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二十五章

作者 : 田科钦

给妈妈的小建议

一个好妈妈总是会注意自己的言行,只有从自己做起,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让孩子从一点一滴处得到最好的影响。♀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

(1)好妈妈要审视自己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并注意改正,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从内心就对你佩服,这样他才会心悦诚服的听你的话。

(2)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不要急,更不要动手打他,要用自己的行为来感染他,让他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3)仔细观察孩子在小事上的行为,并注意是不是家里其他成员给孩子造成的影响。

人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不能因为达不到就不去做。妈妈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追求完美,这样才能给你的孩子一个完美。

《如何教育拒不认错的孩子》

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著名主持人杨澜

当邻居跑来告诉你,你的孩子打破了他们家的花盆时,你是不是马上就主动向邻居道歉,然后把孩子带回家来痛骂一番?

“无完人、金无足赤。”美玉也会存在瑕疵,何况自制力极差的孩子。作为妈妈,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份犯错误的权利。但是每一个人都要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不要认为孩子还小就应该替他们承担孩子自己犯的错误。只有让孩子自己承担错误和后果,他们才会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我一个同事的孩子叫默默,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小男孩。虽然只有5岁,但是却是小区里的小魔王。只要一不注意,他就跑出去欺负别人家的小朋友,不然就是到那边把人家的花花草草整棵给拔出来,事后还拒不认错,大家都对他很头痛。后来同事的妻子为了好好照顾默默,辞了工作,全脂看护这个小魔王。

那几天,小区里来了一只流浪狗,小狗很瘦弱,全身脏兮兮的。他在楼上看到小狗以后就和妈妈说,他要到楼下去找他的小伙伴玩,一会就回来。♀出门的时候,默默的妈妈一直对他说:“你可不要调皮,不准欺负别人啊!”默默一边答应着一边就走了。

默默的妈妈继续在家里做家务,谁知道一会就听到很急促的敲门声。打开门一开,原来是一楼的张大爷,张大爷着急的和默默的妈妈说:“你快下去看看吧,你们家默默被狗咬了。”这下可把默默的妈妈急坏了,马上到楼下去看。默默坐在地上,抬着手大哭。

原来默默跑都楼下找到了小伙伴以后,就叫上小伙伴到小区花园里去捉那只流浪狗。小狗看到他们就要跑,可是还是被默默抓到了,默默抓到小狗就骑在小狗身上,小狗被他压在地上都站不起,小伙伴在旁边一直叫默默快起来,小狗都快要被他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可是默默还是一直坐在小狗身上,还用手去揪小狗的耳朵。小狗一痛,转过头就咬了默默的手一下。默默的妈妈看见孩子被狗咬了,非常心痛,也很着急,但又痛恨孩子的淘气,不过首先要做的还是马上带着默默去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说伤口不深,就是要打狂犬疫苗,打了针就没什么大事了。默默平时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打针。这个时候听到要打针吓得大哭,说什么都不去打针。

他就坐在医院的地上一直大哭,默默的妈妈温柔的说:“默默,今天你去骑小狗、还揪小狗的耳朵,你做这些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小狗也是会疼的?”默默摇摇头,妈妈继续说:“那你这么做是不是对的?”默默说:“妈妈,我错了!以后我再也不这样做了。”

默默妈妈说:“那我们就去打针!”默默这下哭的更凶了,大叫到:“妈妈,我不要打针,我错了!”默默妈妈严肃的看着默默说:“默默,你欺负了小狗,这是意见不对的事情,自己犯了错误,所以现在你就要犯错的后果——承受打针的疼,如果你不去欺负小狗,那现在就不用来打针了,而且你现在不打针以后会生病的,那个时候你就要打更多的针,这样是不是更疼。”

默默站在那想了想,说:“那好吧,但是你要和护士阿姨说让她轻一点,好不好?”

最后默默去打了针,回家以后他和爸爸说:“爸爸,我今天犯错了。♀今天我欺负了小狗,所以我要去打针,以后我再也不欺负小狗了,那就不用去打针了。”默默的爸爸说:“默默,记住以后不能随便欺负人,欺负小狗不对,欺负别人也不对,知道吗?”默默点了点头。

孩子心理分析:

当你的孩子已不认错时,请你仔细想想他是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如果不是的话,那么你的教育难度就大大增加了。如果是第一次,那么恭喜你,时间完全来得及。

孩子拒不认错?孩子逆反?责任不在孩子,而完全在于妈妈。在于妈妈是否遵循了孩子的天性和成长心理,如果妈妈舍得花时间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与关爱,耐心地帮助孩子,那么,就一定能够改变孩子拒不认错的坏毛病。

孩子做了错事之后。妈妈应该怎么做?

妈妈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先不要忙着处理孩子的行为,而是等自己内心的焦虑平息以后,再采取合适的措施。第二件事情是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只有找出真正的原因,才会让孩子心服口服,也一定不要一口咬定就是孩子错了,高举惩罚的大棒,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自我保护和逆反心理,加大孩子说真话的难度,也让教育的难度大大增加。

在找到孩子真正犯错的原因之后,尽量用和蔼的态度去和孩子讨论他的错,不要包庇他,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犯错造成的后果,帮助他学会自己承担后果。默默的妈妈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让默默自己承担后果,给默默的心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影响,以后自然就不会随便欺负别人了。

勇于承担责任的孩子是受欢迎的,可以为自己赢得赞许、信任、朋友,更可以让他们摆月兑自我中心,知道外部世界并不总能为所欲为;体验到后悔、难过、害怕是什么东西,并会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这样做,这对孩子改正错误和缺点是很有帮助的。

给妈妈的小建议

一定要跟“过分的护着孩子”说再见,要学会狠心一点,让孩子自己去承受自己造成的苦果,这样他才会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样改正错误,给自己一个深刻的教训。

如果孩子不是屡次犯错,不需要太严厉的苛责。另外,也需要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来采用合适的方法,这个需要妈妈自己拿捏,总之,要孩子知道不是小错误,不能随便说几句就放过这次犯错,必须给孩子一个深刻的印象,要他知道,犯这种错误是需要自己承担后果的,妈妈也会很生气,以后他就不敢了。

3.《如何教育爱撒谎的孩子》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谎言或虚伪非常敏感,极易察觉。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会同你合作。

——印度第一位女总理甘地夫人

有的孩子爱说谎,而且撒谎时脸不变色心不跳,比说实话还正常。在生活中,孩子回家晚了怕父母责骂时会撒谎,想给同学过生日买礼物没钱时会撒谎,考试考不好时会撒谎,不想做作业想出去玩儿时也会撒谎……

其实,孩子并非生来就会撒谎,他们的天性是纯真和直率的,他们不会隐瞒自己的意图,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他们是诚实的人。孩子之所以撒谎,除其他心理因素外,妈妈的某些教育方式是导致孩子撒谎的直接原因。

妈妈最不喜欢孩子说谎,但是又束手无策。孩子有时候会说谎来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也许在他们心里,会觉得说谎其实没什么。但是作为妈妈,应该让孩子明白说谎的危害,明白做一个诚实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定不要轻易将谎言与孩子的品质划等号,因为谎言有时只不过是幻想,或者孩子小小的如意算盘。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点点特别喜欢收集小卡片,有一天点点从学校回来手里拿了一堆各种各样的卡片,点点的妈妈问他:“你从哪里来那么多的卡片?是不是在自己储蓄罐里拿钱买的?”点点说:“不是,这是我和小朋友玩游戏的时候赢回来的。”点点的妈妈不信他,说:“那你明明一张卡都没有怎么赢啊?”点点说:“你不记得我原来有四张吗?我是用那四张赢回来的。”点点的妈妈一想他原来确实是有四张,虽然心里还有疑问,但还是相信了他。

谁知下午他玩卡的时候刚好碰见邻居的一个小朋友和他妈妈,那小朋友的妈妈无意地问到:“点点,你这么多卡是买的还是赢的呀?”

“我买了一包,剩下的全是赢的!”点点兴奋地说到,完全忘记了妈妈还在旁边听着,这下点点的妈妈总算明白了,点点真的说谎了。就拉他到一边问:“你不是告诉妈妈你没拿钱买吗?怎么现在又说买了一包呢?老实告诉妈妈到底怎么回事?是从妈妈包里拿的钱?还是从自己储蓄罐里拿的?你说实话妈妈就不批评你。”

他还在狡辩:“我自己有四张,然后从地下捡了一个空包,装到里面不就是一包了吗?”点点的妈妈很生气,但是为了问出到底怎么回事,又耐心地问到:“妈妈说过,你要是想拿钱买东西,可以先跟妈妈说一声,妈妈同意了你再拿,如果不吭声偷偷地拿了那就像小偷一样了,你愿意当小偷吗?”

他摇了摇头。

沉默了很长时间,他终于说道:“我从储蓄罐里拿了三块钱买的。”

点点的妈妈说:“你说的对,别人的东西你不应该随便去拿,你拿了就是小偷了。你拿自己储蓄罐的钱没有问题,可是为什么妈妈问你的时候你要说谎?说谎和小偷的是一样的,小偷偷了别人的财物,而说谎就是偷了别人的信任。妈妈那么信任你,你却说谎骗妈妈,你觉得这样是不是在伤妈妈的心?”

点点听了以后,低着头不说话。

点点的妈妈说:“你听过‘狼来了’的故事,你偷了太多别人的信任,别人就再也不会相信你了,你希望以后妈妈都不相信你吗?”点点连忙点头说:“不是,不是,我希望妈妈一直相信我。我知道错了,以后我再也不会了。”

听到点点这样说,妈妈放心了不少。从那以后,点点也不再说谎了,因为他记住了妈妈说的那句话,说谎就是在偷别人对自己的信任。

孩子心理分析:

孩子为什么会说谎呢?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5岁以下的孩子常常说大话,因为他们还不能把事实和幻想区分开来,说大话完全不同于说谎。一个4岁孩子的母亲曾经问我:“我的孩子一个星期最少从幼儿园拿回家一个玩具,他告诉我是老师说他可以拿的。真的是这样吗?”我告诉这位妈妈,“当然不是。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认为,如果他们非常非常想拥有这个玩具,那么这个玩具就一定是自己的。这就是孩子们想‘占为己有’的逻辑。”

而5岁以上的孩子不再有说大话的情况存在了,他们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说谎……如自己先动手打人,却说是别人先动手;逃学旷课,却说在学校认真上课等。孩子说谎的这种错误行为,如果不及时制止,就可能逐步养成一种欺骗的不良习惯。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最新章节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文阅读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