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魂笔记 第一百二十二章 :郑纳海另辟蹊径

作者 : 亚赫头人

自从佛教进入东土之后,就在东瀛神州的中华扎下了根,因为佛教讲究的是一个果报轮回的学说,不像是其他宗教那般的讲究现世报,基督教的圣经《旧约全书·申命记》里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的记载,正因为这样,中国人才会像牛羊一般甘为统治阶级奴役,为的就是修来生的福报,你这辈子命不好是因为你上辈子没有积累下福报,这辈子就安安分分的捱苦吧,下辈子就好了!

这十分符合中国统治阶层的胃口,当同时代的欧洲还在为争夺基督的正统,或因为曲解耶稣的一句话而战火纷飞,揭竿而起的时候,中国却相对的平和稳定,整个欧洲可以是一个宗教战争历史,每场战争都是以宗教而起,譬如前后打着基督之名的十字军东征,譬如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等等。浪客中文网

至今居住在梵蒂冈的教皇,是基督的在世代表,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对于欧洲各个国王具有宗主权,所以历代欧洲国王加冕都是教皇主持,跋扈一时的矮子拿破仑也不例外,可惜桑榆暮景,俱往矣,现在的教皇只能偏安一隅保留着名义上的无上荣光!

因为佛教十分符合中国统治阶层的胃口,所以在中华大地上刮起了兴佛之风,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菩萨皇帝”梁武帝萧衍最为出格了,武帝大力倡导佛教﹐耗费巨资修建庙宇﹐当时全国有大小寺庙三千所,当然上行下效,私人也兴建佛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是这样而来的。

武帝还曾三次舍身寺庙,他突然跑到同泰寺当奴隶﹐与众僧一起生活﹐后来被大臣“赎回”﹔两年后﹐又跑到佛庙里去了﹔他第三次舍身寺院﹐且坚持呆了一个多月。三次“赎回”武帝花钱四亿两白银,佛祖没有保佑这位忠实的信徒﹐侯景发动政变﹐攻克建康﹐菩萨皇帝被俘﹐后来被活活饿死。

道教思想里有盛极必衰、衰极必盛,随之大量无法继续捱苦的农民纷纷加入到这个行列,寻求佛祖的庇佑,田地也逐渐被荒废了,国家税赋无从征收,社会风气也极度败坏,与佛祖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于是前后出现了三次大的灭佛运动,逼迫僧侣还俗,唐朝诗人杜牧曾感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描述这样的凄惨的景象。

灭佛之时,那些不事耕稼的方丈主持将那些收刮的黄白之物也逐渐埋入了地宫,郑纳海心想:世人都将那眼光盯着盗墓发丘上,期望以此一日骤富,这倒也无可厚非,但这世上的坟挖一座就少一座,数量有限,而想要暴富的人多的如同过江之鲫,久而往之,很多是别的油鬼子喝了头啖汤,剩下的一些清汤寡水,连塞牙缝都不够的。

六叔的境况就很好的说明了这种情况,郑纳海心想自己何不另辟蹊径,将目标从那些坟墓转移到这佛教的浮屠的地宫之中,先前这种想法也仅仅是想想而已,并没有付诸实践,当看到扶风县法门寺地宫重见天日的消息,郑纳海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真所谓实践出真知,郑纳海于是将中国的佛塔实地考察勘探了一番,并翻阅地方县志加以映证,结果让自己喜出望外:果真每座浮屠都有自己的故事,年代越久远,地宫里的珍宝就越丰富。

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浮屠地宫形制比不得墓室,古代的坟墓为了避免油鬼子的骚扰,一般不树不封,让一般人无迹可循,但是被高人用分金定穴的手法找到之后,任凭这坟墓如何固若金汤也在劫难条了,缘于这些坟墓都择在深山大川之中,人迹罕至,你就是像那搬山道人用**炸的沸反盈天,也没人管你!

但是这佛教浮屠却不同,它就是昭然的立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让人们顶礼膜拜,让佛光普照世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怎么好施展盗墓的勾当,而且在当初建浮屠之时,也为了防止被盗,将地基跟地宫融为一体的,所以浮屠地宫跟墓室地宫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佛教浮屠地宫只讲究个稳固,所以方方正正,四平八稳,坚若磐石,固若金汤,没有墓室地宫那般的奇婬巧技,当然也省却了以身试险的麻烦。

浮屠地宫就在那里,任凭岁月流逝,风吹雨打,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现在唯一让郑纳海感到头痛的就是如何进入这坚若磐石的地宫之中,他虽然是六叔的亲侄子,却在思想上俩人志不同道不合,六叔认为郑纳海太过冒进,而他却认为六叔固步自封,于是不想求助于他,想自己另创山头,与六叔分庭抗礼!

此刻的郑纳海想找一个铁马杆给自己融资,可想来想去,脑海中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虽然自己平常有六叔罩着,那手下的盘口之人见面要毕恭毕敬的称一声“海爷”,但是郑纳海心里很清楚,这些人都是墙头草,冲着六叔正当势,于是纷纷曲意逢迎,现在六叔失势了,个个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擂,恨不得将六叔生吞活剥,正应了那句:向来只有锦上添花,谁个真心雪中送炭,人情冷暖,郑纳海早就看的透透彻彻,只是不说破,好比那如鱼饮水,冷暖各人心中自知!

他脑海中浮现一个人,那就是当年六叔的小马仔:杜长生!就是之前随六叔上九顶铁刹山的长脚杜长生了,从那趟辽东之行后,杜长生也不在上海街头贩卖磁带了,跟着六叔走南闯北盗掘了几座南北朝的古墓,自己创了山头,扎根在了上海!

见到得意门生居然与自己分庭抗礼,六叔简直气急败坏了,给当时所有长江以南的油鬼子发话了:严禁将手中的明器倒腾给杜长生,否则后果自负!杜长生之所以另立门户,除了性格不合之外,还有就是他看到了六叔的短板:

前些年的顺风顺水,造就了六叔颐指气使乖张跋扈的性格,而且六叔建立起来的盘口招标制,让这个原本神秘行业更加透明化了,市场化了,导致盘口内鱼龙混杂,各个居心叵测,各怀鬼胎,见到六叔如此好大喜功,个个阿谀奉承,让六叔也飘飘然了。

杜长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样下去,莫说六叔,就是这个行当也行将覆灭了,苦口婆心的找六叔谈了好几次,风头正劲的六叔哪里听得进去,倆人屡屡不欢而散,杜长生只好另起炉灶,做起了“铁马杆”,在上海一带小有名气!

郑纳海为了增加保险系数,决定到杜长生的老家走上一趟,在乡下人们是将辈分看的很重的,郑纳海听说杜长生也是一个极为孝顺的人,于是按图索骥到了杜长生的老家找到了他的一个所谓的远房堂叔,想看看能否走曲线救国的道路,用辈分来压压杜长生,找到的远房堂叔却是个约莫二十四五的小伙子,茄瓜脸,扫帚眉,豆芽眼,脸上长满了青春痘,郑纳海满脸失望!

那个叫杜小毛听说来意之后,当然满心欢欣,表示自己有能力让杜长生附耳听命,郑纳海想了想:也是!俗话说油多不坏菜,人多事不坏,多一个人多一份胆气,就是帮不上忙,壮壮胆也还是可以的!

俩人一行来到了上海找杜小毛的堂侄儿杜长生,当然不能说是去盗掘浮屠地宫,只说是在山东发现了一个鲁国贵族的大墓,需要铁马杆的资助,杜长生之所以能够坐稳铁马杆的位置,凭的就是自己手下耳目众多!

听完俩人此行的目的后,杜长生翘起了二郎腿,呷了口茶,慢条斯理的吐出茶叶末子:“我怎么没有听说在山东发现有什么鲁王墓呀?”郑纳海早就编造好了一套说辞:“杜叔叔,你有所不知,这条舌头是我六叔给我的!”他是想抬出六叔的名号来增加这条舌头的准确性。

在老谋深算的杜长生眼里,郑纳海还是女敕了点,杜长生“哦”了一声:“那么我现在就给六叔打个电话问问情况,怎么样?”郑纳海急了,使劲给身边的杜小毛使眼色,杜小毛见状故意干咳了一声,端着一副长辈的做派:“长生呐!这人家弄一条舌头也不容易,我看倒是真的”

杜小毛不说话还罢了,一说话,杜长生就拍案而起了,指着杜小毛的鼻子,粗暴的打断了他的话头:“这里没你的事,你快点给我回去安安生生过日子,要是像上次那般闯下弥天大祸,我告诉你老爹不打断你的腿才怪!”

杜小毛像是被戳到了痛处,顿时蔫啦吧唧的不再插嘴,拉着个茄瓜脸,端起杯子赌气似得一口喝干,那杜长生还在跟郑纳海打着太极,并不是他杜长生还怀恨在心,这些年来,他还感恩六叔当年的提携,才有今日的杜长生。

他见到六叔难以为继,还暗暗关照过六叔,多次向六叔提供有价值的金舌头,六叔其实也心知肚明,但是碍于面子也不便说破,这其实也是郑纳海前来找杜长生的原因所在,郑纳海这个灵感是来自一个犹太人的故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残酷杀害犹太人,有一位银行家犹太人,他和三个儿子东躲**,眼看就要落入法西斯的魔掌。老人对三个儿子说,我年纪大了,不想再逃了,你们赶快去法国逃命吧!那儿有一个曾经帮助过我们的朋友,现在虽然有许多年没有联系了,我想他还会帮助我们的。三个儿子就上路了,走了半道,二儿子说我们为什么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呢?那个帮助我们的人许多年没见了,现在也不一定还会帮助我们。而在这里,我们曾经帮助过许多人,这些人一定会感念我们,会救我们的。

大儿子说不行,我要遵从父亲的话。两个人争论不休,最后二儿子决定带着他的弟弟走,投奔了一位父亲曾经救过他命的人。结果,那个曾经被犹太人银行家救过命的人出卖了银行家的两个儿子,然后又领着法西斯把老犹太人抓去了。

而他的大儿子投奔的那个人,再次热情地展开了他帮助的翅膀,战后,大儿子重振了他父亲的事业,老犹太人给我们的教训是:如果要寻求帮助,只有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才会再次帮助自己,千万不要找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人。

郑纳海认为既然杜长生不计前嫌屡次帮助六叔,应该也会帮助自己的,没成想却是这般的结果,他有点质疑那个犹太故事了,其实那个故事说的真的没错,如果真的是六叔放出的舌头,杜长生肯定会施以援手的,但是坏就坏在茄瓜脸杜小毛身上!

这个杜小毛志大才疏,高中毕业就做起了村中的白相人,好逸恶劳,总想着不劳而获,当然杜长生衣锦还乡之后给这个远方堂叔触动极大,当年的杜长生在整个杜氏家族混的最不好的。

父亲早些年虽然吃上国家粮在当地的煤矿下井,却时乖命骞,煤矿井下失事被砸成了半身不遂,靠着微薄的积蓄维持一大家子的生计,四处举债度日,家里的亲戚朋友见面都要躲得远远的,生怕他们家来借钱!

转眼几年间,杜长生就衣锦还乡了,当接过自己的这个远房侄儿递过来的七元五角钱一支的九五之尊的时候,杜小毛就萌生了学着杜长生的样闯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杜长生也打算急流勇退了,想留给年轻人一些机会,也爽快的答应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之后,他发现这个远房堂叔实在的不靠谱,根本不是吃这行饭的料,但是好说歹说愣是不能让他回心转意,直到出现杜长生提到的那场弥天大祸,这事情还得从几年前说起:

杜长生是有着很深的乡土情结的,就是到了后来呼风唤雨,衣锦还乡,也还没有忘记当年那些给他脸色看的父老乡亲,给家乡修路建桥,兴建学校,乡党们也感恩戴德,说自己当年瞎了狗眼,有眼不识泰山,杜长生只是微微一笑,并不计前嫌!

杜长生虽说自己打算急流勇退,金盆洗手,但是到了今天这一步,不是他一个人铸就的,在杜长生的身后还有一大帮的利益链上的既得利益者将他推上了这个神坛,杜长生去意已决,也并不是做做样子,他的确是倦怠了这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日子,每次午夜梦回还担心外边是不是想起了警笛声,杜长生的手也洗了好几次,愣是被手下一大帮人簇拥着推波助澜般再次上位,杜长生担心夜路走多了,迟早会遇到鬼,既然推却不了,那么只有提前布好局!

所谓的提前布局,就在在本族之中挑选接班人,这样即便退居幕后,还有几个人可以独挑大料,成为自己的提线傀儡,不至于让这个行当给撂荒废了,这个杜小毛就是这样走进了铁马杆杜长生的视线,刚开始的时候也想着着力培养的!

杜长生带着杜小毛象征性的倒过几个浅斗,这杜小毛不知天高地厚,就有点忘乎所以了,所谓的倒斗也不外如是,更何况如果是接替杜长生铁马杆的位置,也就是窝在家里头学会辨别明器的真伪就好了,也犯不着以身试险,饥餐露宿的,所以杜小毛每次也仅仅是浅尝辄止,应付了事,对杜长生也生出了轻慢之心,万人崇敬的铁马杆也不外如是,杜长生只是恨铁不成钢!

杜长生本意是想历练他的,所以打算让他吃吃苦头,长长记性,就在这个时候,手下的油鬼子提供上来了一条金舌头:说是在江西上饶地区一帮村民正在修缮房屋,发现了一个宋代古墓,在墓道口挖出一只完好无损的南宋名瓷点彩汝窑瓷碗。

在杜长生的熏陶下,杜小毛也知道宋朝的几大名瓷诸如:汝官哥钧定,而以这汝窑为首,有片汝片金的说法,莫说是完整器型,就是一块汝窑残片就堪比黄金,而这景德镇就在江西境内。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换魂笔记最新章节 | 换魂笔记全文阅读 | 换魂笔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