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魂笔记 第三十四章 :老港农身世之谜

作者 : 亚赫头人

奇怪的是照片中间的那个人的面部全部被抠掉了,最左边的那个人五官长得比较疏朗,两眼的位置比较开,颧骨比较高,那年轻女人的眼神煞是清澈,从那眸子里可以看出她的不谙世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究竟是什么人的照片!是家庭合影,还是毕业留念,仰或是恋人的信物,六叔一时好奇心起,抽出了照片,只见在背面有一行逐渐褪色的蓝色钢笔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致心爱的瑾!从那遒劲的笔迹看来,应该是一个男人为一个女人引用了顾城的诗!

看来又是一对痴男怨女,六叔冷笑了一下,六叔早年情感受挫,最看不得这所谓的人世间缠绵绯恻的男欢女爱,认为这一切无非是如梦如幻的镜花水月,不是长久的所在,这样也让他大半辈子婬浸在这发丘倒斗的行当中不能自拔!

当他拉开了那拉链,只见里边有几张粮票还有几张零钱,六叔暗暗吃惊: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随身带着粮票,六叔好奇的翻看这粮票,上边赫然印着:山东兖州粮站五市斤的字样,在粮票的背面用铅笔写了一个号码:bp:124754495,六叔心下一咯噔,怎么会是这么个号码!

六叔看看,除了那个bp机号码,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连出门必备的身份证也没有,只是这个号码来的蹊跷,看来待会直接交到那柜台上就好了,但是想起先前不快的经历,他对那当班的服务员的人品产生了怀疑,也罢,就先揣在身边,等找到了合适的机会交给那长着蟹壳脸的武经理也成!

时值壮年的六叔,此刻风头正劲,在长江以南的盗墓界,但凡提及六叔的名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蜚声海内外,这不,香港的这个叫达叔的老港农听到了六叔的名号,便主动找上了门来,这次请六叔出马来到东北也是为了验证若干年前的一段传闻!

这个老港农祖籍东北,而自小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大户人家,在当年日本人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十岁的他就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从东北到江浙,然后从江浙到云贵,之后从云贵下湖广,一直逃到了香港才算逐渐安定下来。

当初到香港的时候,这达叔一家也腰缠了万贯家财的,但是到了这香港之后却不善营生,坐吃山空,家境也逐渐破落了下来,待到了达叔十五岁那年,更是家道中落,父亲也因为吸食过量的鸦片致死,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就压在了达叔身上,达叔只好辍学到了一家洋行当起了学徒。

说是学徒其实也是洋行里华人帮办的免费杂役,这个洋行隶属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全称可敬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没错就是当年一己之力悍然发动鸦片战争的东印度公司,表面上是一家跨国公司,而实际上是英国用来控制掠夺殖民地资源的工具!

达叔所在的洋行表面上是打着典当行的幌子,而实际上却从事着走私贩卖中国文物的勾当,价值连城的名人字画,精美的明清瓷器,神秘的高古玉器,海量的道藏佛经等都通过这家洋行源源不断的流进了大英博物馆!时至今日,大英博物馆也成为全世界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达叔所在洋行的华人帮办在之前也是清末民初,活跃在湖广一带的绿林响马中军师级别的人物,也是响当当的人物,此人外号鬼见愁,出道之前是县城私塾里的教书先生,姓蔡,这蔡先生对手中学生十分的严苛,当然这也很是迎合了当时不少家长的心理,正所谓严师出高徒嘛,于是这蔡先生也因为治学严谨而声名鹊起!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率太平军将士数千之众,从广西全州突围北上,一路惊天动地杀进了湖南,太平军由桂入湘,湖南官兵望风溃散,蔡先生被裹挟进了太平军队伍。

因为这蔡先生粗识文墨,到处招贴起草讨伐“清妖”的檄文,文笔老辣犀利,也就俨然成了这些泥腿子的文胆,颇得上司的赏识提拔,进了由洪秀全亲自设置的编辑实录的沼书衙,那蔡先生也似乎很是享受这种感觉,随军转战南北,一时风头无两!

可是好景不长,曾国藩在家办乡勇团练既成,随着湘军的愈战愈勇,太平军随后节节败退,秦日纲兵败田家镇,湘军直逼九江,蔡先生预料到大势已去,于是向上司要了一支百来个人的队伍,打着筹备军饷为名,回到了湖南蛰伏了下来!

这些人都是经过蔡先生悉心挑选的精壮军士,连夜回到了湖南后全部都改头换面,化整为零,散时为农,聚时为盗,仰仗茫茫的南岭作为屏障,专门打劫过往的客商,成了一支啸聚山林的土匪武装!

在当年时局动乱,很多的达官贵人都看中了日不落帝国辖下的风水宝地-香港,于是纷纷携带万贯家财前往避难,当年中国上空没有飞机的踪迹,所以要到香港还是要仰仗原始的骡马步行,那南岭是湖南跟广东的分界线,苏轼《惠州一绝》就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这里的岭南就是指广东了!

南岭以南就是广东,就到了广东了,香港也就遥遥在望了,所以蔡先生盘踞的这里,在当年算是前往香港的必经之途!在他们眼中,那些穿金戴银,携家带眷的达官贵人,只不过是肥的流油的“两脚羊”,基本上没有被当成人来看待,因此蔡先生也被冠以“鬼见愁”的绰号!

几年之后,那蔡先生也心生退意,甘居幕后,做起了运筹帷幄军师,随着太平天国的覆灭,清廷一度出现了回光返照的局面,俗称同光中兴,于是也腾出手来准备料理这一帮闹腾不休的土匪,匪首换了好几茬了,鬼见愁蔡先生依旧做着他的军师,指点江山,与清兵在莽莽南岭中玩起了捉迷藏!

在这其间,蔡先生虽然积攒了万贯家财,但是惯于审时度势的他就像是当年预料到太平军的覆亡一般,知道自己这样下去也时日无多了,于是连夜收拾了金银细软,循着那些被他劫道客商的路线逃到了香港!

凭着自己的精明以及左右逢源审时度势的个性,蔡先生很快就将自己漂白了,并进入了东印度公司属下的典当洋行,做起了华人大班,负责好几家洋行的事物,一时风头无两,那达叔在他手下跑腿,能有好果子吃么!

这鬼见愁是土匪出身,视人命如草芥,土匪习气很重,虽然已过九旬的耄耋之年,却匪气不减当年,对于达叔动辄打骂,拳脚相加,达叔也尽可能的忍气吞声,却也只能让鬼见愁得寸进尺,益发嚣张,六叔也是动辄得咎。

这鬼见愁自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在做山匪的那些时日,真真切切的见过不少的好东西,所以对于什么名人字画,明器古玩都能说出个一二三,俨然成了香港古玩鉴赏界的老元良,拿不定主意的都前来找他鉴定,而且在那样的一个特殊的年代,前来这典当洋行的,个个都是落魄的大户人家,非商即宦,为了维持生计前来典当一些贵重物品,一出手就是好东西无疑,不像今日这般处处李逵遇李鬼!

那是一年的最后几天了,那鬼见愁照例召集着一帮华人帮办,前赴公司一年一度的“尾牙宴”这一习俗源自台湾,即农历十二月十七日到二十二日作为赶工结帐时间。所以,也称二十二日为“尾期”。“尾期”前可以向各处收凑新旧账,延后则就要等到明年新年以后才收帐了,说白了就是公司年会。

当鬼见愁走了之后,这偌大的典当洋行就要达叔一个人来看守,这事他往年也干过,一般来说压根儿不会有什么事,不会有人在大年三十的前来典当东西,为的是图一个好彩头,但是典当行也不会关门,同样的,也是为了图一个好彩头,可凡事都有例外,这次就让达叔给碰上了!

大约到了晚上十时许,典当行的西洋自鸣钟,嘡嘡嘡的响了十下之后,达叔站了起来就准备打烊了,没成想却从门外跑进来一个中年男子,中年男子头发也齐整地向后梳成了一个大背头,个子虽不高,却挺拔如松,眼神虽不锐利,却目光如炬,一副养尊处优的样子,又带着一股似与生俱来的威严。

紧随其后的还有一个年轻男子,那名青年男子,约莫二十左右年纪,穿着一身普通的灰布长袍,香港的冬天不甚冷,这在当时是标准的装扮!

让达叔感到好奇的是那青年男子脸色却显得有些苍白和阴郁,身材虽高,却微微伛偻,不过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眼神锐利,锋芒毕露,有如一双鹰眼,竟然都忍不住汗毛直竖,不敢与他对视,还有就是这男子的嘴巴奇大,而且由于嘴唇没有血色而显得更加单薄而怪异!

这男子年纪虽轻,与那中年男子相比,两个人对照鲜明,一阴一阳,一锋锐一内敛,却又各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矛盾与复杂。达叔心中也不由嘀咕这俩人到底是什么来历,这大过年的还要前来典当东西呀!

只见那俩人走进店内也不言语,达叔只好按照规矩招呼俩人坐下后,客套的端茶递水,可无论怎么招呼,那俩人就是不言不语,推开了达叔递过去的过滤嘴烟卷盒,俩人兀自在那里悠然的喝着茶,却把达叔急的不行。

过了半晌,只见那中年男人转向那年轻人叽哩哇啦说了一通很急切的话语,达叔终于明白了,这俩人就是东洋人,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常年与南来北往的客商打交道,再加上香港当年就是一个自由港,无论是中国的南蛮北侉,还是英法夷红毛番,东洋人西洋人,这达叔都是见识过的,所以一下判断出来这倆是日本人!

要不是这日本鬼子出兵东北,达叔也不会辗转流落到南洋,所以对于日本鬼子,达叔是恨得牙齿痒痒的,但这是在洋行里,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可不低头,于是只好按耐住心中腾腾怒火,也就不再言语,愣愣的戳在那里!

那年轻人毅然决然的点点头,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似得,从怀中掏出了一轴画卷放在桌子上,按照惯例,是要由跑腿的达叔负责递交到那一人高的柜台里,让老师傅掌眼的,然后经过几人核算,给出一个折中的价格。

其实这也是权宜之际,典当不是真正的买卖,其目的是让人度过危机之后,以原来的价格赎回,典当行届时原物奉还,但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这些珍宝古玩一欸换成流通的货币之后,这东西的主人就很难再次出现了,即便再次出现也是手中拿着即将再次典当的物件,而决计不是为了赎回上次的物件!

这个倒不是摆在达叔眼前的问题,眼前的问题是所有的掌眼师傅跟那鬼见愁都去参加“尾牙宴”了,自己也不懂得日文,怎么解释都形似鸡同鸭讲,只好摇着双手表示,自己帮不上什么忙了!

那年轻人却很是执着,拿着画硬是要往达叔手中塞,如此五次三番,达叔的确有点惧怕那人杀气凌冽的眼神,所以也勉为其难的收下了,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遇到过,那是遇到过有些连柜台中的掌眼师傅都无法估价,而致使无法定夺拍板的情况下,就要等那鬼见愁到了店内再做鉴定,一般他的鉴定都是一锤定音了,只要他签字担保了就相当于法院的终审判决。

达叔按照惯例给那倆日本人,出具了一张收条,当然,在当时不像是现在这般,一旦见到是真迹就两眼放光来个偷梁换柱,狸猫换太子,毕竟有东印度公司罩着,就像是现在的国营银行一般,算是一种信誉的担保!

送走了那俩个奇怪的日本人之后,好奇心起的达叔借着灯光,将那画轴给徐徐展开,自己也不由吸了一口凉气,那是一副浓烈的宗教色彩的青绿山水画,一行人正在丛山峻岭间穿梭,随着画轴的徐徐展开。

豁然见到一众人等抬着朱红色的大棺材,这棺材被树枝掩映着之露出几个角,不细看决计想不出是棺材,最后是成仙得道图,尚有接引仙班,让人乍看之下,仿佛听到了丝竹之声,当完全展开画轴的时候,唐寅《金山胜迹图》的字样映入了达叔的眼帘,虽然没有吃过猪肉,道爷见过猪跑,达叔心下大骇,知道这画的来头不小!

让达叔大骇的不仅仅是这幅画的来头,因为作为一个学徒,对于唐寅这样的大家当然是有所耳闻,但是说要知道多少,那真有点强人所难了,其实让达叔更觉得骇然的是这幅画的内容,跟自己小时候听闻的一段记忆有着莫大的干系!

0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换魂笔记最新章节 | 换魂笔记全文阅读 | 换魂笔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