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魂笔记 第一百二十三章 :神秘的江西老表

作者 : 亚赫头人

杜小毛急于证明自己,所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杜长生不做油鬼子好多年,这次为了这个杜小毛也就破了次例,杜长生师承六叔,当然也是搬山道人的那套盗墓法门,只是讲究个搬山卸岭的蛮力,不像是模金校尉那般讲究奇婬巧技偷偷模模的。

可现下比不得乱世,可以效仿那黄巾赤眉啸聚山林,兴师动众地在众目睽睽之下搬山卸岭,盗墓发丘,要知道,现在若干的古墓都成了文物保护单位,可能这个计划还仅仅停留在脑海之中,就东窗事发锒铛入狱了,更遑论明目张胆的盗墓发丘了。

但是这个行当传承至今还有他的市场,也在于历代的搬山道人的与时俱进,时至今日也不再那般明目张胆了,从地上转入了地下,搬山道人也逐渐习起了那分金定穴的法门,这些之前被他们嗤之以鼻的奇婬巧技!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搬山道人一般都会找一个精通堪舆青乌的宿土道士相互应征,这宿土后来分化为理气宗跟形势宗,又以这形势宗见长,最著名的当属寻龙道人赖布衣了,但是到了近代这些都划分为牛鬼蛇神旁门左道,不像是在历朝历代有司天监这样的机构可以安身立命,只能流落街头招摇撞骗混迹于三教九流之中!

随着风水学说的式微,理气宗跟形势宗这两支的界限逐渐模糊,在江西都称作“老表”,江西自古盛行道教和风水之术,附近省份的人看风水喜欢请江西的风水先生,作为风水术士,表盘是必带之物,外省人便以“老表”称呼这些江西风水师。久而久之,也就用来称呼所有江西人,统统称做“江西老表”。

所以这次,杜长生也打算物色了一个“老表”,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杜小毛身上,自己准备一些诸如金刚钻**之类的搬山道人惯用的工具,那杜小毛果然不负众望,三天之后就给请回来了一个“老表”,那“老表”一身玄色长马褂,藏青色的布鞋,戴着一副茶色东海水晶太阳镜,两鬓斑白,山羊须!

这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这样的装扮简直形同出土文物,让人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如果将手中的表盘换成鸟笼,让人以为眼前的是有清一朝的遗老遗少,提笼架鸟的八旗贵胄子弟。

杜长生知道现在市面上滥竽充数的货色不在少数,于是想试探试探一下虚实,于是说出了一个风水学的切口:“上地之山,若伏若连,其原自天。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其来若奔……”“敢问先生,此乃何局?”

那“老表”却不正面回答杜长生的提问,捻了捻山羊须道:“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不孝父母奉神无益;兄弟不合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为富不仁积聚无益”“风水这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

但是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杜小毛全然不知道这俩人在说什么,只见杜长生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甚觉有趣,其实是这所谓的“老表”将了杜长生一军,杜长生本来是想考验这位“老表”的学识,可这“老表”避重就轻,玩起了太极,说风水这东西也不尽然之类,如果胖子说他是“打痞子腔”的传人,那么这位“老表”就应该是“打痞子腔”的祖师了!

杜长生心想:现在要找到一个真正的“老表”好比登蜀道之难,眼前的这位,虽然回答的滴水不漏,无迹可循,也难保是街上的招摇撞骗的“白相人”,但是聊胜于无,就算凑合凑合,将就将就吧!

杜长生给这自称老蔡的“老表”开出了高价的酬劳,这让杜小毛很是不岔,一路的不痛快,三人凑合凑合就来到了这个叫官葬山的地方,杜长生看眼望去该墓葬的位置很符合中国古代的风水地理学,墓后的山很像太师椅,墓前是一片开阔地,左右有湖泊,前面是饶北河,河对岸是笔架山,正值端午季节,山上山下到处是映山杜鹃,好一派山花烂漫的景象!

江西自古人才辈出,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在历代科举中江西学子均有辉煌成就,曾出现“隔河两宰相,十里五状元”盛况,这些人当然成为了国之栋梁,锦衣玉食贵不可言,在中国传统的习俗里,有“免死首丘,人死归里”的说法。

所以这些达官贵人士大夫之流就在自己的故里选择上好的风水吉地,好让自己的官运亨通,荫其子孙,中国人就喜欢跟风,好比横卧于洛阳北侧的邙山,树木森列,苍翠如云,据说风水好的无以复加,除了帝王,无数的文臣武将也埋藏在这里,曾有“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的形容!

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这个所谓的官葬山的地方,上边全部都是古代士大夫的墓葬群,密密麻麻,层层叠叠,而这官葬山离上饶城又有不近的距离,人迹罕至,草木茂盛,再大的动静也无人知晓。

杜长生心想此行想必也是一个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浅斗,就想让这杜小毛自己练练手,所以一入夜就打发了俩人去了那官葬山,自己慢慢悠悠的上了街,上饶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上游灵山地区。地处赣、浙、闽、皖要冲,史称“八省通玉衢”、“豫章第一门户”,唐宋时期被列为道教第三十三福地。

上绕城古意盎然,民风淳朴,杜长生踱步来到街心公园的地方吃了一碗当地特色的猪血烫米粉,这米粉杜长生走南闯北走吃的多了去了,有口感酸爽著称的广西桂林米粉,有酸辣著称的湖南常德米粉,还有麻辣著称的四川米粉

这猪血烫米粉似乎融合了众家之长,中庸平实,不辣不酸,浓香四溢,猪血,又称液体肉、血豆腐和血花等,性平、味咸、是最理想的补血佳品,而且食材十分的廉价便利,但要做好这猪血端的不容易,火候十分的重要,一旦火大时间久了,猪血就老了,如果火候不到,猪血又变得十分易碎,下不得筷子,口感更是差强人意!

当这猪血烫米粉端上来的时候,顿时浓香扑鼻,勾的杜长生食指大动,平素山珍海味吃腻歪了,也想尝尝这市井小吃,这汤底是用大骨熬制的高汤,更是油而不腻,米粉一入口十分的滑溜爽口,还有些弹牙,反复咀嚼间,米浆的香味直沁心脾,血豆腐火候刚好,咸淡适中,老板还特地加入了一些胡椒,更是让人颊齿留香,杜长生坐在地摊上呼啦啦痛快淋漓的干掉一碗,准备要上第二碗的当口

就听到一阵数“莲花落”的声音传来,杜长生循声望去,在公园的一角见到一个瞽者正在那里数莲花落,那瞎子身上穿着一身浆洗的发黄的白色t恤,上边还印着某某饲料的广告,将t恤扎进了裤腰件,腰间还扎着一条十分醒目的红腰带,趿着双人字形塑料拖鞋,约莫六十上下,两鬓斑白,脸上沟壑纵横,灰尘仆仆,神情落寞,声音沙哑粗砺,似是看透了人间冷暖,世态的炎凉!

“莲花落”说白了就是乞讨的小曲,在北方被称作“快板”“数来宝”,如山东快板,京津“数来宝”,但在当地称瞎子戏,是当时盲人乞丐行讨而唱的民间曲艺。其内容多为劝世文,以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跟胖子老爸渔鼓佬打的渔鼓一样都是用方言说唱,委婉动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能,在当地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果说渔鼓佬的渔鼓筒子是八仙中张果老的道教法器,那么这数“莲花落”的快板却是八仙之一蓝采和的法器了,在南唐沈汾《续仙传》里就有记载:“蓝采和,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脚著靴,一脚跣行。夏则衫内加絮,冬则卧于雪中,气出如蒸。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带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

可见这蓝采和也是个数“莲花落”的花子,那快板一般也是用孟宗竹截取长三尺余一段,从中间剖开成两爿晾干,再在每爿上端钻取小孔,用红绸布窜起来,数“莲花落”的时候,将两爿竹板耷在大拇指上,随着节奏,用手掌带动其中一爿竹板,让两爿竹板相互敲击发出清脆的声响!

油鬼子出身的杜长生素来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来捡舌头的习惯,这世间的人,多的形同那过江之鲫,能入杜长生法眼的却寥寥无几,只见那瞎子舞动着手中的竹板,“噼噼啪啪”的声音夹杂着树上的蝉鸣就传了过来!

杜长生支起了耳朵,生怕听漏了,自己讲的浙江话跟这江西的方言同属吴越方言,但是距离这般远,根本听不清楚那瞎子在数落什么,只是隐隐约约听到那声音如诉如泣,浑厚沧桑!

杜长生赶忙将钱扔给摊主:“算了!算了!不用找了!”然后起身就来到那瞎子身边,原来这瞎子正在打着快板唱道歌:“乐与饵,过客止,道出口,淡无味,视之者,不足见,听之者,不足闻,用之者,不可既”

杜长生也算是个搬山道人,对于这道德经也是信手拈来,此刻听到,心下触动,这瞎子唱的内容大意是:道的理论说出来并没有什么高深玄奥的,道其实是很稀疏平常的,,以道为话题取乐的人和想以道为幌子获取诸侯赏识获取个人利益的人以及路过打酱油的人请离开这里没你需要的东西。

杜长生不由想到了那个“江西老表”老蔡,此人正是欲盖弥彰,可能大有问题,而且多次听到他说“不服周!”的口头禅,走南闯北的杜长生判别这断然不是江西方言,因为在江西似乎没有这样的说法,反而更像是武汉一带的方言,“不服周,老子就是不服周。”亦即“不服气”、“不服输”的代名词。

譬如两个武汉人打架,就不象北方人那样闷声闷气地牛斗,只听见呼哧呼哧地憨喘,一点舆论也没有。武汉人打架是一边出手,一边还要出口,正可谓拳不离手而曲不离口。最常见的打架习语,就是一方推着搡着恨头狠脑地说:“么样!你不服周?”一方却撑着挡着赳颈傲腮地回道:“不服周就是不服周!么样?”……

当时周天子实行家天下,分封各地诸侯,实现了所谓的封建制,当时分封的诸侯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号。熊始虽和周王室同为皇帝后裔,但因不是周王室的直系王族,因此鬻熊的曾孙熊绎只被封为第四等爵号,称为楚子,地位十分的卑微,只能给周天子牵马的份,由此埋下了“不服周”的种子!

后来楚国日益强大,称霸南方,还派出诸侯前去问周天子手上的九个青铜鼎的重量,这也是“问鼎中原”一词的由来,周天子恼羞成怒,派兵攻伐,却屡屡受挫,楚国人“不服周”的口头禅一直流传至今!

也就是说那个“老表”其实不是江西九江人,可能是湖北武汉人,既然有所隐瞒,肯定就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只能怪自己开始太过大意了,手下那个不成器的徒弟此行必然凶多吉少,抬眼一看,天际红光闪现,绝非自然天象,掐指一算,今日五月初五是道教地腊节,属破日。

掌管鬼魂的酆都北阴天帝,在五月五日考校鬼魂,以该鬼魂现在人间的亲戚所做的善恶,作为确定鬼魂罪、福的依据,只要通过法力和祭祀仪式,才能减轻其苦,所以今晚定是百鬼夜行,法力不济!

想到这里,杜长生心下大骇,转身就往官葬山的方向走去,一个闷雷从天际炸响,端午节下端午雨是再正常不过的,但在道教里视为不吉,这雷声又来的蹊跷,光听见隐隐雷声,却不见闪电,更像是爆炸的声响,难不成是杜小毛他们已经得手了,也许是自己多心了,脚步也随之放慢了

南方山间小路上,杜长生疾步如飞,空气中混合一种奇怪的臭鸡蛋的味道,这时雷电过后,空气中的氮气被带到了地面上来了,杜长生抬抬头:奇怪,明明是月明星稀,太阴当空,是一个难得晴好的日子才对,怎么有种山雨欲来的架势,空气中飘来了不祥的腐臭味,杜长生不由再次加快了脚步!

前边不远就是官葬山了,山上茅草无风自动,影影绰绰,像是其间隐匿了千军万马般,杜长生担心徒弟的安危,只顾着一个劲的赶路,不料仓促间与一个人撞了个满怀,杜长生惊得往后一跃,手中扣住了几把寒光四射的釘魂镖

一股脓疮、药粉、腐烂的墓土味道扑鼻而来,将杜长生熏得直欲呕吐,这些年来的锦衣玉食让铁马杆杜长生对这些原本熟悉的东西尤为反感,正所谓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但作为搬山道人的杜长生身段还没有生疏。

他仔细端详了那人,只见那人全身裹着丧尸布,随风招展,绿色的浓汁也糊的满头满脸,那个所谓的“人”也转身斜视了一下杜长生,然后踉踉跄跄的下了山,杜长生出门临上山的时候用牛眼泪涂抹了一下眼睑!

这用牛泪视鬼神的传说历来有之,农村里黄牛临死前都知道自己要死的,所以就会悲伤的流下自己的眼泪。这时如果把泪水收起来,到晚上把啊它抹在自己眼睛的眼睑上,在眼泪没有完全干之前就可以看到平时见不到的东西!

其实除了牛,就是那识途老马的泪水也会有此神效,究其根本说是在六道之中,这牛马虽然为胎生,但是生来就是披毛戴角,劳累致死,死后还要满足人们的口月复之欲,用以赎上辈子的孽缘,太乙救苦天尊天见可怜,于是让这些浑沌未知的畜生在弥留之际看清楚这天理的循环,免得下辈子再重蹈覆辙,所以这些牛马见到昭迢天理,不由垂下泪来,才有牛眼视鬼神的说法,也成了搬山道人的一种视鬼秘术!

杜长生见到那人的体型与常人有异,像是一块番薯身上裹着丧尸布,况且眼中精光四射,他判定这就是墓鬼,顾名思义,墓鬼是在墓地出没的鬼魂。墓鬼一般情况不会害人,他们喜欢安静,不喜欢别人骚扰他们,所以常常和骚扰他们的人开个小玩笑,使他们远离墓地,比如墓鬼会发出飘荡在空中的鬼火,或会让人怎么也走不出去墓地,在原地兜圈子(俗称鬼打墙)。

所以杜长生也不说破,待到那墓鬼走远,杜长生才收起了手中的釘魂镖,觉得事有蹊跷,这墓鬼一向安分守己,在迫不得已之下是不会离开自己的坟场的,说到底这墓鬼也是人体残存的三尸所转化,附在了腐尸朽糟了的棺木墓土之上的,除非自己的宿地被破坏才会离去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换魂笔记最新章节 | 换魂笔记全文阅读 | 换魂笔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