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战争游戏 伊势级战列舰(一)号资料

作者 : 再生逍遥无忧客

()势级战列舰是rì本帝国海军建造的一型战列舰。设计与建造

1910年旧rì本帝国海军制定八八舰队计划,计划在未来几年里建造8艘战列舰。并在1912年开始建造扶桑级战列舰,原计划共建造4艘,第3,4艘由于预算的拖延得以针对扶桑级设计上所发现的种种缺陷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于1915年开工建造,是rì本海军第一次由民间船厂建造战列舰。由于两艘船外形和装备与扶桑级不同,所以定为伊势级。伊势级同级舰两艘:伊势号(Ise)、rì向号(Hyūga)。建成时的rì向号战列舰伊势级战列舰是扶桑级的改良型。装备与扶桑级相同的6座双联装356毫米口径主炮。主要改进舰体中部的火炮布置方式,确保了足够的轮机舱空间。伊势级舰体中部的3、4号主炮塔由扶桑级分散布置在后烟囱的前后两侧改为呈背负式的方式集中布置在后烟囱之后;锅炉舱不再象扶桑级那样被主炮塔隔成前后两个部分,动力系统布局也采用了新的方案。由于3、4号主炮塔呈背负式布局,因此艏楼比扶桑级缩短,只延伸到3号主炮塔,副炮集中布置在舰体中前部的艏楼内。火炮布置方式的改进可减少火炮shè击时对上层建筑的冲击以及相互干扰。在后烟囱处设立挡板消除舯部主炮炮口爆风对舰载小艇的影响。增大主炮装填仰角提高装填速度。改进了防御能力。考虑到rì本人体格搬运炮弹的体力问题,副炮由扶桑级的152毫米口径(炮弹重45千克)改用140毫米口径(炮弹重38千克)。但是艏楼缩短,舰内空间缩小被挤占,居住舒适xìng大受影响。

现代化改装

进行现代化改造之前的伊势号

伊势级服役以后,根据rì德兰海战的经验相应的加厚炮塔顶部装甲,并且在前三脚桅上逐步增加shè击指挥及观测设施,逐渐形成rì本风格的塔状桅楼。

伊势级战列舰在1930年代进行现代化改造,更新动力系统,更换功率增大的新型主机,24座油、煤混烧锅炉被8座重油锅炉取代,由于锅炉数目减少,锅炉排烟由两个烟囱合并为一个,将临近舰桥的前烟囱拆除;

进行现代化改造之后的伊势号改建结构复杂的塔式舰桥;增大主炮仰角提高shè程;为抵御远距离炮战中大落下角炮弹,强化弹药库等要害部位的水平装甲,为改善舰体水下防御能力,弹药库舷侧加装装甲,加装防鱼雷凸出隔舱,既加强防护,又为军舰改装增加重量提供额外的浮力;延长舰艉以减少航行阻力;在舰艉增加航空设施搭载水上飞机;加强防空火力。

1941年12月7rì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为航速的限制以及rì本海军将战列舰作为舰队决战主力的原因,伊势级很少参加第一线作战。在中途岛战役前,伊势级试验安装了rì本最早的雷达(rì本海军最早的电波探信仪,简称:电探)。1942年6月,伊势号、rì向号作为jǐng戒部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改装成航空战舰

rì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失利,损失了四艘主力航空母舰(赤诚,加贺,飞龙,云龙。)。为了弥补航空母舰的不足,1942年12月开始将伊势级战列舰改装成可以搭载飞机又保留战列舰机能的“航空战舰”(彻底改装成航空母舰因为工期较长而被放弃),选定伊势级的原因是rì向号在1942年5月第5号主炮塔因发生膛炸事故被拆除。

1943年伊势号、rì向号被改装成航空战舰。拆除舰体后部的两座主炮炮塔,在原处的舰艉空间建起飞行甲板,飞行甲板下面是机库,计划搭载“彗星”(D4Y3)俯冲轰炸机和“瑞云”水上攻击机。飞行甲板长度70米,用于停放13架飞机,通过飞行甲板前端两舷与飞行甲板同高的弹shè器起飞,飞机不能在短小的飞行甲板上降落。机库长度40米,可容纳9架飞机,飞行甲板后部安装一部升降机与机库相连,负责将机库内的飞机提升到飞行甲板上。拆除的主炮塔弹药库分别用来储存航空用弹药与燃料。140毫米口径副炮全部拆除,并强化防空火力。

改建成航空战舰

伊势级改建完成后于1944年编入第3舰队第4航空战队。由于舰载机开发延迟以及当时飞行员奇缺,改建后只是装备几架水上侦察机,预定的飞机始终没有搭载上舰。此次应急xìng质的改装并不能算成功,虽然拥有战列舰火炮的同时又拥有了舰载飞机,但是飞机起飞后无法通过飞行甲板回收,只能降落到其他地方或降落在水面上用起重机回收,其效能受到比较大的限制,其飞行甲板前高大的上层建筑与烟囱的排烟会影响飞机起飞作业,而且战舰火炮的运作也受到限制。

莱特湾海战中的伊势号1944年10月,两艘未携带飞机的伊势级航空战舰被编入小泽治三郎中将指挥的第三舰队「注1」,参加了莱特湾海战,其任务是作为诱饵部队,引诱美军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前来攻击,掩护另外三支舰队攻击莱特湾盟军登陆舰队,这三支舰队包括:栗田健男中将指挥的第二舰队、西村祥治中将指挥的第二战队和志摩清英中将指挥的第五舰队。小泽治三郎中将所指挥的舰队驶入恩卡尼奥角附近海域时,被美军侦察机发现,随即遭到美军舰载机攻击,四艘航空母舰全部被击沉(该海战称为恩卡尼奥角海战)。伊势号、rì向号虽然遭美军舰载机的猛烈攻击,但凭借其猛烈的防空火力却支撑到逃离战场,莱特湾海战以rì本损失惨重而结束,伊势号、rì向号返回了rì本本土吴港。1944年11月,两艘伊势级航空战舰赴东南亚运送补给物资,1945年2月满载物资返回rì本。在战争剩余时间里,由于燃油匮乏伊势号、rì向号一直停留在港口中作为浮动炮台。1945年7月24rì、28rì,rì向号、伊势号分别被美军舰载机炸沉在吴港中。1947年打捞解体。

注1:编有航空母舰:瑞鹤、千岁、千代田、瑞凤;航空战列舰:伊势、rì向;轻型巡洋舰:大淀、多磨、五十铃;驱逐舰:秋月、初月、若月、霜月、桑、桐、杉、槇。各舰概况

伊势(いせ):以古国名,即rì本东海道的伊势国命名,以奉祀天照皇大神的伊势神宫著称。1915.5.10开工,1916.11.12下水,1917.12.15完工,造船厂:神户川崎造船厂,舰籍:吴镇守府。1937.3现代化改装完工。1943.9.5改装为航空战舰(改装后搭载飞机22架),标准排水量35350吨。1945.7.28被美军飞机炸沉(坐沉)于吴港。1945.11.20除籍。1947年解体。

rì向(ひゅうが):以古国名,即rì本西海道的rì向国命名,有「朝rì直shè之国,夕阳斜照之国」之称。1915.5.6开工,1917.1.27下水,1918.4.30完工,造船厂:三菱长崎造船厂,舰籍:佐世保镇守府。1919.10rì向号第3号主炮塔发生膛炸事故。1936.9现代化改装完工。1942.5.5rì向号第5号主炮塔发生膛炸事故被炸毁。1943.11.18改装为航空战舰,标准排水量35200吨。1945.7.24被美军飞机炸沉(坐沉)于吴港。1945.11.20除籍。1947年解体。xìng能数据

最初

建成时标准排水量31260吨,1930年代改装后标准排水量36000吨,1943年改装航空战舰后标准排水量降至35350吨,满载排水量38600吨

尺寸:全长208米/宽28.65米/吃水8.7米,1930年代改装后全长216.5米/宽31.6米(1943年改装后33.8米)/吃水9.5米

动力:主机功率45000马力,改装后主机功率81000马力;最高航速:23.6节,改装后航速25节。

续航力:9680海里/14节,1937年改装后7870海里/16节,1943年改装后9000海里/16节。

武备:12门双联装356毫米/45倍口径主炮(1943年改装后减为2×4),20门140毫米口径副炮(1937年改装后16门,1943年全部拆除),533毫米鱼雷发shè管(改装中拆除),1937年改装后双联装127毫米高shè炮4座,双联装25毫米高shè炮10座;1943年改装后16门双联装127毫米高shè炮,57门三联装25毫米高shè炮(1944年104门25毫米高shè炮)。1944年安装6座30管120毫米口径防空火箭。

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305毫米,炮塔(正面)305毫米,炮座305毫米,甲板(最大)85毫米(改装中弹药库顶部敷设水平装甲135毫米),司令塔330毫米。装甲重量9525吨(1930年代改装后装甲重量12644吨)。

舰载机:1937年3架水上侦察机,1943年22架(11架“彗星”俯冲轰炸机,11架“瑞云”水上攻击机)。

舰员:1360人/1460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红警战争游戏最新章节 | 红警战争游戏全文阅读 | 红警战争游戏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