浪潮的其他目标还包括为妇女争取在婚后保留财产的权利;在婚后保留自己工资的权利;不受丈夫虐待的权利为妇女争取儿童抚育费;提高女孩苘意**的年龄线等。19世纪美国妇女运动的一项内容就是把法的幼女年龄线从18岁提高到21岁。法规定,不允许同未成年者发生性关系,即使她本人同意,如果没到同意年龄,她的同意是无效的,这个时期绉女运动涉及的问题还有产假问题和堕胎问题。

各国妇女运动的特色

在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中,妇女运动的各种力量之间存在着策略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各国的妇女运动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差别:在英国,妇女运动与工会运动相呼应;美国的妇女运动却不具备这个特点。在英国,女权主义一直同马克思主义保持着密切关系;在美国却井非如此。美国妇女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争取平等权利立法;英国妇女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争取福利立法;澳大利亚妇女运动则具有二者兼备的特点。

20世纪初,德国女工运动的声势较西欧其他国家更强大,德国女工是妇女运动的先锋1920年,**党女成员吉尔拟定了一个救济计划,内容包栝生育前后要给女工周休息时间;在此期间照发工资;对产妇和哺乳母亲发放除医疗救济之外的救济金等。经过长时间辩论,得到批准的计划包括如下内容:第一,每个参加保险的女工在分娩期间总共可得50马克的救济;第二,分娩前四个月和分娩后六个月,每个女工每天可得1马克50芬尼;第三,分娩妇女可得25马克医疗费;第四,哺乳期母亲12周中每天可得75芬尼。在这个时期,英国女工的斗争集中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争取男女同工同酬;要求给分娩女工6周休息时间。她们的斗争并未立即获得成功,而是经过反复斗争才取得进展的。瑞士和意大利女工也参加了罢工斗争。奥地利、捷克、匈牙利、荷兰、西班牙女工运动的一个共同持点则是积极参加选举,参与政治。

有的国家的妇女运动还从妇女角度握出反战口号。1915年,荷兰妇女在国际妇女大会上抗议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由男人发起的战争,认为这场战争使女人成为受害者。

在俄国,中产阶级妇女提出了与西欧妇女运动相似的口号,那就是开展妇女教育,主张妇女就业,要求在法律上和选举权上的男女平权。

女界对于30年代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妇女政策的评价是不一致的,一种意见认为,当时的政策的基调虽然是种族主义的,但对妇女是好的,国家奖励母亲,褒扬家庭,使生育受到了尊重;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当时的政策将妇女降低为仅仅是一个母亲,实行严厉的反堕眙法和反绝育法,实际上是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婚姻家庭生活之上,仍旧使妇女处于无权状态。

在中国,最早的民间妇女社团可以追朔到一千年以前,有两件发现于教煌的古文书证明,早在五代后周恭帝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中国就有了由女子组成的以自护、自助、自娱为目的的民间女性社团女人社。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妇女运动的主要内容有:要求女子参政权;兴办女子实业;争取女子社会权利,如放足、剪发、入学与婚姻自由等。讲到中国近代妇女的觉醒,不能不提及西方教会到中国办女学的影响。♀1844年,英国东方女子教育协进会会员、传教士爱尔德赛在宁波创办女塾,课程有圣经、国文、算术等,并学习缝纫和刺绣,这是近代外国人在华设立的最早一间教会女学。据不完全统计,到1376年为止,基督教教会创办的女子教育机构有:女日校82所,女寄宿学校39所,学生共计2000多人。1878至1879年闾,天主教会办的女校仅江南一带就有213所,学生达2791人。而当时中国人自己还没有创办任何女子教育机构。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就是从兴女学开始的。我国近代第一所国人自办的女校是1896年经元善在上海创办的经正女学1902年,蔡元培等在上海创办爱国女学。当时的女学大多集中在江苏、上海等发达地区,除教会女校学生。1906年全国有女学生306名。1907年为1853名;1908年为2679名;1909年为12164名;1915年,增至180949名,从全国范围看女子初等教育,1907年全国共有女校391所,学生11936人,占学生总数的2%到19181919年度,全国初等小学女生达190882人,占初等小学生总数的女子受教育无疑是中国妇女觉醒、摆月兑传统女性生活方式的第一步。

1903年,中国最早的妇女组织共爱会在日本东京成立。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据统计,参加同盟会的女知识分子约有200人,其中有姓名可査的有105人。当时,妇女运动精英创办的女子报刊共有40余种,如秋瑾于1907年创办的《中国女报》,燕斌于1907年创办的《中国新女界杂志》,陈撷芬于1902—1903年创办的《女报》等。她们还发起参政运动,争取参政权利。这一运动以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的成立为其标志,该会提出以下9项政纲;男女平权之实现;女子教育之普及;家庭妇女地位的向上;一夫一妇主义之实行;自由结婚之实行与无故离婚之禁止;妇女职业之励行;蓄妾及妇女买卖之禁止;妇女政治地位之确立;公娟制度之改良。这个时期最著名的妇女运动领袖是秋瑾,她提出了在当时看最完备的妇女解放思想,其要点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要求实现男女平等;第二,要求婚姻自由;第三,反对女子缠足;第四,提倡女学和主张妇女经济自主;第五,主张妇女走向社会,参与国事1912年,女子参政同盟会在南京成立,由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女子后援会、尚武会、湖南女国民会等联合而成;同年,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亦宣告成立。

1912年。袁世凯政府规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男子独享:袁政府教育司长史宝安声称:女子参政不适合女子生理及本囯国情,女子以生育为其唯一天职;袁世凯还曾悬赏万元通缉妇女运动的领袖人物唐群英、张汉英等义这一史实反映出当时妇女运动的高涨和运动阻力的强大。

中国革命中,一批妇女领导人除了一般的革命目标%。还提出了妇女解放的独特目标。1913年,宋庆龄发表了《现代中国妇女》一文,指出:中国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发达的国家,而其妇女将与男子并驾齐驱924年11月,宋庆龄在日本神户县立女子高等学校做了关于妇女运动的讲演,她说:妇女地位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尺度。我希望中国和日本的妇女,争取实现那个人类不为动物本能所支配,而由理性所指导的日子。从她对理性的强调,可以肴出她当时的思想接近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在她随后发表的关于妇女的论述中,她越来越倾向于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即把妇女的解放同阶级斗争、革命联系在一起。例如她指出:妇女是囯民一分子,妇女解放运动是中国国民革命一部分,所以为求全民族的自由平等,妇女应当参加国民革命,为求妇女自身的自由平等,妇女也应当参加国民革命:她又将妇女运动同阶级斗争的关系阐释如下:我们不但应当反对男子压迫女子的举动,我们并且应当反对女子压迫女子的举动,我们假使一方面反对男子的压迫:一方面凭借特殊的地位欺凌我们同类的贫苦妇女,这种矛盾的动,只有使妇女的地位愈加堕落6因此,妇女要求平等,应当先以平等待同类,打玻富贵贫贱的阶级界限。

革命中的妇女问题

在中国利苏联革命中,妇女问题从来都是同阶级问题一起被提起的,妇女解放一向被认为是阶级解放的一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职业革命家当中,倍倍尔是对妇女问题发表过重要意见的人物。他出版了《社会主义和妇女》一书。这部出版于1878年的著作被认为比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影响更大,对妇女运动的影响更为直接,虽然后者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对妇女问题的经典之作。与恩格斯相同的一点是,倍倍尔也认为,妇女的受压迫状况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只有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才能最终结束这一压迫。到那时,家务劳动和子女的抚养将成为集体的事。他也认为,没有性别的社会**与平等,就没有人类的解放。既然历史上男性对女性的奴役是与私有制同时发生的,那么妇女的完全解放和男女平等的实现也只有在一群人统治另一群人资本家统治工人的社会消亡时,才能最终实现。他比恩格斯更深入一步地提出了非经济因素性质的压迫,其中包括性道德上的男女双重标准,传统女性服饰的禁锢人的作用等等。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从母系继承转变为父系继承是妇女的最大失畋,而妇女体力上的弱小是她们丧失权力的主要原因;倍倍尔在这一因素之外又加上了生理因素——妇女的生育功能。

克拉拉蔡特金是重枧妇女问题的另一位革命领袖人物,她认为,妇女的解放是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的解放同全人类的解放一样,最终将是劳动从资本中解放出来的事业她拒任书记的共产国际妇女书记处的任务就是要吸引劳动妇女参加革命的阶级斗争。蔡特金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倡导者。她认为,由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妇女和她们的丈夫一样受资本的剥削,所以,无产阶级妇女所反对的不应当是本阶级的男子,而应当与他们一起共同投人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写了一部著作《女工》,她提出,女工加入劳动大军是最终的进步,因为只有通过参与到阶级斗争里面去,妇女才能最终获得解放。她还从另一角度鼓励妇女参加劳动大军,那就是妇女在经济上的**地位。由于列宁和**认定经济**是妇女解放的前提和第一个步骤,而妇女要获得经济**就要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所以俄国在20年代和30年代一直非常重视妇女参加劳动的问题;而为了使妇女充分就业,避孕和堕胎又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当时的苏联政府成为谊界上第一个使堕眙合法化的国家。

关注妇女问题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科伦泰,她一开始并未注意到妇女何题。只是当她感到女权主义对社会主义运动造成的威胁时,才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她认为,资产阶级的妇女运动是自私的、利己主义的,应当由无产阶级男女的团结来取而代之。可是到了后来,她转而批评社会主义的实践,因为她发现,女人们的需要被男性统治的党的等级制边缘化了。于是,她要求在党内建立**的妇女组织,争取将妇女问题挤进政治议事日程。她出任苏联社会福利部长之后,为妇女争得了法律**权、婚姻平等权、合法堕胎权、男女同工同酬、由国家提供的母婴健康保护以及家务劳动和育婴的部分社会化。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女性权力的崛起最新章节 | 女性权力的崛起全文阅读 | 女性权力的崛起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