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战争游戏 (震电)主角机原形之一

作者 : 再生逍遥无忧客

()震电是rì本海军开发出来为迎击盟军的重轰炸机编队所使用的高速拦截机,动力系统采用二次大战中少见的推进式。机首配置了4挺30mm机炮,对付B-29绰绰有余。在投降前仅做了三次试飞。据说rì本海军在掌握了喷气发动机的技术后,打算帮震电换装喷气发动机,但此计划随着rì本战败而成为泡影。研究构想

1942年到1943年间,rì本海军航空技术厂(“空技厂”)飞行机部的鹤野正敬大尉试图摆月兑过去传统并且为了能大幅度提高xìng能开始勾画了一种前翼式鸭翼战斗机。一般的设计都喜欢把发动机,螺旋桨和武器装备都集中放在飞机机身的前面,从而使得飞机的尾部显的相对空旷。新型的战斗机废除了过去的水平尾翼,而把其挪到了主翼的前面。武器被留在了前方,但是发动机和螺旋桨都被设计在了飞机的后部。这样子的布局从某种程度上尽量利用了全部的空间,同时也尽量缩小了同等装备机体的体积。另外一个考虑也为了减少前方的空气航空画家小池繁夫笔下的震电阻力从而为了达到过去普通设计所达不到的速度优势。

虽然当时不少世界其它国家也作了前翼式飞机的研究和开发,特别是美国柯蒂斯莱特的XP-55“上升者”,意大利安布罗西尼的SS-4,和英国玛尔斯的M.35/39“蜻蜓”,但是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投入实用。海军航空技术厂内的不少研究人员也批判了这种设计,部分人则指出“这种自然界都没有的形状肯定有它自身的缺点,鹤野他却没能注意到这点”。但是为了对抗美国的新型机体,大部分人也只能同意了继续开发这种过去从没试过的飞机。

1943年8月,震电的模型首次在风洞中进行了测试。1944年1月末,作为样式机的小型滑翔机“MXY6”完成了从一千米高空的滑翔测试,至此完成了初步基础研究任务。此时的rì本海军也大致预测到了美国轰炸机群将不断来袭击rì本本土的事实,同年2月开始了制作震电试作机的计划,并且把开发任务同时委托给了刚刚完成陆上反潜巡逻机Q1W“东海”研究的九州飞行机公司。研制开发

1944年5月,为了拦截B-29重型轰炸机,rì本海

震电战斗机的原型机军正式下令了“十八试局地战斗机震电”试作机开发计划。海军当初要求震电的图纸在四月份就完成,然后在1944年末就进行试飞。为了达到月产三百架产品的目标,九州飞行机一度计划在鹿儿岛县周围的奄美大岛,种子岛和熊本县召集超过五万名工人,不少为女学生来工作。因为当时金属的稀缺,还考虑了将来利用铁来作为主要制作材料。1944年6月16rì,rì本本土北九州的八幡市迎来了首次B-29的袭击,设计小组在当地观察了对方飞机的特征。1944年11月,九州飞行机厂聚集了多名技术人员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通常一年半的作业,构制了将近六千张设计图纸。同月,一名在访的德国亨舍尔公司的技师对原来的图纸作了几点量产化的改进。原本为震电所预订的ハ43-42发动机(2130hp)的三菱重工名古屋工厂因为当时的“东南海地震”和美军的空袭使得工厂基地严重被毁,从而大幅度耽误了开发过程。1945年(昭和19年)3月,福冈县的大刀洗机场被袭,九州公司连夜把飞机零部件转移到了同县的筑紫野市。

1945年6月,刚刚完成的试作一号机被搬运到了席田飞机场

震电战斗机的原型机(今天的福冈机场)。次月正式完工,鹤野正敬大尉亲自参加了初步滑行测试,当他过力拉起机头的时候,后部的螺旋桨则碰到了地面使得叶面发生了扭曲。随后测试团队借用了试作二号机的螺旋桨,并且在位于后部主翼的下面安装了九州K11W“白菊”练习机的车轮以防再次触地。1945年8月3rì,震电成功完成了首次试飞。在同月6rì和8rì继续了飞行测验,随即因为发动机的故障在和三菱重工联系的途中战争正式被终结。

机体参数喷气之说

震电的喷气式化战斗机后来出现在了不少rì本游戏和空战小说里。不少人把这种改良机称为了“震电改”(J7W2),但是实际上这种意图从未被记录过。现在以存的震电喷气式化构想只在当时九州飞行机设计部第一设计课副科长清原邦武在一份寄给航空杂志(《航空情报》(1955年2月号))的稿子里曾经写到。当时负责震电动力班的主任西村三男也曾说到“没有对其进行任何具体研究”。清原邦武所提到的石川岛ネ-130发动机在终战来临时也未成功进行任何全力测试。就算在其前身的ネ-20也未能解决引擎过热使得涡轮膨胀的问题,使得大部分试作发动机只有四小时的寿命(大大低于了最初设计的十五个小时)。战争末期的rì本缺少大部分稀有金属(如镍和铬),这也是当时喷气式战斗机开发(如同为海军的“橘花”)的一大难以逾越的壁。就算试作发动机能够为震电提供动力,但是规模化的量产仍然是不太现实的构想。xìng能评价

震电战斗机是为截击B-29而紧急研制的高空战斗机。采用鸭式布局,推力式螺旋桨驱动,飞行速度极快,可以迅速爬高到12000米高度,火力与装甲都非常强大,能够轻易的击落美军B-29轰炸机,当时美军没有护航战斗机可以对横冲直撞的震电构成威胁。这种飞机机身两侧开有吸气式进气道,飞的速度越快,发动机进气效率越高,所以无需增压涡轮也能使发动机在高空获得足够的进气,也合适安装喷气式发动机。但研制太晚,加上东海地震对震电使用的三菱新式发动机的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推迟了震电的生产,所以震电计划是1946年才大量装备部队,但战争1945年8月就结束了,不然大量震电服役,美军的B-29很可能遭到灾难xìng的损失。截至战争结束,生产出来的震电只有2架,其中只有1架交付部队,战争结束时正在训练中,另1架则在一次试飞结束着陆时因接地仰角过大,螺旋桨击中跑道破损,战争结束时还在修理中,所以震电并未对美军B-29实施打击。总之,震电是一种对B-29极具威胁的高空战斗机。

另外,该战斗机采用的是鸭翼布局,具有静不稳定xìng。根据二战时美军相似气动布局的XP-55战机的试飞情况来看,该机也应有XP-55方向稳定xìng不好,低速机动能力差,易失速

美国的XP-55试验战斗机等毛病,只有水平飞行能力还能勉强。而XP-55的年代较震电早,所以本机在那个时期即不是首创也不是rì本空军最后的杀手锏,而是在战局已定之时徒然的空想。rì本动画大师押井守的《空中杀手》中的飞机也有震电的影子,由此可见rì本人的震电情节以及当时对它寄意的厚望。除了美国和rì本之外,德国的亨舍尔公司也曾研制过一种与XP-55和震电布局极为相似的Do335箭式战斗机,尺寸比这两者大一圈,采用两台发动机同轴反向对转驱动,速度也更快,但仅仅停留在图纸上。xìng能诸元

机长:

震电战斗机四视图9.76m

翼展:11.11m

机高:3.55m

翼面积:20.50平方米

空重:3525kg

正常重量:4950kg

最大重量:5272kg

起飞距离:560m

降落距离:580m

最大速度:750km/h(高度8700m)

巡航速度:425km/h

升限:12000m

航程:1000~2000km

发动机:一台三菱ハ43-41(MK9D)18缸星形风冷发动机(起飞出力2130hp)

螺旋桨:定速6叶

武装:4门30mm航炮(每门备弹60发),2门7.9mm训练枪,1门照相枪,4枚30~60kg炸弹

乘员数:1人

生产数量:2架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红警战争游戏最新章节 | 红警战争游戏全文阅读 | 红警战争游戏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