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的国 骑士队

作者 : 张澜

因上楼来,董川殿后,马逍驰蹭蹭登上二楼,居高临下,回身笑道:“董泽稻接旨!”周容海也升阶回身,从袖筒里抽出一支一尺长的暗金色纸卷,展开来,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众人跟着笑,周容海却收敛笑容,将信件郑重的交与董川,说:“先生已批准建立骑士队,任命你为校长。”

骑士队是狩猎队伍。打猎乃贵族传统,每年秋季都会去非洲、英国或法国的山谷狩猎,沿习成俗;骑士队的规模、装配成了重要的等级标志。而集群围猎最受追捧,雄风浩荡,蔚为壮观。各国贵族纷纷建立自己的骑士队,待到会猎时节一决雌雄。中国不缺贵族,但一直没有像样的队伍,狩猎会时只能望尘败北,被人耻笑为“病夫”。董泽稻对华人的智勇向来深信不疑,暗存夺鼎之志。他在竹麓公学酝酿建立自己的队骑士队,无奈一直淹蹇受困。

第一:竹麓公学骑士队林林总总,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攻伐;大家忙于内斗,对于和外国骑士队交手屡屡惨败的记录,视若无睹;有的甚至委身外国骑士队,宁做附庸不为我用。董泽稻试图团结这盘散沙,但屡屡碰壁;转而寻求建立自己的队伍,用铁拳说话。问题又来了——

第二:陈伯年不表态。他希望董川做的是“团结之”,而非“攻讦之”;注册新的骑士队显然会导致后一种局面,甚至更混乱,那么他所期望的“统一”就更遥遥无期了。陈伯年相信“大道昭昭人心可化”,每回董川向舅公诉苦不平,听到的都是这句话。当他感觉局面渐渐难以掌控,就把董川发派到“将军故里”来,“渐染乡俗民风”并“学习国内教育的优长”。一晃一年过去了。

董川恭敬的接过陈伯年的亲笔信,不啻于“久旱逢甘霖,电光裂云开”。但他并没有立即表现出兴奋,甚至看不出一点喜色,连他自己都很惊讶。不经此事,他不会这么快明白,一直以来自己最在乎的是谁,——是母亲。就像心底藏着个称砣:她沉重,你就高兴不起来。

关于骑士队,即使舅公的态度转变了,相信母亲还是会一如既往的反对。她害怕刀啊枪的,更担心儿子跟这些东西绞在一起。想到母亲将寤寐思服寝食不安,作儿子的如何忍心!一生功名不及母亲的一声叹息。

刘密见董川凝着眉头神色迟重,大惑不解,问道:“你好像不高兴?”

“这一年来我想了很多,”董川边说边上楼来,“骑士队的统一势在必行,越快越好;但是队长的人选未必非我不可。”

“舍君其谁?!”刘密有些着急:“看看那些人,不是欲求不满就是负隅自安,蛮夷耻笑震天,竹麓人人痛心疾首,他们还是每日价忙于内斗消遣,哪一个靠得住?!我早就说过,‘贵族靠不住的’!一旦咱们的骑士队成立,人心所向势如破竹,鸟兽乌合之属必然不征而服不攻自破。安内而攘外,相信不久的将来骑士勋章就会挂在竹麓的荣誉墙上!到时候宇内沸腾寰球侧目!叫蛮夷知道咱们也有响当当的汉子!”

严纪恺笑说:“‘四海未安,遑论禅让’。”

“不是我灰心啊,”董川叹了口气,道:“实在是前途多蹇令人临事而惧。以前为什么会遇那么多挫折,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在我看来如天日昭彰的正义,为什么就是难以被人们接受。现在我想明白了,不是时机不成熟,不是人们不渴望胜利,而是作为马首的我,德薄才浅难孚众望,因此贵学高谊顾左右而彷徨,难能附和。其罪在我!所谓‘鹊啼而喜,乌歌则厌,调无异而形相驳也’。”

周容海深知董川的心意:他好面子,队长当然是要做的——也绝不会容忍别人抢了这个位置,但必须当得有派头,要有群情渴盼四海拥戴顺天应地众星捧月的气派,所谓九奏请而后登基。所以笑而不语;刘密则认真的急了,道:“既然这样还说什么!再呆下去也是多余!我这就走!没想到负兴而来失望而归!”说完甩袖就走,硬是被李济拉了回来。周容海笑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现在眼里只看到他,若气呼呼的冲到天上,再想起还有别人,啧啧啧,就晚了。好好想想。”刘密欲辩无辞,闹了个大红脸。李济笑道:“从现在开始,莫谈国是,违者必重罚。一落地就弄得剑拔弩张的。消散消散,气顺了有什么谈不来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民的国最新章节 | 民的国全文阅读 | 民的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