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三十七章

作者 : 田科钦

1.《每天都告诉孩子“我爱你”》

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孩子最喜欢爱他的人,当孩子看到并感觉到妈妈对自己的爱的时候,他也会成长为一个充满爱心的人。+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

——中国首富李嘉诚

“宝贝,晚安,妈妈爱你!”一个母亲温柔慈祥地吻别自己的孩子,和孩子道“晚安”,而孩子也回赠母亲一个吻……这样的镜头似乎只能在欧美的影片里看到,中国家庭的亲子之间少有这样的表达方式。

其实,年幼的孩子无法理解妈妈含蓄的爱。只有最直白的,甚至是夸张的情感表达,才能让他们“看得见、撑得着”。否则,孩子会对妈妈的爱无动于衷;稍大一点的孩子或许干脆认为妈妈根本就不爱自己。

记得儿子曾经在两岁大的时候,每当他系好后上衣的扣子,总是骄傲地挥起小胳膊,将系好扣子的小胸膛展现给我,“妈妈,看!”

正在读这本书的妈妈们会怎么回应呢,你是因为他早已熟练掌握了这一技能而机械地、惯性地说声:“不错”;还是放下手里的事情、走过来仔细看看他的“成绩”,温柔地说:“这件新衣服的扣子比昨天那件衣服的扣子难扣,没想到你竟自己穿好了!”然后微笑着轻轻刮一下他的鼻子,深情地说声:“儿子,你真棒!妈妈我爱你!”

妈妈们可别小瞧这些小动作,它能让孩子确认:“妈妈很爱我”。其实,爱孩子,不需要羞羞答答。

爱孩子就要大声告诉孩子“我爱你”。

我的表妹小惠有一个女儿,今年4岁多了。小惠和她的老公都就职于外企,收入丰厚,但是每月工作繁忙,几乎没有时间陪孩子。之前孩子还小,所以孩子的爷爷女乃女乃专程从天津过来,两位老人就在家里帮忙带带孩子,做做饭。随着孩子慢慢长大,4岁多也该考虑上幼儿园的事情了。

上幼儿园需要每日接送,小惠夫妻俩都没时间,于是小俩口想到把孩子给姥爷姥姥带,想着反正在一个城市,只要想孩子了,随时都可以过去看看。

送走彤彤之前小惠告诉女儿,准备让她去姥姥姥爷那边住一段时间。孩子还小,不明白住一段时间的含义,以为就是去姥姥姥爷那边玩,于是爽快的答应了。结果到了姥姥姥爷家,彤彤得知爸爸妈妈要走,而且不会带上自己,大哭了一场,最后小惠还是鼻子酸酸的离开了。

之后一段时间,小惠一有时间就会去妈妈那边陪着彤彤,带她出去玩,给她买最新的玩具,漂亮的衣服。♀一开始,彤彤见到爸爸妈妈的突然出现都非常高兴,以为爸妈是来接她回家的,结果每次小姑娘都是泪眼汪汪地目送爸爸妈妈离开。

在姥姥家呆的时间久了,彤彤慢慢地有了怨言。她抱怨妈妈来看她的次数太少,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彤彤的抱怨倒也也少了,但她对于爸爸妈妈的出现,也不再兴奋,小惠明显感觉到彤彤跟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些疏远。对于这一切小惠感到很无奈,此后她常常找时间去陪着彤彤,可是彤彤却依然不喜欢跟她亲近,本来应该很亲近的母女俩变得很是陌生……

最近,我带孩子去小惠家,发现小惠把彤彤从她姥爷姥姥那里接了回来,最让我惊讶的还是彤彤,我一进门她就甜甜的叫了我一声“阿姨”,主动跑过来让跟我家的孩子一起玩游戏。看着彤彤变活泼起来了,我很是惊讶,小惠告诉了我原委。原来之前小惠跟她老公都很担心彤彤,最后他们决定把彤彤从姥爷姥姥那里接回来自己带,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带好孩子。

刚开始把彤彤接回来的时候,彤彤跟小惠很陌生,当小惠要抱彤彤时,她总是挣扎着要躲开,小惠跟她讲什么她都是默不作声的,但依然小惠每天都要抽时间跟彤彤一起玩,陪彤彤写作业,接送彤彤去幼儿园,每天睡觉前小惠都会拥抱彤彤,亲她的小脸,跟她说“妈妈爱你”,然后引导彤彤跟她说她这一天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小惠为了加强与彤彤的感情,每天早上小惠早起之后,都会来到彤彤的房间,轻轻叫彤彤起床,然后帮穿好衣服出来,等吃早饭的时候,小惠就会夸奖彤彤,“彤彤,你最近起床的速度越来越快了,也不要姥姥帮你穿衣服了,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彤彤,老师跟妈妈表扬你了,说的你作业做得是班上最好,彤彤要加油啊!”“彤彤,昨天妈妈去接你,看到你带领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彤彤现在真是越来越棒了!”“彤彤……”小惠就这样每天都对彤彤表达她的爱,每天都要让彤彤感受她对她的爱。

现在,彤彤开始慢慢变得开朗起来了,也不在回避小惠了,跟小惠也是越来越亲了,家里来人也不再躲在一旁一言不发了,在幼儿园里面也会主动地跟小朋友一起玩。

孩子心理分析:

当一些妈妈将“为了孩子而辛苦工作”作为疏远孩子的理由时。她们在不知不觉间陷入了一个误区,物质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其实,孩子对物质的**远没有他对亲情的**强烈。

10岁以内的孩子对妈妈的感情依赖是很深的,若是长期不呆在妈妈身边,他们会认为妈妈根本就不爱他们,会有被轻视、被遗弃的感觉,对于亲情的认知就会因此变得淡薄。♀

彤彤就是因为她被妈妈寄养在外,感觉自己被抛弃,妈妈不爱她,所以她才对妈妈越来越回避,性格也才越来越孤僻。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渴望妈妈的拥抱,渴望妈妈的关爱的,在工作忙碌奔波的我,经常会忘记孩子爱的需要。无论我们的工作多么忙,我们每天都给你的孩子留点时间,陪陪他们,每天对孩子说声我爱你,给孩子一个拥抱。如果条件实在是不允许,比如孩子寄养在妈妈或亲戚家中,也要争取每天都能和孩子通话或视频,尽量挤出时间回家探望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存在。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一直都是含蓄而有深度的,我们总是习惯把对一个人的好,对一个人的爱贯彻到行动当中,而忘记了表达。慢慢的,我们便忽略了语言的力量。

孩子还小的时候,是难以理解妈妈的付出的,他的感受非常直观,当你告诉他“宝宝我爱你”的时候,他知道你爱着他。当你总是花时间陪伴他的时候,他知道你在乎他。但是当你只是给他买好看的衣服,给他很多的零用钱,却没有时间陪伴他,对他表达你的爱的时候,他是难以感受到的。

如果妈妈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个乒乓球和他藏猫猫,孩子所体会到的那份兴奋的感觉,绝对比他独自玩一堆高档玩具要棒很多。孩子对情感的依赖超过成人,他们需要交流、需要知道妈妈就在身边、自己时刻被妈妈的爱包围着,有了这些孩子才会有安全感。所以,妈妈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亲昵他,让他时常听到你的声音、感到你身体的气息、做他的亲密玩伴。明智的做法是: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疯”。

每一个妈妈都应该记住,孩子需要的,是无时无刻的关爱,不是无时无刻的奢华享受。孩子需要的只是每天一句简单的“我爱你”,而不是每天丰厚的零花钱。让孩子沐浴在爱的春风之中,体会到妈妈给孩子的关爱,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心中充满爱,积极乐观地去面对生活。

给妈妈的小建议

学会懂得借肢体语言向孩子传达你的爱。肢体语言能起到“此时有声胜无声”的效果。有些传达爱的“小”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孩子和妈妈之间的心灵密码而长久地保留着,比如亲吻孩子的小手、额头,可以是每天早上醒来和晚上睡前的保留节目。在孩子有了什么优异的表现或做出了某些“壮举”之后,及时的亲吻和拥抱也是最好的奖励之一。如果妈妈开发出自己和孩子之间独有的肢体语言作为向孩子传递爱的纽带,那亲子间的伙伴关系就不难建立起来了。一缕深情的目光、一个有力的拥抱,都是用行动明白地告诉孩子,你对他的爱没有任何条件、毫无保留。我建议妈妈们不妨这样做试试看!

(1)1-2岁的孩子:游戏能很好地传达妈妈的爱。比如,坐飞机、举高高。这种带有冒险性的活动更能加深亲情,加深孩子对妈妈的信赖感,同时也能锻炼胆量。

(2)2-3岁的孩子:如果孩子独自走了很长一段路没提出“抱抱”的要求,在休息的时候或到达目的地之后,妈妈深情地注视着孩子,帮他放松一下腿部的小肌肉、揉揉小脚心,按摩按摩小脊椎、背部或颈部,是表达爱和肯定的不错的方式,这些无声的夸奖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被妈妈的爱激励着,在下次外出时,孩子会走得更起劲儿。

(3)3-5岁的孩子:一些妈妈可能不屑于听孩子诉说或回答孩子的问题,也有的妈妈简单应付孩子的提问,这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未得到重视,内心产生失落感。他们其实很在乎妈妈是不是爱着自己,而妈妈的态度不恰当的话,很容易使孩子产生错觉。所以,用心倾听孩子,注视他的眼睛并以相应的表情,耐心、积极地回应他,就是发自内心地爱你的孩子。

(4)5岁以上的孩子,在他有出色表现的时候,一个热烈的拥抱、有力度的击掌不仅能传达你的爱,也有助于在妈妈和孩子之间建立朋友间的友谊。因为,肢体语言传递的是你们心心相印的甜蜜感觉。

2.《跟孩子说声“对不起”不是那么难》

尊重孩子就是爱孩子,向孩子道歉无损尊严。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妮可·基德曼

当妈妈做错事时,是否会因为面子问题而拒绝跟孩子道歉呢?是的,很多妈妈在做错事的时候都会因为放不下自己的面子,而不愿意去跟孩子道歉。

妈妈切记不要这样做。当你不向孩子承认你所犯错误的时候,你就犯了两个更严重的错误。

其中一个错误是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你觉得没有必要向孩子道歉时,表示你完全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这是一种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你的不尊重会让孩子刚刚萌发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打击,孩子会觉得很沮丧。一旦积累到一定程度,摧毁了孩子的自尊,那么进而就会影响孩子自强、自立的精神。所以尊重孩子,帮孩子建立自尊,对孩子至关重要。尊重孩子就是爱孩子。另外,妈妈的这种行为也给孩子建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以后孩子有样学样,撒谎抵赖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另一个错误是对妈妈自己的影响。不承认错误的妈妈,只会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损害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事实上妈妈向孩子认错,这样做不但不会减低妈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反而会显示出妈妈的人格魅力,让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为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有担当的好孩子。

邻居林女士的儿子多多今年5岁,可是已经非常的听话懂事了。这个孩子如果做错事情绝对不会撒谎抵赖,而且总是勇敢的去承认自己的错误,小区里面的人都很喜欢这个孩子。其实林女士本人就是一个口碑颇佳的人,多多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她的影响。

有一次,我跟林女士聊天,她跟我说起了一件发生在她们家里的事。有一晚林女士因为工作没有做完而第二天一早就要交,就在家里熬夜加班赶工作。第二天早上,她在洗漱,突然听到老公说孩子:“多多,你看看你,早上拿完酸女乃也不知道关冰箱,就让冰箱门一直这么开着,你太不像话了。”这时,她听到儿子稚女敕的声音脆生生地说:“爸爸不是我,我拿完酸女乃就把冰箱门关起来了。”老公接着问:“爸爸现在才到厨房来,妈妈还在洗漱,早上是你最早进的厨房,那不是你那是谁啊?”儿子“哇”地哭起来,特别委屈地说:“冰箱我拿完酸女乃就关起来了,确实不是我嘛。”林女士的老公生气地说到:“你这孩子自己做错事情还不承认,你给我去外面好好反思一下。”

这时,林女士却猛然回想起昨晚加班的时候,半夜口渴就去冰箱里取饮料时,在去取饮料的时候正好有电话响起来,她连忙去接电话……对,那冰箱门是她打开后忘记关上的。原来儿子是带她受过了,林女士赶紧从卫生间出来,就看到儿子委屈地在餐桌前哭个不停,林女士忙走过去,搂着儿子跟他说:“多多,不要哭了,是妈妈的错,是妈妈昨天晚上忘记关冰箱的门,让爸爸冤枉你了,等会爸爸出来我跟爸爸说,你不要哭了,好吗?”

等老公做好早餐从厨房出来,林女士连忙当着儿子的面向老公澄清了“冰箱事件”,又对自己的表现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林女士的老公知道事情原委连忙向儿子道歉,心疼地对儿子说:“原来是妈妈昨天晚上粗心忘了关冰箱门,爸爸刚才不知道原因而冤枉了你,是爸爸不对,爸爸跟你道歉,你不要再难过了,原谅爸爸,好吗?”儿子不哭了,嘟着小嘴看着爸爸,爸爸忙说:“乖儿子,是爸爸错了,爸爸不问清楚事实就冤枉了多多,多多不生气了,晚上爸爸把请你吃肯德基,怎么样?”多多笑着点了点头。

孩子心理分析:

“冰箱事件”就这样结束,林女士及时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化解了爸爸与儿子之间的误会,也保护了儿子小小的心灵没有受到伤害。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情,却影响着在孩子的在成长做成为人处事的态度。

家长在孩子面前做错了事,光辩解“我不是有意的”,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给孩子树立一个“逃避错误”的“坏榜样”。应该及时地对孩子道歉并付诸行动,比如一个亲吻或拥抱。

林女士的处理方式是非常正确,让孩子明白了当自己做错事了,只有勇敢地去承认,向别人真诚道歉,才能够得到别人的谅解与宽容的,也让孩子从中明白做人要勇敢地承担责任。

在儿子的心中,妈妈是明白是非的、尊重他的,是爱他的,这件事情的发生,不仅无损亲子关系,还让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最新章节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文阅读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