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科员绯色升迁:校长风流 权色官路 161

作者 : 某九

马春江回到家里,从手包里翻出机密电话本,这个电话本县委秘书们人手一本,上边存的都是领导们的电话。马春江找到周海山的电话,看时间还不算太晚,便拨了过去。

电话响了一会,才被接起来:“喂?”

“您好,周县长,我是马春江,抱歉这么晚了打扰您。”马春江很礼貌的说。

“是春江呀,怎么了,有什么事情吗?”电话一端,传来周海山热情的笑声。

“宋书记问五中和天宝集团的合作,谈得怎么样了,有什么进展。”

“哦,天宝集团愿意投资,但是要求享有十五年的收费权,五中领导向我汇报了这个情况,他们的意见是年限比较长,暂时没有同意。”周海山说。

“哦。”

“宋书记对合作持什么态度?”周海山问。与天宝集团的合作,不管五中是否觉得合算,只要宋阳认为合适,那就合作;宋阳觉得不合适,那就不合作。这件事的结果不取决与五中,而在与宋阳,这算是我国的一大特色。

“暂时还不知道。”

“啊,如果宋书记有什么意见,春江要及时提醒。”周海山笑着说,周海山从教育局长升任副县长,宋阳是点了头的,因此周海山对宋阳持亲近的态度。

挂了电话,周海山心想宋书记对天宝集团很关注呀,这对五中和耿天宝的合作不知道是福是祸。

次日,林建军早早起床,到操场上锻炼。黄在刚也在锻炼,并且主动调整了速度,与林建军保持一致,略微落后林建军一个肩膀的距离,一直跟着小跑。

跑了几圈,林建军变成散步,黄在刚也开始慢步跟随。

“和耿天宝联系了吗?”林建军问。

“联系了。”

“他怎么说?”林建军问。

“他说他近期要外出考察,过两天派一个副总过来参加捐赠仪式,捐助金额与去年相同。”黄在刚挺高兴的汇报。

天宝助学金和天宝奖学金,已经成了五中招生时的一大特色,有一部分家庭贫困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到五中,一是因为五中的免费政策,二是五中有奖学金和助学金。至于高考成绩方面,五中除了1997年高考出个清华,再就没啥拿得出手的大学了。

“好。”林建军露出笑容。

“一会你通知下去,大课间开个校级领导会议。”林建军说。

“行。”

吃过早饭,林建军回到办公室,便开始思考大课间的校级领导会议应该怎么开。理清头绪,明确方向,林建军作为校长,必须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承担起引导的作用,将大家的想法引导向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督促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朝一起使,团结合作、同舟共济。

想清楚之后,林建军给于秀志打了一个电话:“喂,美女,是我,林建军。”

“哦,有事吗?”

“考完的两科成绩出来了吗,我考得怎么样?”林建军问。

“我去帮你查一下,一会给你回过去。”

“嗯,谢谢。”

刚刚放下电话,周海山的电话就打进来了,问林建军五中和天宝集团的合作,有什么新的进展没有。

林建军说目前还没有,等一下准备开个校级干部会议,共同研究一下。周海山说宋书记很关心这件事,昨天还让马春江询问情况来着。

“那宋书记是什么态度?”林建军问。

“没有明确表态,不过照我估计,还是希望能够促成这次合作。”周海山说,听了这话,林建军心情一沉,说实话昨天看到集资的那篇报道,一下子启发了林建军的思路,让他对与天宝集团的合作不再像以前一样迫切。

五中完全可以走集资的路,个人和私营企业集资,靠的是高息,但把钱借给他们,人们都害怕有借无还,而对于把钱投入到五中,人们就无需这种顾虑,五中是国家的,学校就建在那里,跑不掉。哪怕学校黄了,也可以找县里要钱。因此五中想筹集一百多万,还是完全能够办到。

只要凑够建楼的费用,管他这笔钱是张三出,还是李四出,只要能办成事情,哪一种最有利就采用哪一种,这是林建军的想法。可如今县委书记关注这件事,如果他要求五中与天宝集团合作,那么即使与天宝集团合作对五中再不利,林建军也只能选择合作。不听县委书记的话,后果绝对不是林建军一个副科级能够承担得起的。

“周县长,天宝集团要求十五年的收费权,这对五中来讲,很不公平。”林建军说,“投入一百几十万,却要从五中收走四百多万,我要是资金充裕,我自己就投资了!”

“建军,有些事情……要兼顾个人前途和单位利益。”周海山说。

林建军明白,周海山这样说,完全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怕自己年轻气盛,一时转不过弯,连忙诚恳的表示感谢:“感谢您的关心,我知道应该怎么选择。”

挂了电话,林建军琢磨周海山的话,想了一阵,周县长把个人前途放在了单位利益前边说,这就已经说明了他的态度。这样的选择,是大多数干部的正确选择:当个人前途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许多干部的选择都是个人前途。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嘛。

“得福,你把邹明宇给我喊过来。”林建军给李得福打电话。

“好的。”

“让他立即过来。”

“哎。”

李得福是林建军的铁杆手下,执行校长指示绝对不打折扣,最快速度通知了邹明宇,并强调校长让他立即过去。

邹明宇放下手头的活,去见林建军。

“邹主任,你知道现在集资的,一般一万块钱一年给多少利息?”林建军问。

邹明宇心里顿时一跳,紧张起来,难道林建军知道了?五中现在账面宽裕了,有了闲钱以后,邹明宇心思活泛,把钱短期放贷给了亲戚,赚取放贷和银行利率之间的差价。一年下来,运作得当的话,也有千把块的收益,只要学校需要时,能把钱填回来,堵住窟窿就绝无问题。

他看林建军的脸色,发现并无异常,这才稍稍放心,稳住心神以后,才开口回话:“林校长,您咋问起这个了?”

“随便问问。”林建军语气很随意。

“一般都是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十吧。”邹明宇说。

林建军心算了一下,五中修建宿舍楼,差不多需要一百五十万,百分之十利息的话一年十五万,十五年的话就是二百二十五万,但是每年都能偿还一部分,越到后期,需要的利息越少,差不多一百多万就够了,与和天宝集团合作相比,集资肯定能省下好多钱。

现在的问题,就看宋阳的态度了。只要他不管,自己就采取集资的办法,但是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能把自己牵扯进去。

“林校长,您怎么突然对集资感兴趣了?”邹明宇问。

“集资这事儿有什么门道,你给我详细讲讲。”林建军看了一下时间,离大课间还有二十分钟左右,就问起集资的事情。

“集资这事儿其实也没啥门道,一般就是有的私人或者企业急需用钱,找银行贷款利息不低,而且手续特别麻烦,还得请客送礼,于是就用高息向私人借贷,借的多了就属于集资。”邹明宇说,“一般来讲,信誉好的或者经营状况比较好的,集资利息给的就低一点,集资的人也图个稳妥嘛。”

“如果咱们学校要集资,你觉得容易吗?”林建军问。

“学校集资?打算集多少钱呀?”

“一百多万吧,难度大么?”

“国家公立学校集资还是很容易的,信誉好呀,给的利息也不需要多高,一年百分之七就差不多了。”邹明宇这才明白林建军打听集资的事情,是学校想集资,并不是知道自己挪用学校的钱出去集资,这才彻底放心了。

“银行的存款利率只有5.7不到,而且还要扣税,集资则可以免税。”邹明宇说,“因此学校集资应该不难。”

“我知道了,关于集资的事情,你先不要往外透露。”林建军嘱咐了一句。

“是,我知道。”

打发了邹明宇,林建军坐了一会,钱云龙和宋大雨先到了,略等一会,上完课的黄在刚和周跃辉也来了。

“学校打算引进一家企业,由企业投资修建宿舍楼,作为回报,该企业可以享受若干年的住宿收费权,这一点大家已经知道了的,前段时间天宝集团的考察团也到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林建军说,“天宝集团对考察结果还是很满意的。”

几个副校长听了,都露出欣喜的神情。学校的办学规模大了,对全校每一个教职工都有好处,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学生多了,收费就多,学校有钱了,老师们奖金和福利才能提高。

“两栋宿舍楼的投资,差不多在一百五十万左右,天宝集团要求享有十五年收费权,这个要求我认为不合理。”林建军说。亅亅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基层科员绯色升迁:校长风流最新章节 | 基层科员绯色升迁:校长风流全文阅读 | 基层科员绯色升迁:校长风流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