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 3.第二回 查理率舰逼天津 道光信馋革林公(上)

作者 : 若愚

第3节第二回查理率舰逼天津道光信馋革林公(上)

第二回查理率舰逼天津道光信谗革林公(上)

诗曰:近代中国灾难多,鸦片走私起战火。浪客中文网落后必然要挨打,软弱难免被宰割。

虎门销烟后,林则徐具折奏报朝廷,道光皇帝阅报大喜,降旨:“着林则徐接任两广总督,邓廷桢调任闽浙总督。”圣旨抵达广州,邓廷桢移交完衙门公务,即择期启程赴福建上任。

临行之日,林则徐在衙中官厅置办酒席,为邓廷桢饯行。酒过三巡,林则徐道:“余来广州,已近一载。感君雅量高致,齐心协力禁烟。临别之际,还望再留金言赐教。”邓廷桢笑道:“金言无有,只有逆耳之言。”林则徐起身一揖道:“愿闻。”邓廷桢道:“林公忠心报国,嫉恶如仇,堪称我辈之楷模。然公刚直太过,须防小人谗言致祸。”林则徐道:“诚如君言,铭记肺腑。余亦深知刚直非福;然秉性若此。每念及皇上隆恩,便感激涕零。余曾立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邓廷桢道:“林公高义,邓某佩服。作为诤友,愿举荐一贤人,辅佐林公。此人姓魏,名源。博学多识,尤其精通英文,主张放眼世界,学习西方技术,探索救国之路。”林则徐道:“此人现在何处?”邓廷桢道:“此人原是我之幕宾,现就在身边。魏先生请出来,与林公相见。”话音刚落,从屏风后转出一位身材矮小、面容清瘦的中年男子,朝林则徐一揖道:“魏源拜见林公。”林则徐道:“魏先生请坐。适才听邓大人讲,先生学贯中西,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可谓与则徐志同道合,特请先生留任,以便则徐早晚请教。”魏源道:“林公雄才大略,魏源钦佩之至。能追随公之左右,实乃源之幸耳。”林则徐大喜道:“如此甚好。就借席上残酒,敬先生一杯。”饮毕。邓廷桢道:“林公盛情已领,邓某就此请辞。”林、魏二人送出衙门,邓廷桢乘轿而去。

林则徐邀魏源重回衙门,在书房落座。敬茶毕,林则徐道:“余思设立一译馆,就请先生出任馆长。再物色翻译若干人,广泛搜集夷书,就地组织翻译。先生以为如何?”魏源道:“林公此意甚善。源将殚精竭虑,不负所托。”二人又详细讨论一番,魏源辞出;不久便付之实行。后来,林则徐、魏源组织人员,历时一年,编译成《各国律例》、《四洲志》、《海国图志》等新书,系统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之路。魏源也因此而成为林则徐的好友。

上任伊始,林则徐召集广东巡抚怡良、水师提督关天培、广州知府余春宝等全体文武官员,齐集府衙议事,部署海防公务。林则徐开宗明义,坦然道:“自虎门销烟至今,已过半载。余思英夷遭此惨败,不会甘心,必将寻衅报复。中英之间,不久必有一战。宜未雨绸缪,早作防范。然则,计将安出?”怡良献计道:“可传令各府、县,从各乡镇、渔村招募水勇,组织团练。如此可不用府库饷银,而收保国守土之效。”关天培出谋道:“宜在各内河入海口设置铁桩铁栅,再用铁链绞锁,以阻敌船进入内河。”水师副将陈连升献策道:“广东沿海除现有的虎门、靖远、沙角、大角几处主要炮台外,还应再增设若干处炮台,添置大炮;以备用炮火封锁各港口、河口、海面。”林则徐道:“各位所言甚是,现布置如下:设铁栅绞索一事,具体由广州知府余大人督办。现有各炮台加固由陈将军负责。新增炮台一事由怡大人和关将军实地踏勘后,负责修建。招募水勇事宜由各府县实施。军情紧急,各项公务须在一月内完成,不得有误。”议事结束,两广总督衙门行文下属各府、县,招募水勇,并发出告示,称:“若英夷兵船进入内河,或上岸挑衅,许以人人持刀痛杀。”各级主要官员闻令即行,分工负责,紧张而有序的战备工作在广东境内全面展开。林则徐每日起早睡晚,四处督促检查;偶有闲暇时间,便去译馆与魏源一道切磋学问,编著新书。暂且不表。

再说那些走私商船回到英国,使林则徐禁烟的消息迅速传开,引起朝野一片哗然。英国外相巴麦尊接到义律的信件,阅后暴跳如雷,反复在内阁、议会游说,鼓吹战争,疯狂叫嚣道:“对付中国,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先揍一顿,然后再做解释。”“女王的尊严遭到严重的侮辱,英国的利益蒙受了巨额的损失。”巴麦尊的叫嚣在英国贵族、大资产阶级、大鸦片贩子中间引起了强烈共鸣——正是他们利用鸦片走私,每年从中国攫取白银二千多万两——中国严厉禁烟,必然使英国的统治者恼羞成怒。英国议会经过几天的辩论,决定授权政府发动侵华战争。号称“海上霸王”的英国很快组成了一支“东方远征军”,由贵族懿律?查理任总司令,陆军上校伯麦任陆军司令,杀气腾腾地向中国驶来。

这支“东方远征军”,计有大型铁甲战舰十六艘、武装轮船四艘、运输舰二十八艘;各舰船均以蒸汽机推动,功率大、航速快。每艘战舰上各装备有后膛装弹的钢制大炮七十门,武装轮船上各装备有大炮四十门;其炮射程远,准确性高;炮弹落地开花,杀伤力强大。舰队共配有水手、陆军六千多人;其陆军训练有素,均使用的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来福枪。这支侵略军于1840年6月驶进中国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迅即开炮挑衅,鸦片战争从此开始。

和英军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广东清军的装备极为落后,有木制战船百余只,每只可载炮五门,其炮为生铁铸造,笨重陈旧,靠捻绳引火发射,射不远、打不准;其炮弹只不过是一个大铅球,落地不炸,只能起到“砸”的作用。士兵的武器主要是大刀长矛,相当原始。然而,在林则徐、关天培的指挥、组织下,同仇敌忾的广东军民却奇迹般地阻挡住了敌人的进攻。清军用若干小船,满载芦苇干柴、灌以硫磺火药,顺风放火,逼得英舰连连后退。英军只能用炮火向城中、港口轰击,却无法靠岸。连续数日,查理组织水兵乘小艇企图登陆,都被严阵以待的清军击退。正在查理无计可施的时候,一天夜晚,躲在广州的义律溜出城外,偷了条小渔船出海,爬上了英军战舰。

查理和义律,本是一女乃同胞的亲兄弟;查理年长为兄,义律为弟。兄弟相见,顾不上叙谈亲情,义律即向哥哥送上了他所绘制的广东沿海清军炮台位置图,详细汇报了清军水师的兵力、部署。二人经过彻夜分析、研讨后认为:林则徐在广东戒备森严,军民齐心,众志成城,英军难以取胜。英军只有沿海北上,进犯天津,威胁北京的中国皇帝,才能达到战争之目的。

次日,查理、义律率英军舰队离开广东海面,向北侵犯;沿途每到一城镇、港口,即滋事骚扰、开炮挑衅。某日,横冲直撞的英国侵略者进入福建厦门海面,遭到了厦门水师的拦截。英军当即开炮,清军迅速予以还击,双方在海上展开了炮战。时任闽浙总督的邓廷桢、福建水师提督陈化成闻讯,立即组织厦门驻军全面参战,岸上各炮台纷纷开炮还击。海上炮战,军力悬殊,英军逐渐占了上风。陈化成当机立断,命令水师退守海岸,避开敌人的炮火优势,准备反击敌人登陆。查理以为清军败退,命令英军二百名士兵分乘十只小艇登陆。正当其靠近岸边抢滩之时,陈化成一声令下,炮台上的十多门大炮一齐怒吼,炮弹在敌群中落下。两只小艇当即被炮弹击穿,数名英军陈尸海滩。陈化成身先士卒,带领四百多名清军,挥起大刀长矛,呼啸着扑向敌军。英军慌忙开枪阻拦,却挡不住清军个个奋勇冲锋;双方迅速贴近,在海滩上展开肉搏战。此时,英军发现,来福枪在肉搏中远远不如大刀长矛。只见大刀挥处,敌人血肉横飞;长矛穿过,英军月复破膛开。带队上岸的英军头目见状,急忙下令撤退。岸上的英军纷纷跳入海中,爬上小艇,逃回其战舰。这一仗,英军损失惨重,毁坏了两条登陆艇,在沙滩上撇下了四十多具尸体。查理气急败坏的命令英军炮火向着厦门港口、城郊一阵狂轰。虽然泄得一时之愤,但查理怎么也想不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英军,竟然被使用原始武器的清军打得一败涂地。

生了一夜闷气,在义律的劝说下,次日凌晨,查理命令起锚,英军舰队继续北上。旬日后,抵达浙江定海海面;查理惊讶的发现定海清军防务松弛,海上没有炮船巡逻,岸上亦无重兵布防。查理一面下令各舰开炮,一面指挥士兵登陆发起进攻。驻守定海的清军代总兵陶宗斌一听见炮声,便扔下部队拔腿逃跑;各营兵勇失去指挥,乱作一团,仓促迎战,在英军枪弹的密集扫射下,一触即溃,丢下炮台、阵地落荒而逃。查理见状狂喜,指挥二千多名英军分成三路攻入定海城内。这些在广州、厦门遭到痛击的侵略者,把满月复怨气向无辜百姓疯狂发泄;他们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贵重财物就抢。遭此飞来横祸的定海百姓扔下家园,拖儿带女、呼爹叫娘,纷纷逃往山谷避难。英军很快占领了全城,肆无忌惮的涂炭生灵。侵略者所到之处,烈焰腾腾、黑烟滚滚、血流满地、死尸狼藉。如此残暴之兽行持续了四天,定海城变成了一片废墟,满目残垣断壁,空气血腥刺鼻。

攻陷定海后,英军重新调整部署,留下伯麦带领大部分战舰、兵力驻扎在定海;查理、义律率五艘战舰、二艘武装轮船、二艘运输舰,两千名士兵继续北上,于1840年8月11日抵达天津大沽口。查理和义律上岸,以英国外交官的身份找到直隶总督衙门,向清政府递上了一封外交公函——《英国外相巴麦尊致中国皇帝书》;并扬言要炮轰天津——

宏文雅韵,演绎百年战乱历史;荡气回肠,弘扬民族奋斗精神。天地苍茫,人间自有浩然正气;薪火相传,爱国主义万古长青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晚清风云最新章节 | 晚清风云全文阅读 | 晚清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