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2.第二一回 陷天京湘军屠城 乞残生忠王变节(下)

作者 : 若愚

第2节第二一回陷天京湘军屠城乞残生忠王变节(下)

第二一回陷天京湘军屠城乞残生忠王变节(下)

太平军全军覆没后,曾国荃下令:“分段搜杀,大索十日。”湘军各部立即开始对居民进行灭绝人性地大屠杀。他们冲进官衙、民宅,见人就杀,见财物就抢,见到年轻妇女即占为己有。他们把抓住的老人用刀乱砍,以此为乐;把见到的幼儿随意斫戮,以此为戏;把抢到的年轻女子当街**,以此为荣。他们闯进天王府,把大批的金银珠宝、古董玉器、绫罗绸缎,肆意哄抢,用箱装、用筐抬、用车运、用马驮,抢劫一空。他们把城中其他各王的府邸、衙门,大肆搜刮,洗劫净尽;许多湘军将领竟因此而成为巨富。旬日之内,湘军杀戮的居民达七万人之多,抢劫的财物则无法计数。南京城内,到处是东倒西歪的无头死尸,横七竖八的残肢断骸。十里秦淮长河,尸首如麻,河水为之壅塞。空气中血腥刺鼻,闻之使人窒息;腐尸恶臭,望之令人作呕。苍蝇成群结队,四处狂飞;蛆虫聚堆成团,满地乱爬。

曾国荃带领一队湘军闯入天王府后花园,掘开洪秀全的坟墓,掏出其尸体,扒光衣服,喝令兵士用乱刀斫为肉泥。曾国荃觉得还不解恨,又命令兵士将洪秀全的死尸肉泥拌入火药内,装进炮膛,接连点火发射出去。曾国荃一边督促开炮,一边咬牙切齿地骂道:“洪寇逆贼,你就是死了,我也要把你的阴魂打散。”惨无人道的发泄,丧心病狂的报复;仇恨使人失去了理智,战争把人变成了疯子。

次日,为了掩盖罪证,曾国荃下令在城中放火。湘军四处出动,八方点火;富丽堂皇的天王府内,金碧辉煌的宫殿、楼阁全部被付之一炬。各王府邸、官衙处处浓烟滚滚,无数商铺、民居统统烈焰腾腾;就连历朝遗迹、古代建筑、文化名胜,亦个个被烟火吞噬。但见火光直冲云霄,黑烟笼罩大地,日月为之失色,生命在此绝迹。熊熊烈火,燃烧三日三夜而不息;浓浓黑灰,飘荡数十里外而不止。南京,这座有着数千年文化积淀的六朝古都、豪华名城,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的浩劫。

太平天国失败了;其失败之原因固然很多,然若一言以蔽之,则可借用古人之名言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至于太平天国的积极意义,后人有诗议之曰:

唤起民众实堪夸,反抗侵略功勋大。天假此役启后世,探索创建新中华。

再说湘军破城之日,李秀成挥泪告别老母,扔下妻子儿女,率领一部太平军,保护幼天王冒死突围。但由于各门均被湘军堵死,几次血战突围都未能成功。是夜三更,李秀成把自己久经疆场的战马让给幼天王乘骑,而自己却骑着幼天王那匹劣马,再次突围;他舍死领头冲锋,杀开一条血路,带领幼天王从城墙倒塌之缺口冲出城外。湘军发现后拼命追击,喊杀之声不绝于耳。李秀成回马迎战,掩护幼天王逃跑,遂于乱军中与幼天王离散。幼天王乘骏马闯出重围,逃至安徽广德,与在此驻扎的堵王黄文金、洪仁轩所部会合。李秀成则因劣马脚软,力疲行缓;逃到郊外方山时,天色已明,马亦无力再行;便弃马逃入山上的一座破庙中躲避。

数日后,附近一村民上山砍柴,偶来破庙歇息,发现了李秀成;将他带回家中,赠以饮食,并予以藏匿。谁料其事不密,李秀成进村时被几家邻人看见,便有人下山告密,并带领湘军上山抓捕。李秀成束手就擒,被押往南京城外湘军大营。曾国荃一见到李秀成便火冒三丈、破口大骂道:“逆贼,你也有今日。两年血战,你打死我湘军两万多人。今日被擒,理应千刀万剐。”李秀成默然不语。曾国荃叱身旁兵勇割其臂股;任凭血流如注,李秀成神态自若,挺立不动。忽见曾国藩从幕后踱出,喝退兵勇,传令将李秀成关入囚笼,让其自写供状。

在囚笼中,李秀成思绪翻腾,浮想联翩,他想到了年迈的老母,年幼的儿女;又想到了离散的幼天王生死不明,太平天国事业已经烟消云散;还想到了自己出身贫苦农家,跟着洪秀全造反,血雨腥风十多年,终于拜将封王,无比风光;忽然之间土崩瓦解,兵败被俘,宛如一场噩梦。沮丧、绝望之中,他想到了死;但又觉得死在囚笼太窝囊。他想活下去,还能活下去吗?他又想起了曾国藩要自己写供状之事,如果从实招供,真心投降,或可免去一死。他感到眼前忽然一亮,看到了活下去的一线希望;不由得自言自语道:“对,竭心尽智,效忠曾国藩,不仅能免死,说不定还会得到其重用。”于是,他开始写供状。

人是会变的,尤其是在生死抉择之际,一念之差,能将英雄变成狗熊,能把忠臣变成叛徒。在囚笼中,李秀成挖空心思地想、绞尽脑汁地写;写了十多天,写了数万字的供状。他在供状中卑词自污,详细记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和他本人的经历;总结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指出“天朝十误”。他谄媚、歌颂曾国藩为“恩惠甚深”,曾国荃为“智才爱众,惜士恩良”。他向曾国藩提出了十条招降太平军余部的办法,即“招降十要”,并自报奋勇,愿去招降旧部。他写道:“我愿将部下陆续收全投降,而酬高厚,以对大清皇上,以赎旧日之罪。若我主在邦,我为此事,是为不忠。今主死国亡,我兵数十万众在外,我不能卫天国,又听我兵害民,皆我之罪也。天朝失国,今蒙恩待,愿待收齐报德。”他建议清政府要积极抵抗外国侵略者;他甚至还苦口婆心地劝说曾国藩起兵推翻清朝,自己作皇帝。

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在同一个人的身上,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行为;而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个人,常常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论。李秀成存有侥幸偷生心理,倒也情有可原;但他劝曾国藩造反作皇帝,则幼稚至极。写完供状,李秀成暗自窃喜:“如此忠诚,定能感动曾国藩。”没料到曾国藩看完供状后骂道:“助逆匹夫,狂妄之至。”随即下令:“斩立决。”李秀成甘心投降、终难逃一死,致使其英雄面目大为失色。后人有诗惜之曰:

打击侵略称英雄,乞降清廷可怜虫。天有日月昭万代,人无气节枉一生。

再说幼天王逃到安徽广德后,遂与黄文金、洪仁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 晚清风云全文阅读 | 晚清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