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科员绯色升迁:校长风流 权色官路015

作者 : 某九

“建军,有件事我得跟你说一下……”

看张正强略带为难的模样,林建军笑着说:“张哥,有啥话你就直说。”

“赵局长发了话,说局里交通工具紧张,车子谁借出去的,谁要收回去。”

“原来是这个,明天早上,我就把车子还回局里。”林建军说。周海山没走的时候,局里车子不紧张,周海山走了,车子就紧张了,关键不是车的问题,是人的问题,俗话说人走茶凉,周海山虽然是高升,但不在其位,不谋其事,林建军能理解赵国峰的做法,也明白张正强的处境。

“车子开这么长时间,给张哥添麻烦了。”林建军表示感激之情,张正强苦笑。

没有车子,以后单位和家之间往返就很不方便了,这是横亘在林建军心中的难题。

张正强长期为周海山服务,知道他的时间观念,估计着周海山差不多出发了,他就和林建军一块到门口迎候。车子停下,张正强快步上前,帮周海山打开车门,林建军跟着过去迎接。

“进去说话。”周海山说,周海山走在最前边,昂首阔步,张正强稍落后陪着,提着包的龚跃飞和林建军还有司机跟在后边。

“你好,龚秘书。”林建军主动示好。

“林校长好。”龚跃飞对林建军友善的笑笑。

五人进入包房落座,周海山让龚跃飞点菜,吃饭时候,话题主要是围绕周海山在教育局取得的工作成就,周海山在任几年,平津教育进步较大,这是他升迁的主因之一。周海山谈兴颇浓,回顾了他在教育局的工作,又感慨的说五中是他的一块心病,他离任以前,终究没有妥善解决五中的教育和升学问题。

“小林,老领导下达任务了,你要想办法把五中的工作搞起来,争取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张正强笑着说。

林建军坐直身体,郑重表态:“我一定不辜负周县长的厚望,一定尽最大努力干好工作,带领五中打好高考升学这一仗。”

周海山愉快的笑了,说:“让建军出任五中校长,有些人反对,认为你没有教学经验,也没有独立负责某一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经验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五中以前的几个校长,都是从老师、主任、副校长、校长一级级、一步步升上来的,经验丰富,可五中工作就像是霜打过的茄子。我认为要想干好工作,不能全凭经验,更要拼劲、冲劲,到了五中要敢冲敢拼,拿出破釜沉舟的气势。”

“感谢周县长的大力支持。”林建军坚毅的语气说,“我敬您一杯,以酒明志,三年之内,五中高考升学人数要翻倍,做不到这一点,您拿我是问。”

周海山被林建军的豪情感染:“好,我记住你这句话,做不到可是要挨板子!”

“若是做到了呢?”林建军发问。

“做到了,我要请你喝庆功酒,还要到宋书记面前为你请功。”周海山笑着说。

酒至半酣,张正强提议每人讲一个段子。周海山在局里时,每逢酒场喝到半酣,必然要抛几个段子娱乐一下,张正强作为他的老部下,深知周海山的喜好。

张正强的提议,获得了周海山的赞同。

张正强先讲:“一对母子坐公交车,儿子忍不住要小便,母亲看车上人多,让他忍着。儿子说忍不住了,要去角落里小便,母亲不许,说儿子没规矩。车上的乘客同情孩子,这么小,怎么能忍得住呢。儿子说你不让我在角落小便,那你张开嘴,我尿在你嘴里。妈妈气得打了儿子一顿,儿子一边哭一边说为啥爸爸可以,我不可以?”

诸人皆笑,周海山也讲了一个,龚跃飞心里记住周县长喜欢黄段子,以后再有这类场合,自己要主动提起。

一顿饭在融洽的气氛里结束,送周海山上车的时候,张正强紧握着周海山的手:“老领导,您虽然高升了,可教育局毕竟是您战斗过的地方,您还是要多抽时间回局里检查指导,教育局只有在您的指导下,工作方向才能更正确。”

“好。”周海山明白张正强的心思,略加思索,便答应下来。周海山出任副县长以后,按惯例是要到分管各部门调研指导,周海山把调研的第一站定在教育局。

周一早,林建军把轿车还回局里,步行离开。他在街上拦了三轮车,又到汽车站乘车赶去柳林。

客车行驶缓慢,不断上人,车里塞得满满的,让林建军想起过年时家里蒸豆包的情景。

车厢里几个男人凑在一块抽烟,烟雾缭绕,非常呛人。

没有车子,真是不方便呀,林建军想五中还是得买车,可五中级别不够配车,学校自己买车又买不起,看来以后要减少回家的次数了。

想起昨晚在周海山面前下的三年升学率翻倍的保证,林建军并不是信口胡诌,赵国峰对林建军有想法,三年之内,五中的工作若是没有起色,赵国峰也要把林建军踢开。

提升成绩,还是要靠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如何调动起全体老师的积极性,是摆在林建军面前的难题。用制度引导,用金钱促进,是正确的方法,可五中账上没钱。

汽车摇晃了一个多小时,总算到了,林建军下了车,连吸几口新鲜空气,才觉得口腔里洁净些。

林建军抽出熊乃亮的教育学著作翻看,大课间,林建军让李得福通知几位副校长到自己办公室开会。李得福出门时,林建军喊住他,说以后凡是校委会、校长办公会和全体干部会,都要进行会议记录,这项工作暂时由李得福负责。

钱云龙是第一个到的,周跃辉第二个,林建军问他优质课评选的任务落实好了没有,周跃辉说已经把通知发下去了,老师们知道修改评议环节比重之后,报名的积极性很高。

“好的制度,能更大限度激发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坏的制度,则会起反作用。正确、规范的制度建设和引导很重要。”钱云龙说。

宋大雨和黄在刚前后脚进来。

人到齐了,林建军宣布开会。李得福拿着笔记本,在角落里放个小凳子,正襟危坐,认真记录。

“我把各位请来,还是商量提高教学质量的事儿。”林建军说,“距离7月上旬的高考,还有不到五十天,高一高二期末考试,还有不到六十天,我有一个想法,把6月作为教学规范月,要求老师们每天晚上坐班、集备,包括我在内恰好五个校级领导,每人一天进行检查。每个老师一周最少听课三节,教务处每周抽查一次教案和作业,高一高二每两周进行一次半月检测。”

“我觉得林校长的办法很好。”周跃辉率先表示赞同,他是教学副校长,明白林建军的想法若是较好落实下去,会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效果。

“我赞同林校长的想法,可如何落实?集备、听课要占用老师较多时间,加上备课、批改作业等,老师们的时间很紧张。”黄在刚提出疑问,“恐怕老师们要有意见。”

“只要给老师们解释清楚教学规范月的意义,做到正确引导,老师们还是能够理解。”林建军说,“另外,六月份可以综合检查集备、教案、作业、听课情况,给每位老师打分,按照分数从高到低,发放数额不等的规范月奖金。”

“绩效工资照发,奖金按照老师们的得分,额外发放。具体发放数额,要问过财会室才能确定,但最低不低于五十元。”林建军补充了一句。

“有奖金可拿,我想大部分老师会愿意晚上坐班和集备。”钱云龙说。

“林校长,我有一个想法,各班任课的老师,每人承包五个学生,督促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分配的时候,以学生偏科情况为主,哪科成绩差,就分包给哪科老师,到期末考试,若成绩提高幅度大,可以提高该教师的奖励等次,或者在奖金方面予以体现。”周跃辉说。

“周校长这个办法好,不但可以加深老师对学生的了解,也能及时督促他们,可以每天检查学生的作业、课堂笔记一类的,检查学生每天的学习情况。每天学习充实了,成绩怎么可能不提高呢。”钱云龙说。

宋大雨和黄在刚也积极发言,讨论的气氛很热烈,林建军听得非常认真。亅亅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基层科员绯色升迁:校长风流最新章节 | 基层科员绯色升迁:校长风流全文阅读 | 基层科员绯色升迁:校长风流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