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二十四章

作者 : 田科钦

6.《教孩子从玩耍中学会如何对付身边的危险》

儿童的一切教育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帮助孩子身心自然的发展。+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

——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

妈妈们对孩子的关心是没有界限的,不仅要担心他们吃得好不好,穿的暖不暖,还有学习,前途等等问题。就连孩子出去玩,我们也总是提心吊胆的,可是我们又担心自己过分的呵护会让孩子变得软弱,于是应该怎么办就成了妈妈心中的困惑。

我也很担心孩子的安全,但是我从来不愿意用强制的手段去约束儿子,因为我始终认为人生很多危险都不可以避免,不到河边就能保证一定不会溺水吗?

那段时间我看到新闻上说很多孩子去游泳的时候溺水,我想,我要教给儿子自救的办法,而不是禁止孩子去游泳。我和儿子说:“你想学游泳吗?”儿子高兴极了,一口答应下来。因为儿子也一直很想学游泳,现在我给他创造了这个机会,所以他学得特别认真,没多久他就学会了自由式。

儿子终于学会游泳了,于是我带着他到比较深的池里玩。他以为自己学会了游泳,就大胆的去游了,我在旁边看着儿子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决定给儿子一点教训。就在他努力向前游的时候,我悄悄地在后面拽住他的脚,由于他刚学会游泳,没有往前走就开始下沉,他慌了,胡乱地拍打着水,我看到他惊慌的样子,马上把他抱起来。我一直在他旁边,确保他不会真的溺水。

他大口的喘气,显然是吓坏了。这个时候我和儿子说:“孩子,在你玩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危险,就像刚才,所以你要学会自己保护自己。而且这个还不够,你还要有危险的意识,你要明白什么时候会有危险。刚才是妈妈拉住你的脚,但是如果是水草呢?那你就不会那么容易摆月兑了。”

儿子听得很认真,但是却一脸迷惑。我继续和儿子说:“如果你下次到水里游玩的时候遇到危险,你学会了游泳就可以自救,你有了危险的意识,你就知道什么地方是有危险的,你就不会去那里游泳了。♀”儿子豁然开朗,说:“妈妈让我来学游泳是为了让我自己在游泳的时候保护自己,还要时刻警惕。我明白了!”

从那以后,儿子越来越认真地学游泳,也不会总是一副什么都不怕的样子,有时候他还会提醒我什么是有危险的。

孩子心理分析:

如果妈妈们只是用“禁止”的方式来保护孩子,例如告诉他们不要乱动电器,不要随便去外面游泳,不要去春游……而不是告诉孩子如何避免危险事故发生和一旦发生事故后如何自救或求救,那孩子永远都会处于危险之中。禁止孩子去尝试,去接触实际中存在的各种情况,单纯利用命令的手段来“圈养”非常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轻率地否认孩子想要试一试自己能力的举动,说些

“你做还早呢!”

“那可不行啊!太危险!”

“太吓人了,可不能干啊!”的话,可能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这等于是给孩子的成长泼冷水。只有教会他们避免或是应对危险的方法才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安全是一种意识,只有让孩子有这样的意识并且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才能让他们安全愉快地玩耍。

给妈妈的小建议

好妈妈不是总和你的孩子说:“你不许去干什么,那是危险的。”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告诉他们就算是玩的时候也要提高警惕,而且还要教给他们如何避免危险的方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孩子。

孩子需要玩,更需要安全,但是爸爸妈妈不可能总是严严实实地保护着他们,只有让他们掌握了生存和避免危险的技巧,才是保障他们安全最好的选择。

第七章

《是妈妈,也是教官——没有不听话的坏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笨”妈妈》

妈妈们可能都深有体会。孩子似乎随处都在和我们作对,往往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妈妈也经常被孩子折腾得头晕脑涨,感到束手无策。不听话的孩子,成了妈妈们共同的心病,我们到底该怎样教育这些不听话的孩子呢?

每一个妈妈都希望自己能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信,希望自己说出的话、发出的命令,能在孩子那里起作用。然而,很多孩子就是不给妈妈这个面子,要么哭闹,要么顶嘴,要么听到批评就摔门而出。于是,在妈妈心里,“不听话”这三个字成了妈妈最大的一块心病。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大多数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采取责怪、训斥、强制,甚至打骂的惩罚性措施。这些措施往往会适得其反,更加刺激孩子的叛逆、不听话。

孩子都是在所谓的“不听话”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其实,在这个世上,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孩子不听话,一定有原因。面对不听话的孩子,这个时候妈妈就扮演了教官的角色。要学会查找原因,分清哪些要管哪些不要管,知道用什么方式去管,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妈妈要“因材”去长期学习和研究。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让“不听话”的孩子通过你的教导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1.《你的坏习惯,孩子会有样学样》

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会影响他的一生,也决定他的一生。

——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玛利亚·蒙台梭利

你是不是发现孩子和自己有着一样的坏习惯?有的妈妈说这是遗传。我要告诉你事情的真相不是这样的。因为孩子最初接触的人就是妈妈,于是我们的行为就成了他们的标准。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妈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妈妈做成什么样子,孩子就会跟你学成什么样子。所以,妈妈们要注意了,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孩子再继承你不好的习惯。

还记得我儿子刚刚2岁的时候,那时候他刚会走路,会自己走到房间的各个角落,自己玩耍。

那个时候工作还比较忙,我要很早就起床去学校上班。有一天早上,我换好衣服,正在吃早餐,儿子突然从后面跑过来抱住我,手里的粥就撒在了外衣上。没办法,我只好马上到房间里换衣服,我们家都有一个习惯,就是脏衣服换下来以后就要马上放到专门盛放脏衣服的布衣篓里。但是那天实在是太匆忙了,我把衣服换下来以后就朝床上一扔,就拿着皮包出门了,没有想到儿子一直在旁边看着。

为了让儿子尽早的**,我也要求他自己换衣服。但是最近这几天我发现他总是把自己的脏衣服换下来以后随便往床上或是桌上一扔,就跑了。为了这个事情,我告诉过他很多次,但是他还是改不掉这个毛病。

我开始反省,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老是听不进我的话呢?是不是自己的某些行为让他有了这样的习惯,然后我就想到了那天早上我匆匆忙忙换衣服的事,那天他一直都在旁边看着,一定是我的行为给了他一些暗示,让他学会了随便放脏衣服的习惯。想到这里我后悔不已,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希望可以改变儿子不好的习惯。

这天,我故意在他面前把外衣弄脏,然后把外衣换下来,再在他的面前把脏衣服放到了装脏衣的框里。从那以后,儿子再也没有把脏衣服随便扔的习惯了。

孩子心理分析:

孩子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开始了对妈妈全方位的模仿,他的模仿能力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提升。而你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模仿环境”,自己不做“坏榜样”。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回应。

假如妈妈明明是为了孩子好,但情急之下却忽略了自己的表达方式:言辞不够文雅、态度过于激烈,那无疑是“好心”做了坏榜样。因为,“粗暴”的形象一刹那就在孩子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们在愿望得不到满足或心情不好的时候,最先“反射”到大脑的解决方式就是以同样粗暴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人——孩子还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好的坏的统统兼收并蓄。因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是要时时牢记的。

言传不如身教,真正让孩子懂得爱,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妈妈的言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一个妈妈在教育自己孩子过程中更多的不是语言,而是他的行为。

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摄下了妈妈的言行。作为一个妈妈,你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不经意的一个行为就可能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妈妈应该记住,孩子是看着你学习的,他们喜欢模仿你,你做的事情会引导孩子的想法、价值观、行为。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越来越好,你也要做得越来越好。做孩子的榜样,可能是爱孩子的最重要的一环。

名人示范榜样

蔡元培的母亲共生七个儿女,但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先后夭折,只留下排行第四的蔡元培和长子、三子。家庭负担极为沉重。

蔡元培的父亲去世后,亲友看到周氏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生活非常艰难,便纷纷募款济助,都被周氏谢绝了。

周氏没上过几天学,但深明大义,性格倔强,具有中国母亲的传统美德。她有信心**把孩子培养成材。

为了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周氏自己省吃俭用,辛勤操劳。一家人的衣服和鞋袜都是靠她一针一线缝纳起来。她还学会了给孩子理发。孩子大些后,她也给人家做零活。

周氏对儿子的教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并从细微的事情上教给孩子好的习惯。母亲的善良、勤劳和坚韧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蔡元培后来的好学上进和正直无私无不来自母亲的影响。

蔡元培入塾后,母亲常陪着做作先生指定的家庭作业。有一次当他在灯下构思苦吟时,母亲觉得夜太深了,心疼儿子太疲倦了,以致思路不通,教他干脆睡觉去,明儿一早再叫他早起续作。黎明即起的蔡元培,竟能一挥而就。而且终身觉得熬夜不如早起,这种好习惯是被母亲养成的。

母亲对蔡元培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这些影响不是靠嘴上说的,都是蔡元培的母亲一点一滴做出来的,她给儿女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最新章节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文阅读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