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五十二章

作者 : 田科钦

给妈妈的小建议

要培养孩子们从小具备理财的能力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情上做起。♀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果果妈妈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把发糖果当作发工资,让孩子自己去分配自己的糖果。

美国妈妈教养孩子理财能力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她们是这么管理孩子的零花钱的。

(1)首先规定,零花钱的主要支出目的(孩子自然是在用于学习用品的购买上)。

(2)大额的购买必须事前报批。(对孩子来说是超过50元)

(3)有明细的记账。

(4)如果当月节余超过30%,妈妈会再取出同样数目的钱,与之前的余下的一起存起来,这一点简直棒极了。

?这就是美国妈妈对一个小学生的约束。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忍耐力与控制力。永远只提供孩子2/3满足他们需求的钱,让他们学会识别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并且学会为了取得这最想要的东西,必须放弃一些其他东西,并有足够的耐力。至于孩子到了中学时代,用钱的重点就是学会如果有计划的使用了。

妈妈们可以让孩子们有计划的支配自己的零花钱。把零用钱变成一月一给,让孩子们自己来分配计划。当然,刚开始会有失败的时候,这个时候作为妈妈我们应该提供给他们好的建议,但是千万不要孩子没钱就马上给。要让他们体会到没有计划的苦处,才能让他们自己去学会计划。年龄越小,间隔越短孩子年龄越小,计划与控制的能力越差,因此,给零用钱的间隔应该越短。一般说来,10岁前的孩子一周给一次,10岁以后的孩子可以酌情半个月、一个月给一次,直到延长到一学期给一次。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自己的零用钱计划。我们可以让孩子参与讨论,每个月能得到多少零用钱。当然不是孩子说多少就给多少,要让他们做出规划,提出让妈妈信服的理由。

3.《会赚钱才会花钱,教会孩子自己赚钱》

那些童年时参加过劳动,甚至是简单的家务劳动的人,比那些小时候从不做事的人生活得快乐。

——哈佛大学研究院

我常听妈妈们抱怨:“怎么教孩子赚钱呢?幼儿园就教显然早了点,可进入小学后,学业负担就开始日益加重,每周能有一天让他轻松地玩耍就不错了,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教他赚钱的时间和好方式。”很多妈妈都很能舍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不愿孩子参与挣钱,可是往往效果都是出奇的差。孩子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每天向父母讨要零花钱作为收入来源,如此持续下去,孩子**生活的能力变得非常差……

当然也有很多妈妈也用了一些比较聪明的方式,即使是幼儿园的孩子,也可以通过一天多记忆5个英文单词之类的“好”表现来挣钱,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通过做家务来获得零用钱。♀我当然是主张妈妈应该尽早的让孩子学会赚钱。我也同意让孩子通过“好”表现来挣钱,或者是通过做家务来挣钱。但是我要强调一点,不能让“赚钱”成为孩子挣钱的唯一目的。比如就做家务挣零花钱这件事情,还要让孩子知道,在享受这个家庭带给他的幸福之外,他还应承担对这个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而家务就是他必须要承担的义务之一。不过妈妈也应该在孩子完成家务后对他表示感谢,真诚的感谢会令孩子更积极的成为做家务的好帮手。

不过我在这里强调孩子赚钱,除了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以外,其实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让孩子懂得钱来之不易,只有懂得了挣钱,才会懂得如何花钱,将钱花在刀刃上。

我最近看到一些网友的文章,在争论“有偿家务”问题,那些反对有偿家务的人都认为,如果让孩子帮忙做家务还要付工资,这不是教育孩子一切往钱看,而忽略了亲情家庭吗?我倒不是这么认为的。

我认识的一些妈妈对孩子特别娇生惯养,后来为了让孩子做家务劳动,开出了天价让孩子工作。比如,洗一个碗5毛钱,拖一次地板20块。算下来,这一天做下来,工资比大人还高了,这当然是不行的。

我的朋友在家里也是用有偿家务的方法来让女儿帮她做家务的,她说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女儿明白赚钱不容易,也让女儿知道工作的艰辛,同时就更能够利用好自己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自然不舍得大手大脚的挥霍。既让孩子多劳动了,又培养了孩子理财的能力,何乐而不为。

朋友给所有家务都按照难易程度来进行了工资的划分,同时还定下了一系列的“审核制度”,根据做家务的状况来看,合格的才付款。并且还告诉女儿,她可以自己选定家务还和自己谈判价钱。这些就像是一个有趣的游戏一般,女儿也乐在其中。而朋友所定下的价格,都是按照家政的价格来定的,审核也是相当严格。

有一次朋友非常开心的告诉我,她的女儿和她谈判好了一个工作:帮她计算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朋友说:“女儿现在六年级,数学很好,现在已经懂得用自己的专长来和我邀工作了啊!她的零花钱都是自己做家务赚的,不用我说,自己可省了。”

这样的“有偿家务”,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心理分析:

“有偿家务”有利有弊,但是其中的利弊都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

有的孩子把“有偿家务”只看做是一种形式,看做是“挣钱”的驱动力,而并非像对待工作一样去对待,给孩子开出天价,只是把金钱当做一个诱饵来诱惑孩子劳动,这不仅不能够让孩子真切体会到工作的艰辛,更是容易让孩子把一切都用金钱去衡量。所以妈妈在让孩子进行“有偿家务”的时候,一定要端正孩子的认识,让小孩明白参与到家务活里,主要是让他们理解家长的辛苦,锻炼他们的劳动技能,懂得赚钱的艰辛。

只有把自己当做孩子的老板,把孩子当做你的雇员,用这样的关系去进行“有偿家务”,让孩子了解工作的辛苦,也才能让孩子更懂事,更能体会妈妈的辛苦。

一旦孩子们意识到了爸爸妈妈挣来的钱是那么的辛苦,那么的累,他们就会体谅大人的难处,也懂得了钱不能乱花的道理。这会对他们正确理财、正确规划自己的未来有莫大的好处。

给妈妈的小建议

不妨给孩子试试“有偿家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事情是需要注意的。

一、开出合理的价钱,不要用天价去诱惑孩子,这样不仅不能达到让孩子体会工作艰辛赚钱不易的辛苦,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二、提高要求,不要只是孩子做了,就感到满意。不仅要做,更要做好,增加工作的难度,会让他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

三、培养孩子理财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不要局限在一般家务上。可以像文中提到的,让孩子自己去发掘工作机会,利用自己的特长来争取工作。这对孩子以后走上社会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名人示范榜样

美国富翁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孙之所以能获得日后非凡的成就,和他们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为了避免孩子被家族的光环宠坏,不管是老约翰洛克菲勒还是小约翰洛克菲勒,在教子方面相当花心思,并有一套祖传教育计划。

父亲鼓励劳伦斯等孩子从小学会家务劳动,让他们做家务挣钱:逮到走廊上的苍蝇,每100只奖一角钱;捉住阁楼上的耗子每只5分,背柴禾,劈柴禾也有价钱。劳伦斯和哥哥纳尔逊,分别在7岁和9岁时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许权,每双皮鞋2分,长筒靴每双1角。洛克菲勒家族的经验告诉我们,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对培养孩子的优良人格和品质有很大好处。

4.《教会孩子正确的花钱,让孩子学会买什么、向谁买、怎么买》

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赠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所得。

——日本著名的儿童理财教育观

有一位学生妈妈告诉我,“她家的经济条件不错,她儿子从小就不缺钱花。但是她最近发现,孩子把她给的零用钱全部用在了买游戏币上面……她感到很为难,如果不再给孩子零用钱,他一定会从吃饭的钱里省下来,时间一长把身体都搞坏了,如果给他,又不能保证他不把钱花到游戏币上,严重影响了学习,她到底应该怎么办?”

这位妈妈提出的问题其实很具有普遍性,大多数妈妈都在为自己无法控制孩子零用钱的多少和用途而大伤脑筋。一些孩子在使用零用钱上养成了不良习惯,把妈妈给的钱用在了不正当或无谓的事情上。有些孩子兜里有了钱,就去打游戏,结交不良少年;有些孩子则用钱买一些自己不该买的“东西”,比如让同学代写作业等。所以从小教会孩子如何合理支配零用钱是非常重要的。

儿子要开学了,书包也坏了,要准备买个新书包,还有许多学习用具需要准备,而这一次,我决定采用一个新的方式,不再和儿子一样样去买,而是让儿子给我做一个清单。要把自己需要采购的东西都写下来,大概多少钱,把清单列出来以后再提交给我,然后我把钱给儿子,让他自己去买。

一开始,儿子挺开心,想到要自己去买东西,别提多高兴了。开始写清单的时候就发现问题了。需要些什么东西,需要多少,儿子犯傻了,这些以前都是我帮他准备好的。我看着儿子抓耳挠腮的样子,依然没有去帮助他的意思。儿子开始询问小伙伴们都准备些什么东西,然后一样样写在单子上,涂涂画画了好久。

儿子终于把做好的清单交给我,我看着清单上列出的东西,帮儿子一起分析,什么东西买来有什么用,什么东西遗忘了。终于完成了最后的清单,我把钱数好交到儿子手上,让他自己去采购。到晚上,儿子兴高采烈地回来了,拿着自己采购的东西别提多高兴,滔滔不绝的跟我说今天去买东西的事情。儿子说本来在买东西的时候看中了一个想要的东西,但是清单上没有,如果买了就不够钱买其他的必备品了,于是就忍住了。说着说着还兴高采烈的拿出几块钱给我,说:“妈妈,我今天一共去了好几家,最后选中了一家最便宜的。买东西的阿姨还给我优惠了,你看,还省下了钱呢!以后我的东西我都要自己买。”

看着儿子高兴的样子,我也乐了。相信这一次的小小实践会让儿子更加懂得怎样合理用钱,购置自己必备的东西。

孩子心理分析:

一到新学期开始,又要给孩子准备新的用具了。作业本,新书包,学习用具……我们忙前忙后的给孩子购置这些必备的东西,希望把一切都能准备的万无一失。而这个时候也是让孩子们学会合理用钱的一个好机会,就像我教儿子做的那样。可以从实践中开始培养孩子们的理财观。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中逐渐养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习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妈妈要用理智战胜情感,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地严格要求,耐心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习惯。

孩子在花钱买东西的过程中,妈妈要教会孩子审慎决策,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培养基本的消费能力。基本上妈妈就是要教会孩子“买什么、向谁买、怎么买”。

“买什么”——学习按需消费。有了钱,并不是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妈妈要帮助孩子逐步分辨: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浪费,知道该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钱要省。通过零用钱,妈妈可以向孩子传递良好的生活理念,如商品是买不完的,我们必须学会理性地取舍,在满足部分愿望的同时,就得节制其他的**;一个人的财富与地球上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节俭是一种美德,它可以使我们能够把更多的钱用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向谁买”——学会比较与选择,知道买物美价廉的商品。小孩子往往拿到钱就往商店跑,找到商品就是它了。大一些的孩子,也许稍稍懂点质量优劣与价格贵贱,但大多也不能兼顾二者,要么一味追求品牌,要么盲目追求省钱。确定要买的东西该向谁买、买哪种?妈妈不妨在带着孩子逛超市时,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陈列架前货比三家,比较货品的质量与价格,学会综合权衡。

“怎么买”——学学讨价还价、找零核对。“讨价还价”其实是一个有趣的心理游戏,让孩子明白商家的出价与物品的实际价值之间是有空间的,学一点“生意经”,避免以后“吃大亏”;附带着,孩子的语言表达也得到了锻炼。带孩子一起买东西时,简单的运算可以让孩子去完成;让孩子替大人跑腿买东西时,要求他汇报价格与余额,这些都是训练孩子找零核对的实战机会。

教会孩子理财,从小事就能开始做起,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合理消费,一点一滴自己着手去做,对日后的学习生活都必将大有裨益。

给妈妈的小建议

花钱是一门学问。就像学游泳,一定要亲自下水一样,不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零用钱,他们就学不会合理消费。妈妈应该告诉自己的孩子,什么东西是应该买的,需要买的;什么东西是可买可不买的;什么是不能买的,通过这种人为的分类,让孩子在消费过程中更健康、更理性。

从小事开始,让孩子自己制定自己的购物计划。也可以适当让孩子参与家庭的购物计划,在做计划的过程中,就教会了孩子如何理财,如何把钱花的最值得。让孩子自己去购物,按照自己的计划,既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同时也教会孩子怎样花钱。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最新章节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文阅读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