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遇:浮生若梦 追寻记忆的足迹

作者 : 东朝人

沿着浣花南路一路行来,来到浣花溪公园,信步而行,公园里绿树成荫,奇珍异树遍植。不愧为成都市占地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漫步园中,直感觉静谧非常。

行走在诗歌大道上,和风徐徐,扑面而来。道路两旁的松柏郁郁葱葱,傲然屹立。迎着阳光,如同一排排威武不屈的士兵,给人无与伦比的震撼。观赏着脚下大理石上镌刻的一首首意境绵长的诗歌,望着25位诗人的塑像,仿佛走进了诗的海洋里。中国厚重的文化底蕴在此处彰显得淋漓尽致。

宋雪怡看着眼前的亭台楼阁,山水相依,哪里还有过去的影子呢?

十三年之后再到浣花溪,昔日清亮的溪水上建起的公园,身姿卓绝,勾起了无数人对诗的向往,也勾起了宋雪怡对往日的追思。

望着绿树环绕的万树山,望着碧波荡漾的沧浪湖,宋雪怡意识到岁月在这里放缓了前行的步伐。

她开始期待那片美丽的岛屿。

印象里的白鹭洲每到傍晚,归巢的白鹭如同落云,拍打着翅膀停歇在这片湖心岛屿之上。那种万鸟齐飞的震撼,总能吸引她频频前往。每天顶着夕阳坐在湖边的长椅上,看岛上的白鹭梳理洁白的羽毛,聆听它们的歌声,一直到华灯初上,才悻悻地踱回家里。

如今,白鹭洲依然静立于湖心,宋雪怡极目望去,密密的树林间几点纯白此刻正在不安地跃动。她凝望眼前这片更甚从前的树林,已经可以预见白鹭齐飞时的盛大景象。

小时候课本里有这样一首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诗圣杜甫描写浣花溪畔春景的诗,指的就是这里的景致。

宋雪怡想到了杜甫草堂,伟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同时想到的还有外婆,自己所熟知的关于杜甫的传说,关于浣花溪的传说,便是小时候外婆讲给她听的。

草堂与公园毗邻,如同一对紧密依偎的情侣,令人无限遐思。翻墙而过的树冠摇曳起伏,枝叶相互摩挲,如同情人间的喁喁细语,格外缠绵。

杜甫草堂与宋雪怡记忆里的模样相差无几,只是凭添的万佛楼似一粒璀璨的明珠,静静矗立在层林掩映之中。登上万佛楼,凭栏远望,美景万里尽收眼底。美丽的浣花溪似一条翡色纱带,袅娜多姿地横卧在苍翠的树林间,静静流淌。

关于浣花溪,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在成都几乎是家喻户晓。

相传在唐代,浣花溪边有一名农家女儿。她年青的时候,有一天在溪畔洗衣,遇到一个遍体生疮的过路僧人,跌进沟渠里。这个游方僧人月兑下沾满了污泥的袈裟,请求姑娘替他洗净。姑娘欣然应允。当她在溪中洗涤僧袍的时候,却随手漂浮起朵朵莲花来。霎时遍溪莲花泛于水面,蔚为壮观,浣花溪因此闻名。

如今的浣花溪没有了美丽善良的浣花夫人,清凉的河水依然静静流淌,留给后人一片青山绿水长相依的情趣。

宋雪怡在杜甫草堂休憩片刻,便搭车前往送仙桥——成都市最为著名的古玩市场。

眼前的送仙桥如同闹市之中的一位隐者,有别于周围光怪陆离的繁华,陈旧闲适的气息迎面扑来。使人如同置身于一片世外桃源之中,恁是再躁动的心,也会禁不住沉静下来。

行走在模底河畔,看两岸垂柳依依,近处的仿古建筑依偎而立。送仙桥,如同一个失落的文明,使人一颗不安的心,仿佛寻找到久违的归依。

眼睛扫过青砖垒砌而成的墙壁,没有水泥的平整光洁,墙面轮廓显得凹凸起伏,略显破败。却让宋雪怡倍感亲切。

小贩沿街摊开一张油纸,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旧书籍,一些小件古物并在一起销售。诸如折扇、卷轴、女红等等。小道上熙来攘往的行人,不时停下来细细观摩。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镜遇:浮生若梦最新章节 | 镜遇:浮生若梦全文阅读 | 镜遇:浮生若梦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