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长安 此情应是长相守(1)

作者 : 快雪时情

作者有话要说:这几节比较仓促了,没来得及再改。

昨天老爸六十大寿,今天坐飞机从珠海回北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改了。

以后吧,以后看看能不能弥补。长安。广陵王府。

长史崔景远目光中略带着几分忧虑,望着广陵王:"王爷,您这次伤势不轻,应该禀告皇上和太子,请御医来好好诊断、调养一番。"

李纯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摆了摆手:"本王的身体,本王自己知道。"

崔景远还想继续劝说广陵王多加休息。

李纯干脆转开话题,神情淡淡地问道:"崔长史,这几年本王多在外游历。离上次回到长安,也已有半年了,之前的事你都按时派人送信给本王,做得很好。最近京城里又发生了什么事?"

崔景远只得答道:"王爷在衡山遇袭的事,郭少将军命人快马报至长安。皇上听说后,很是震怒,下谕将湖南经略使邓光狠狠地申饬了一顿,又责令他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这邓光有苦也没地方诉去。估计扰攘一番,拖个一年半载,拖到皇上火儿也过去了,事儿也忘得差不多了,再报一个-查无实证-,也就将这件事混过去了。"李纯嘴角微含一丝笑意,只是这笑意怎么看都是冷冷的。

事关天子家事,皇室秘辛,因此崔景远也不便参与议论,只是低头沉默不语。

李纯负手走到窗口,站了一会儿,才又回过头来,问道:"太子殿下怎么说?"

崔景远回道:"太子殿下没说什么。近日东宫传出消息,太子殿体不适,因此一直在东宫静养,不参与朝事。"

李纯笑了两声:"这倒也附和我这位父王一向韬光养晦的个性。"

他沉默了一阵,才又问:"京里面其他人,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虽然李纯没有明言指谁,但是崔景远十分清楚他所问的含义,仍然恭恭敬敬地回答道:"舒王对此事表现十分积极,向皇上进言要一查到底,追究凶手,否则天家威严何在。舒王此言也甚合皇上心意。"

李纯牵动了一下嘴角,似乎笑了一下。

崔景远继续说:"郯王、溆王、莒王、密王等几位王爷,也都跟随舒王一同上书了。只有洋川王,依然像平时那样纵情诗酒,对此事浑不在意。"

崔景远想了想,又道:"几位宰相如高郢、杜佑等,都对此事讳莫如深,只有杜黄裳劝了皇上一句,说此事要慎重。可是皇上正在气头上,也没大理他。"

李纯轻叹了口气。

德宗这位祖父,自幼就一直很宠爱他这个长孙,反而不大喜欢太子李诵这个长子。所以当年年仅十一岁的李纯就被封为广陵王。甚至有传言说,如果不是因为器重广陵王,德宗有意废掉太子,而改立自己的侄子、舒王李谊为太子。

崔景远又道:"皇后娘娘和太子良娣娘娘都对王爷很是担心,曾经数次派人来王府,送来各色良药补品。"

提起祖母和母亲,李纯的面部表情柔和了一些,声音里的冷意也消融了几分:"我明日就进宫去见几位娘娘。"

崔景远继续道:"还有,对此事反应同样激烈的是升平长公主。宫里有人传出消息来,郭少将军派人回来的当天,升平长公主就进宫面见皇上,这才有了第二天早朝皇上下旨申饬邓光的事。翰林学士许然、卢植等等这些亲近升平长公主的人,也纷纷上书附和。"

听崔景远提起升平长公主,李纯不由微微蹙起了眉头。

升平长公主,代宗皇帝亲女,当今天子德宗的幼妹,尚书左仆射郭暧之妻,已故的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子仪的儿媳。

这位公主最出名的,是因为"打金枝"的故事。(1)

(注1:升平公主嫁给郭暧后,自持是金枝玉叶,完全不将婆家的人放在眼里,公爹郭子仪过生日都不肯去行礼。驸马郭暧藉着酒劲发作起来打了公主一个耳光,恨恨地说:"你仗着你爹是皇帝,就耀武扬威吗?我告诉你,我爹他是根本不想干皇帝这个差事,否则的话,还轮得到你家?"

升平公主没想到郭暧居然敢动手打自己,更没想到一向温文尔雅的驸马居然说出这样无法无天的话来。顿时气得脸色都变了,立即乘着公主的辇驾,直奔回皇宫去向父皇哭诉告状。

代宗李豫听了女儿的控诉,他沉吟良久,对正在气头上的女儿说:"驸马说的,可全是实话呀,假如当年你公爹有心要做皇帝的话,谁也挡不住他,这天下,早就不姓李而要姓郭了。"

升平公主见父亲不为自己出气,更是哭闹不休。代宗便将升平公主的生母崔贵妃喊来,让她开导女儿。

皇宫里闹得不可开交,郭府则自公主冲府而出那一刻起,就已乱成了一团。郭子仪追问儿子及侍婢之后,得知方才儿子与公主大打出手,而且还说了一句要命的大话,顿时吓得手脚发抖。这句话的后果可轻可重,皇帝完全可以借这句话的由头,把郭家满门抄斩。大惊失色之下,郭子仪把这个不懂事的儿子捆了起来,直送进宫中,向皇帝亲家请罪。

代宗看见这个场面,不禁哈哈一笑,亲自起身,为小女婿松绑,并向郭子仪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他宽解郭子仪道:"小儿女们在闺房中几句戏言气话,我们作长辈的,何必当真?又何必去管这种夫妻闲事呢?"

回家后,郭子仪为了警戒少年无忌的儿子,拿出大棍,亲自动手,要将郭暧家法处置一番。把打得郭暧几乎昏了过去。

毕竟还是自己的丈夫,郭暧自己硬着不求饶,一边的升平公主可吃不消了,只好红着脸求公爹罢手,不能再打了。郭子仪当然顺杆而下,立刻放下了手里的家伙。

代宗对这场夫妻吵闹如此了结,女儿最后能够体恤丈夫,还是很满意的。因此,对升平公主和郭暧越发宠爱,每有赏赐,总是远远超出其它的女儿女婿。

等到升平公主的哥哥唐德宗继位之后,他吸取了这场"打金枝"的教训,下令修改礼仪,公主还是应该向公婆行礼恭让。)

此时,"打金枝"事件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升平公主也已晋升为升平长公主。受代宗皇帝和德宗皇帝多年的宠爱信任,还有郭家的显赫战功和在军中的无上地位,再加上这位长公主也确实有着自己的一套手腕,这使得有相当一批文臣武将选择追随她。公主干政,似乎是唐朝一向的传统,以前就有过唐高祖的女儿平阳公主、唐高宗的女儿太平公主、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都曾经权势显赫一时。在德宗一朝,政治势力最强大的就是这位升平长公主了。

虽然听到升平长公主的名字,李纯微微皱眉,但是他语气还是与平常一样冷淡:"这位长公主殿下怎么出头了?此事又与她何干?"

崔景远轻轻咳嗽一声。

李纯只是抬眼睛看了看他。

半晌,崔景远低声道:"长公主殿下与左扑射大人膝下一共四子一女,在五个孩子中,长公主最疼爱小女儿凝香。如今这位郭小姐凝香年已十七,尚待字闺中。长公主殿下一心想为女儿挑选一个如意郎君……"

崔景远话音未落,李纯已经打断他:"不用说了。"

广陵王的面色清冷似水:"关于册立广陵王妃一事,本王自有打算。"

崔景远仍然垂着眼睛,声音低低地道:"请王爷三思。郭家一直是世家门阀,汾阳郡王当年东征西讨,直至今日,三品以上的武将之中十之五六都与郭家有旧郭家对朝政的影响甚是深远。更何况,当年崔贵妃在宫中影响非同一般,这部份势力后来又都交到了升平长公主手里。"

李纯声音冷冷:"崔长史,今日你已经说了太多的话。"

崔景远脸上仍然神色平静,躬身施了一礼:"下官告退,请王爷及早休息,明日还要进宫。"

李纯看着崔景远退出去。

他何尝不知道,崔景远字字句句都是实情呢?

平定安史之乱,结盟回鹘,打击吐蕃,作为武将,汾阳郡王郭子仪在军中和朝堂上的影响力甚至还在西平郡王李晟之上。此时,虽然郭子仪已经去世多年,但是他的七个儿子和八个女婿,都在朝廷中各居高位,门生故旧更是遍天下。

升平长公主的母亲崔贵妃,当年宠冠代宗皇帝的后宫。而且崔贵妃此人不仅貌美聪敏,还心机过人,知道光是凭借美丽和家世,在这大明宫中也万万难以立足。她不仅仅拉拢当时正当权的宦官和宫女,还对一些年幼、但是资质不错的宫人也加以栽培。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崔贵妃也早已作古,但在宫中,尊敬爱戴她的人却大有人在。譬如现在宫中得势的俱文珍、刘光琦等人,当年在当小太监的时候,都曾经受过她的恩惠。这些人,现在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升平长公主手里握着的宫中势力。

而他广陵王李纯,虽然是皇太子的长子,当今天子的长孙,十一岁就被封为广陵王,但是在外戚势力上,在世家门阀里,他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弱太弱了。尤其是一直为人所诟病的他的母亲,太子良娣王氏的出身来历……

如果广陵王府能和郭家结亲,那么他这最弱的一环——出身——也就可以弥补了。

虽然,从辈分上来说,升平长公主是代宗皇帝的亲女,德宗皇帝的妹妹,太子的姑姑。她的女儿,实际上和太子才是平辈的。但是在唐朝这个时代,礼法并不怎么严格,辈分的这些差异也没有人会在乎。

只要,迎娶郭氏凝香,广陵王妃……

李纯摇了摇头,他不喜欢这个念头。

他转过头来。

月色如雪,从雕花的窗棂流泻进来,仿佛那少女的白衣飘飘,轻颦浅笑。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月落长安最新章节 | 月落长安全文阅读 | 月落长安全集阅读