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四十章

作者 : 田科钦

当孩子有了过失的时候,恰好是教育的良机。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因为,内疚和不安使孩子急于求助,在这样的时刻,他们明白的道理更能刻骨铭心。此时,妈妈应保持冷静,既不要简单粗暴地训斥,也不要毫不在意,而应当讲清道理,指出弥补过失的方法,让孩子吃一堑长一智,从过失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妈妈首先应该平息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才有可能睿智地处理孩子的问题,不要让情绪左右你对孩子的处理方式。

(2)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有的妈妈性子特别急,当孩子犯错时,不给孩子解释的时间和机会,先打骂一顿再说。其实妈妈的这种做法是很自私的,打骂孩子仅仅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怒气,缓解自己的情绪,丝毫起不到教育的目的。有时孩子犯错并不是出于本意,而是想帮助妈妈做点事,只是由于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不够才犯错的。比如有个小女孩本想帮妈妈洗碗,却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如果妈妈不听孩子解释而打了孩子,其结果是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以后孩子再也不会帮妈妈干活了。

(3)体谅孩子的过失。在生活中,有时妈妈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过失,更何况是不谙世事的孩子。因此,面对孩子的过失,妈妈要学会制怒,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把它看作是正常现象,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妈妈要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分析过失所在,并指出改正的办法。如果妈妈能包容孩子的过失,那么孩子也会学会包容他人,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啊。如果对孩子暴打一顿,也不可能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相反有可能让孩子从妈妈那里学会了用“武力”解决问题。

(4)区别对待孩子的过失。孩子的过失分为偶然性过失和主观性过失。偶然性过失,一般是由于孩子无心或无意间所犯的过失。对待这类过失,妈妈要原谅孩子,并帮着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主观性过失,主要是指孩子由于故意或判断过失造成的过失。就像例子中王女士的儿子逃课玩网游,对待这类过失,妈妈一定要严肃认真,给孩子讲清楚过失所在以及危害,并要督促孩子改正。

(5)教孩子学会自我教育。有时孩子无意犯了错,还没等妈**评教育,自己已经开始后悔、反思并自我教育了。因此,当孩子犯错时,妈妈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寻找原因并加以改正,这样孩子对自己所犯的错会有更深刻地认识,改正过失的自觉性也会更高,以后就会少犯或不犯同类的错。

(6)辅以适当的惩罚。在面对孩子故意犯错或是屡教不改时,一定要加以适当的惩罚。但惩罚绝对不是体罚。比如:罚孩子读一本没有看过的书,让他讲给你听;比如将许诺带他去旅游的计划推迟到他不再犯错时等等。

当你面临的是不懂事的孩子时,只要妈妈们用一颗博爱宽恕的心去包容他们的过失,用更恰当的方式去处理问题,正确的引导他们的人生方向,那么他们就会踏入健康成长的光明大道上来。也许妈妈在他迷途往返的时候对他指点迷津的话语,会像冬日的炭火一样温暖他的一生,会像嗡鸣的警钟一样激荡在他的心头。

给妈妈的小建议

“黄金棍子出好人”的教子方法已经过时了,现在这个年代,由于早期教育等等,使得这些小孩子一个个都非常聪明,懂事。也就是说他们完全可以听懂大人对他们的教导,也完全有能力通过妈妈和老师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知错就改。经常地打骂,唯一可以肯定地是,会造成损害孩子的个性发展以及健康的恶果。

孩子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不断减少过失的过程。善待孩子的过失,其实也就是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使其避免再犯同类的过失或错误。作为妈妈,无论孩子所犯的过失是大是小,都应该努力以心平气和的心境来对待;暴怒对待孩子,不但于事无补,伤害了孩子,还会掩盖了过失的本质,可能会让孩子一错再错。

其实,孩子犯错是很正常的。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妈妈不注意教育方式,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责骂、惩罚,不但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相反会使孩子形成胆怯、退缩或者是叛逆、攻击等不良心理。所以,包容孩子的过失,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孩子的过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孩子有自己的自尊心和**人格,要改正他的错误,也必须让他对错误有所认识、有改过的愿望,否则,即使是棒打责骂也起不到效果。

7.《理解孩子的情绪,做他的知己》

快乐与人分享,会变成两个快乐;悲伤与人分担,将只剩下半个悲伤。♀妈妈要学会与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在分享的过程中,妈妈与孩子的关系会越来越亲密,心与心贴得更近。

——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

每个人都有与别人分享情感的需要,而孩子这方面的需要尤其强烈。妈妈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无论多忙,都应抽空与孩子交流,分享他的喜怒哀乐,与孩子一起笑,一起悲,从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把你当知已,这是妈妈教育孩子的最高境界。

上初中二年级的敏敏是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孩子,我和她的妈妈也很熟悉。敏敏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家庭条件也十分优越,妈妈都是成功的商人。她本来一直都是一个阳光快乐的女孩,但是她妈妈告诉我最近敏敏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爱说话了。敏敏的变化最初并没有引起爸爸妈妈的关注,他们都太忙了,常常忙得忽略了自己的女儿。

后来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之后,敏敏的妈妈才注意到了女儿的性格变化,她找一个时间想与女儿促膝长谈,但没想到的是,敏敏对于与妈妈的谈话感到很反感,谈话才刚开始,敏敏就借口作业很多,离开了。

敏敏的这次表现才让妈妈慌了神,因为以前的敏敏总是很高兴和妈妈聊天,从来不会对她这么冷淡。于是,敏敏的妈妈这才放下工作,立刻去往学校与老师做了沟通。老师告诉妈妈,敏敏的成绩依然优秀,但是性格变得沉默了很多,这一学期都不太爱跟人讲话了,似乎有什么心事,老师问她,她也不说。

晚上等到敏敏下自习回来,妈妈来到敏敏房间,轻轻敲门,得到允许后进入敏敏的房间。敏敏正在床上看书,妈妈走到床边跟她闲聊:“今天你的班主任给我打电话把你好好夸奖了一番。”

敏敏妈妈的这个善意的谎言说得很好,女儿这段时间对自己不理不睬,就说明女儿心里对自己有怨言,所以如果她说自己今天去学校找班主任了,可能会引起女儿反感,觉得她是在监视自己、是在没事找事,那这次谈话就又没法进行下去了。

果然,妈妈的话很有作用,敏敏放下了书,好奇的问:“她夸我什么了?”

妈妈微笑道:“她说你成绩还是那么好,人也很聪明很积极,还帮助同桌提高了成绩,很值得表扬。”

敏敏的情绪放松了很多,对于妈妈的话她也很受用:“本来就是,我一直都这样。”

妈妈见到两人之间情绪都缓和了,于是又说:“她还说,你的成绩上重点高中没问题,我们妈妈什么都不用担心,只是要照顾好你的身体,让你变得更壮更健康。”

听到妈妈的话,敏敏忍不住笑了:“我才不要变壮,我又不是女金刚。”

见到女儿心情变好,妈妈立刻趁机问:“我的宝贝最近是不是心情不太好呢,都不爱理妈妈了。”

听到妈妈这句话,敏敏彻底的扔下了书,委屈的情绪一下子爆发了出来。原来有一次,敏敏期终考试,在全年级排第二名,老师特地夸奖了她,并且说她有希望考取重点高中。敏敏很高兴,回家后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妈妈,没有想到在她刚开始讲时,妈妈就在那里忙这忙那,听完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只是说“知道了”三个字,本来十分兴奋的敏敏,看见妈妈这样的态度,心情很低落。

还有一次,敏敏考试发挥失常,名次一下拉后了许多,敏敏很难受。放学回家见到妈妈后,就想同她说说心里话。妈妈看见她的神情,就问:“有什么事吗?有事就说,没事我还忙着呢。”敏敏听了妈妈的话,知道即便自己说出来,妈妈也不会安慰自己,心里的疙瘩还是解不开,所以就回答妈妈说没事。这样多次之后,敏敏的性格越来孤僻。

听完女儿的话,妈妈这才知道,都是因为自己的疏忽才导致了女儿性格的变化。要知道,上了初中的孩子,性格都开始变得敏感和脆弱,这个时候的他们很需要一个知心的朋友在身边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妈妈就是扮演知心朋友的最好人选。所以一旦妈妈在这个时候忽略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就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和心理的转变,也使得孩子与自己的关系变得疏远和难以调和。

孩子心理分析:

分享是世界上最为美好的品质之一,当你愿意和别人分享的时候,你便成为了一个慷慨的人。只是,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的分享并不为人们所重视的时候,你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总是喜欢和我们分享许多东西,比如在路边看到了一朵美丽的鲜花,比如穿上了一条新买的裙子。孩子们总是叫叫嚷嚷的,把他们所发现的一切美好事物都告诉最亲近的人,于是有一天,也许我们非常忙碌,于是我们便对这些分享开始敷衍。慢慢的,我们发现,孩子不再与我们分享了,当我们想走进他们的世界的时候,他们已经关掉了那扇大门。

我们总是借口非常忙碌,于是把孩子献给我们的那朵司空见惯的鲜花随意摆在一旁。我们总是四处奔波,以至于面对孩子得意洋洋地把优异的成绩单放到手中时,也在打着呵欠。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拒绝了孩子的分享,却还充满疑问,为什么孩子什么都不愿意和妈妈说。

试着去重视孩子的一举一动吧,当他想告诉你一些事情的时候,用心去聆听。在忙碌的生活之中,也许孩子带给你的,并不是附加的忙碌,而是轻松的欢愉。每天结束的时候,好好想一想,今天宝贝和我分享了什么呢。当你能回想起来的时候,如果当时忘记了回应,记得在睡前告诉孩子,你非常开心他和你分享的这一切。

给妈妈的小建议

分享使孩子不再孤单,分享给孩子带来爱的曙光,分享给孩子送去前行的希望,分享能使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因此,妈妈要学会和孩子分享喜怒哀乐。

那么,妈妈应该怎样做呢?

(1)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

妈妈面对孩子所做的事情,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要先听孩子的解释,去了解孩子的心声,不能先入为主,任凭主观武断地下结论。妈妈的不当行为,会使孩子的心灵受伤。

(2)珍惜孩子爱的表达

分享是快乐的,无论是分者还是享者,都能体验到温情的传递,感受到爱的表达。所以,当孩子对妈妈有爱的表达时,妈妈一定要重视和珍惜。

(3)用心体验孩子的喜怒哀乐

孩子与妈妈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妈妈要用心体验这一切,与孩子一起分担喜乐忧愁,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而不是不顾孩子的心情,随口应付。否则,与孩子分享的效果适得其反。妈妈要和孩子多交流。只有交流,才能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才能与孩子一起分享成长。

(4)及时排解孩子的烦恼

孩子遇到了什么烦心的事情,因为经验不足或者是看问题不全面等原因,心情一时调整不过来,妈妈此时要及时分担孩子的痛苦,并且做好引导工作,有效地排解孩子的心理困扰,让孩子从阴影里走到阳光中,恢复快乐与活力。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最新章节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文阅读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