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启三国 第十章 荀府(二)

作者 : 牧江南

更新时间:2012-11-02

荣才摇头道;“这倒没有,彧少爷因和家中负气外出,四处游历求学,所以公子你是见不到的。”

赵瀚心中暗叹,脸上的失望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荣才见了有些奇怪的问道;“公子为何对彧少爷如此有兴趣,按理说彧少爷他虽然聪敏年岁却是不大,名声远不及其他几个曾在朝为官的少爷。”

“哦,我只是听人说起荀氏一门人才辈出,当时听了一人名字叫荀彧觉得有些古怪,便多留了个心。”赵瀚随便编了个理由搪塞过去了,荣才也只是随口一问,并没放在心上。

“对了,你说你家彧少爷负气外出,这是怎么回事呢?”

荣才神色有些犹豫,显然这种事情不是他这个下人应该议论的。

赵瀚玲珑心思,如何看不出他的顾忌,当下嘿嘿一笑,从怀中掏出了一贯钱塞入了荣才手中,笑着说道;“这些日子来亏得兄弟你用心照顾,本想寻个机会和你好好吃顿酒水的,到底是人慵懒不愿折腾,干脆酒水钱给你,你想吃什么自己买便是,也当是哥哥我的一点心意。”

荣才手中一沉,翻山一看之间满满的一串钱,顿时吓了一大跳,忙摆手道;“公子莫要这样,会折煞小人的。服侍你本就是老大人交代的事情,哪来的什么辛苦不辛苦。”

赵瀚唬起脸道;“我赵瀚平生最喜欢的就是仗义行事,结交朋友,最讨厌的就是婆婆妈妈、好不爽快之人,你若是看的起我这个朋友,那就收下便是了,若是瞧不起的话那就作罢。”

见赵瀚都这么说了,荣才也只能收下了,心中却是欢喜的很。赵瀚出手阔绰,一甩手便是足足的一贯钱,抵得上他一月的工钱了,他心中如何能不欢喜。

赵瀚又眯眼笑呵呵的说道;“对了,刚刚我们不正说到你家少爷荀彧负气出走,这当真是大事一桩。要知道老大人如今一把年纪的人了,要是因为子侄的事情闹出什么心结,这可大大不妙。这荀彧也当真是不懂事,竟全然不顾孝道。”

既然已经收了赵瀚的好处,荣才自然不会再支支吾吾了,便叹着气说道;“其实这事也当真怪不得彧少爷,他为了荀家也算是忍辱负重了,若换做旁人,也未必会比他做的更好。”

赵瀚顿时大感兴趣,连忙追问,荣才一番话后才明白了前因后果。

原来当年荀彧的父亲荀绲在朝为官时,因为忌惮朝中宦官的庞大势力,且担心因为党锢之祸牵连到荀家,便做主让幼子荀彧娶了已故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唐衡虽然早已身死,但如今权倾朝野的“十常侍“大半是出自他的门下,尤其是十常侍之首张让,更是念念不忘唐衡对自己的提携之恩,待他的子女如同己出。荀绲让自己的儿子迎娶唐衡之女,便是想要借此契机结好十常侍,保住荀家长久。

只可惜那荀彧少有才名,自负才高,又兼之伟美仪容,本是颍川有名的少年才子,却因为此事被士子讥议不已,他自己也是引以为奇耻大辱。但为了家族荀彧只好忍辱负重,按照父亲的叮嘱迎娶了唐氏,娶亲后却是从未踏入过唐氏门中。更是假借游学拜师之名游历天下,除了四年前他父亲荀绲去世时回颍川守灵三月外,六年间再无回过荀府。

赵瀚听着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三国演义中看似风光无比的荀彧,竟还有如此难以启齿的少年经历。对一个士族子弟来说,没有什么比跟阉宦扯上亲戚关系更让人羞耻的了。即便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魏太祖曹操,少年时候也是因为是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而饱受白眼。曹腾虽为宦官却是清名一世,曹嵩最后也位列三公位极人臣,但曹操依旧因为出身被士子讥笑不已,更何况名声极臭的中常侍唐衡。

赵瀚心中暗暗叹气,在这个年代若是要泼人污水,大可以将他往阉宦一边归拢,荀彧屈身迎娶唐氏,足以让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扭曲了,难怪要离家出走。

看来出生名门望族,有着让人羡慕的出身背后,同样也有着很多的无奈举动,这荀彧便是最好的例子了。

荣才见赵瀚叹气,便笑着安慰道;“公子倒是没必要为彧少爷担心,我听夫人的丫鬟说彧少爷游历四方,在哪都因才名被当地名流奉为上宾,日子过得倒是潇洒的很。”

赵瀚哈哈一笑,道;“这倒是极好,看来名声这种东西平时看不见模不着,出门倒是可以混吃混喝吃白食,还有许多的冤大头趋之如骛,到是有趣。”

荣才嘿嘿笑着附和道:“可不是嘛,所以说还是少爷他们命贵,在哪里都是贵人。”

既然在后世名气极大的荀彧是看不见了,赵瀚便又想起了名声不弱荀彧多少的荀攸,便又问道;“荀家晚辈之中,除了你们的彧少爷外,可还有其他显名于世之人?”

荣才想了想道;“家中似乎就属彧少爷文采最好了,其他的少爷们文采虽然也好,可和彧少爷比起来差了太多。”

赵瀚心中想道难不成这荀攸大器晚成,年轻时候只是个普通二货?

心中多少有些不甘心,便又追问道:“你在好好想想,我怎么听说荀家子侄中出彩者并非荀彧一人呀。”

荣才仔细想了想,这才想起了什么,说道;“想来公子听说的是攸少爷吧?”

赵瀚一拍手道;“对了,就是荀攸,你怎么把他都忘了。”

荣才咋舌笑道;“这可怪不得小人我了,攸少爷虽然才高,却非府中之人,我以为公子问的只是我们这一支。”

赵瀚奇道;“荀攸不是荀彧的侄子吗,怎么不是你们府中之人。”他对三国的历史也算颇为了解,对名声极大的荀彧荀攸两叔侄自然不会陌生的。

荣才摇头笑道;“公子有所不知了,攸少爷虽然也是荀姓,却非荀氏八龙所生养,而是祖翁荀淑大人堂兄的孙子,血脉已经隔了三代。所以和彧少爷虽是叔侄关系,年纪到长彧少爷许多。攸少爷家道并不显赫,只不过老大人十分欣赏他,亲自将他这个堂侄孙收在门下教养,所以和荀家也是十分亲近。”

赵瀚心道原来如此,看来很多事情史书上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笔带过,却省略掉了其中许多的繁琐细事,自己虽然也算粗通汉末三国之事,可对这些事情竟是一无所知。

“那荀攸如今可在颍川?”赵瀚抱着希望问道,心想见不到荀彧见见荀攸也算不错,能见到二荀之一也算不枉来汉末一游。

荣才却依然摇头道:“公子恐怕又要失望了,攸公子四年前就通过举孝廉被征召为郎官,如今已深的皇上器重担任了黄门侍郎一职,算是荀家官职最高之人了。”

黄门侍郎这个职务赵瀚倒是略有所知,只知道职责是掌侍从左右,给事中,关通中外,换句话说就是皇帝的近侍之臣,虽然官禄不高却是皇帝的心月复之职。此职东汉以来大多都是由宦官充任的,荀攸能以举孝廉的士子身份充当此职,看来真是颇受皇帝器重。

见赵瀚在那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荣才眨巴着眼睛瞅着他半天,这才小心翼翼的问道;“赵公子,你可有其他事情要问的,若是没的话小人就去院中帮忙了,否则管事大人定会骂我疏懒。”

赵瀚见想问的也问的差不多了,再多问恐怕荣才也会升起疑心,便挥着手笑道;“你尽管去忙吧,我一会去看看老大人。”

待荣才走后,赵瀚简单的整理了下衣衫发髻,便朝着荀爽的居处走去。

荀爽的居处离他的住处并不是很远,没多会就已到了。远远的见院中摆放着一张桌案,荀爽正握着笔皱眉凝思,似乎在思虑着如何落笔。

见赵瀚走来,荀爽放下了毛笔,呵呵笑道;“浩然来了,来得正好。”

赵瀚上前拜道;“小子贪睡,让先生见笑了。”

“无妨。”荀爽笑着拉过了赵瀚的手,指着桌上纸张问道;“这是我兴致来时的涂鸦之作,浩然可否替我品上一品?”

赵瀚顺着望去,只见是一副山水怡情图。

这个时代宣纸才发明没有多久,书画一技还属于奇~婬技巧之流,为君子所不齿,所以荀爽虽然喜好书画,却是少有人知,只是自己平时怡情所画,并不流传出去。赵瀚前几日无意中在他的书房中看见了他的一副画,便开口大加赞许,顿时让荀爽喜不胜收,竟将他引以为知己,所以请他鉴赏。

赵瀚手撑着下颌,专心的望着此画,沉吟了半响才开口说道;“先生此画画工是极为出彩,不过只是略微少了点东西。”

荀爽急忙问道:“少了什么?”

“少了些生气。”赵瀚伸手指道;“先生请看,此处有山有水,有花有草,唯独欠缺一丝生气,不如画几尾游鱼于水中,静动结合,岂不是相得益彰。”

荀爽拍手笑道;“正是如此,是老夫思虑不全了。浩然果然是此道中人,不说则已,一说即中要害。”

说吧立刻挥笔蘸墨将游鱼画在了水中,果然画中的意境瞬间高上了许多。

荀爽放下笔正好出言好好谢赵瀚的,却被门外家仆的一声“老爷”给生生打断了,顿时皱眉不悦道;“什么事?”

那家仆神色有些怪异,眼神飞快的从赵瀚身上掠过,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赵瀚知情识趣,便自觉的拱手笑道;“先生恕罪,刚刚还想起有一事未曾办妥,先暂时回房去了。”

待赵瀚走后,荀爽才将目光转到那家仆身上,神色有些担忧的问道;“究竟何事?”他知这家仆跟随自己三十多年,素来办事谨慎,既然是要支开赵瀚的话,那定是族中要紧之事了。

“攸少爷从京城来信了,还再三叮嘱要老爷你务必早作决断给他个回信,他也好做安排。”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汉启三国最新章节 | 汉启三国全文阅读 | 汉启三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